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2017英倫之旅之二: 王室千年

(2018-01-28 15:54:53) 下一個
在英國的文化和曆史中,英國皇室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並且至今依然對於英國甚至世界發揮著它獨特的影響. 英國不僅是世界上最早的君主立憲製國家,而且其王室的製度和血統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
英國王室從公元829年走進曆史舞台,經曆了諾曼,金雀花,蘭開斯特,約克,都鐸,斯圖亞特,漢諾威以及當今的溫莎八個王朝. 但很有意思的是,這些不同的王朝不是如中國古代朝代那樣,後朝推翻前朝的徹底更替,英國皇室的更替雖然也伴隨著腥風血雨,但是繼位者和前朝總是有著某種血緣關係.
英國王室的繼承法也很有意思. 曆史上,歐洲很多的君主國家采用的都是傳男不傳女的薩立克繼承法,但是英國王室卻不遵從這一法典.英國繼承法允許在沒有男性繼承者的情況下,女性同樣可以繼承. 於是英國成了一個高產女王的國度:亨利八世死後女兒瑪麗一世和伊麗莎白一世先後繼位。後來又有瑪麗二世、安妮等女王。19世紀維多利亞女王更是統治英國長達六十三年。現任英國國家元首仍然是位女性——伊麗莎白二世女王。
寫到這兒,突然想起1年前去中歐旅行時候研習的哈布斯堡王朝特蕾莎女王的故事.曆史上,特蕾莎女王的父親查理六世兼領奧地利大公和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那時候的神聖羅馬帝國也是遵從薩立克繼承法的傳男不傳女,而奧地利繼承法沒有這個限製,於是特蕾莎即位後隻是奧地利大公,為了能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實際統治者,特蕾莎就讓自己的老公弗蘭茲 斯蒂芬名義上繼承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位,而她自己實際上保持著對整個歐洲的影響力.
閑話少敘,為了一瞥英國王室的曆史,還是讓我們前去倫敦塔(Tower of London).
倫敦塔的官方名稱其實是“女王陛下的宮殿與城堡,倫敦塔”(Her Majesty's Palace and Fortress, The Tower of London),因此雖然將其作為宮殿居住的最後一位統治者已是幾世紀前的詹姆士一世(1566年至1625年),但在名義上它至今仍是英國王室宮殿。倫敦塔曾作為堡壘、軍械庫、國庫、鑄幣廠、宮殿、刑場、公共檔案辦公室、天文台、避難所, 以及監獄,特別關押上層階級的囚犯. 所以英文中有一條短語“sent to the Tower”,意思就是“入獄”。曆史上伊麗莎白一世在她姐姐瑪麗一世統治時曾在此入獄一段時間;倫敦塔最後一次作為監獄使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關押當時的納粹德國的副元首魯道夫·赫斯。1988年它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歐洲的城堡到處都是,我們一路走來看了很多很多,但很多城堡其實僅具有遊覽意義,對於遊客來說,也就是走過,路過,看過,照過而已,如果要真的探究那些城堡在曆史上到底發生了那些故事,其實乏善可陳. 而具有900多年曆史的倫敦塔卻是處處典故,處處曆史.
因為曾經關押過不少囚犯,從這裏踏上黃泉之路的不在少數。傳聞英國國王愛德華四世的兩個稚子便是在這裏被獄卒謀殺,他們的屍骨很長時間都未被人找到。也許經曆過的血腥災難太多,關於倫敦塔鬧鬼的傳聞從未停止過,而常年盤踞的黑色烏鴉更是給這座塔樓染上了一層死亡暗影.
我們參加了倫敦塔裏組織的免費Tour,這些導遊都是城堡的守衛,嗓門很大.跟從的隊伍有很多人,可是他們的聲音依然能讓站的最遠的遊客聽到.這些城堡守衛,有一個英文名稱,叫"Beefeater"(吃牛肉者).好奇怪的名字,一個說法是曆史上這些在城堡做守衛的,其實成天都是和被關押在這兒的王子,大臣甚至國王朝夕相處,算是有頭有臉的,可以和國王一起吃肉,另一個說法是曆史上有些時候英國貨幣缺乏,於是就給這些守衛發牛肉當工資,於是周圍的人就叫他們是吃牛肉的人..頗有意思. 要成為這30來個城堡守衛之一,他們必須在英國軍隊裏麵服役22年以上,並且獲得過行為良好嘉獎。
我們的Beefeater帶領我們走過城堡的大多數地方,每處曾經發生過什麽事情都講得很詳細,重點是倫敦塔曆史上作為監獄,關押和處決的那些著名囚犯。
城堡綠地邊有一處玻璃台子,那就是當年把重要囚犯砍頭的地方,所有這些冤魂裏,最冤的,莫過於12歲小童愛德華五世兄弟,亨利八世的兩位王後以及隻做了9天女王的簡-格雷。
愛德華五世是愛德華四世的長子,父親死後即位為英格蘭國王,但兩個月後就被他們的叔父攝政王格洛斯特公爵理查廢黜,理查登基為理查三世。而愛德華五世退位後不久,就和他唯一的弟弟約克公爵一起神秘失蹤.
