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Deutsch/ㄉㄛㄧㄑㄧ/德語的發音[1]】
Deutsch/ㄉㄛㄧㄑㄧ/德文屬於語法學上所謂“屈折語”,即主要靠詞形變化,而不是像(漢語等)孤立語一樣靠語序、虛詞來表達清楚一個句子的含義。ㄉㄛㄧㄑㄧ文屬於語法較為傳統的語言,它保留了較多來自古代的靜詞的格詞尾變化以及動詞的變位。相對於英語、荷蘭語、瑞典語這些日爾曼兄弟語言而言,ㄉㄛㄧㄑㄧ的語法變化相當複雜,但比拉丁語、俄語簡單。ㄉㄛㄧㄑㄧ語名詞分為三個性,四個格,有單複數之分。名詞借由其本身及修飾、定義它的形容詞、副詞、冠詞之變化來表現它在句子中的位置、功能和意義,稱為變格,而ㄉㄛㄧㄑㄧ語的動詞需要根據人稱和時態、語態而變化,稱為動詞變位。
1552年Martin Luther[?ma?ti?n ?l?t?]/ㄇㄚㄦㄊㄧㄣ·ㄌㄨㄊㄦ/馬丁·路德將《聖經》翻譯成ㄉㄛㄧㄑㄧ的一種方言,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普及,成為後來標準ㄉㄛㄧㄑㄧ語的基礎。標準ㄉㄛㄧㄑㄧ語在26個常規英語(拉丁)詞母之外,另有三個帶分音符的元音Ä/ä[?]、Ö/ö[œ]、Ü/ü[?]以及一個特殊輔音?/ß。
元音通常在下列情況發音為長音:自成音節,在詞尾字母時(除了e),跟隨著一個單一輔音,在跟隨著一個元音的單一輔音之前,雙重元音,跟隨著一個h。雙元音:au[a?], eu, äu[??], ei, ai, ey, ay[a?]
輔音:雙重輔音發音為單一輔音,除非在複合詞中。以下列出與英文輔音有別的輔音發音:
b在音節尾[p],其他地方[b]或[b?]([.]指音節之間的分斷,不能連讀)
c在ä, e, i, ö之前[ts],其他地方[k]
ch在a, o, u, au之後[x],在其他元音或輔音之後或詞首[ç],後綴-chen總是[ç]
chs在詞素內[ks],跨域詞素邊界[çs]或[xs](一個詞由一個或數個詞素構成。如come有一個詞素,become由兩個詞素(be+come)構成,becoming由三個詞素(be+com[e]+ing)構成。)
ck緊隨短元音之後[k]
d在音節尾[t],其他地方[d]或[d?]
dsch[d?]或[d???],dt[t]
g在結尾-ig中[ç]或[k];在音節尾[k]、[ɡ]或[ɡ?]
h在元音前[h],在延長一個元音的時候靜默
j在多數詞語中[j],在法語借詞中[?]
pf在詞首(或在複合詞的成員的首部)[f],在所有其他情況[p?f](齒音p?發音時,舌尖接觸上門牙)
r發音隨地域而變化:在元音前[?]或[?],在其他地方[?];或在長元音後[?],在其他地方[?]或[?];或在所有情況下[r]
s在元音前或中間[z]或[z?],在輔音前或在詞尾[s],在p或t前於詞或音節首部的情況下[?]
sch[?]、[sç],ß[s]
th[t](除了在噝音後之外都發送氣音[t?])
ti於-tion、-tiär、-tial、-tiell[ts??],其他地方[ti]
tsch、tzsch、zsch[t?],tz緊隨在元音後[ts]
v在外語借詞中[v],其他地方[f]
w[v],x[ks],z[ts]
我們的譯注隻關心名詞,而ㄉㄛㄧㄑㄧ語句子裏名詞第一個詞母總是大寫。ㄉㄛㄧㄑㄧ語的詞母發音比英語複雜,在《Kant/ㄎㄢㄊ《哲學性神學講義》譯注》[2]中,實體的名字較少,抽象的概念基本上可以由表意漢字翻譯,沒有ㄉㄛㄧㄑㄧ語言的複雜知識並不妨礙通過英譯本譯注ㄉㄛㄧㄑㄧ語哲學原作。在以往的譯注中,我先列出所譯注的語言的漢音元素轉寫對應,再開始譯注;本文參照英語、日語翻譯/轉寫的詞匯譯注ㄉㄛㄧㄑㄧ名詞發音,提示用漢音元素轉寫ㄉㄛㄧㄑㄧ語發音的事例,為將來製定係統的漢音元素轉寫表準備。
【Strauss/ㄒㄊㄌㄠㄙ否認Ι?ησου?ς/ㄧㄝㄙㄡㄙ/Jesus的神性】
