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斯

心中自有桃花源 何處不是水雲間
正文

率真可愛的“憨”湘雲

(2021-05-07 09:14:56) 下一個

金陵十二釵中,史湘雲排在第五位,也是一個才貌出眾且率真可愛的女孩子,論才情美貌,她和黛玉寶釵不相上下,論個性,她豪爽大氣,不拘小節,還有幾分男子的英氣,既不似黛玉那般多愁善感,又不比寶釵那般心機深沉,我相信紅樓夢愛好者中喜湘雲者絕不在少數。

湘雲和黛玉一樣,也是孤女,如湘雲的紅樓夢曲子《樂中悲》中所言,“繈褓中,父母歎雙亡。縱居那綺羅叢,誰知嬌養?”,說來她比黛玉更不幸,繈褓中便父母雙亡,傍著叔叔嬸嬸過活,卻不曾得到過真心疼惜,更休說嬌生慣養。第三十二回襲人請湘雲幫做針線活,寶釵得知後,委婉地勸襲人不應跟湘雲張這個口,因寶釵深知湘雲在叔叔嬸嬸家過的並不輕鬆,家裏針線活兒都不用針線上的織工,全是自己親自做,湘雲在家做活時常要做到半夜。隻有同樣出身史家的老太太對湘雲這位侄孫女才是真正疼愛有加,不時接她來賈家小住。然而和黛玉的傷春悲秋、自艾自憐不同的是,湘雲生來寬宏大量,樂觀積極,從不讓自己為這些惱人之事傷懷。湘雲直爽奔放,對任何事情都興致勃勃、熱情有加,所到之處隻聽見她高談闊論,嘰嘰喳喳,大笑大鬧,非常富有感染力,真可說是人見人愛,大觀園詩社有了她,頓時熱鬧不少。她時而也調皮的可愛,喜著男裝,頗有英武之氣,眾人皆讚,“原比她打扮女兒更俏麗了些”。有一回穿上寶玉的衣服扮成一假小子,還被老祖宗誤以為是寶玉呢。用蔣勳老師的話來說,湘雲的性格那就是大剌剌的。

和黛玉一樣,湘雲和寶玉也可說是青梅竹馬、 兩小無猜,甚至比黛玉更早。湘雲隨身有一金麒麟佩飾,第二十九回寶玉跟著賈母去清虛觀打醮,從張道士處得了一堆贈禮,寶玉隻看中了那個跟湘雲一樣的卻更大更文彩輝煌的金麒麟,特地留下,預備鄭重把它轉贈給湘雲,為此還惹得多心的黛玉起了疑心,不料卻大意丟失了。所謂“無巧不成書”,丟失的麒麟恰巧被湘雲撿到,故有不少紅學家認為,在第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雙星”,伏筆寶玉將來會和湘雲結為夫妻,而不是寶釵嫁給寶玉,此亦為“金玉良緣”。但在我看來書中後來的情節發展並無此跡象,第三十一回的脂評也說的很明白,“金玉姻緣已定,又寫一金麒麟,是間色法也。” 而湘雲和寶玉之間也是霽月光風,兩人並無任何的小兒女私情。

湘雲的個性在書中大放異彩的是第四十九回末的“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和第五十回“盧雪庵爭聯即景詩”,正值大觀園新來了寶琴,邢岫煙,李紋,李綺等姐妹,好不熱鬧,大雪後眾人齊聚盧雪庵,湘雲聽說有新鮮鹿肉,便穿掇著寶玉一起,自己烤鹿肉吃,兩人大快朵頤,湘雲大說大笑,還邊吃邊說,“若不是這鹿肉,今兒斷不能作詩”,完全沒有舊時大家閨秀應有的矜持拘泥。黛玉在一旁嘲笑說,“那裏找這一群花子去!罷了,罷了,今日盧雪庵遭劫,生生被雲丫頭作踐了。我為盧雪庵一大哭”,誰知湘雲回道,“你知道什麽!是真名士自風流,你們都是假清高,最可厭的。我們這會子腥膻大吃大嚼,回來卻是錦心繡口。”非常直白地說討厭黛玉等人的假清高,頗有幾分魏晉名士風度,這份灑脫和率真,這便是真實而不作偽的湘雲!接下來的盧雪庵即景聯句比拚中,湘雲才思敏捷,好詩佳句信手拈來,笑鬧中力壓黛玉寶釵,獨占鼇頭,聰慧和才華毫不遜色於黛玉寶釵。

