逍遙禪的博客

體悟人生真理,通達智慧覺悟。自覺覺他,自利利他。youtube鏈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4fjoWGlYx4&list=PLXXuRYOXx2fKoL33puVNg_m7JH9th7Wu4
正文

逍遙禪學佛答疑

(2024-05-29 04:03:36) 下一個

          逍遙禪學佛答疑

1、問:戒定慧三學如何修行?
答:教大家一個簡單的戒定慧修行方法。
戒,其實就是戒攀緣妄想心,從攀緣妄想心衍生出來的惡心惡念惡行、妄想執著的我執和法執,都是戒的範圍!說到底,解脫了攀緣妄想心,消除了攀緣妄想心的執著障礙,也就無所戒!因此《壇經》上說“心地無非自性戒”。解脫攀緣妄想心,就是最好的戒!

定,其實就是一心不亂。外不染六塵、內不起欲望情識,擺脫了七情六欲的控製,隻是根塵相對的靜觀、止觀,其實就是凡夫的定。《壇經》上說“心地無亂自性定。”

慧,其實就是覺知、覺照清淨自性,換句話說不被攀緣妄想心產生的假象所迷,不被虛妄現象所迷,就是慧!《壇經》上說“心地無癡自性慧。”

最簡單的戒定慧,就是念佛!用念佛替代自心往外奔馳攀緣妄想心的雜念,就是戒;堅持一心不亂念佛,自心不被外境所牽引,不被欲望情識控製,就是定;念佛與佛相應,用佛力覺知、覺照清淨自性,覺悟真心本性,就可以轉識成智!

《圓覺經》上說“善男子,一切眾生皆證圓覺,逢善知識,依彼所作因地法行,爾時修習,便有頓漸。若遇如來無上菩提正修行路,根無大小,皆成佛果。”也就是在遇到明師的情況下,完全可以直接連接佛心光明智慧來“慧解脫”,或者照破五蘊十八界悟佛性來“慧成就”!如果遇到高明的禪師,完全可以當下指認不生不滅的佛性,當下以心傳心、以心印心,覺照佛性完成“照寂寂照”的心性大圓滿,一悟到佛地!


2、問:攀緣與妄想心是否相同?
答:攀緣心識與妄想執著分別心,都屬於妄覺妄知、自性迷的六道輪回!
首先來看,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被無明業識牽引才到父母家投生的!因此人下生就是攀緣心識,若不覺悟隻能用緣根緣塵形成的六識作用。
其次,攀緣心識隻是緣根緣塵的根塵相對,其實一般人根本就不注意,世人注重的都是六塵假象,一旦認假為真,執著於六塵假象,攀緣心識已經變成了妄想執著分別心!
第三,妄想執著分別心形成的我執和法執!貪嗔癡慢疑是人下生就帶下來的我執習氣,因此稱之為俱生我執;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取見的法執,是因為人(無明業識)隻能用身體六根作用,形成身見;人執著於事物現象的是非、對錯、高低等分別,形成邊見;人都有自私自利的貪嗔癡想法,形成邪見;人都會執著於佛經知見、大德開示說法等,“知見立知、即無明本”,形成見取見;執著於戒律清規的條文,形成戒取見。如果人解脫不了這些我執和法執,可能連攀緣心識也無法認識,就更不用說覺悟真心本性了。
第四,妄想執著分別心形成的惡習和惡業:貪嗔癡慢疑、貪嗔惱怒煩、貪嗔名食睡,其實都是人的惡習障礙;殺盜淫妄酒、吃喝嫖賭抽、坑蒙拐騙偷,都是人的惡心惡業!這些惡習和惡業形成的業力牽引,才使我們墮落於三惡道!這些惡業的障礙,阻礙了我們解脫攀緣妄想心,也阻礙了我們覺悟真心本性!

