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斯

心中自有桃花源 何處不是水雲間
正文

黛玉真的是小心眼嗎?

(2021-04-23 07:12:00) 下一個

 

中國古典章回小說或是戲劇舞台上的劇目,對人物的刻畫大都涇渭分明,無非是或好或壞、或善或惡、或忠或奸,就像戲劇中的臉譜,直觀一看便知是好是歹,於是乎形成了長久以來人們的簡單直觀的欣賞趣味和二元化的單一思維定式,任何作品及其人物定要給出道德評判才行,這種審美觀直到今天還深刻地影響著很多的讀者和觀眾,而到了文革期間的八個樣板戲更是達到了極致,劇中的主角無一例外的都是高、大、全式的近乎完美的英雄人物,但都因太過拔高而失真,給人一種假、大、空的感覺,而反麵人物又都是外表醜陋、形容猥瑣、心腸歹毒且無一可取之處的壞透頂之人,這樣一來便缺失了人性中的中間灰色地帶,完全脫離了真實生活的鮮活及複雜。而《紅樓夢》這部非凡作品的誕生,則極大地顛覆了這種傳統的審美觀,真實地反映出了人性的繁複多樣性。書中人物既無大奸大惡,亦非完美無瑕,各人均有各自的優缺點,但卻是真真切切、有血有肉的,立體而豐滿,絕非臉譜似的存在。它不落巢臼的人物刻畫方式,給傳統文學注入嶄新的活力,且影響深遠,至今不衰。《紅樓夢》作者親身經曆過繁華與幻滅,洞悉人性,以超乎尋常的悲憫心,對書中人物幾乎不作任何道德評判,完全留給讀者自己去品味和體會,這恐怕也是為何此書自誕生之日起,便有粉絲擁篤者無數,其魅力實乃曠古未有。更令人驚異的是讀者對書中兩位女主角林黛玉和薛寶釵的爭論和喜愛,竟形成了“擁林派”和“擁薛派”之爭,足見此書的魔力非凡。

說起《紅樓夢》中的第一女主角林妹妹黛玉,恐大多數讀者輕易就給她貼上了愛哭、小心眼,愛使小性兒、牙尖嘴利的標簽,而與之對應的另一位女主角寶姐姐寶釵,人人都喜她隨分從時、行為豁達,且善解人意,擅施小惠,故深得下人之心。但事實真是如表麵上看起來的那樣嗎?黛玉真的是小心眼嗎?我們不妨一起來細細分說一下。

我們先來看看說黛玉小心眼的表現都有哪些。第一次當是第七回周瑞家受薛姨媽之托送宮花的時候,她把黛玉放到了最後一個,黛玉問明白後,便冷笑道,“我就知道,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周瑞家的聽了,一聲兒不言語。周瑞家的是誰?此人乃賈府實際當家人王夫人的陪嫁丫鬟,在賈府地位可想而知,因貼身伺候王夫人,自然深刻洞悉王夫人心思。她此次受薛姨媽所托,給姐妹們送宮花,偏偏把黛玉放到了最後一位,是有意還是無心?值得玩味。按說,照老祖宗疼愛黛玉的心,幾乎跟寶玉一樣,迎、探、惜三姐妹倒靠後了,明眼人都能看到這個,但周瑞家的憑什麽敢公然藐視黛玉,把她放在最後一位呢?合理的推斷自然是她知曉王夫人心思,知道王夫人心目中的兒媳人選是寶釵,而絕非老祖宗屬意的黛玉。敏感且聰慧過人的黛玉,察覺到了周瑞家的對自己的輕視,為自保且今後不再被人蔑視欺負,這反應是再自然不過的了。有著七竅玲瓏心的黛玉,深知像賈府這樣的高門貴府,下人們攀高踩低,見風使舵是常事,上下人等都長著一雙勢利眼,黛玉身為孤女,投靠賈府,雖有老祖宗庇佑,但凡事還是要小心翼翼,常需看人眼色行事。若因此事而認為黛玉是小心眼,挑剔下人,那恐有些言過其實。

再看看第八回,寶釵有恙,寶玉去梨香院探病,寶釵借賞玉頗有心機地引出“金玉良緣”,及“冷香丸”,正說的親熱,黛玉來了,見此情景,心中泛酸,便話裏話外捎帶機鋒,諷刺寶釵、寶玉。有人說黛玉有些小題大作,不夠大度有涵養,也是小心眼,但這不正是黛玉深愛寶玉、太過在乎寶玉的正常表現嗎?

其實說黛玉有些小心眼、愛哭愛計較不假,但她卻隻對寶釵拈酸吃醋、尖刻挑剔,細想想,她不都是為了她自己的最愛?寶釵進賈府之前,寶、黛同吃同住,兩小無猜,和和美美,老祖宗看著這一雙小兒女更是欣慰不已。但這一切卻因寶姐姐的進府起了微妙的變化。寶釵進府後不久,“金玉良緣”的說法便開始在府內流傳,而寶玉彼時年少,心性不明,對寶姐姐也是一般對待,並無厚此薄彼。這讓深愛寶玉的黛玉怎能不計較?換作旁人,就真的能無所謂不介意?

而後類似這樣的小別扭,還時常發生在黛玉、寶釵、及寶玉之間。譬如得知寶玉從寶釵處說笑回來,黛玉便著惱寶玉,對他不理不睬,非得寶玉去好言哄勸方好;又譬如得知寶玉收了一個金麒麟,寶釵脫口說出湘雲妹妹就有這個,黛玉便忍不住出言相譏,諷刺她隻記得旁人隨身穿戴的這些小玩意兒,自然暗諷她的“金玉良緣”之意,等等,諸如此類的事情還真不少。戀愛中的青春小兒女,彼此之間的說笑、打趣、逗嘴、著惱,種種糾纏和微妙關係,本該如此,所謂關之深,則責之切,又怎能說黛玉隻是小心眼呢?

