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曉霜

你來過,我走過,我們是否相遇過? 也許是某一個場景,也許是某一個人,也許是某一首歌,也許是某一段文字, 曾經給我們留下刻骨銘心的感動,記錄下這些生命的痕跡,在歲月靜靜流逝的長河裏,讓我們知道自己曾經這樣活過。—— 曉霜
個人資料
相約曉霜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曉霜:介紹斯坦福大學深受歡迎的CCT課程 — 鍛煉接受與付出善意的“肌肉”

(2020-12-18 23:34:49) 下一個

 曉霜 相約曉霜 

 

照片來自詩度空間 

 

導讀十幾年前就知道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Compassion Cultivation Training (CCT)項目。這個研究中心(CCARE)成立於2008年,其目的是為了進行和促進對Compassion和利他行為的科學研究。CCARE由神經外科臨床教授James Doty博士創立。迄今為止,CCARE已與許多著名的神經科學家,行為科學家,遺傳學家和生物醫學研究人員合作,研究Compassion和利他主義的生理和心理機製和聯係。研究顯示,富有共情和同情心的態度可以大大減少人們在困境中的痛苦感,並在壓力大的時候成為一種深厚的個人資源。

去年春天有幸參加了皛琳(Karen)老師八周的CCT課程。看到老師1月5號又要開課了,發這篇文章聊聊我在CCT課程所學到的。

 

 

*  *  *

 

在外界刺激和我們的反應行動之間,就是自由所在的地方。”  這是我在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 Compassion Cultivation Training (CCT) 第一節課上所學到的。最近重溫這八周的課程,對自己又是一次覺知的提醒,在此與朋友們分享。

 

知道斯坦福的CCT課程,已有十來年了。那次我生病,去斯坦福大學醫院看醫生,坐在候診室等了很長時間,便隨手翻閱身旁小桌上的報紙和雜誌,看到一張介紹斯坦福大學醫學院CCT並招募義工的傳單。

 

他們招募重病人參加這個項目的調研。它談到CCT早期的研究發現,一些重病人,具有Compassion和利他主義精神對於他們的治療和恢複有很大的幫助。當時有癌症病人參加,在這些病人身上有明顯的成效,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專門成立了一個科研中心(CCARE)從事這項研究。

 

當時我心裏一愣,心想患有癌症的病人,跟他們去講Compassion是不是搞錯了,應該是外界對他們多一點同情、共情,悲憫和利他(他們)之心吧?怎麽能要求身患癌症的病人去發揚光大他們的同理心和利他主義精神呢?

 

那天看完醫生回到家,我到斯坦福大學的網站去查閱,想了解一下CCT的課程。在CCARE網站上看到Compassion和利他之心對於病人治療的好處和影響。(注:現在的網站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

 

後來忙於工作和孩子,而且我也不是他們當時要招募的理想病人,就沒有進一步去深入了解

 

照片來自詩度空間 

 

直到去年3月,在Palo Alto家長群,看到皛琳(Karen)老師要在Palo Alto 開設CCT課程,而且是一次公益課。一陣驚喜,我知道這就是我在斯坦福醫院看到的那個CCT課程,於是馬上報名,和十幾位學員一起參加了Karen 老師八周的課程。

 

Karen老師說,“Compassion”一詞,我們找不到相對應的中文字。有人翻譯成“同理心”、“同情心”,但是它與同情(sympathy)還是不同的。

 

同理心,講共情,就是說我看到你難過,我也能感受到你的難過。

 

同情心,往往是看到別人的不幸和痛苦,對他們產生的一種不忍之心。同情者和被同情者往往有處境的不同。

 

“Compassion”,也有人翻譯成“悲憫心”,或者“慈心”,它是同理心的延伸,它是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你看到他人受苦,想去幫助他。你能夠感受到他人的情感,能理解他人的處境,知道他們這些情感從哪裏來,然後想去幫助他們。這種情懷可以超越你所處的位置,可以超越種族,也可以超越人類,延伸到大自然的一切存在。

 

Compassion還包括對自己的悲憫,接受自己,包括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Karen老師是位溫柔似水的美麗女子,她的聲音悅耳動聽,她那柔美帶有磁性,充滿感染力的話語中所傳遞的智慧是非常有力量的。

 

如何獲得平靜安穩的心緒

 

周課的內容,層層遞進。 第一節課的主題是如何獲得平靜安穩的心緒。

 

在第一節課上,當我聽到“在外界刺激和我們的反應行動之間,就是自由所在的地方”,那一刻,感到一種心靈的震撼,也感到一種伴隨而來的覺醒,或者叫做覺知吧。

 

其實這不是深奧的理論,而是一個簡單明了的道理,所謂大道至簡,但是我們往往沒有這種意識,也很難做到。

 

有智者說:人生充滿了困境,人生沒有“自由”。

 

我們都渴望自由,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所謂“自由”,就是能夠自己做主。什麽時候自己可以做主,才是“自由” 所在。

 

