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斯

心中自有桃花源 何處不是水雲間
正文

我們的八十年代

(2021-06-08 10:00:25) 下一個

 

八十年代,對我們那個年代的大學生來說,是一個令人難以忘懷、讓人無比懷念的年代,是一個心中非常特別的存在。對我們國家乃至民族來說,八十年代同樣是至關重要並決定著國家命運走向的年代。撫今追昔,時常會讓我沉浸其中,心潮澎湃每每難以平複。在此,請允許我憑著記憶,來梳理一下那些至今令我著迷的日子…

尤記得,那時候十年文革動亂剛剛結束,各行各業百廢待興,全國上下憋著一股勁兒,欲為建設四個現代化的強國而努力奮鬥拚搏,人人有理想,個個有抱負,舉國上下充滿著昂揚向上的力量。而小平同誌極力推進的改革開放,最重大的標誌性事件莫過於深圳、珠海等經濟特區的設置成立,並以此為契機,開啟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模式。四十年過去,再回首,特區依然是一個奇跡般的存在!

當然八十年代的大事件,自然不能不說曾極大鼓舞全民族自信心的中國女排五連冠,以及奧運會金牌零的突破。整個國家、民族都在向著自強自立的夢想前進!無怪乎人們都說,八十年代是我們國家返老還童、充滿了理想主義色彩的年代,是一個最為純真美好的年代。那個時候,整個民族仿佛是拿破侖所說的“醒來的東方睡獅”,全國民眾煥發出空前高漲的熱情和幹勁。如果要給八十年代放上一個恰當的背景音樂的話,我以為最好的背景音樂應該就是《在希望的田野上》。

而八十年代初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更是一個裏程碑式的事件,它極大程度地解放了人們禁錮了近半個世紀的思想,並促成文學藝術創作的空前活躍。“文革”結束後,國家調整了文藝政策,大力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作家們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獨立思索,於是一係列文藝思潮接踵而至:反思文學、報告文學、改革文學……記憶中印象深刻的有蔣子龍創作的“改革文學”作品《喬廠長上任記》、柯雲路的《新星》、路遙的《人生》、 葉辛“反思文學”作品《蹉跎歲月》,以及反思“文革”的電影《淚痕》、《巴山夜雨》等等,這些作品一改文革中樣板戲的固有風格,大膽摸索著前進,並勇敢衝破了“愛情”這個禁區,它們或體現了當時人們對文革的嚴肅而深刻的反思,或反映了人們對改革開放中遭遇的困難和阻力的探索和認識,亦或體現了當今時代年輕人對人生道路的探尋和叩問。

八十年代可說是一個由精英主導的年代,那時候影響深遠的具有裏程碑意義的電視劇,非《西遊記》與《紅樓夢》莫屬,它們均改編自古典名著,不僅是八十年代電視文化主流形式的最重要的代表,更在未來30年公共文化領域內持續“發光發熱”,將八十年代的精英文化旨趣及欣賞品味深深根植於中國的文化版圖之中。尤記得當年大街小巷播放《紅樓夢》,還有《西遊記》時的盛況,可說是萬人空巷也不為過,幾乎人人都會哼唱其中的主題曲“枉凝眉”及“好漢歌”。而陳凱歌和張藝謀可說是精英導演的代表,他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如《黃土地》、《老井》、《紅高粱》等,有思想深度,又具唯美的攝影,均給人們帶來賞心悅目的感覺,同時也深刻地衝擊著人們的固有觀念。

還有許多文革中被禁的文學作品重新出版,被禁的電影重新上映,如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之“家”、“春”、“秋”,還有電影《五朵金花》,《阿詩瑪》等等,當然也有被改編成影視作品的經典,如我最喜愛的沈從文的《邊城》,曹禺的《雷雨》及《日出》,矛盾的《子夜》,等等,這些作品的公映,可說是極大地引導和提高了大眾的欣賞趣味。

而港台流行音樂及影視劇的大量湧入,又帶給人們耳目一新、眼界大開的感覺,讓久閉國門的國人知道了外麵的世界是多麽的精彩。聽慣了“洪湖水浪打浪”及“紅梅讚”的人們,咋一聽鄧麗君,那份震驚和訝異,不亞於“八級地震”哈!原來歌還可以這樣唱的!一時間她的“靡靡之音”風靡全國,也引導和促進了大陸流行歌曲的蓬勃發展。同時台灣的校園民謠也以不可阻擋之勢進入大學校園,進而也催生了大陸校園民謠的誕生。而金庸及梁羽生的武俠小說,瓊瑤的言情小說更以席卷之勢,迷倒無數年輕的學子。而奇女子三毛,更以她獨特的個人經曆及至真至情的文字,令稍有些小資情調的年青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香港電視劇《霍元甲》、《陳真》傳遍萬戶千家,日劇《排球女將》、《血疑》之類的,也逐漸進駐中國。當然也少不了西方電影中的經典作品,如《巴黎聖母院》,《英俊少年》,《葉塞尼亞》,《複活》,《安娜·卡列尼娜》,這些原版電影經由當年赫赫有名的“上海電影譯製廠”的翻譯和配音,至今仍是我們心目中最美的經典。好一派多元化的文化繁榮景象!與此同時,由於國門驟然打開,西方及港台的各種思潮大量湧入國門,恰便似“風咋起,吹皺一池春水”。這些原先被視作妖魔鬼怪的西方思潮,和國內固有的左傾思想角力碰撞,各種研討辯論此起彼伏,一時風起潮湧,到處充滿著生機與活力!我慶幸自己成長於那個由灰白為主色調轉向為五彩斑斕的年代,自然也可說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

