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斯

心中自有桃花源 何處不是水雲間
正文

星鬥其文赤子其人……走近沈從文

(2021-05-13 07:48:15) 下一個

 

沈從文一直是我最喜愛的現代作家,沒有之一。群星璀璨的現代作家群,出類拔萃的不少,尤其是民國時期,大師輩出。有人把前100位作了一個排名,其中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及沈從文高居前五位,當然這可說隻是一家之言。但深刻尖銳如魯迅,學識豐富如郭沫若,激情澎湃如巴金,博學詼諧如錢鍾書,而我卻為何最愛沈從文? 人們常說,文品如人品,細細想來,我對沈從文的喜愛應該包括既敬重先生的人品高潔,又欣賞先生文筆的優美及字裏行間流露出的溫柔悲憫。

沈從文, 湖南鳳凰人,正直熱情,身上有湖南人特有的執拗、耿直與堅韌。先生曾在《從文自傳》中,繪聲繪色地描述了他小時候的逃學經曆,可見大自然這本書比學校教給他的要豐盛許多,而一個無比熱愛大自然的人,在我看來,定會是一個淳樸善良之人。先生在自傳中也提到,從小在老家目睹過殘酷無比的殺戮及各種政權的交替變換,"牆頭變換大王旗"的事時時不斷,又親身經曆了身邊太多親人朋友的被殺,每每都打著各種政黨、主義的旗號,正因為此,先生下決心此生絕不參與任何組織與政黨,在他眼裏,沒有什麽比人的生命更為珍貴的東西,也可說因此先生得以完好地保留了自身的純良個性和美德,這點在那些充滿了政治鬥爭的年代更是彌足珍貴。 沈先生年輕時和丁玲、胡也頻夫婦是至交好友,在他的摯友胡也頻被捕後,先生曾四處奔走呼籲營救,在胡被殺之後,先生悲憤為之寫下《記胡也頻》,而後又以一顆朋友熱忱之心,敢於承擔風險,冒險將丁玲母子護送回湖南老家,而在丁玲被捕後,又寫下《記丁玲》,以文字呼籲和營救,簡直可說是為朋友兩肋插刀也不為過。雖說解放後因這篇文字兩人反目絕交,其中的孰是孰非本文不予評價,當然這是後話,而在當時那個白色恐怖年代,那樣一份熱心與擔當,那樣一份俠肝義膽,亦是多麽難能可貴!正如他的表侄黃永玉在“那些憂鬱的碎屑…回憶表叔沈從文” 一文中評價他時所說, “一輩子善良得不近人情;即使蒙恩的男女對他反齧,倒是從不想到報複。這原因並非強大的自信,也不是沒有還擊的力量,隻不過把聰明才智和光陰浪費在這上麵,早就不是他的工作習慣。”

當然更傾慕沈從文先生的文學天賦。先生行文優美,如散文詩般的文字雅致而韻味悠長,字裏行間都飽含著作者對筆下人物的悲憫、同情和深深的理解與憐惜。沈先生以小學程度,手握一支筆闖蕩北京,期間經曆了多少常人難以想象的磨難苦痛,忍饑受凍乃家常便飯,一次次退稿也未曾擊垮他的意誌和堅持,先生硬是憑著一股子湖南人的執拗勁,在當時巨星雲集的文壇,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沈從文先生20年代起蜚聲文壇,與詩人徐誌摩、散文家周作人、雜文家魯迅齊名。其中沈先生以小說創作著稱。而後,他改執教鞭,先後任教於上海中國公學,兼任《大公報》、《益事報》等文藝副刊主編;後又在輔仁大學、國立青島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北京大學等校任教。當然沈先生也幸運地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貴人,譬如鬱達夫,徐誌摩,還有胡適等,若無他們的提攜賞識,特別是胡適先生的不拘一格的人才標準,沈從文先生何以在文壇有如此建樹?更絕無可能成為大學教授。沈先生,一個來自湖南湘西的"鄉下人",沒有正經文憑,小學程度的學曆,而成為知名作家,真如同一個時代的傳奇,而當時最看重他的卻都是留學美歐回來的社會精英們,這一點卻不能不說是那個時代的大氣。