我第一次讀到Nietzsche/ㄋㄧㄑㄜ/尼采的原文,很驚奇為什麽他那樣“喪心病狂地惡毒辱罵”God/ㄍㄚㄉ/上帝[3],如“罪惡的起源困擾著我,…至於問題的解決…我把此殊榮賦予ㄍㄚㄉ,公平地使他成為罪惡之父。”“ ㄍㄚㄉ自己做完一天的工後,變為一條蛇躺倒在智慧之樹下,這樣他複原為ㄍㄚㄉ…魔鬼隻不過是ㄍㄚㄉ那第7天的消遣。”,還能夠當上教授並繼續領取退職金。這麽高度自由的文明環境得益於沒有政治統一的ㄉㄛㄧㄑㄧ各諸侯治下的大學的百花齊放的自由氣氛[4],而漢文明恐怕隻有在大一統之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才曇花一現,出現過幾位可稱為思想家的人物。
在ㄋㄧㄑㄜ之前,ㄉㄛㄧㄑㄧ學術圈對《新約》福音書的質疑研究頗為盛行,集中體現在Strauß[?t?a?s]/ㄒㄊㄌㄠㄙ/Strauss/施特勞斯(1808-1874年)的 Das Leben Jesu, kritisch bearbeitet/The Life of Jesus, Critically Examined (1835)[5],承認Ι?ησου?ς/ㄧㄝㄙㄡㄙ/Jesus/(ㄉㄛㄧㄑㄧ語更準確)Jesu/耶穌的存在但否認他的神性。ㄒㄊㄌㄠㄙ因此書成名之後經曆了各種責難和讚揚,最後出版了辨明和記錄《新的信仰以及舊的信仰》,包括“我們還是基督徒嗎?”、“我們還有信仰嗎?”、“我們關於宇宙的觀念是什麽?”(分兩章)、“我們生活的規則是什麽?”[6],也反映出英國(Hume/ㄏㄩㄇㄜ/休謨等)、ㄉㄛㄧㄑㄧ思想界(Kant/ㄎㄢㄊ/康德等)對《新約》的神跡內容以及信仰的態度。“…從所有的複雜性和完全的理解方麵把對宇宙的解釋歸於Man/ㄇㄢ/人性(“大寫的人”)自身,而不借助於一個創物主、也不需要神跡的編造。”“移除了(基督教)信仰的一些處於墮落狀態的支柱,但沒有為人類提供新的道德行為準則”[7]。“Shakyamuni/Shakya部落的muni(智者、聖人),可以譯為ㄒㄧㄚㄎㄚ智者或ㄒㄧㄚㄎㄚㄇㄨㄋㄧ/釋迦牟尼是一個Nihilist/虛無主義者,ㄧㄝㄙㄡㄙ是一個Dualist/二元論者。”“Schopenhauer[??o?pn?ha??]/ㄒㄛㄆㄣㄏㄠㄦ/叔本華堅定地站在佛教Nirvā?a/ㄋㄧㄦㄨㄚㄋㄚ/般涅槃[8]一邊,”“基督教二元論本質上產生出與佛教虛無主義同樣的結果”[9]。
這些都對ㄋㄧㄑㄜ產生了影響,也為ㄋㄧㄑㄜ攻擊基督教做出了鋪墊。
【ㄋㄧㄑㄜ的meta-ethics/ㄇㄝㄊㄚ倫理學】
本文不關心ㄋㄧㄑㄜ的人生傳奇或“哲學傳記”[10],也不涉及他的許多文學、文化方麵的寫作,對他的重要的道德宗教哲學觀也無法全麵瀏覽,而隻能就他的一些獨創的概念、奇特的說教嚐試深入譯注。
ㄋㄧㄑㄜ的寫作很長時間沒有引起嚴肅的對待,他作為一個道德哲學家得到認可和廣泛引用,是因為哲學關注從傳統的規範論述向細微深層方法論的轉換。normative ethics/規範倫理(學)已經被Socrates/ㄙㄛㄎㄜㄌㄚㄊㄜㄙ/蘇格拉底、stoic/ㄙㄊㄛㄧㄎ/斯多葛派、Spinoza/ㄙㄆㄧㄋㄛㄗㄚ/斯賓諾莎、Shaftesbury/ㄕㄚㄈㄨㄊㄝㄙㄅㄨㄌㄧ/沙夫茨伯裏、Kant/ㄎㄢㄊ/康德等基本上論述完畢,人們轉向meta-ethics/ㄇㄝㄊㄚ倫理學,發現了ㄋㄧㄑㄜ[11]。規範倫理學研究什麽是“善”、“惡”等倫理學觀念;ㄇㄝㄊㄚ倫理學關注人們所說的“善”、“惡”等倫理觀念到底是什麽意思,從語言分析入手,重新審視既存的規範倫理學的價值觀[12]。
在“尼采在政治思想史上的一席之地”[13],我從ㄋㄧㄑㄜ的《論道德的發源》[14]和他最後的精神回顧《我何以成為現在之我》(或譯為《瞧!這個人》)的英譯版,對ㄋㄧㄑㄜ的政治思想簡略地評價。關於ㄋㄧㄑㄜ對猶太人、猶太教的態度、評論以及德國排猶的影響,眾說紛紜(包括漢譯的各種說法),套用Talmud/ㄊㄚㄦㄇㄨㄉ/塔木德(猶太法典)的典故,就像進入深奧知識之園的rabbi/ㄌㄚㄅㄧ/拉比們一樣,幾乎沒人正常出來。不過,ㄋㄧㄑㄜ作品的最有名的英譯與評述者Walter Kaufmann是猶太人學者,ㄋㄧㄑㄜ的7卷作品也被右翼作家Israel Scheib Eldad譯為希伯來語,他們譯後都正常出來了(由此獲獎)[15]。
