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十歲被乳腺癌的經曆(二)

(2018-03-23 12:14:12) 下一個

回家後開始查什麽是DCIS,Google後的定義是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means the cells that line the milk ducts of the breast have become cancer , but they have not spread into surrounding breast tissue. 用醫生的原話說,這是能夠通過成像技術發現的最早期。癌細胞還在乳管裏,沒有擴散到周圍血管和組織,所以預後才能100%。醫生說我要感謝我的家庭醫生在40歲就讓我來做mammogram,再過一兩年癌細胞就可能突破乳管了。她還說2015年的時候美國有了新政策,女性screening mammogram的開始年紀從40歲推到了45歲。如果我的家庭醫生按照新的政策,我的癌細胞就可能invasive了,所以還是要感謝我的家庭醫生。

但是醫生怎麽肯定我的就一定是DCIS呢?還是用醫生的原話講,mammogram成像上看到很多微小鈣化點(micro-calcifications),每個人都有,大部分是良性的不是問題。但是當鈣化點排成隊,並且大小不一樣的情況下,就基本上是DCIS了。我的患側(左側)是BI-RADS 5, 確定就是惡性的了。具體BI-RAD分級可以參考這裏http://www.yxppt.com/html/20170629210433.html 。

鈣化(calcifications)是乳管內或者小葉裏增生的上皮細胞的屍體,上皮細胞由於各種原因加速增生和分裂後,由於沒有足夠的養分,部分細胞就會死掉,死掉的細胞在成像上就表現為鈣化點。一般良性增生導致的鈣化點都是很大的,沒有分布規律的。而癌細胞導致的鈣化點比較小,而且是大小不一的,一般呈現certain pattern,比如說呈現一條線就是DCIS。

大部分女人乳房都有鈣化點,90%以上都是良性增生,隻有很少部分是癌細胞的。癌細胞其實和一般細胞也沒什麽本質區別。一般經過是普通上皮細胞變成良性增生細胞,然後變成非典型增生細胞,然後被基因或其它未知(壓力,食物,環境因素)誘發突變成分裂特別快的癌細胞。然後它們就開始大量分裂,部分死亡,再分裂,再死亡,最後導管支撐不住就invasive到導管以外,然後形成血管組織供它們繼續分裂繁殖,這就是腫塊了。當然腫塊也有是良性的,所以biopsy很重要,能夠知道病灶到底是良性還是癌症。

確定自己得了癌症後,我還想撐著。想等到biopsy結果出來後,再告訴家裏人,免得他們擔心。但是第二天就沒撐住,哭著跟家裏人說了。沒想到家裏人很鎮靜,跟我說醫生說沒事那就沒事。他們的鎮定給了我定心丸,讓我沒那麽慌張了。但我十歲的兒子的第一反應是問我,你這病傳染不。我告訴他說不傳染,他就沒事兒人似的打遊戲去了,傷心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