沈從文先生的小說、散文,均作於民國時期,我最愛的《邊城》便是沈從文先生的代表作,據《亞洲周刊》組織海內外著名專家學者投票排名顯示,小說《邊城》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排名第二位,僅次於魯迅的《呐喊》。小說以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為背景,以極具抒情魅力的優美筆觸,以主人公翠翠的內心感情為主線,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人情世故、風土人情,展現了一幅田園牧歌似的美好畫卷。小說中的船家少女翠翠,書中描寫…"翠翠在風日裏長養著,故皮膚變的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他且教育他,為人天真活潑…人又那麼乖…從不想殘忍事情,從不發愁, 從不動氣…",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既單純天真,又聰明伶俐,有著如小獸一般的樸素與自然美的一個少女。類似的人物描寫我們也可在《湘女蕭蕭》中的蕭蕭身上看到。沈先生獨特的審美品味,給我們留下了翠翠這樣一個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都難以磨滅的美好形象。也正是由於《邊城》的美學藝術,《邊城》這部小說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又崇高的地位。而以此改編的同名電影,也拍出了原汁原味的風貌,自然也成為了我最喜愛的電影之一。 而《湘行散記》是沈從文先生的散文集代表作之一,包括三部分:湘行書簡、湘行散記、新湘行記。散文展現了湘西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風土人情,以飽含深情的文字、巨大的悲憫情懷以及沉甸甸的責任感,描述了一個個如水手、妓女及小商販等卑微渺小且又活潑潑的生命,敘述他們生存的艱難不易,通過他們去追溯及扣問生命的始終,去體驗一份人生的莊嚴。以不急不緩的語調,娓娓地將尖銳的民族問題與社會矛盾,融匯在人事的敘述中。而《湘行書簡》由沈從文先生和夫人張兆和的一組信劄集成。1934年,因母親病危,沈從文匆匆趕回湘西。行前,他與夫人張兆和約定,每天給她寫一封信,報告沿途所見所聞。每一封信都飽含沈先生對夫人的濃濃愛意及熱切思念之情,真可謂是情書的典範,也充分體現了作者的真實性格和熱烈情感,如他書中某處寫的,"先前不同你在一起時,文章可以寫的很纏綿,很動人。…因為有了你,文章也更好了。但一離開你,可不成了",又如“我心中盡喊著你,有上萬句話,有無數的字眼兒,一大堆微笑,一大堆吻,皆為你儲蓄在心上!”,類似這樣情意綿綿的文字在書中隨處可見,沈先生實在是一位可愛又率真的性情中人。 沈先生還有許多作品,包括曾改編成電影的小說《湘女蕭蕭》,未完成的長篇小說《長河》,及其他諸多的小說集及散文集。沈先生曾謙遜地說自己的作品都是習作,自己隻是比較順利地掌握了文字,但像他這般隻是掌握了文字的人天下又有幾人?雖謙遜,但沈先生對自己的作品還是充滿自信的。如他在《湘行散記》中曾提到自己寫的《月下小景〉一文,說"細細的看,方知道原來我文章寫得那麽細…我真為自己的能力著了驚…這能力並非什麽天賦,卻是耐心…"。從一個連標點符號都不會用的小學生,成長為一文壇巨匠,有的可絕非僅是耐心,我們隻能用文學天才來形容了。

1948年沈先生受到以郭沫若為代表的革命作家們的猛烈批判,突如其來的暴風雨把先生打蒙了,他實在無法理解自己的文學作品怎麽就突然成了"反動文藝"?先生苦悶、擔憂,彷徨不安,巨大的精神壓力無從排解,甚至連家人都無法理解,終於到數次試圖自殺的地步,所幸最終未遂。痛定思痛,先生下定決心,1948年12月31日宣布封筆,中止文學創作,全心轉入曆史文物研究,說起來有些令人心酸且啼笑皆非,這轉行還要得益於沈先生對古董的業餘愛好。徹底割舍自己所熱愛的文學,這決定對沈先生個人來說,實屬無奈之舉,但也可說是萬幸,客觀上讓他逃脫了文革期間的有可能發生的更嚴重的迫害,雖說曆次運動仍被批判,蹲牛棚、掃廁所之類的懲罰更是在所難免。可對中國文壇,中國文學史來說,沈從文的離開,怎能不是巨大的遺憾和惋惜?沈先生兩次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而其中1988年那次是最有希望獲獎的作家,可惜先生在那年仙逝,與諾獎失之交臂,但因此已足見其在中國及世界文壇的不可動搖之地位。沈先生後主要研究中國古代服飾,也是碩果累累,出版巨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由曾經批判過他的郭沫若親自寫序。天才終究是天才,在哪裏都難掩其萬丈光芒!