Berlin/ㄅㄜㄦㄌㄧㄣ/柏林的有名的ㄌㄚㄅㄧOscar Seligmann博士1905年評論道:“ㄋㄧㄑㄜ與猶太!這無疑是所有文化史上最有趣的一章。沒有一個思想家像ㄋㄧㄑㄜ那樣同時汙蔑和頌揚猶太人”。例如,在Unschuld des Werdens (The Innocence of Becoming),ㄋㄧㄑㄜ兩麵開火:“猶太人生來就是知識人,是歐洲出版業真正的老板,用演員的靈巧施展力量(權力)。所以花束、磚片、對猶太人的捧場、對非猶太人的恐懼的迎合、變節者以及自我怨恨的社會主義者(如Ferdinand Lassalle/ㄌㄚㄙㄚㄦ/拉薩爾與Karl Marx/ㄇㄚㄦㄎㄙ/馬克思)都隨著拋棄而擴散開來”。[16]
【《超越善與惡-未來哲學的序曲》[17]摘譯】
讓我們直接引用晚期(1886年)ㄋㄧㄑㄜ以見識他的哲學批判深度、文學風采和刻薄風格。在第一章“哲學家們的偏見”第5節,ㄋㄧㄑㄜ嘲笑到:“老朽的Kant/ㄎㄢㄊ引誘我們沿著他的辯證旁道引導-正確地說是誤導-到他的‘kategorischer Imperativ/categorical imperative/至善律令[18]’,這樣的僵硬的和崇高的偽善奇觀令人發笑。我們愛挑剔,從觀察腐舊的道德論者和道德說教者們的細微詭計中得到不少樂趣。不用說那個‘熱愛他自己的智慧’的Spinoza/ㄙㄆㄧㄋㄛㄗㄚ把他的哲學裝扮和掩蓋起來而轉移人們注意力的數學形式戲法,…這個病態的隱士的偽裝出賣了多少個人的膽怯和脆弱!”。這樣的筆伐或許可以獲得ㄇㄝㄊㄚ倫理學的資格,卻絲毫無損於ㄎㄢㄊ和ㄙㄆㄧㄋㄛㄗㄚ的倫理學貢獻。在第11節,ㄋㄧㄑㄜ繼續鞭撻ㄎㄢㄊ:“他很得意於發現了人的新faculty/機能,即a priori/ㄚ·ㄆㄌㄧㄛㄌㄧ/先驗的合成判斷的機能。毫無疑問,他欺騙了自己”。第19節:“Schopenhauer/ㄒㄛㄆㄣㄏㄠㄦ確實教會我們理解隻有will/意誌才為我們所知、沒有增減地完全為我們所知。但是在我看來,在這個方麵,ㄒㄛㄆㄣㄏㄠㄦ也隻是重複了普通哲學家們被給予的事情:采取大眾化的偏見並且誇張了它”。
第二章“自由精神”依然繼續前一章的批判,但除了一些新詞如will to power/向往力量的意誌,沒有提供“立”論,這也是ㄋㄧㄑㄜ所有著作的特色。從風格、筆法上看,ㄋㄧㄑㄜ也是後來的西方人文學科“批判”高手如Michel Foucault、Edward Said等的導師。這些後來的知名教授們在狹隘的領域裏放縱奔馳,用鋒利的筆調駕馭豐富的詞匯,但沒有提供什麽新知識,正是ㄋㄧㄑㄜ痛恨的嘩眾取寵之徒。
第三章“Das religiöse Wesen/宗教的本質/宗教性的自然(什麽是宗教性)[19]”第49節:“古希臘人宗教性令人驚歎之處是出自宗教的巨多的感恩之情—這樣的挺立在自然以及生活之前的人是非常高貴的人!”第50節:“向Luther/ㄌㄨㄊㄦ一樣,整個新教教義對God/ㄍㄚㄉ的激情是農民的、真心的、急迫的類型,缺乏南方的delicatezza/珍肴。這是一種orient/ㄛㄌㄧㄣㄊ/東方式[20]的狂喜,就像一個無功被赦免和提升的奴隸,例如那個在一種攻擊方式上缺乏所有忍受(姿勢)和願望的高貴性的Augustinus/ㄚㄨㄍㄨㄙㄊㄧㄋㄨㄙ/奧古斯丁的情形”。第54節:“在根本上,整個近代哲學在幹什麽?自從Descartes/ㄉㄜㄎㄚㄦㄊ/笛卡爾以來--實際上不是基於他的先例,而是盡管有他的先例—所有的哲學家都在一個‘主語和謂語’概念的外衣下攻擊古代的靈魂概念,也就是說,攻擊基督教信條的根本前提。近代哲學作為認識論上的懷疑主義隱蔽或公開地反對基督教”。第57節:“興許,構成最掙紮和痛苦的最莊重的概念God/ㄍㄚㄉ和sin/ㄙㄧㄣ將來對我們來說還不如一個小孩的玩具和一個老人眼中的小孩的麻煩重要”。看來,ㄋㄧㄑㄜ的政治思想在諸多社會議題上不那麽“保守”,在道德觀念的整體評判上也less comprehensively critical/不那麽尖銳[21]。