3、問:如何解脫攀緣妄想心?
答:佛說三解脫門:無願、無相、空!
解脫攀緣妄想心的關鍵在於認識“塵垢汙染”,讓自心遠離“塵垢汙染”!所謂的“塵”是指妄想假相,也就是攀緣妄想心生成的六塵假相;“垢”是指七情六欲的欲望情識。因此《楞嚴經》上說“想相為塵,識情為垢,二俱遠離,則汝法眼應時清明。雲何不成無上知覺?”。塵垢汙染,是指執著於六塵假相為真實,在六塵假相上起欲望情識,形成貪嗔癡的妄想我執!
無願解脫:就是控製自己的七情六欲,少欲知足。一個修行人,隻需要滿足吃穿住行(四事供養)基本的生存需求就可以,不要執著於財色名利,起貪心、嗔心、癡心。這是凡夫修行解脫的主要渠道。
無相解脫:就是把握自心在六根作用,見相離相,根塵分離。全識無相、舍識用根。從緣根緣塵的六識作用,轉到清淨心的心根作用(見聞嗅嚐覺知)。這是小乘人修行的解脫渠道。
空解脫:就是用智慧心照破五蘊十八界的束縛障礙,照見五蘊皆空。或者“用智慧觀照,照徹內外,即見本心。《壇經》”。這是大乘人和禪宗修行的解脫渠道。

4、問:覺者覺什麽?
答:覺者,一是覺自心妄想執著分別,並且要解脫消除這些妄想執著分別的障礙(包括冤親債主的業力障礙);二是覺心識六賊,讓自心回歸清淨,六根清淨,防止六賊自劫功德!
三是覺清淨自心(自性覺),覺不隨生滅現象而轉的清淨心。
四是覺清淨光明智慧的佛心(自性正覺),用智慧真心徹底破除五蘊假合的人心和十八界束縛障礙的心識,也就是徹底破除人的身心,完成從人心到佛心的轉換!

需要指出的是:小乘覺者,都是以生滅法修生滅心,直到成就阿羅漢,接如來法流,才證得佛心有餘涅槃。
小乘的覺知,其實就是出離心,就如同一個旁觀者在看著自心變化:自心覺與攀緣妄想的迷、自心定與不定、動與不動、輪轉與不輪轉、愚癡與智慧。
覺察自心的變化還包括:覺察自己的惡心惡念惡行到善心善念善行的變化;覺察自心我執和法執,以及破除我執和法執的清靜心識;覺察緣根緣塵的六識到清淨心六用的變化;覺察清淨心六用到光明智慧心“六根門頭放光動地”的變化。換句話說,十法界不同的道就是不同的自心變化!因此祖師說“尼姑原來女人作。”也就是佛心也是凡夫攀緣妄想心轉化而來的,不能覺察自心從攀緣妄想心到佛心的變化,也就無法明白自己從凡夫到佛的轉變過程。

5、問:清淨心與攀緣妄想心的區別是什麽?
答:首先要明白,清淨心與攀緣妄想心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在沒有修行到“常覺不昧”的聖人四果之前,修行人總是在覺與迷、定與亂、不動與動、不流轉與流轉、一念覺與一念迷之間來回折騰,也就是在定力與業力之間來回拉扯。
清淨心:修行人把往外奔馳攀緣妄想心往回一收,自心定的狀態下,你會覺察到自心不動(不攀緣糾纏變化的事物現象),一切色聲香味觸法是自心作用覺察到的變化現象!也叫止觀、靜觀、內觀。這就是舍識用根、根塵分離的覺者,覺者認覺知清淨心(或者清淨光明智慧心)為自己。換句話說清淨心是自心覺、定、不動、不隨生滅現象流轉的狀態!四禪八定都是以清淨心覺知修行的!
攀緣妄想心:是自心緣根緣塵的六識,認心識靈魂為自己(世人認身體名相為自己)。是自心妄覺妄知妄動的狀態,是自心追逐著六塵假象和自心妄想流轉的狀態,是自心被七情六欲控製的塵垢汙染!
人如果不修行,必然是往外奔馳緣根緣塵的六識,必然是追求財色名利的攀緣妄想心,必然是被七情六欲控製的攀緣妄想心,必然是我執法執的攀緣妄想心!
人修行解脫了攀緣妄想心,才能覺察自己的清淨心,覺清淨心、用清淨心覺!
因此《圓覺經》上說“未出輪回,而辯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若免輪回,無有是處。”

