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鄉味,解百愁之鄉晏—梅菜扣肉

(2020-10-10 16:47:22) 下一個

我的家鄉,廣東吃雞最盛行之地,扣肉一直都有著重要的地位。街邊早餐店的蒸籠裏,擺著一碗碗蒸好的透著熱氣的米飯,麵上擺上兩塊誘人的扣肉。。。下午放學經過的剛開檔的大排檔,在顯眼位置擺放著一盆扣肉以吸引招攬顧客。。。那時的鄉晏,扣肉和白切雞都是必不可少的。對親友來說,雞可不吃,扣肉絕對不能不嚐。當時雖然物質條件不充裕,但是逢年過節都有自家飼養或者親友饋贈的走地雞。當地人,哪個不是浸雞好手?而扣肉則是稀罕之物,其製作過程複雜,對於多數人來說,隻是可望而不可即。

提到鄉晏,不得不說起當時一種很普遍而又很溫暖人心的現像。

鄉間屋邊,蕉樹眾多。那時的鄉晏,通常都是男女分席而坐。入席之前,媽媽級奶奶級的都會摘上幾塊蕉葉放在自己的碗筷邊上。開席,一番寒暄之後,大家都是意思意思地吃幾口,然後很有默契地把屬於自己的那份肉夾放到蕉葉上。然後吃些比較家常的肉菜就兩碗米飯。。。

晏畢,提著蕉葉打包的菜腳(剩菜)歸家,望眼欲穿的小p孩迫不及待地圍著媽媽奶奶。。。

多年以後,媽媽曾經很感慨地說起那段往事,說誰不想多吃幾塊肉啊!但是想到家裏的化骨龍,做母親的又怎能咽得下?

 

母愛的偉大,讓此刻遠在他鄉的我,眼睛又一次濕潤了。

 

家裏老表是鄉晏廚師,媽媽跟他學會了扣肉的做法,而且青出於藍勝於藍,結果是秒殺鄉下飯館的扣肉。。。

我一直都沒想過自己動手做扣肉。大概三年前某個有點特別意義的晚上,我們去了一家小有名氣的中餐館吃飯。出於思鄉,點了一份梅菜扣肉煲。結果等了二十多分鍾後上來一煲味道不怎麽樣,中間還沒完全結冰的扣肉!

一怒之下向老媽討教了製作方法自己動手,解鄉愁不求人。

先上成品圖(這兩天感冒沒下廚,用了以前的)這個老抽抹多了,皮發黑。

以下是看圖說話

五花肉切大塊,薑蔥煮至七八成熟筷子插得進去

撈出衝洗浮沫,趁熱抹上老抽,豬皮紮針

抹幹水分下油鍋,要蓋鍋蓋直到劈裏啪啦的聲音變小

迅速衝冷水,衝走油漬,使肉皮收索

切片,準備配料(有那樣放那樣)

炒香料頭,下肉,加米酒燜上半個小時。關火沙鍋餘熱繼續燜

之後梅菜芯泡十幾分鍾,洗幹淨劑幹水分切抹。煸香蒜末倒入梅菜翻炒至炒幹水分,下糖蠔油等調味(務必要嚐過後再調味)

 

接著就是蒸製了。碗裏碼上肉塊,皮朝下,肉麵鋪上,澆上燜扣肉的汁,上鍋蒸二十幾分鍾。或者煮米飯的時候一起蒸。

後語。工序繁瑣,油炸驚天動地。細皮嫩肉的女士們還是別做了,真正的愛妻勇士就放手一試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