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曉霜

你來過,我走過,我們是否相遇過? 也許是某一個場景,也許是某一個人,也許是某一首歌,也許是某一段文字, 曾經給我們留下刻骨銘心的感動,記錄下這些生命的痕跡,在歲月靜靜流逝的長河裏,讓我們知道自己曾經這樣活過。—— 曉霜
個人資料
相約曉霜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扭轉潮流,哈佛大學提出的大學招生方案

(2019-01-04 17:06:24) 下一個

曉霜  翻譯整理

 本文來自“相約曉霜”公眾號

 

【導讀】這篇文章是去年初根據 Palo Alto 華人家長會的邀請,翻譯整理了2016年哈佛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扭轉潮流》,我同時寫了一篇“美國大學招生的新趨勢”。今天轉發翻譯整理的部分,以及我的解讀。 這份哈佛報告倡導重新定義學生的“成績”,這些成績也許很難作標準化的評估,但是它反應了美國名校倡導的升學方向和教育目標,培養全人格的社會公民。分享這份報告,希望給關注升學趨勢的華人家長一點啟發。

 

 

哈佛報告摘要

我們的文化通常傳遞給年輕人的信息是強調個人成功,而不是關心他人和社會的共同利益 。大學招生的過程,從招生辦公室,指導顧問,家長對此現像也有一定的影響。大學申請作為許多學生進入社會的通道,也是許多家長所關注的重大課題, 大學招生過程可以有力地傳送不同的信息,幫助年輕人變得更慷慨、更人道,這不僅有利於社會,而且有利於學生自己。

 

然而,高中學生通常認為大學招生隻是評估他們的學習成就,而不在乎學生對他人和社區的責任。一些大學一直在努力向申請人轉達關注他人和社區的重要性和好處,但是許多其他學院並沒有這樣做。一些大學所傳遞的關注他人和社區的信息也都被淹沒在父母和社會大環境下強調個人成就的文化中。即使一些學生和家長知道捐款和社區服務在大學招生中也算數,他們經常也隻是尋求“遊戲”規則性的服務(Game Service) 。

 

麵對大學錄取中令人擔憂的問題,這份哈佛報告涉及到新的,廣泛認同的共識 ,以此提出大學招生可以傳送令人信服的消息,讓學生們知道道德參與—— 特別是對他人的關心和共同的善意,這和智力參與同樣重要。大學可以有力地聯合起來向高中學生發出不同的信息,告訴他們大學重視的價值。

 

這份哈佛報告發布後,得到了一係列頂級名校的讚同,有80多個高校背書支持 。

 

如何扭轉潮流,如何在招生過程中倡導新的升學標準,哈佛報告提出以下三個具體方麵:

) 促進更有意義的貢獻他人,服務社區和參與公眾利益的活動。

(二) 評估學生的道德參與和貢獻的方式,要考慮不同的種族、文化和社會階層。

(三)重新定義成就,為不同經濟條件的學生提供平等的競爭環境;為另一些學生減少過度的學習壓力。

 

哈佛報告還對以上三個方麵提供了具體的建議。

 

(一)建議如何促進更有意義的貢獻他人,服務社區的公益活動

 

招生過程應該清楚地表明對他人的關心和公共利益的關心是大學招生中高度重視的,描述什麽樣的服務,貢獻和參與最有可能創造責任心,創立關愛關係和公民意識。

 

建議# 1:有意義的,可持續的社區服務 (Meaningful and sustained community services)

 

我們建議學生選擇從事他們真正喜歡的社區服務,即從學生的特殊情感和興趣出發選擇服務形式 —— 它應該是持之以恒的、有組織的(consistent and well structured) 項目,並有機會提供對個人和對他人的反思。我們還建議學生承擔至少一年可持續性的服務或社區參與(見下麵的“社區參與”)。

 

這項服務也可以包括學生對自己家庭的實質性的和持續性的貢獻,如學生在外麵工作,為家庭提供所需的收入。人們誤解在招生過程中對什麽類型的服務有價值。有些學生試圖通過高調的“遊戲”性的服務,有時在遙遠的地方,參與具有異國情調的社區服務形式,這些對學生而言並沒有什麽意義,但是似乎表現出他們獨特的創業精神和領導能力。

 

招生過程應該清楚地表明,重要的不是服務發生在本地或在遙遠的地方;或者學生是否是領導人,重要的是學生是否沉浸其中,得到一個積極的經驗和情感體驗,以及由此產生的道德意識和技能經驗。

 

建議#2: 麵對社區挑戰,采取集體行動(Collective action that takes on community challenges

 

雖然個人服務是有價值的,我們同時也鼓勵年輕人以各種集體形式參與社區活動包括團體合作解決社區問題,如本地需要關注的公園,學校或社區的欺淩現象,或者是社區某種形式的環境退化。參與這類活動可以幫助年輕人情感和道德能力的發展,也包括解決問題的技能和集體意識,使他們更大程度地了解和投資到公眾事物中去。