沈從文先生一生被人津津樂道的事,便是他和張兆和女士之間執著而熱烈的愛情故事。當年沈先生在中國公學執教時,對高雅美麗的女學生張兆和一見鍾情,從此開始了差距懸殊的苦苦追求。作家當然最擅長的就是文字,於是不間斷的情書一寫就是整整四年。據說期間張兆和不勝其煩,曾抱著一遝情書去找校長胡適,目的是想讓校長幹預一下,為其做主,誰知校長不僅不反對這段驚世駭俗的師生戀,反而力勸張兆和接受這份摯烈的感情,沈先生何其有幸,碰到了這般開明並體貼理解下屬的校長!也算是給中國文壇留下了一段美談佳話。據說後來因為"情書"寫的太好,總算打動了芳心,沈先生終於如願抱得美人歸。沈先生不愧為文字大家,情書寫的不是一般的好,如沈先生在他的一首情詩裏寫的,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隻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如此深情款款、優美動人的詩句,佳人怎能不心動?此詩可稱得上是民國時期最美情話,至今仍常被引用。沈先生的愛熱烈而執著,夫妻二人也可說是相濡以沫了一輩子,但萬事不可能百分百圓滿,略有些遺憾的是,夫人張兆和對沈先生少了一些更深層次的懂得和理解。晚年張兆和在整理沈先生遺稿文集時,曾心酸地說道,"從文同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真正理解他的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壓,是在整理編選他遺稿的現在……"這份理解來的太晚了一些,可我堅定地相信,沈先生自己這一生是愛得幸福的,心滿意足的。

沈從文先生一生曆盡坎坷,家中弟妹的經曆更是唏噓不已,其大哥一輩子身居鄉間無兒無女,其弟功績赫赫卻被屈殺,其妹與他患難與共多年最終卻因文革無奈回到鄉間而被餓死,黃永玉說他的這位表叔,“手裏捏著三個燒紅的故事,哼都不哼一聲”,其中多少痛苦和忍耐,可沈先生卻從不怨天尤人,懷著一種對命運不公的豁達和隱忍,緊緊地抱住自己所熱愛的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每每讀先生的文章,都能時時感到先生文字中流露出的溫情、悲憫、平和與寧靜,有一種撫慰人心靈的力量充溢其中,使人覺得溫暖和感動。正像其妻妹張充和評價她的這位姐夫沈二哥所說,“不折不從,亦慈亦讓;星鬥其文,赤子其人”,對其人品及文品的讚譽,我以為最貼切不過了。

可歎的是,正如沈先生自己所感慨的,“我和我的讀者都在老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5)
評論
安寧河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你的好文,沈叢文是我最喜愛的現代文學作者中最愛的,
也感謝那個年代一代文人的寬容愛才,才能走出發現沈,
隻可惜七十一年在無這類人才
菲利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rit_英倫97' 的評論 : 說的很是!文品如人品。
Brit_英倫97 回複 悄悄話 東坡語:“古之論書者,兼論其平生;苟非其人,雖工不貴也。”
深以為然! 文如其人,沈先生自當其名。
菲利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rit_英倫97' 的評論 : 太對了!我們都以為時代在進步,但其實人性真的進步了嗎?
菲利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珠海雲山' 的評論 : 沒曾想在文學城這個平台遇見了沈從文先生的家人,祝您安好!我的確非常喜愛沈從文,從人品到文字。我也堅信在那個再也沒有爭鬥的世界,他們一家人定會繼續揮毫潑墨,淺斟低唱,歡笑不斷!
Brit_英倫97 回複 悄悄話 想想多少頂尖文人49年後的處境,令人難免唏噓和扼腕。再看看趙婷在海外獲獎國內封殺,時代依然故我,隻是城頭變換大王旗,不禁啼笑皆非。
珠海雲山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你對沈從文的欣賞!他也是我在大學時期最為崇拜的現代文學作家。沒想到後來成為家人,當我在沈家客廳看到他的巨幅照片,和坐在照片下的三姑(他筆下的三三),恍如走到了他的書中…當與充和四姑講起這些,她也非常感慨,又說起了不少逸事。現在姑姑們和六兄弟都齊聚天國,願他們在天堂裏仍然揮迺灑脫,舞文弄墨,淺唱酬和?
菲利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古樹羽音' 的評論 : 也感謝你的欣賞!
古樹羽音 回複 悄悄話 感謝分享好文
菲利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迪兒' 的評論 : 也多謝你的欣賞!
迪兒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好文。讀書太少,有機會要補課。
菲利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小二哥李白' 的評論 : 多謝欣賞!
菲利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voiceofme' 的評論 : 現在還喜歡讀沈從文的人不多了---謝謝!
voiceofme 回複 悄悄話 寫得真好。
小二哥李白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好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