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個人資料
正文

轉貼:八綱辯證

(2024-05-20 05:33:39) 下一個

《素問?調經論》中提到:帝曰:“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不知其所由然也。”岐伯曰:“陽受氣於上焦,以溫皮膚分肉之間。今寒氣在外,則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則寒氣獨留於外,故寒栗。”

帝曰:“陰虛生內熱奈何?”岐伯曰:“有所勞倦,形氣衰少,榖氣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氣熱,熱氣熏胸中,故內熱。”帝曰:“陽盛則外熱奈何?”岐伯曰:“上焦不通,則皮膚致密,腠理閉塞,玄府不通,衛氣不得泄越,故外熱。”帝曰:“陰盛生內寒奈何?”岐伯曰:“厥氣上逆,寒氣積於胸中而不瀉,不瀉則溫氣去,寒獨留,則血凝泣,凝則脈不通,其脈盛大以澀,故中寒。”

這段其實在解釋內外寒熱的道理。中醫所認識到的內外寒熱,就是表裏寒熱,表是外,裏是內,如果再把陰陽、虛實、表裏、寒並起來說,就是中醫理論中的八綱,八綱中以陰陽為綱領,虛實又是表裏的寒熱的綱領,虛實必須結合表裏、寒熱,才能更準確的分析病情,作出明確的診斷。八綱辨證就是中醫診斷的基本方法。

由八綱辨證可辨別出人體的表實、裏實、實寒、實熱、假虛、表虛、裏虛、虛寒、虛熱、假實等等不同的類型。病症的發現,並不是如此的簡單,還有表實裏虛、表虛裏實的,也有表裏俱實和表裏俱虛的,還要考慮正邪消長的程度,緩急輕重的處置。明代大醫家張景嶽曾說:“若正氣既虛,則邪氣雖盛亦不可攻……若正氣無損者,邪氣雖微自不宜補”虛實的變化,純虛、純實不難辨別施治,但虛中夾實,實中夾虛,最難分辨。
岐伯是黃帝的老師,岐伯解釋道:人體外受了寒氣,沒有足夠的陽氣在外表抵禦,就會寒冷戰栗;而過度疲勞,食欲降低,胃中的熱氣就會上熏胸中,便成內熱。若皮膚緊密,汗孔閉塞,衛氣沒有發泄的機會,就會外熱;陽氣蕭索,血行凝滯,肺脈象大且澀,便成中寒證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