 

建議#3:真實獨特的,有意義的多元化的經驗(Authentic, meaningful experience with diversity

 

我們鼓勵學生承擔社區服務和加深理解並欣賞多元性。目前的服務形式往往是一些人去幫助另一些人,但並不一定為“做事人”提供更深入理解社會結構和社會不平等的機會。我們更鼓勵學生要和不同背景的學生“一起做事”,在不同的群體中,在學校和社區持續一段時間堅持做有挑戰性的工作,學生可以從中學習到不同背景的學生和他們社區。最重要的是,這些多樣性、多元化的經驗應該是有組織的,並讓學生從中受益。

 

建議#4:公益服務培養感恩之心和對未來的責任感(Services that develops gratitude and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for the future

 

我們鼓勵學生參與社區建設,服務和反思,幫助他們欣賞前人的貢獻,讓他們懂得自己的生活是建立在其他人的服務之上的,並培養他們對後代的責任。

 

在宗教或世俗的傳統中,參與公益工作都可以幫助學生培養感恩心和責任心。

 

(二)建議如何評估學生的道德參與和貢獻的方式

 

建議如何評估學生的道德參與和貢獻的方式,要考慮不同的種族、文化和階層。

 

建議#1:對自己家庭的貢獻

 

招生過程應該明確傳遞給學生,父母和其他人,學生不僅參與社區工作和服務他人是有價值的,而且學生對自己家庭的貢獻,比如照顧年輕的弟弟妹妹,承擔重大家務或在外麵工作以提供家人所需的收入,也是同樣有價值的。大家通常認為一種高大上(知名度高)的,暫短的服務形式算數,但是持久的,困難的,深度的家庭貢獻 (consistent, demanding and deeper family contributions) 常常被忽略。在大學申請中,學生應該有明確的機會聲明這些家庭貢獻。

 

建議#2:評估學生的日常生活意識和對他人的貢獻

 

招生過程應該設法更加有效地評估學生是否在他們日常的生活中有道德責任感,關心他人和他們的社區。在招生方麵,學生的日常行為應該比一時的、暫短的工作更加重要。

 

(三)重新定義成績

 

重新定義成績,為不同經濟條件的學生提供平等的競爭環境;為競爭激勵的社區的學生減少過度的學習壓力。

 

建議#1:優先考慮活動的質量, 而不是活動的數量

 

招生辦公室應該發出一個明確的信息,無數的課外活動或漫長的“吹牛”單,不會增加學生的錄取機會。申請程序應該清楚地說明學生不應該感到有壓力需要報告兩、三個以上實質性的課外活動,應該阻止學生報告那些對他們沒有意義的活動。申請表提供的空間也許不要超過四個活動或者應該簡單地要求學生描述一、兩個或三個有意義的活動。申請人應該強調這些活動的質量和對學生的影響,而不是學生課外活動的數量。招生辦公室應該從學生學習的深度來定義學生的潛力,以及他們的智力和道德的參與。

 

建議#2:意識到超出負荷的 AP / IB課程 (Awareness of overloading on AP/IB courses

 

招生辦公室應該明確地告訴學生每年接受大量的AP或IB課程,往往沒有持續在數量有限的領域內所取得的穩定的成績那麽有價值。有些學生可以從大量的AP / IB課程中受益,但是更多的學生可能從少量的AP中受益,經常有人誤認為這些學生在招生過程中受到懲罰。

 

也有一些學校沒有大量的讓學生獲得充分具有挑戰性的課程,那麽增加AP 課程對於這些學校至關重要的。

 

建議#3:不鼓勵“過度輔導”(Discouraging “Overcoaching”

 

招生辦公室應警告學生和家長,“Overcoached” 可能會影響到入學的結果。招生官,升學輔導員和其他人應該提醒家長和學生,真實,自信,誠實是反映在學生的原創中最好的聲音。

 

招生人員應該讓學生(和家庭)反思他們在申請過程中麵對的道德挑戰。

 

建議#4:減少選項測試壓力

 

招生辦公室應該努力減輕不當的與入學考試相關的壓力(SAT和SAT)。減少這種壓力的選項包括:使這些測試變成可選性(Optional), 清楚地描述如何在招生過程中考慮申請人在這些測試中的次數和成績,並不鼓勵學生測試兩次以上。高校應該告訴學生考兩次以上是不太可能有意義地提高學生的成績的。也應該要求大學證明使用招生考試及其相關的數據,提供學生在他們的特定機構的學術表現。

 

建議#5:拓展學生思維關於“好”的大學

 

招生官員和升學指導顧問應該挑戰一個誤解,認為優秀的大學隻有極少數,這些大學對今後就業工作有著至關重要的網絡關係(Network)。家長也有責任挑戰這種誤解。全國有很多優秀高校,學生在這些學院畢業後一般都有各種各樣成功的職業。有許多成功的途徑,學生和家長應該更關心一所大學是否適合孩子,而不是它的地位(Status)和排名。

