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試論毛澤東的同路人與其既得利益

(2023-12-27 15:50:35) 下一個

隻想問一個問題,毛澤東的同路人有什麽既得利益呢?以我的觀察,懷念毛的都是利益受損的群體。-為人父

說一個身邊的故事。發小之一是石傳祥的後代,對毛澤東感恩涕零,膜拜有加。這樣的人有一大批,畢竟,當年的中國,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在溫飽線上掙紮的群體是大多數。毛澤東看到這一點,利用了貧苦大多數,也是他造反成功的關鍵。

石傳祥們為什麽要感謝毛澤東?很簡單,沒有毛,他們包括他們的後代就拉一輩子大糞,毛來了,他們翻了身(未必就能做主,但不重要,中國人不在乎做主,要的是有人為自己做主),吃上皇糧,住上洋樓(近10家普通工人搬進了資本家的小洋房)。

這種做法完全是紅軍時代的血淋淋的“打土豪分田地”,底層人過上好日子靠的不是自己創造出來的財富,而是侵占剝奪他人的合法財產。工人有了工資(沒有生產資料),農民有了土地(並無所有權),牧民有了牛羊(為公社放牧),但同時,工廠原來的主人傾家蕩產,地主富農失去了所有甚至生命,公平何在?天理何在?

前年有幸隨朋友去了趟長沙湘潭,見識了空前的崇拜盛況。烏鴉鴉的人群塞滿橘子洲頭,花籃花圈隨處可見。那大花圈上千元一個,張三買了在毛像前擺好,不一會兒就被收走,轉手又賣給李四,再轉手到第三個第四個冤大頭……

這不是既得利益的一個縮影嗎?12月26日那天,長沙湘潭很多飯店免費供應一碗清湯掛麵,與其說是紀念毛澤東,不如說是商家的高級廣告。大街小巷,充斥著印有毛澤東頭像的像章,茶杯,背包,汗衫……毛澤東作為一個廣告形象,給長沙,湘潭乃至湖南帶來了多少人民幣啊!

有些利益受損者也懷念毛澤東,但是,他們利益受損不是毛澤東幹的,相反他們原本的利益恰恰是毛澤東給的(如搬進資本家洋樓的工人,他們的‘家’後來還給了資本家,他們自己下崗,子女失業),如今他們的利益被當政者剝奪了,他們懷念毛澤東是對現實的不滿,是一種發泄而已。他們是典型的中國文化中“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一群人——最好大家都像我一樣窮。

444

這些躺平的年輕人隻知道,毛時代人人都有工作,但是他們忘了,回到毛時代,你將被發配到新疆內蒙去放羊修地球!

還是重溫一下yfz9465網友的話:

毛是個戰略家,但永遠會是個充滿爭議的人。而且隨著曆史發展,他的錯誤將被人們更清楚地認識。

毛的確是一個戰略家,能把一支泥腿子組成的造反力量做強做大,最後自己住進紫禁城,不是一般的戰略(謀略)家。至於爭議,隨著曆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開放,事實會越來越清晰,爭議會越來越小。

習的所作所為使人想起毛的錯誤。你文章中的許多邏輯實際上缺乏文明的思考。不能僅僅用民族情感來主導邏輯的展開。人類文明就是要擺脫“講勢不講理”的叢林法則。

習的所作所為與毛吻合之處很多:個人崇拜,專製,與西方脫鉤,違背經濟規律……民族情感不能替代簡單的邏輯,更不能取代基本的文明準則——要“講理”,這個理,既是“道”,也是“理”——真理。

 “講理”就是政治的展開。那麽在進入政治前,人們是否從哲學上想一想,有什麽“勢力”需要被限製。人類曆史已經告訴我們,權力與資本。其中對權力的限製尤為重要。這也正是文藝複興的原動力,最終達成當代的新自由主義潮流。其實質是對個體價值的認可。

非常讚同這一段。對權力的限製,是現代西方政治的最大成就。資本原本是由自由的市場經濟加以調節和限製的,但是今天的資本已經發展成一個巨獸,侵蝕著社會的每一個角落,腐蝕著健康的政治。這的確是西方當代麵臨的大問題。不管怎樣,對個體價值的認可也是文明發展的必然趨勢。毛澤東在這個問題上是反文明的,“個體”在他眼裏就是一個螞蟻,是一個不存在價值的符號。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隻是這曆史潮流中的一個不可持續的支流,而且,它已經失敗了。其原因就是,它雖然認可個體價值,但是在實踐中卻崇尚整體價值來否定個體價值的拓展。失敗是必然的,因為本末倒置。

共產主義包括社會主義都是曆史潮流的不可持續的支流。一旦個體被集體抹殺,本末倒置,注定失敗。人體的細胞一旦死亡,再龐大的身軀都會倒下。

49年的成功證明了民主主義是趨勢,並不證明共產主義正確。而49年後的中國,問題很多,直止文革災難。在鬥爭哲學下,人人自危。人們在當時有一種對體製的恐懼感。這一切所有都是權力濫用,及對文明的倒退。這其中,毛澤東的錯誤是明顯的。而對這些的反思,恰恰是當代中國走向文明進步的關鍵。

此處“民主主義”恐怕是“民族主義”的筆誤。靠民族主義奪取政權完全不意味著共產主義的正確。文革其實不用多說,任何的粉飾都是對文明的褻瀆。誰是文革的直接責任者?

作為對理想主義的實踐探索,老一輩的初心無可非議。但是堅持已經被證明的錯誤就沒有任何意義。人們總不自覺地從情懷出發,幻想理想社會。卻忘記應該從理出發去做事。圓融於理,圓潤於事 比那些偉大目標,偉大人物來的重要。

可惜的是,總有一批人念念不忘那些“偉大目標,偉大人物”,他們對已經被證明的錯誤視而不見,對“理”置若罔聞。

何其悲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