八十年代也是詩歌創作之春天,是詩人們成長的黃金年代。那時的大學生都以會背誦幾句當代著名詩人的詩,為當時最時髦的事。詩人們就如現今的影視明星一般,受到大學生們的熱烈追捧,校園裏最愛談論的話題就是文學和詩歌。猶記得當年自己會背誦的一些著名的詩句,譬如北島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顧城的“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或是“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舒婷的“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淩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癡情的鳥兒,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海子的“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遊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麵朝大海,春暖花開”;同時許多外國詩人及民國年代的大詩人的作品也同樣為學子們所喜愛和追捧,如普希金,雪萊,如徐誌摩,戴望舒,林徽因,冰心,詩人和他們的詩歌都備受青睞,真是一個充滿浪漫情懷、一個豐富而高貴、令人無比向往的年代!

我無比自豪自己是一個八十年代的大學生,我同樣無比慶幸自己成長在八十年代的大學校園。那時考上大學就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般,作為大學生簡直就是天之驕子,也是無尚榮光,全社會民眾對知識、對大學生也有著發自內心的尊重。彼時大學校園風氣之開放,精神之富足,真稱得上是理想的象牙塔。每日都有不同的講座,全是聞名遐邇的大家,如哲學的、文學的、科學的、管理的及法律的,各種書籍也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西方的經典名著,我國的古典名著,港台的通俗文學,當代中國作家的小說、詩歌,種類之繁多,讓人目不暇給。求是向上的良好學風,也激發出學子們空前高漲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圖書館、教室經常座無虛席,人人隻恨自己時間不夠用。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我們,自然成了能獨立思考,有遠大理想抱負,也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一代。這樣的好時代,怎不令人懷念?

曆史的長河滾滾向前,歲月匆匆,時光不再,一切都在巨變之中,曾經美好的也亦然凝成了記憶。八十年代早已遠去,卻又遠未過去,它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影響至今。假設有機會讓你可以穿越,你會選擇回到那個咋暖還寒,那個物質依然匱乏、但精神富足,充滿青春活力、也充滿希望和夢想的八十年代嗎?我的答案毫無疑問是肯定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7)
評論
我的庭院 回複 悄悄話 同齡人。那時有一首歌,八十年代的新一輩,現在還記得。
菲利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秋水天長' 的評論 : 我也非常喜愛台灣校園歌曲!那時候文化,藝術空前繁榮,是我們那個年代的共同美好記憶!
秋水天長 回複 悄悄話 昨晚來讀過這篇,太有共鳴了!純真美好的八十年代,對台灣的校園歌曲情有獨鍾,清新,質樸,田園,唯美。
菲利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wzuo' 的評論 : 那個年代的人確實有理想有希望,也單純多了。
wzuo 回複 悄悄話 80年代給人非常朝氣蓬勃天天向上的感覺,生活很有希望,又沒有那麽貧富分化。最近我還找了一些80年代的電影來看,懷舊一下,很有意思。
菲利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全球戰略' 的評論 : 謝謝!
菲利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無法弄' 的評論 : 可惜曆史無法假設---遺憾!
菲利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an008' 的評論 : 不好意思,打字錯誤---您讀的很仔細,謝謝!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那不是胡耀邦時期嗎?如果他不下台,情況還會好,但鄧不喜歡他,說他資產階級自由化,
man008 回複 悄悄話 非淚痕,乃傷痕也。
全球戰略 回複 悄悄話 我1986年上大學,覺得您總結的很到位,謝謝!
菲利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古樹羽音' 的評論 : 謝謝的讚賞!
古樹羽音 回複 悄悄話 你總結的真好!感謝分享
菲利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五湖以北' 的評論 : 尚未擺脫左傾思潮的影響,即使到今天依然如此。
菲利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京華人' 的評論 : 相信也是那個年代多數人的同感,謝謝!
五湖以北 回複 悄悄話 應該說85年以前很美好,後來左右兩邊鬥得死來活去的
京華人 回複 悄悄話 同感!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