第四章“格言與插曲”收錄一些有趣、深刻、難聽、難解、多重解釋的觀察,如“人受到最大的懲罰是因為其德行”(第132節)。從道德良心的角度講,沒有德行的人就可以不受懲罰或無從懲罰,而最有德行的人有時因為堅持德行而冤枉受難或就義獻身。
第五章“諸道德觀念的自然史”與《論道德的發源》內容重疊,嘲笑從Socrates/ㄙㄛㄎㄜㄌㄚㄊㄝㄙ/蘇格拉底、Plato/ㄆㄌㄚㄊㄛㄣ/柏拉圖以來建立道德的理性基礎的徒勞、特別是號稱追求“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的Utilitarianism/功利主義的道德理性化計算。在道德事務上,凱旋的不是知識/理性,而是本能,它被基督教稱為信仰,被ㄋㄧㄑㄜ稱為“盲從的群眾”(第191節)。在Tacitus/ㄊㄚㄎㄧㄊㄨㄙ/塔西陀和所有古代世界看來是“生為奴隸”的猶太人卻自認為是“God/ㄍㄚㄉ的選民”,經過數千年以後出現了道德觀的逆轉,“世界”這個詞成為可恥的用語、“貧窮”成為“神聖”和“友愛”的代名詞,等等,這就是從猶太人開始的“道德上的奴隸反叛”(第195節)。在ㄋㄧㄑㄜ眼裏,猶太人和基督徒是一丘之貉。“盲從的群眾”是“家族、社團、部落、民族、國家、教會”,在群眾的糟糕意識麵前沒有獨立的指導者(司令官)或人,如果有,他們必須欺騙自己才能存在,這就是今天歐洲的“指導者們的道德虛偽”現狀,隻有Napoleon/ㄋㄚㄆㄛㄌㄧㄛㄣ/拿破侖是一個例外(第199節)。“愛你的鄰人”始終是次要的、也是慣常的和肆意的幻想,而不如“恐懼你的鄰人”重要(第201節)。今天歐洲的道德是盲從動物式的道德,anarchism/ㄚㄋㄚㄎㄧㄙㄇ/自由社會主義的狗牙和社會主義的“自由社會”也是如此盲從動物式的道德,隻有一個新的佛教才可能在歐洲挑戰這種道德(第202節)。
第6章“作為學者的我們”類似對歐洲學術的評論,包括對時政(如近代議會製度)的抨擊。在ㄋㄚㄆㄛㄌㄧㄛㄣ眼裏,隻有代表“German/ㄍㄜㄦㄇㄢ/日耳曼精神”的Goethe/ㄍㄛㄊㄜ/歌德超越了僅僅作為一個ㄍㄜㄦㄇㄢ人(的身份),是一個(獨立的)“人”(第209節)。但ㄋㄧㄑㄜ的“未來哲學的序曲”宣言則顯得蒼白無力:“但是,實際的哲學家們是指導者和立法者,…他們的學識是創造,他們的創造是一種立法,他們對真實/真理的意誌是對力量的意誌”(第211節);一個哲學家(如果存在的話)將被促使看到人的偉大,…“再問一遍:今天,偉大可能嗎?”(第212節)
第7章“我們的德行”完全屬於規範倫理說教,脫離ㄋㄧㄑㄜ的ㄇㄝㄊㄚ倫理學風格,後部分嘲笑婦女平等訴求的膚淺和愚蠢,放入Die fröhliche Wissenschaft/《歡快的科學》中相關的部分更合適。
第8章“諸人物與諸國家”評點ㄍㄜㄦㄇㄢ、猶太、Britain(Briton, British)/ㄅㄌㄧㄊㄞㄣ/不列顛、France/ㄈㄌㄢㄙ/法蘭西民族以及歐洲的文化名人們。除了Napoleon/ㄋㄚㄆㄛㄌㄧㄛㄣ、Goethe/ㄍㄛㄊㄜ、Beethoven/ㄅㄟㄊㄛㄈㄣ/貝多芬、Stendhal/ㄙㄊㄝㄉㄚㄦ/司湯達、Heine/ㄏㄞㄋㄜ/海涅、ㄒㄛㄆㄣㄏㄠㄦ以及作曲家Richard Wagner[?va?ɡn?]/ㄨㄚㄍㄋㄚ/瓦格納(第256節),整個歐洲遍地庸俗,特別是ㄅㄌㄧㄊㄞㄣ人俗不可耐:Bacon/ㄅㄟㄎㄣ/培根總的來說是對哲學精神的攻擊, Hobbes/ㄏㄛㄅㄜㄙ/霍布斯、Hume/ㄏㄩㄇㄜ、Locke/ㄌㄛㄎ/洛克一個多世紀以來是對哲學家這個概念的貶值和減損(第252節),尊敬的Darwin/ㄉㄚㄦㄨㄧㄣ/達爾文、Mill/ㄇㄧㄦ/密爾、Spencer/ㄙㄆㄣㄙㄦ/斯賓塞也免不了俗套(第253節)。關於ㄋㄧㄑㄜ與ㄨㄚㄍㄋㄚ的關係,包括ㄋㄧㄑㄜ寫的Der Fall Wagner/The Case of Wagner/“ㄨㄚㄍㄋㄚ的個案”與Nietzsche contra Wagner/“ㄋㄧㄑㄜ反對ㄨㄚㄍㄋㄚ”,有許多詆毀ㄨㄚㄍㄋㄚ的論著。我不懂音樂,但試著聽了一點兩人的作曲,從一個方麵理會到他們分道揚鑣的緣由:ㄋㄧㄑㄜ是無國籍的西方(歐洲)文明主義者,ㄨㄚㄍㄋㄚ是狹隘的、市民的Deutsch/ㄉㄛㄧㄑ國家(民族)主義者。不過,在這裏,ㄋㄧㄑㄜ晚年還是認可ㄨㄚㄍㄋㄚ的音樂成就。
