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月三星

道家文化的現代意義
正文

評賈迎春和太上感應篇

(2019-09-11 05:31:53) 下一個

                   評賈迎春和太上感應篇

 

  《太上感應篇》是道教的經典著作之一,旨在勸善,內容融合了較多的佛、儒思想,宣揚的都是因果報應,善惡有報,表麵上是道家思想,實際上是佛家思想,是外道內佛。紅樓夢裏的迎春非常愛看它,下麵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迎春的性格。

 

  迎春的奶媽賭博輸了錢,知道迎春性格懦弱,所以偷偷拿走了迎春的首飾去換錢,迎春的丫環問起這件事情,迎春也不好意思去問奶媽。丫環建議她把這件事情向鳳姐匯報,奶媽的兒媳婦在旁邊聽見了,就賴迎春有時也會向她們借錢,丫環很生氣就和她吵起來了,迎春在旁邊也不管,隻在那裏看太上感應篇。正好探春等人路過,知道原委後:

 

  探春接著道:"我且告訴你,若是別人得罪了我,倒還罷了。如 今那住兒媳婦和他婆婆仗著是媽媽,又瞅著二姐姐好性兒,如此 這般私自拿了首飾去賭錢,而且還捏造假帳妙算,威逼著還要去 討情,和這兩個丫頭在臥房裏大嚷大叫,二姐姐竟不能轄治,所 以我看不過,才請你來問一聲:還是他原是天外的人,不知道理 ? 還是誰主使他如此,先把二姐姐製伏,然後就要治我和四姑娘了?" 平兒忙陪笑道: "姑娘怎麽今日說這話出來?我們奶奶如何 當得起!"探春冷笑道:"俗語說的,‘物傷其類',‘齒竭唇亡', 我自然有些驚心。"平兒道:"若論此事,還不是大事, 極好處置。 但他現是姑娘的奶嫂據姑娘怎麽樣為是?"當下迎春隻和寶釵閱 "感應篇"故事,究竟連探春之語亦不曾聞得,忽見平兒如此說, 乃笑道:"問我,我也沒什麽法子。他們的不是,自作自受,我也 不能討情,我也不去苛責就是了。至於私自拿去的東西,送來我收下, 不送來我也不要了。太太們要問,我可以隱瞞遮飾過去,是他 的造化,若瞞不住,我也沒法,沒有個為他們反欺枉太太們的理, 少不得直說。你們若說我好性兒,沒個決斷,竟有好主意可以八麵 周全,不使太太們生氣,任憑你們處治,我總不知道。"眾人聽了, 都好笑起來。黛玉笑道:"真是‘虎狼屯於階陛尚談因果'。若使二 姐姐是個男人,這一家上下若許人,又如何裁治他們。 "迎春笑道:" 正是。多少男人尚如此,何況我哉。"

 

  ‘虎狼屯於階陛尚談因果' 是個典故,指的是信佛的梁武帝蕭衍在外敵已經攻打首都的情況下,仍然在那裏妄談因果不當回事,幻想著把敵人交給神佛去處理。迎春是個老好人,逃避矛盾,把希望寄托於虛無縹緲的因果報應上,縱容邪惡。探春和黛玉都是有情有義,正氣十足之人,所以一下子就看出問題所在。而寶釵在現場也是不聞不問,和迎春一起津津有味的看太上感應篇。

 

  《太上感應篇》的第一句話就是: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裏麵的思想和佛教的思想相似,都是勸人能忍向善。這些思想就像精神鴉片,使人麵對邪惡,一味退讓,心裏還自我安慰: 老天爺還有神佛會懲罰惡人。

 

  麵對矛盾和邪惡,隻有針鋒相對的和它鬥爭,邪惡才不敢囂張,除惡既是行善。就在矛盾中處理矛盾才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那些被佛家思想麻痹的人把希望寄托於因果報應或者來世,隻能使社會和家庭更加敗壞。按照傳統觀點迎春是個好人,但是她不能除惡,縱容邪惡,所以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好人。

 

  紅樓夢作者通過這個情節揭示了迎春的性格,預示了她的悲劇命運,同時隱含了作者對道教太上感應篇的批判,也隱含了對佛教因果報應(善惡有報)的思想的批判。這些思想使好人看淡、放棄名利情,讓壞人接管。

 

  斜月三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