6、問:覺知清淨心與覺照智慧心的有何區別?
答:覺知清淨心,是在止觀或者靜觀狀態下,覺察到自心有見聞嗅嚐覺知六種清淨作用。覺清淨心的過程,就是自心從往外奔馳攀緣妄想的心,回到覺清淨心的過程;清淨心覺,就是在自心定、不動的狀態下,觀察所見的色聲香味觸法(所見相)任其生生滅滅。《六祖壇經》上“風動、幡動”的公案,其實就是說二僧未到覺清淨心狀態,還在往外奔馳攀緣妄想。
覺照智慧心,是“淨極光通達”或者念佛與佛心光明智慧相應,或者以心傳心。是自心已經破了無明的狀態,是覺照到自心見聞嗅嚐覺知六種清淨作用“放光動地”,也就是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如果是僅僅看到發光,而沒有和光同塵或者照破五蘊十八界的作用,那隻是意識心的“門頭光影”。當然了,一開始是覺知自心發光的光明智慧的覺知力,等覺知力轉變成了覺照力,慧力慧眼就形成了。換句話說,覺照光明智慧心,是“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光光相照”的見聞嗅嚐覺知作用!

7、問:小乘四果之間的差別?
答:首先要明白小乘四果人,不是欲界六天的心識靈魂(業識報身),而是覺者的果報化身!
小乘初果的須陀洹果:已經是常覺不昧的覺者,不入色聲香味觸法,也就是不再把色聲香味觸法的假象(人執著於身體、鬼神執著於心識影像)當真實!覺者初禪包括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其實就是覺察自心念變成了天神、天王、法界之主(印度的大梵天相當於中國神界的玉皇大帝)。但跟欲界天不同的是,小乘初果不認這些變化的天神形象為自己,而是認覺知心為自己,因此不受鬼神的迷惑而顛倒。
小乘二果斯陀含:同樣是用覺知心,覺察到自心已經是少光天(照透自己)、無量光天(照遍大千世界)、光音天(用光明傳遞聲音)。
小乘三果阿那含:同樣是用覺知心,覺察自心少淨天(自心清淨空明)、無量淨天(無邊無際的空明)、遍淨天(清淨光明遍及一切處)。
小乘四果阿羅漢:已經接如來法流,生滅覺知心變成了不生不滅的光明智慧覺照心,也就是常住真心,證有餘涅槃。可以“和光同塵”,成就“一真一切真”的光明琉璃的極樂世界。

8、問:悟者悟什麽?
答:悟者分三類:一是照見五蘊皆空,到達空性狀態;二是悟空覺一體性的不二佛性;三是一悟到佛地,覺悟真心本性的真空真理!
小乘覺者是以覺知心(自性覺)修行,以禪定(四禪八定)為度脫手段的;大乘悟者是以智慧心(自性正覺)修行,以智慧照破五蘊十八界為度脫手段和到達不生不滅彼岸的。
一、悟空性者:正如《心經》上所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二、悟不二佛性的正等正覺:正如《六祖壇經》上所說“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還說“善知識,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若識本心,即本解脫。”
三、覺悟真心本性的無上正等正覺(佛乘):其實就是真心、本性的理圓融,也叫照寂寂照“大圓滿”,也叫“定慧等持”,也叫法身報身一體的“圓滿法報身”,也叫“無上大涅槃,圓明常寂照。”

9、問:一地到十地菩薩是如何修行成就的?
答:從初發心的一地菩薩到如幻三昧、遊戲神通的十地菩薩次第修行。
一、歡喜地菩薩
歡喜地是指菩薩在修行道路上體驗到的內心喜悅和快樂。“初發心菩薩如猛虎下山”,真正的初發心菩薩,就會得到佛力加持,“因為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在佛力加持下內心充滿了喜悅和快樂就是歡喜地。
二、離垢地菩薩
離垢地是指菩薩在佛力加持下逐漸擺脫了“塵垢汙染”!
三、發光地菩薩
發光地菩薩是指通達佛心光明智慧,開發了自心光明智慧。
四、焰慧地菩薩
焰慧地菩薩是指菩薩光明智慧力量非常強大,具備了慧眼慧力。
五、難勝地菩薩
難勝地菩薩是指菩薩已經具備了照破五蘊十八界和一切假象的智慧力量,破除了一切煩惱障礙殊勝無比。
六、現前地菩薩
現前地菩薩是指菩薩在光明智慧中顯現化身的能力。
七、遠行地菩薩
遠行地菩薩是指菩薩用光明智慧的慧力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
八、不動地菩薩
不動地菩薩是指菩薩用智慧照破五蘊十八界的束縛障礙,安住在如如不動的佛性!
九、善慧地菩薩
善慧地菩薩是指菩薩在如如不動的佛性中具備了平等如幻觀的平等性智。
十、法雲地菩薩
法雲地菩薩是指菩薩在佛性法身中,平等如幻的無數化身如同法雲。
大乘菩薩修行不同於小乘人從自心覺知開始修行,大乘菩薩從發心開始就在如來二種神力加持下修行的(可見發大乘菩提心有多麽重要)!不需要“二乘精進無道心,外道聰明無智慧”那樣修行!