第9章“何為高貴?”首次明確闡述“主人的道德與奴隸的道德”對立命題。“高貴階層最初總是野蠻的階層:他們的優越不在於身體,而主要在於心理—他們是較為完成的人類(也就是意味著在所有層次是‘更為完成的野獸’)”(第257節)。“為了製約互相傷害、互相之間的暴力、互相壓榨,為了讓一個人的意誌與另一個人的意誌平等,在某種粗略的感覺上變成了個人之間的好的待人方式,…如果可能甚至成為基本的社會原則,…一個生命必須是再生的向往力量的意誌,…不是出於道德或缺德,而是因為它活著,因為生活就是向往力量的意誌”(第259節)。“奴隸的道德本質上是功利的道德。…按奴隸的思考方式,一個好人在各種場合必須是無害的人:善良的本能,容易受騙,或許還有點傻,un bonbomme(法語“一個夥計”)。愛的激情這個歐洲特產絕對出身於貴族,如眾所周知,是Provence/ㄆㄌㄛㄨㄣㄙ/普羅旺斯的詩人-騎士們的發明”(第260節)。“今天的教育和文化還有什麽目標?在我們的非常民主的,也就說平民的時代,‘教育’和‘文化’必須從本質上說是欺騙的技藝”(第264節)。“高貴的靈魂的崇敬是為了自身”(第287節)。
【超越基督教】
ㄋㄧㄑㄜ出身於牧師之家,他對基督教的反叛無法跳出基督教的社會文化基礎和萬有引力。ㄋㄧㄑㄜ在佛教裏看到了對基督教的超越:“Sharply differentiating itself from Christianity, it puts the self-deception that lies in moral concepts behind it; it is, in my phrase, beyond good and evil./尖銳地不同於基督教,它把道德觀念中的自我欺騙置之度外,照我看來,它超越了善與惡”[22]。
ㄋㄧㄑㄜ讀到了一些印度經典的譯本,例如;“感覺與精神是工具與玩具,在它們之後是Self/真我[23]。…他統治著,也是Ego/自我的主人。我的兄弟,在你的思想和感情之外,站立著一個強力的指揮官,一個不為人知的智者—他就是真我”[24]。但他對佛教經典沒有直接閱讀,所以對佛教的論述停留在基礎的概念[25],但他有限的佛教知識沒有限製他的發揮,也給後來的解讀者們自由引申的空間。ㄋㄧㄑㄜ知道Buddha/ㄅㄨ_ㄉㄚ/佛佗堅決地拒絕Being/ㄅㄧ-ㄧㄥ的神話,而ㄅㄨ_ㄉㄚ的倫理正是導向一個理想的極其健全、高度健康的狀態:Nirvā?a/ㄋㄧㄦㄨㄚㄋㄚ/般涅槃、涅槃那、涅盤那、泥盤那、泥洹、波利昵縛男(意譯為圓寂、滅度、寂滅、無為、解脫、自在、安樂、不生不滅等)[26],所以ㄋㄧㄑㄜ聲稱自己是“歐洲的ㄅㄨ_ㄉㄚ”[27]。
對於基督教的批判是理性啟蒙運動以來的基本傾向,ㄉㄛㄧㄑㄧ最早的理性哲學家Leibniz/ㄌㄟㄅㄋㄧㄗ/萊布尼茨在“論科學的分類”中說:“科學就分為三種。第一種是物理學或自然哲學,…第二種是實踐哲學或倫理學,它教人獲得良好和有用的事物的辦法,並且不僅給自己提出對真理的認識,而且還有正當的事的實踐。最後第三種是邏輯學或關於記號的知識”[28]。而以“倫理學”為專題的寫作通常被視為“天鵝之歌”,是作者總結一生思考的“最後的絕唱”,革命理論家Kropotkin/ㄎㄌㄛㄆㄛㄊㄎㄧㄣ/克魯包特金死後由他的同誌們整理出版的大作《倫理學的起源和發展》[29]可能是最後的規範倫理學專著,卻完全沒有提到ㄋㄧㄑㄜ,倒是對ㄌㄟㄅㄋㄧㄗ讚許不少:“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對於斯賓諾莎與洛克兩人的批評,他的將神學與哲學結合起來的企圖,以及他在調和天主教和各種新教教義及蘇格蘭學派與英吉利學派的倫理學的思潮的計劃中,都含有不少增益知識的材料,…他的廣博的才智,他的長於解說的能力,…”[30]。