1674年,工人在整修倫敦塔時發現一個裝有兩具小骸骨的盒子。起初不以為然,後來懷疑它們可能就是兩位王子的骸骨,在理查三世授意下放在西敏寺。1933年的專家考證認為其中一具骸骨比另一具大;可是由於骸骨已經殘缺不全,專家們不能決定其何時去世或性別。所以迄今為止,愛德華五世兄弟倆到底身歸何處,在英國史學界依然沒有定論.
《塔中王子》(來自網絡)是保羅·德拉羅什用愛德華五世 和其弟弟失蹤的題材創作的油畫,生動地再現了被囚困在倫敦塔內兩兄弟麵臨死亡時的恐懼與無奈的心情。此畫現存巴黎盧浮宮.
在倫敦塔被處死的還有亨利八世的兩個王後. 亨利八世在英國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他當時為了休妻另娶新皇後,與當時的羅馬教皇反目,推行宗教改革,並通過一些重要法案,容許自己另娶,並將當時英國主教立為英國國教會大主教,使英國教會脫離羅馬教廷,自己成為英格蘭最高宗教領袖,並解散修道院,使英國王室的權力因此達到頂峰。
他一生情史豐富,結過六次婚,但有兩任妻子被他賜死。在倫敦塔被處死的他的兩任妻子分別是他的第二任王後安妮 博林(Anne Boleyn)和第五任王後安妮的表妹凱瑟琳 霍華德(Catherine Howard).
兒子在學校曆史課上正好學到英國曆史的這一段.所以當我們在倫敦塔裏走到這部分展覽的時候,兒子立刻說,哦,我知道這個娶過六個老婆的國王.後來當我們前去劍橋三一學院的時候,我們又一次和這個亨利在曆史中相遇.
這就是那個肥胖的亨利八世. 據說他體重384斤,一年吃了上千頭牛
在他統治後期,這位國王幾乎都不能自己走路了,他不得不借助為他特別製造的軟轎。亨利八世去世後,他被放進一個巨大的榆木棺材中,要16人才能抬動。從曆史記錄中就可以發現,亨利八世為什麽如此肥胖了。僅僅在一年時間內,這位國王就吃掉了1240頭公牛、760頭小牛、8200隻羊、2300頭鹿、1870頭豬、53頭野豬以及數量龐大的魚類和海鮮,甚至包括鯨魚。這些食物還不包括無法統計的家禽、天鵝以及孔雀等,也不包括60萬加侖的啤酒。
在倫敦塔被處死過很多貴族和王族人士,對我來說,其中最讓人心疼的就是英國曆史上的"九天女王" 簡 格雷 (Lady Jane Grey).
亨利八世有兩個女兒(瑪麗和伊麗莎白)一個兒子,兒子愛德華六世在亨利死後在位6年,也病死於16歲。他的同父異母長姐瑪麗先繼位。但攝政王諾森伯蘭公爵不想讓瑪麗或者伊麗莎白繼位,因此擁立自己的兒媳婦,亨利八世的外甥孫女簡-格雷當英國女王,16歲的少女簡-格雷在位9天,沒來得及加冕,就被瑪麗推翻了。這就是英國曆史上的“9天女王” 。格雷後來被瑪麗女王處死於倫敦塔.
簡·格雷出身名門,自小接受貴族式的教育,她通熟拉丁語、希臘語和希伯來語、意大利語。因為父親和老師的影響,本人是個堅定的教徒,十分喜歡讀書,她曾經對來看她的學者說:「在我父母麵前,我無論是站,是坐,還是走;是吃,還是喝;是高興,還是悲傷,我都必須讀書,因為它是如此重要,如此完美,就像上帝創世一般,如果不的話我就覺得我像受到威脅,受恐嚇一般如同身在地獄裏。」
後來我們在英國國家畫廊看到了保羅·德拉羅什1833年的名作<處死 簡 格雷>.在知道了這段曆史以後,再看這幅畫,尤覺觸目驚心.