 

最後,我們敏銳地意識到改革大學招生是一項巨大的挑戰。除非各級教育機構在各個層麵都體現一套更健康的價值觀,否則我們不可能在這個文化大趨勢中給年輕人傳遞更有效的信息。這個扭轉潮流的倡導,我們需要多點啟動或加速進展,把這個建議視為一個強大的開始,麵對具有深刻困擾,似乎還在繼續惡化的升學趨勢,是時候說“夠了”。

 

* * * * * * 

 

這份哈佛大學《扭轉潮流》的報告,倡導要重新定義成就,鼓勵學生關心他人和公共利益,參與社區服務。

 

今年大學招收的趨勢,第一代大學生的比例明顯地提高了,來自少數族裔和低收入家庭的學生比例與往年相比持續穩步提高,從各大名校的錄取結果和聲明中也可以看到美國大學更加強調多樣性和社區貢獻。

 

從主流大學招生標準的發展趨勢來看,也可以看到社會的變遷和價值觀的變化。在今天更加多元化的社會環境下,大學又開始強調學生的全麵素質,公民意識,社區責任,教育的平等機會,大學升學的標準也在不斷的變化中。

 

在美國這個多元化的社會環境下,華人怎樣提高自己的影響力?透過大學升學的種種壓力和迷團,讓我們思考“希望孩子成為什麽樣的人”,這是我們作為家長和學生首先需要麵對的問題。

 

 

 

注明: 照片來自網絡

參考資料 (References):

1. 《Turning the Tide: Inspiring Concern For Others And The Common Good Through College Admissions》

2.  www.makingcaringcommon.org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紅黑蜘蛛 回複 悄悄話 對華人學生來說,成績肯定是考慮因素,其它的卻一不可
beaglegirl 回複 悄悄話 不是滿足於現狀,華人的生存就會改善。去種族化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遏製了種族歧視亞裔的苗頭。既然哈佛把條件定的這麽模棱兩可,那華人隻有盡力而為。他們一定會為華人保留一定明額,不然華人大批湧向州立大學,藤校的科學學科水平會下降。反正長遠來講,政治正確在理科科學方麵走不長。
選民 回複 悄悄話 本來滕校現有的錄取標準,以考試成績為主,兼顧其它方麵的能力和條件,是非常有利於亞裔的。亞裔能以不到5%的人口,取得超過20%的錄取率就是最好的佐證。

可惜許多人還不滿足,非要完全以考試成績為錄取標準,特別是盯上了滕校中隻有1%左右的黑人,到各級法院去告歧視亞裔。把滕校逼到了死角,隻能出此下策。按這個彰標準,亞裔錄取率能達到5%就不錯了。

好大學雖然很多,但越來越多的好大學會跟進哈佛,采取新的標準,給亞裔孩子們留越來越少的空間。
武勝 回複 悄悄話 對於不同學科人才的培養要求是不同的。有社區領袖式的人才,也有獨立特行的創新人才,有浪漫想像的藝術人才,也有一絲不苟的工程人才。這裏特別突出社區要求並不是真正從人才培養的規律出發,不過是為了建立族裔為基礎的招生方案。

我不覺得哈佛真的要讓“社區領袖”充斥校園,它隻是要抑製亞裔的智能優勢。亞裔有特別“自私自利,缺乏同情心”麽?亞裔隻是不抽大麻,不熱衷約會。成績好,課餘活動多樣,家長重視教育,還成了缺點了。哈佛出了這麽多總統,玩政治本就是它的強項。
小小蝸牛屋 回複 悄悄話 中國家長的普遍問題是 overcoaching 從小上中文學校和各種補習班 所以考試成績好 不被別人認可。想想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 能用到多少我們在學校努力學習的知識 其實很少。一個自私自利 沒有同情心 同理心 沒有道德是非標準的人 無論多高學曆多名牌大學出來的 對社會的貢獻是極其有限的 中國人普遍追求的不過是:上個好大學 找個好工作和高收入 自己過的好就行了。
遍野無塵 回複 悄悄話 毛澤東說:學生以學為主,兼顧其他,要學工學農學軍。。。。
哈佛不要以學為主,而是以培養慈善為主,以家庭成分(貧寒)為錄取方向,倒也是個新的辦學方向。
誠信 回複 悄悄話 與四十年前中國恢複高考的意義一樣,大學招生的主要目標應該是: 讓優秀的寒門子弟有機會改變命運並服務國家,從而為國家選拔更多的,高質量的人才和未來領袖。

Harvard 的三個建議幾乎為富家子弟混大學文憑打開方便之門提供借口,其實禍國肥己而已。

武勝 回複 悄悄話 道德層麵的要求當然是必要的,但它不能取代能力層麵的要求,否則豈不是要扭轉到招工農兵大學生去?

有一句話說得不錯,好大學很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