湘雲心直口快無心機,在第二十回中曾當麵說黛玉專挑人的不是,再不放人一點,還說如她能挑出寶姐姐的短處,她便服她。這就有些出言不遜了,但過後黛玉並未為此和湘雲計較生氣。接下來的第二十一回,湘雲和黛玉同寢,還未起床,寶玉就忙忙地趕來了,還就著湘雲的洗臉水洗了臉,而後又當著黛玉的麵,死乞白賴地求湘雲幫他梳頭,足見兩人之間的青梅竹馬的親密關係,就連寶玉的丫鬟襲人還為此事吃醋生氣呢,可黛玉見狀,卻絲毫沒有醋意,坦然的很。可見黛玉的吃醋也僅是對寶釵一人而已,說到底還是因為“金玉良緣”。

但在第三十二回“訴肺腑心迷活寶玉”,黛玉從寶玉那裏非常篤定地得到了感情上的印證,可說是從此海闊天空了。在那回書中,快人快語的湘雲勸寶玉留意仕途經濟,結交如賈雨村這類為官作宰之人,平素最尊重愛惜姐妹們的寶玉,此時卻一反常態,無禮出言譏諷,說“姑娘請去別的姐妹屋裏坐坐,我這裏仔細醃臢了你知經濟學問的人。”從襲人口中得知,寶釵也曾規勸過類似的話,同樣遭寶玉無禮對待,襲人直誇寶姑娘大度,若是換了林姑娘,還不知會怎生吵鬧,這時隻聽寶玉毫不避嫌地當著湘雲和襲人的麵讚賞林妹妹,“林妹妹不說這樣混賬話,若說這話,我早就和她生分了”,此話恰被黛玉在門外聽見,內心激蕩,心想不枉自己素日引他為知己。此時黛玉得寶玉深刻理解自己後便立馬放下心結,和寶釵轉為“金蘭契”的關係,情同姐妹一般,對寶釵滿腔真摯而熱烈的姐妹情誼,何來小氣一說?而且對襲人在背後說自己的不是,也絲毫沒放在心上,對襲人的態度一如既往,完全稱得上大度寬容待人了。

若再仔細推敲一下,會發現更有意思的現象。王熙鳳是王夫人的內侄女,自然也是薛姨媽的內侄女,跟寶釵算是姑表親,從親戚份上,她們倆關係應該更近,然而從書中的描述來看,王熙鳳卻跟黛玉親密的多。寶、黛之間有任何矛盾,老祖宗必讓王熙鳳去說和調解。譬如有一回王熙鳳給各房送茶葉,送到黛玉這兒卻開起了玩笑,說"你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麽還不做我們家作媳婦?",又笑指著寶玉說,"你瞧瞧,人物兒、門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點還玷汙了誰呢?",完了還說要找黛玉給她幫忙做事。若非平日裏關係親近,又知道老祖宗的心思,人精似的王熙鳳斷不會胡亂開此玩笑的。可在整本書中,卻從不曾見王熙鳳和寶釵之間有過如此親密的互動關係。抄檢大觀園時,王熙鳳力主不能抄身為親戚的寶釵住的蘅蕪院,對同樣是親戚的黛玉的瀟湘館卻照樣搜查,並百般為黛玉、寶玉的關係打包票,可見在王熙鳳心裏還是內外有別的。雖說這其中必有老祖宗的關係起作用,但若黛玉是個小心眼的,人精似的王熙鳳還會如此待她嗎?

香菱是薛蟠的妾室,跟著寶釵住進了大觀園後,寶釵自己不肯教她作詩,卻讓她去拜黛玉為師。如按常情,寶釵自己就是一個傑出詩人,和黛玉不分伯仲,黛玉但凡有一點小心機,就理應推辭,讓寶釵自己教便是,黛玉卻當仁不讓地做了香菱的老師,而且她這個老師也說得上是盡心盡力,誨人不倦了,功夫不負有心人,香菱果然後來作出了好詩。可見黛玉為人之霽月光風,絕非小雞肚腸、斤斤計較之人。

《紅樓夢》此書的最大魅力,便在於品查人性,作者以高超的寫作技巧,留下了一個千古傳唱的絳珠仙子黛玉的形象。又因厚道悲憫,使得他下筆分外慎重,加之又慣用春秋筆法,表麵上描述的,可能跟真實相去甚遠,需讀者自己去慢慢體會和感悟,黛玉的為人方式便是很好的例子,如上文所述,她絕非書中所寫的那樣小氣,愛計較之人。另一個例子就是寶釵的為人,也絕非若書中描述的那樣,大度寬容,這一點我將另文再敘。說不完品不盡的魅力無窮的《紅樓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菲利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Zucker' 的評論 : 多謝!紅樓博大精深,寓意豐富,值得反複品讀。
dell_dell 回複 悄悄話 其實還是小氣,因為自己談戀愛而帶來的情緒變化影響到了不相幹的人,都是缺少氣度。 當然十幾歲的女孩很難做到。
womaninhome 回複 悄悄話 寫得很好!讚!
Zucker 回複 悄悄話 評的好,在周端家送花一事上點中要害真如醍醐灌頂豁然明白的感覺。感覺
煙雨叢蘭 回複 悄悄話 送花那會兒,寶釵還待選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