活在世上,我們每天要麵對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各樣的事,各種各樣的人生境遇,我們很容易被各種情緒所主宰、所綁架。喜怒哀樂,人之常情。有時我甚至覺得,能夠強烈地感受到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才能體驗到飽滿的人生。所以我覺得,不必要求人人修煉成佛,也不必每天心平如鏡。

 

但是當我們意識到,“在外界刺激和我們的反應行動之間,就是自由所在的地方”,它給我們的啟示是非常深刻的。事實上,當我們受到外界的任何刺激或者任何影響,我們會不由自主地感受到喜怒哀樂;也許我們身體裏麵的應急機製馬上就會反應;我們可能不加思索,本能地回應。

 

照片來自詩度空間 

 

我們首先需要鍛煉覺知的“肌肉”允許自己在外界刺激——情緒出現之後,覺察我們自己的感受和情緒,命名它,但給自己製造出足夠的空間,不去被它裹挾著直接進行反應行動。做到真是不容易,首先我們要有這種覺知

 

我們是自己的情緒和感受所帶來身心反應的受益者或者受害者,你有權利為自己選擇對健康更加有益、對自己未來更加有利的身心反應。經過練習我們可以對外界的“事件”,作出更理性和更有利的行動 (response), 而不隻是被動地回應(react),這給我帶來更深層的覺知和自審的意識。

 

麵對一切,我們可以自己選擇如何反應,如何行動,這是我們可以自己做主的事情。

 

我們可以選擇不受負麵事件和情緒的影響;可以選擇遠離傷害你的人;可以選擇不隨時隨地地評判他人;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

 

沒有任何人可以強迫你的意誌。想到這些,就覺得自己是有選擇的,是有自由意誌的,這種覺知會讓你真正體驗到自由。

 

覺察是我們的天性經過練習我們會覺察得越來越快,越清晰,並且接納這些感受而不去馬上進行反應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強,允許自己平靜的做出真正對自己有利的行動(response), 而不是馬上反應 (react)。

 

周的CCT課程上,我們聽老師的分享,跟著音頻練習,參加課堂討論,每周還有作業,做日常運用的練習。

 

我明白了,你的感受和情緒都是過客,你的覺知才是你自己。那麽我們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

人性在本質上是相同的

 

隨著CCT課程的深入學習,我們不僅了解如何獲得平靜安穩的思緒,如何獲得內心的自由,也學習如何對待他人,如何對待自己。

 

在這個課上,我們練習暫時忘掉昨天的回憶,放棄未來的計劃,關注當下的呼吸,把注意力放在一呼一吸之間,通過呼吸,讓覺知安放在當下的此時此刻。

 

 

照片來自詩度空間 

 

我們學習,人性在本質上是相同的,人人都渴望得到幸福,都希望避免痛苦。

 

我們首先,練習把慈心和關愛給予你愛的人和自己喜歡的人。這當然很容易做到,因為他們本來就是我們關愛的人。

 

第二步,我們練習把慈心和關愛給予你不那麽關心的人,或者是陌生人。想想他們和我們在人性的本質上是相同的,他們與我們的關聯是處處可見的。我們的生活,從食物到日常生活,都依賴於他人和陌生人的服務。

 

最後,練習把慈心和關愛給予那些讓你厭惡的人,那些曾經給你帶來過傷害的人,這是比較難以做到的。讓那些厭惡的麵孔出現在你的眼前,你會感到不適或者難受。但是也想想在人性的本質上人是相同的,人人都渴望幸福,都想避免痛苦。他們對你和他人的傷害,也許他們不知道,也許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那麽你可能就會慢慢地釋然。也會想到,我們活在世上是互相關聯的。

 

當我們想到陌生人給我們生活所帶來的好處和方便,想到曾經傷害過你的人,也是這個世界上與你(曾經是)息息相關的人。事實上,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互相依賴於他人的服務。這些人類的社會特征是我們固有的。我們擁有共情心確保了我們的物種在幾千年中得以生存和繁衍。

 

想到這些,我們就可以讓自己覺知,可以由衷地祝福他人的幸福,同情他人的痛苦,並且讓這種覺知滋潤我們的生命,讓自己更加快樂地活在當下。

 

斯坦福大學CCARE的研究還顯示,富有共情心的能力和態度可以大大減少人們在困境中的痛苦感,並在壓力大的時候可以成為一種深厚的個人資源。

 

照片來自詩度空間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歡迎關注皛琳(Karen)老師的公號“朗心院服務號”。了解老師八周的CCT課程,微信聯係“wisdomacademy99”, 或者郵件至:support@wisedomacademy.io
 
 

推薦閱讀以往文章:

 

1)皛琳一位臨終關懷護士記錄的人生遺憾清單

2)皛琳視角與態度

3)童慧琦:應激下的身心安頓法

4)謝剛:麵對疫情,如何在應激反應下提升心理複原力?

5)對話精神科醫生楊懷瑜: 如何培養陽光自信的孩子

6)廖冰: 情商育兒,疫情下的親子關係

7)曉霜:分享一本經久不衰的暢銷書《愛的五種語言》

 

Imag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Hurstian 回複 悄悄話 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