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耳的古城

人生感悟,美國觀察,用心寫出好文章
正文

意外發現的三毛

(2021-05-29 05:43:02) 下一個
注:本文是我的一篇讀書筆記 -《互聯網時代,傳統閱讀重要嗎?》- 讀朱小棣先生的《閑讀閑記》的節選,原題為《邊角處的精彩》。想看全文的朋友,可以在下麵給我留言,謝謝!
 
朱先生談到在閱讀中常常會“放棄了主題主旨,在邊角裏拾到了有價值的東西”,我對此深有同感。在讀《錯過了與三毛在同一時空》一篇裏,我在邊角處有了意外的發現。
 
也許是瓊瑤、三毛在我成長的年代中太紅太流行了,在我眼裏她們的作品都是我調侃的對象。前一段時間和年輕人聊天,有人抱歉說自己曾經看過《小時代》,我的安慰詞是:那有什麽呀,我當年還看過《還珠格格》呢。
 
三毛在我眼裏和瓊瑤一體,過重的文青氣和自戀感,我年輕時就不怎麽喜歡,到今天我更沒有興趣再看她的東西。但是在朱先生的文中,我卻被三毛筆下一個人的故事打動了。
 
“這個林先生,錢是沒有,畫倒是一大堆,看了令人心驚肉跳。賣是賣不出去,再看他那副樣子,好似也不在乎。賣不賣畫,飯吃得飽了,就去買材料,不厭的畫著他的畫”。
 
“為了不餓死,林複南用了他部分的才華,去做了美術設計的工作,幾年下來,他的生活。較以前安穩多了,固定的收入,也可以被我們這些朋友敲敲小竹杠,吃吃‘石頭火鍋’。也許是‘石頭火鍋’吃多了一點,林複南的腦筋變得越來越頑固,我以為,他袋裏有了錢,可以出去交交女朋友,做一個風流畫家,但是十年下來,他在交友方麵一無成就”。
 
“我想,這人不是天才就是白癡。我再細看他,兩者都不像,林複南對藝術的熱愛,是冷靜的,持續的,有條理的,日複一日的”。
 
“有時候,我看不過去,也會罵他——‘你這種傻瓜,畫到死,也沒有人知道你。他總是淡淡的一笑,也不分辨,對著這麽一個淡泊得如同白開水的人,我心裏也不由得歎服起來。這就是我的朋友林複南,他在廣告設計上,也許小有名氣,但在畫展這種事情上,他就不怎麽熱心積極”。
 
”終於有一天,接到來信說他要出國到各地美術館參觀學習。離開台灣前,要將他的畫做第一次個人的展出,還要到紐約去辦另一個畫展。往後的日子,是好,是歹,在他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有信仰,他知道這個世界上除了金錢之外,還有其他有價值的東西,值得如飛蛾撲火似的將自己毫無畏懼的投進去。願這一個無名的畫家,繼續為他一己的理想,發出人性燦爛的光輝來”。
 
多少人年輕時睥睨天下,追逐俗世的成功。待到被歲月毒打後,又變得玩世不恭,隨波逐流。所謂的成功,是命,是運,多數人也許都不能把握。我年紀漸長之後,慢慢懂得了這些道理,也碰到過幾位像林先生這樣的朋友。而林先生的人生態度,無論他能不能畫出來,都是一個值得珍惜的朋友。對此,朱先生的評論是:“三毛已經透過她的文字闡發了金錢以外的人類價值,詩意地發出人性燦爛的光輝來”。
 
我再檢討自己的刻板印象,感動我的林先生是三毛的朋友,通過三毛的筆觸來到我麵前。所以,三毛哪是那麽單調的文青形象?是我膚淺了。我也感謝朱先生,在一個我已經沒有興趣的角落裏,讀到了一個打動我的故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火耳 回複 悄悄話 歡迎關注微信公號“火耳的古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