10、問:禪宗如何修行?
答:祖師說“修行無所修,貴在識路頭。路頭識得了,生死一起休。”
禪宗是當下見性法,“不論禪定解脫,惟論見性。”不同於凡夫用業識修行,以離苦得樂、欲界六天為歸宿;也不同於小乘人以覺知心修行,以證“常住真心”“光明智慧心”的有餘涅槃為目的;也不同於大乘人以智慧心修行,以證空性無餘涅槃(八地以上的菩薩證空覺一體性的佛性般涅槃)為目的;也不同於佛乘以覺悟真心本性的真空真理,以“無上正等正覺”證“無上大涅槃,圓明常寂照”,證自性三身佛,最終證真空妙用的如來藏!通達一切心性證一切種智!
禪宗修行是當下識“路頭”,也就是當下識不生不滅的佛性!禪宗修行的方法是祖師“以心傳心、以心印心”,當下幫你指認見性聞性嗅性嚐性覺性識性六種分別性,當下傳你光明智慧心的覺照,當下回光返照、照破五蘊十八界的束縛障礙、覺照六性一體的佛性,當下完成照寂寂照的涅槃妙心,也就是一悟到佛地。因此六祖說“汝若返照,密在汝邊”,德山棒、臨濟喝、慈明罵、雲門餅、趙州茶都是讓你反觀自性、返照佛性!悟則當下悟,不悟喝茶去!
到了宋朝後期,人的根性智慧已經遠遠不如唐朝時期,更沒有智慧超群的大師,才有了“默照禪”和“參話頭”之爭與演變。
到了明清時期,禪宗早已名存實亡。民國的開悟大德虛雲和來果,雖然說是禪宗,其實已經是修教下法門了。
現在人汙染太嚴重,如今的禪宗既不知不生不滅的佛性,又沒有明師“以心傳心、以心印心”,連教下的小乘法和大乘法都不會修了,更何況“以心傳心”的祖師禪呢?基本上已經淪為以訛傳訛的盲修瞎煉了。

11、問:如何修行四種淨土?
 答:一、凡聖同居淨土:用清淨心念佛,淨念相繼,念佛與佛相應,執著於有佛有我或者執著於有佛有眾生的差別,進入隨佛往生的凡聖同居淨土。
 用清淨心念佛,與本尊佛相應,念佛即佛,成就自性化身佛!
 二、方便有餘淨土:用清淨心念佛,與佛相應,通達佛心光明智慧,證有餘涅槃;用智慧覺照和光同塵,用智慧加持引導眾生成就,進入方便有餘淨土!有利益眾生的方便、有證常住真心的有餘涅槃,因此稱之為方便有餘淨土,小乘聖人淨土。
 三、莊嚴實報淨土:用智慧心覺照見聞覺知性一體的佛性,成就實相淨土(也叫實報淨土)。在佛性中顯現智慧,成就莊嚴實報淨土,也就是如幻三昧的變化世界。大乘菩薩淨土。
 四、常寂光淨土:覺悟真心本性的真空真理,成就“無上大涅槃,圓明常寂照”,就是照寂寂照的常寂光淨土,也叫照寂寂照的大圓滿!佛的清淨心性圓滿,佛的因地。

12、問:如何用佛經來對照自己的實修證量?
 答:《圓覺經》清淨慧菩薩章中講了五種覺性證量: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由妄想我,及愛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滅,故起憎愛耽著五欲,若遇善友,教令開悟淨圓覺性,發明起滅,即知此生,性自勞慮,若複有人勞慮永斷,得法界淨,即彼淨解為自障礙,故於圓覺而不自在,此名凡夫隨順覺性。(凡夫覺知的覺性,名自性覺)
  
   善男子,一切菩薩見解為礙,雖斷解礙,猶住見覺,覺礙為礙而不自在,此名菩薩未入地者隨順覺性。(小乘覺見與覺照的覺性,名自性正覺)
  