【作為譯注初步的結尾】
本文初步目的是以漢音元素譯注ㄋㄧㄑㄜ哲學的倫理學方法論特征,提示進一步準確、正確翻譯、注釋ㄋㄧㄑㄜ思想的用語。ㄋㄧㄑㄜ無疑回歸了Σωκρ?της/ㄙㄛㄎㄌㄚㄊㄝㄙ/Socrates/蘇格拉底以來哲學對道德倫理的直接關注[31],特別擴展了ㄇㄝㄊㄚ倫理學的範圍,在19世紀後期歐洲的思想史上留下印記;不過,他的倫理哲學的影響基本上局限於基督新教的歐洲,在政治倫理上(如正義、戰爭、經濟利益衝突等)運用有限,在社會倫理上(如對社會主義、婦女權利)帶有偏見。新教以外的世界對於“God/ㄍㄚㄉ死了!”的警世之言無動於衷,世界對於他的誤解放大了他的虛榮才華,對應《超越善與惡》第290節:“每一個深刻的思想家害怕被理解甚於被誤解。後者損害了他的虛榮,前者傷害他的心”[32]。一個真正的深刻的思想家,除了敬畏(不朽的)God/ㄍㄚㄉ,無需害怕世界。
本文進一步試驗用漢音元素翻譯ㄉㄛㄧㄑㄧ名詞/概念的效用,僅限於哲學領域也體會到製定轉寫ㄉㄛㄧㄑㄧ詞母的漢音元素對應表的困難。即使一些看起來簡單的詞母的發音大概是因為地域不同很不規範,如Luther[?l?t?]不是[?l?ter]、Wagner[?va?ɡn?]不是[?va?ɡner],不易固定轉寫為漢音元素詞母,目前隻能逐個翻譯(見本文附表)。
《新約》第四書Ιω?ννης/John/ㄧㄛㄢㄋㄜㄙ/約翰福音開首:?ν ?ρχ? ?ν ? λ?γος, κα? ? λ?γος ?ν πρ?ς τ?ν θε?ν, κα? θε?ς ?ν ? λ?γος./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and the Word was with God, and the Word was God./在起初已有聖言,聖言與天主同在,聖言就是天主(天主教譯本)。λ?γος/logos/ㄌㄛㄍㄛㄙ一詞含義豐富,包括“理性”等哲學含義,特別是Plato/ㄆㄌㄚㄊㄛ/柏拉圖學派認為神創造世界後就不再幹預世界,世界從本質上是理性的,而管理世界的理性之神或神聖理性就是ㄌㄛㄍㄛㄙ。ㄌㄛㄍㄛㄙ還出現在《新約》啟示錄19:13κα? κ?κληται τ? ?νομα α?το? ? Λ?γος το? Θεο?/“他被稱為God/ㄍㄚㄉ的ㄌㄛㄍㄛㄙ”,此處ㄌㄛㄍㄛㄙ還帶有“誠信”、“正義”、“審判”等含義。[33]英譯為Word也有道理,而一個詞的翻譯/轉寫就是一個reword/重新ㄌㄛㄍㄛㄙ的過程,一個詞的生成是神聖的誕生,它的翻譯/轉寫是一種神聖的洗禮。這也是用漢音元素譯注經典的意義和本質。
[趙京,中日美比較政策研究所,2021年9月21日]
Nietzsche/ㄋㄧㄑㄜ/尼采倫理哲學譯注詞匯 |
|||
漢音元素 |
原文 |
漢字譯法 |
注釋 |
ㄚ·ㄆㄌㄧㄛㄌㄧ |
a priori |
先天/先驗 |
|
ㄚㄋㄚㄎㄧㄙㄇ |
anarchism |
自由社會主義/安那祺主義 |
“無政府主義”的譯法不對 |
ㄚㄨㄍㄨㄙㄊㄧㄋㄨㄙ |
Augustinus |
奧古斯丁 |
|
ㄅㄟㄎㄣ |
Bacon |
培根 |
|
ㄅㄟㄊㄛㄈㄣ |
Beethoven |
貝多芬 |
|
ㄅㄧ-ㄧㄥ |
being/Being |
存在(者) |
|
ㄅㄜㄦㄌㄧㄣ |
Berlin |
柏林 |
|
ㄅㄌㄧㄊㄞㄣ |
Britain(Briton, British) |
不列顛 |
|
ㄅㄨ_ㄉㄚ |
Buddha |
佛佗 |
|
ㄉㄚㄦㄨㄧㄣ |
Darwin |
達爾文 |
|
ㄉㄜㄎㄚㄦㄊ |
Descartes |
笛卡爾 |
|
ㄉㄛㄧㄑㄧ |
Deutsch |
德文、德意誌 |
|
ㄈㄌㄢㄙ |
France |
法蘭西 |
|
ㄍㄜㄦㄇㄢ |
German |
日耳曼 |
|
ㄍㄚㄉ |