湘雲最可愛的是第六十二回“憨湘雲醉眠芍藥裀”,寶玉過生辰,眾芳齊集怡紅院,喝酒射覆劃拳,好不熱鬧,湘雲喝醉了,熏熏然走出屋外,竟在一塊青石板石凳上睡著了,頭枕著鮫帕包的芍藥花,手中扇子落在地上,四麵芍藥花落了一身,一群蜂蝶圍著她,極具畫麵感。眾人推她時,迷糊中嘴裏還嘟囔著行酒令,真真是憨態可掬,叫人忍俊不禁,好一個美人花下醉酒圖!這幅“憨湘雲醉眠芍藥裀”的畫麵,和黛玉葬花,寶釵撲蝶一樣,儼然已成為《紅樓夢》之唯美經典畫麵之一。一個“憨”字,也突顯了湘雲的性格特征,大觀園詩社,湘雲熱情爆棚,大包大攬要做邀社東道,渾然忘了自己在叔叔嬸嬸家裏受拘束不自主,根本不寬裕,若不是寶釵出手相助,幫她籌劃張羅,湘雲自己還真會為此煩難呢。而這卻正是“憨”湘雲的分外可貴之處。

在第七十六回“凹晶館聯詩悲寂寞”,抄檢大觀園後的中秋,寶釵姐妹搬出了園子,鳳姐,李紈又生病了,賈府這個節過得完全不似往年那般熱鬧,氣氛頗為淒涼,姐妹中隻剩湘雲和黛玉作伴。兩人信步走到凹晶館,一同近水賞月,聽遠處悠揚淒清的笛聲傳來,兩人都不免觸景生情,感懷身世,尤其是黛玉又感歎自己孤苦無依,俯欄垂淚,而與她一樣孤苦伶仃的湘雲在此情此景,卻依然能打起精神,寬慰黛玉,“你是個明白人,何必作此形像自苦。我也和你一樣,我就不似你這樣心窄。何況你又多病,還不自己保養。”豪興不減的湘雲,提議兩人聯詩,黛玉不忍辜負湘雲的一番好意,欣然同意。對著天上一輪皓月,池中一輪水月,悠悠笛聲中兩人詩興勃發,你來我往,佳詞妙句迭出,兩人端的是棋逢對手,旗鼓相當。最後以湘雲的“寒塘渡鶴影”,和黛玉的“冷月葬花魂”收尾,堪稱絕妙好對。這裏的一個“渡”字和一個“葬”字,便能看出屬於黛玉的低沉抑鬱和屬於湘雲的積極達觀,並由此可見兩人的天性差異。

湘雲不但樂觀豁達,且有幾分俠氣。在第五十七回,家境貧寒的邢岫煙住在大觀園迎春處,為應付丫頭婆子的日常開銷,無奈當了棉衣免力維持,被寶釵發覺,準備悄悄幫她,誰知無意中被黛玉湘雲知曉,黛玉感慨了一句“兔死狐悲 物傷其類”,而耿直的湘雲卻拍案而起,欲去找迎春理論,並要去教訓那些婆子丫頭們一頓,給邢岫煙出氣,雖最終被寶釵攔下了,但湘雲的俠肝義膽卻已表露無遺。

湘雲最後的結局按第五回她的曲子《樂中悲》所說,“廝配得才貌仙郎,博得個地久天長,準折得幼年時坎坷形狀。終究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還有曾提到湘雲金麒麟的第三十一回,末尾的脂批曰,“後數十回。若蘭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綱伏於此回中,所謂‘草蛇灰線,在千裏之外’。” 寶玉贈湘雲的金麒麟不知怎麽輾轉到了衛若蘭手中,不少紅學家們據此推斷,湘雲後嫁給了翩翩公子衛若蘭,夫妻二人郎才女貌,琴瑟和鳴,本以為可以幸福一生,誰料衛公子因故早夭,獨留湘雲形單影隻,孤寂終生。豪爽大氣、樂觀豁達,率真可愛的湘雲最終也是難逃“千紅一哭,萬豔同悲”之紅樓眾釵之共同結局!掩卷思之,尤添悲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