眼見這個美麗的少女,竟要遭受如此殘酷的劫難,著實令聯想的人驚心動魄。她從未想過成為王後,也對此沒興趣,卻身不由己的成為政治鬥爭犧牲品。死的時候才17歲,正是一個花季少女.斷頭台被鐵環固定,其下鋪著黑布與稻草,以便斬首結束後吸收鮮血。
據說,斬首簡·格雷的那柄長斧依舊在倫敦塔中,但我們當時沒有看到.畫麵右側的紅衣男子即劊子手,對於西方的斬首而言,失敗成功率著實不低,比如後來的蘇格蘭女王瑪麗 斯圖亞特,便是第一刀砍在了後腦勺上,第三刀方才把頭砍下來,因此,劊子手的腰上還有一把匕首,以便在砍頭不順利的情況下,割下簡·格雷的頭顱,繩索則是用來束縛住這個弱女子的手臂。畫中這個女孩穿著表示無辜和純潔的白色衣服,砍頭前被蒙上眼睛以後,驚恐的她試著用手去尋找砍頭石,邊上的執行官輕輕扶著她去摸那塊石頭,看畫的我們都能感覺到旁邊的劊子手眼神裏麵的同情..
從陰暗的城堡走出來,看著陽光下守衛的燦爛笑容,頓覺現世的美好.
倫敦塔見證了這個歐洲最古老的王朝的興衰,留下了輝煌和血跡斑斑的紀錄。風在高大的懸鈴木間歎息,幾隻肥碩的渡鴉在目睹過無數鮮血與苦難的格林塔上昂首邁步,好像訴說這裏血雨腥風的故事……
倫敦塔從建立之初就有數不清的人在城堡內喪命。在它的地下土牢裏,有各種殘酷的刑具,而堡外的塔山則是家喻戶曉的斷頭台。從此無數的鬼魅似乎就順理成章的徘徊在倫敦塔內,而更為奇特的是還有許多遊客都聲稱自己曾親眼目睹過這些遊蕩的鬼魂。
英國的科學家們不肯承認真的有鬼魂,2003年,赫特福德郡大學的學者們攜帶最先進的物理電磁感應儀器對倫敦塔內諸多"鬼魅"頻繁出沒的地區進行了調查,雖然調查並沒有真的捉到鬼魂的蹤跡,但是也發現了不少有價值的證據,首先,塔內某些地點磁場異常強烈,另外某些地點建築格局造成了氣流通過時速度較高,而且會發出空氣在隙穴中的嘯叫,此外,光線的昏暗客觀上可能對遊客產生了心理暗示的作用,畢竟報告鬼魂事件最多的還是熟知英國曆史的本土遊客。於是科學家們得出結論:"鬧鬼"事件都是環境造成的,所謂“鬼魂”不過是人大腦對現象的解讀,鬼魂現象應該說是磁場、寒冷的氣流、昏暗或變幻的光線等造成的。科學研究還發現,那些“鬧鬼”地方常存在次聲波,次聲波會使人不安,還會使火苗搖曳不定。
倫敦塔內的鬼魂究竟是真是假?也許,倫敦塔這座高聳的古堡中封存的不僅僅是英國古老的王族曆史,還有我們科學至今也沒能洞察的謎題。
如果倫敦塔真的存在冤鬼,不知道這些陳列的古炮,持槍矗立的士兵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把他們嚇跑.
倫敦塔室內是嚴禁照相的,我們又花了很多時間跟著Beefeater走,就更不方便拍照了.所以這次倫敦塔內部的相片很少.
鎖鏈中的聖彼得皇家禮拜堂(Chapel Royal of St. Peter ad Vincula),那天我們在城堡守衛引領下來到這個地方,因為這個時候聚集的人數比較多,LG才找到機會拍下了幾張珍貴的照片.
禮拜堂台前的那些大理石下埋著曆代在倫敦塔被處死的部分人士, 當時很多被關在倫敦塔的貴族和王族,先秘密在倫敦塔的綠塔處砍頭處死,然後再埋葬在這個禮拜堂裏麵.
倫敦塔除了曆史以外,另一處特別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王冠珠寶,總共有23000件各式的皇家珠寶, 自14世紀開始就被收藏於此,這些珠寶的總價值超過320億美金,而它們的曆史價值則難以估計。
這是當今女王在登基典禮上戴的王冠.上麵鑲嵌了3000顆各式寶石。
設在倫敦塔白塔內的兵器館,保藏有歐洲最精致的盔甲.
一大一小兩武士.
整整一麵盔甲牆,非常壯觀奪目.
曆代英國國王/女王的佩劍.
告別倫敦塔之時,回首望去,這個地方真的藏有太多的故事和曆史,值得多次探訪. 走出倫敦塔,兒子對我說,每一次旅行我都學到很多東西,媽咪,其實我覺得我已經不需要去學校上學了...
如果說倫敦塔反映了英國王室曆史上的血腥,那麽溫莎堡則集中展示了它的輝煌.
倫敦塔位於倫敦市中心,而溫莎城堡則處於倫敦以西40公裏開外的溫莎小鎮上. 我們從倫敦Paddington 坐火車前往.