God |
神、上帝 |
|
ㄍㄛㄊㄜ |
Goethe |
歌德 |
|
ㄏㄞㄋㄜ |
Heine |
海涅 |
|
ㄏㄛㄅㄜㄙ |
Hobbes |
霍布斯 |
|
ㄏㄩㄇㄜ |
Hume |
休謨 |
|
ㄧㄝㄙㄡㄙ |
Jesus, Jesu |
耶穌 |
Ι?ησου?ς |
ㄧㄛㄢㄋㄜㄙ |
John |
約翰 |
Ιω?ννης |
ㄎㄢㄊ |
Kant |
康德 |
|
ㄎㄌㄛㄆㄛㄊㄎㄧㄣ |
Kropotkin |
克魯包特金 |
|
ㄌㄚㄙㄚㄦ |
Lassalle |
拉薩爾 |
|
ㄌㄟㄅㄋㄧㄗ |
Leibniz |
萊布尼茨 |
|
ㄌㄛㄎ |
Locke |
洛克 |
|
ㄌㄛㄍㄛㄙ |
logos |
理性 |
λ?γος |
ㄌㄨㄊㄦ |
Luther |
路德 |
|
ㄇㄚㄦㄎㄙ |
Marx |
馬克思 |
|
ㄇㄝㄊㄚ倫理學 |
meta-ethics |
漢字無法對應翻譯 |
|
ㄇㄧㄦ |
Mill |
密爾 |
|
ㄋㄚㄆㄛㄌㄧㄛㄣ |
Napoleon |
拿破侖 |
|
ㄋㄧㄑㄜ |
Nietzsche |
尼采 |
|
ㄋㄧㄦㄨㄚㄋㄚ |
Nirvā?a |
般涅槃、涅槃那,等 |
圓寂、滅度,等 |
ㄆㄌㄚㄊㄛㄣ |
Plato |
柏拉圖 |
|
ㄆㄌㄛㄨㄣㄙ |
Provence |
普羅旺斯 |
|
ㄌㄚㄅㄧ |
rabbi |
拉比 |
|
ㄒㄛㄆㄣㄏㄠㄦ |
Schopenhauer |
叔本華 |
|
ㄕㄚㄈㄨㄊㄝㄙㄅㄨㄌㄧ |
Shaftesbury |
沙夫茨伯裏 |
|
ㄒㄧㄚㄎㄚㄇㄨㄋㄧ |
Shakyamuni |
釋迦牟尼 |
|
ㄙㄧㄣ |
sin |
原罪 |
|
ㄙㄛㄎㄜㄌㄚㄊㄜㄙ |
Socrates |
蘇格拉底 |
|
ㄙㄆㄣㄙㄦ |
Spencer |
斯賓塞 |
|
ㄙㄆㄧㄋㄛㄗㄚ |
Spinoza |
斯賓諾莎 |
|
ㄙㄊㄝㄉㄚㄦ |
Stendhal |
司湯達 |
|
ㄙㄊㄛㄧㄎ |
stoic |
斯多葛派 |
|
ㄒㄊㄌㄠㄙ |
Strauss |
施特勞斯 |
|
ㄊㄚㄎㄧㄊㄨㄙ |
Tacitus |
塔西陀 |
|
ㄊㄚㄦㄇㄨㄉ |
Talmud |
塔木德(猶太法典) |
|
ㄨㄚㄍㄋㄚ |
Wagner |
瓦格納 |
[2]趙京,2020年6月24日。
[3] 趙京,“尼采在政治思想史上的一席之地”,2010年5月25-26日。
[4] David Friedrich Strauss, The Old Faith & the New, New York: Prometheus Books, 1997. Introduction, viii.同時,除了ㄋㄧㄑㄜ以外的幾乎所有的ㄉㄛㄧㄑㄧ學術界都是熱烈的ㄉㄛㄧㄑㄧ民族主義者。
[5]我在大學期間看到吳永泉譯商務印書館1981年出版的漢譯《耶穌傳》,但沒有讀進去。
[6] David Friedrich Strauss, The Old Faith & the New, New York: Prometheus Books, 1997.
[7] David Friedrich Strauss, The Old Faith & the New, New York: Prometheus Books, 1997. Prefatory Postcript, xxviii, xxxi.
[8]又譯為涅槃那、涅盤那、泥盤那、泥洹、波利昵縛男,意譯為圓寂、滅度、寂滅、無為、解脫、自在、安樂、不生不滅等。當有佛教的修行者過世時,許多人會尊稱他們進入涅槃或圓寂了,而涅槃也經常被一般人認為是死亡的同義語(趙京,“佛教基本概念翻譯的新嚐試”,2016年12月1日)。
[9] David Friedrich Strauss, The Old Faith & the New, New York: Prometheus Books, 1997. Are we still Christians? Pp.70-71.