   善男子,有照有覺,俱名障礙,是故菩薩常覺不住,照與照者,同時寂滅,譬如有人自斷其首,首已斷故,無能斷者則以礙心自滅諸礙,礙已斷滅,無滅礙者。修多羅教,如標月指,若複見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一切如來種種言說開示菩薩,亦複如是,此名菩薩已入地者隨順覺性。(大乘契入空性,名空覺性)
  
   善男子,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癡,通為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淫怒癡,俱是梵行。眾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為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佛性遍及一切處。如來空覺一體性的不二佛性,名正等正覺。)
  
   善男子,但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辯真實,彼諸眾生聞是法門,信解受持不生驚畏,是則名為隨順覺性。(依不生不滅的佛性體,不變隨緣,隨緣不變。)
當然了,佛的自性圓融心性境界這裏都沒講:覺悟真心本性的無上正等正覺,自性三身一體圓融,真空妙用的如來藏性(大圓鏡智),通達一切心性境界的一切種智,這裏都沒有講。

13、問:什麽是逍遙禪?
答:逍遙禪的宗旨:體悟人生道德真理智慧,以道馭術造福於全人類!
逍遙禪十六字方針:萬教歸一,道德真理。以道馭術,世界大同!
逍遙禪不持宗教門派知見,“儒釋道精華、禪淨密一體”。
逍遙禪修行分兩個階段:沒開發智慧之前修淨土念佛法門;開發智慧後返照佛性,行持禪宗見性法。
逍遙禪不講宗教儀軌,隻講體悟不同的心性境界和不同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14、問:如何體悟不同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是什麽?
答:人活著最重要的就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而不同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建立,來源於自己對人生、世界的認知和體悟!

第一種人生觀:自私自利的人生觀。
自私自利甚至是損人利己的人生觀,來源於對於自我的妄想執著,來源於自己對於吃穿住行和財色名利的貪戀,貪嗔癡的結果就是把自己推向三惡道甚至是萬劫不複的地獄!

自私自利的 世界觀:貪嗔癡的自私自利,把自己變得心胸狹窄,因此自私自利的世界觀也變得鼠目寸光,心中隻有自己,有的人連家庭的責任也擔負不起來!因此現在社會夫妻反目為仇、父子互相傷害的比比皆是!

自私自利的價值觀:自私自利的人生觀,導致自己的價值觀就是為了自我活著!貪得無厭、不舍得施舍半分;寧肯傷害別人、不願吃半點小虧;遇到問題都是怨天怨地怨人、從來不反省自己!

第二種人生觀:自利利他或者大公無私。
公平交易、等價交換、自利利他。這是每個人人最起碼應該做到的。
每個人都要學會換位思考,如果你的出發點和用心首先考慮的是對方,處處為他人著想,甚至是為大眾著想,大公無私,那麽你的發心無疑已經是善心善念善行了!
也就是說“戒惡行善”,就從換位思考、利益他人做起!
世界觀:如果你學會了換位思考、利益他人的人生觀,你就會轉化自私自利的貪嗔癡,變成戒定慧!你的心中就會裝滿了他人的利益,就會為了家國天下而奮鬥,你的世界就會變得無限大!
那麽你的價值觀,就體現在為他人謀幸福、為國家和人民建功立業上!
第三種人生觀:覺者人生觀。
覺者,覺清淨自心。覺我們本自清淨的自心作用(見聞嗅嚐覺知)。就如同一個旁觀者,看著自己起心動念,看著自己見聞嗅嚐覺知作用和見聞嗅嚐覺知六種作用所顯現的色聲香味觸法六種所見相!
注意啦,原先緣根緣塵的攀緣心識,這時已經轉化為覺清淨心、清淨心覺了;心識的眼見、耳聞、鼻嗅、舌嚐、身覺、意知六種心識作用,已經轉化為清淨心的六種功能作用了(心能);根塵相對的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已經轉化為六種所見相了(心所)。這就是覺者的心清淨、六根清淨、六塵清淨。
也就是說覺者的人生觀是:作為一個不入色聲香味觸法的旁觀者,了了分明的知道自己的起心動念,明明了了的知道自己起心動念所現的六種所見相,而不隨生滅現象而生死輪回。覺者隻是關注不生不滅的清淨心(外不染內不亂的禪定),讓自心解脫攀緣妄想心的善惡六道輪回!換句話說禪定解脫、寂靜涅槃,就是覺者的人生觀!
覺者的世界觀是:大千世界皆在自心中,皆是自心見聞嗅嚐覺知作用的所現相!因此覺者不外求,心外無法!
覺者的價值觀是:解脫攀緣妄想心,打開自己的內心世界,讓自心強大起來!自知者明,知人者智!

第四種人生觀:悟者人生觀。
悟了本性空性的人,明白人的五蘊十八界皆是攀緣妄想心的造作,用智慧照見五蘊皆空,就回到了本性空性!這時候在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換句話說,證了空性法身的人,看一切皆是如幻三昧的鏡中像。

悟了空覺一體性的佛性之人,明白一切有皆是覺性作用而顯現的有,其本質是空性本體!空體覺有就是空覺一體性的不二佛性!換句話說,覺有方便稱作覺性,空體稱作空性,二者本就是“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悟者的世界觀:一切世界、一切法界皆是唯心所現的世界和法界,皆是空覺一體性的體用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佛世界,猶如虛空華!”

悟者的價值觀:自由自在--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破除了五蘊十八界的束縛障礙,才是真正的自由;民主--護佑眾生,引導人民修行道德,成為人民修行道德真理智慧的導師,保護人民為人民做主,才是真正的民主;平等--在空性體中,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看“一切唯心所現的法界”,才是平等如幻觀,才是平等性智,才是真正的平等;博愛大慈大悲--“令一切眾生皆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實無一眾生得度者”,消除一切妄想假象的障礙,才是真正的同體大悲、無緣大慈!
這才是真正的自由、民主、平等、博愛、大慈大悲的含義!

第五種人生觀:覺悟真心本性的真理觀

覺悟真心本性的人,也叫真理大道,也叫真空,也叫涅槃妙心,也叫照寂寂照的大圓滿,也叫正智如如的真理!
覺悟真心本性的真理,就如同天空中有太陽、太陽照耀天空一樣(道法自然),也就是空性體中有智慧覺照的妙用、智慧覺照又可以透過現象見到本體空性。換句話說就是“用智慧透過現象見本質”“真理又遍及於一切事物現象”!

真理世界觀:覺悟真心本性的真理,才有真空妙用的如來藏,也就是真理世界觀!“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周遍法界。”“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而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是故於中,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動道場,遍十方界。身含十方無盡虛空,於一毛端現寶王刹,坐微塵裏轉大法輪。”《楞嚴經》

真理價值觀:用道德真理智慧自覺覺他、自利利他、造福於人類。

第六種人生觀:通達一切心性境界的一切種智

通達一切心性境界的人,“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既不執著於佛見,也不執著於眾生見!佛我眾生一體,說三即一、說一即三,變化莫測!

一切種智的世界觀:一切世界隻是唯心所現的法界,“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通達一切唯心所現的法界,就可以通達一切心性境界,就可以轉變自心轉變唯心所現的法界!因此,通達一切唯心所現的法界,就可以互相轉化。

一切種智的價值觀:自性本自具足圓滿,一切本自具足圓滿!不需要人的妄想造作,隻需要人心回到本自具足圓滿的本來心性,隻需要人心回到本自通達一切心性境界的圓滿心性!

對照一下,自心的認知在哪個層麵上?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立在什麽道上呢?
有誌不在年高,無誌空過百歲!信願的願力目標都沒立起來,信願行怎麽行?如何行?

15、問:如何是五眼看世界?
答:五眼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是五種不同的心性境界。
肉眼看到的是物質世界、人我是非和財色名利;
天眼看到的是善惡因果和鬼神世界;
慧眼看到的是光明智慧真心以及“和光同塵”的光明琉璃的極樂世界;
法眼看空性佛性本體以及如幻變化世界;
佛眼看自性三身一體圓滿和“一即無量、無量即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一切圓滿的世界!

16、問:如何了解人性?
答:所謂的了解人性,就是既要了解人的自私自利的惡心惡習,又要了解人的善惡不定性,還要了解人的清淨覺知性、智慧覺照性、如如不動的本來佛性、真空妙用的具足圓滿性!

因此,我們既要看到人有善惡六道輪回的一麵,又要看到人有覺悟成佛成聖的一麵。這樣才能引導人們解脫攀緣妄想輪回、覺悟真心本性成佛成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