[10] Julian Young, Friedrich Nietzsche -- A Philosophical Biograph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11] 例如:Michel Foucault, “Nietzsche, Genealogy, History”, 1971. J. T. Wilcox, Truth and Value in Nietzsche: A study of his metaethics and epistemology. Ann Arbor: Univeristy of Michigan Press. 我隻是讀到The Oxford Handbook of Nietzsche, ed. Ken Gemes & John Richardson, Oxford Univeristy Press, 2013.對這兩文的引用。
[12] Roy Jackson, Nietzsche – The Key Ideas, pp. 54-55. Great Britian: Hodder Education, 2014.
[13] 趙京,2010年5月25-26日。
[14] Zur Genealogie der Moral(1887)應該譯為On the Genealogy of Morality/道德的譜係,Kaufmann 譯為On the Genealogy of Morals/諸道德觀念的譜係,漢譯為《道德學的譜係》,不準確。
[15] David Ohana, Nietzsche and Jewish Political Theology, Routledge Jewish Studies Series, 2019, p.24 & p.275.
[16] Siegfried Mandel, Nietzsche and the Jews: Exaltation and Denigration, Prometheus Books, 1998. Introduction: p.7 & p.23.
[17] Beyond Good and Evil, translated by R. J. Hollingdale, Harmondsworth: Penguin Books, 1973-1990; revised reprint 1990 with introduction by Michael Tanner.漢譯也譯為《善惡的彼岸》,趙千帆譯,大家出版,2015年,我沒有讀到。
[18] 我寫過兩文,都沒有想到一個合適的漢字意譯。趙京,“康德先驗體係實踐理性的社會實踐”,2012年12月31日;“作為觀念與現實的康德至善召喚”,2014年7月25-30日。
[19] 括號裏的用於譯自Walter Kaufmann, Basic Writings of Nietzsche, The Modern Library Editon, 1966-1992.這個譯本基本上與Hollingdale譯本雷同。
[20]來自拉丁語“太陽升起的地方”,指羅馬帝國的東方,與小Asia/ㄟㄒㄧㄚ/亞細亞、中東地域重疊。中譯“東方”、日譯“東洋”都不準確,日本現改為音譯“オリエント”(趙京:Freemasonry/共濟會起源的神聖秘密,2020年8月11日)。
[21] Maudemarie Clark, Nietzsche on Ethics and Polit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Introduction.
[22] The Antichrist, §20. translated by H. L. Mencken, 1918.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這裏的書名與《聖經》中的Antichrist含義不同,與其說敵視基督,更接近anti-Christian/反對基督教的。
[23] Self就是印度經典中的Atman/ㄚㄊㄜㄇㄢ,意譯為“真我”:真正的自我、自我的靈魂、自我的真理,即“梵我一如”中的“我”。第6章5頌解釋ㄎㄚㄇㄚ對心靈提升或墮落的意義:“讓一個人靠Self(真我、大我)提升自己self、而不讓自己墮落,因為自己是真我的朋友,也是真我的敵人”。太初,此世界還沒有存在,隻有ㄚㄊㄜㄇㄢ/Self,一方麵,它是宇宙的終極真理,另一方麵,它又是我們的內在主體真理atman。探索我們自身的梵與atman,正是人生體驗的終極目的,也是通往解救/永生的知識之路。如果說人類對宇宙的終極真理隻能學習、認識、體會微小的點滴,每一個人都可以不斷地靠近ㄚㄊㄜㄇㄢ/Self/真我(趙京,《ㄇㄚㄋㄨManu法典》試譯引子,2016年12月10日;Bhagavad Gita《ㄅㄚㄍㄚㄨㄟㄉ·ㄐㄧㄊㄚ天神之歌》翻譯點滴,2016年12月15日;Upanishads《ㄨㄆㄚㄋㄧㄒㄧㄚㄉㄜ奧義書集》的翻譯筆記,2016年10月20日)。
[24] Thus Spoke Zarathustra, Part one: Of the Despiders of the Body. Trans. R. J. Hollingdale, Penguin Books, 1961.
[25] 川鍋征行「ニーチェの仏教理解」『比較思想研究 』第8巻 pp.44-46.
[26] 趙京,佛教基本概念翻譯的新嚐試,2016年12月1日。
[27] Antoine Panaïoti, Nietzsche and Buddhist Philosoph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3.作者具有關於ㄋㄧㄑㄜ和佛教的廣泛知識,可能是最深入的研究。
[28] 趙京,萊布尼茨倫理觀的自由主義擴展,2014年10月18日。
[29] 巴金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年6月版《巴金譯文全集》第10卷。
[30] 趙京,萊布尼茨倫理觀的自由主義擴展,2014年10月18日。
[31] 趙京,新譯希臘哲學的初步導引,2017年9月21日。
[32] Beyond Good and Evil, translated by R. J. Hollingdale, Harmondsworth: Penguin Books, 1973-1990; revised reprint 1990 with introduction by Michael Tanner.
[33] 趙京,《新約》主要名詞新譯初探,2018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