英國人習慣將溫莎城堡所在的小鎮子稱為“王城”,因為這是國王和皇後居住的地方. 在英國,城堡無處不在,這些城堡曆史悠久、氣勢恢弘、景色優美、內涵豐富。由於高高的城牆後麵隱藏著一串串精彩動人的故事,這就給每個城堡都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英國有的城市就是從一個城堡發展起來的,如溫莎。因為先有了城堡,圍繞著城堡開始有人居住,慢慢地這兒就變成了一座城市.
溫莎城堡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仍有人居住的城堡,它是女王的官方居所之一。在這個城堡中濃縮了900年的英國曆史。城堡占地26英畝,包括一座宮殿、一個宏偉的禮拜堂以及很多人居住和工作的場所。
我們抵達城堡的時候,毛毛細雨剛剛停,藍天下的城堡顯得格外潔淨,壯觀
英國皇家在這兒居住了足足900多年。每年複活節的時候女皇都會到那裏住一個月,並召開很多的聚會請來很多政界和社會名流。同時,每年的六月,女皇也會去那裏住一周。作為王室的重要活動場所之一,溫莎城堡還是國王為皇族、貴族等頒發爵位和封號的重要場所之一。
如果女王在城堡內,城堡的旗杆上就會升起女王旗.我們去的時候還真的看到這麵旗幟在迎風飄揚,隻是不知道女王當時在城堡的何處.
溫莎堡位於泰晤士河南岸小山丘上,是一組花崗石建築群,氣勢雄偉,挺拔壯觀,最初由威廉一世營建,目的在於保護泰晤士河上來往的船隻和王室的安全,自12世紀以來一直是英王的行宮。1936年,英王愛德華八世在此向曾兩度離婚的美國平民辛普森夫人求婚,為了愛情毅然放棄王冠,由一國之君降為溫莎公爵,出走英倫三島,直到1972年其靈柩才重返溫莎。
說到溫莎,讓我想起一段很有意思的曆史.現在的伊麗莎白二世屬溫莎王朝.那麽為何要用溫莎來作為王朝的名字呢?
因為王室這一支的父係祖先為韋廷家族,後來其中一個分支被分封到薩克森—科堡-哥達公國(即今日德國的圖林根州),該分支便自此以公國名字作為王朝名,但保留韋廷作為私人姓氏。
該分支的數位王子通過婚姻或者獲選為多國國王,如葡萄牙、比利時和保加利亞國王等。1840年2月10日,英女王維多利亞和她的表弟薩克森-科堡-哥達公國的親王阿爾伯特結婚,薩克森—科堡-哥達這個德國姓氏就此帶入英國王室。
歐洲曆史上由於經曆多年複雜的貴族聯姻,歐洲各國的君主,常有親戚關係,尤其是表兄弟的關係。1914年8月4日,英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德意誌帝國作戰。但英國王室卻有著德國姓氏薩克森-科堡-哥達,令英國人覺得不滿。為爭取民意,1910年登基、當時在位的英王喬治五世,在1917年7月17日頒布一道樞密院禦令,宣布將英國王室名和王室父係子裔私人姓氏,改為溫莎.
很有意思的是英國王室的繼承是根據血統,可是姓卻是來自父係.所以英國可以有女王,但是女王的後代卻要跟著駙馬姓,然後女王的後代繼承了王位以後,此後的王朝就要用駙馬的姓來代之了. 現在女王的丈夫是菲利普親王,他的姓卻是蒙巴頓,所以女王百年之後,無論是查理王子還是威廉王子即位,英國王室大概就要從溫莎王朝改名為蒙巴頓王朝了.
同樣的,溫莎城堡內也是嚴禁照相的.所以這些城堡內的相片真的是得來不易.
這是瑪麗皇後玩偶屋(Queen Mary's Dolls' House)裏麵的英國王室宮殿的縮微模型,非常精致.據說瑪麗皇後喜歡各種模型,所以她在貴族的公寓上建造了一間巨大的玩偶屋.王室的禦用餐具.
拿破侖廳, 陳列著滑鐵盧戰役中擊敗拿破侖立下赫赫戰功的將領們的肖像,女王常在此舉辦重大活動。
溫莎曆經戰火而毫發無損,令人驚歎。但1992年11月20日,一場災難以大火的形式從天而降,它從維多利亞女王的私人禮拜堂燒起,人們認為大火的起因是聚光燈點燃了聖壇上方的窗簾。
火勢迅速通過屋頂蔓延開來,燒毀了聖喬治廳和大接待廳的屋頂,私人禮拜堂、國宴廳、紅客廳、以及相鄰樓層上數十個次要房間也遭毀壞。
據說在大火之前,溫莎城堡並不對外開放,大火之後,王室為了彌補修繕的巨額支出,同時也為了報答社會的捐助,才下令開放一半.1999年修繕工程正是宣告結束. 現在如果不是城堡裏麵某些展廳說明的特別提醒,我們已經很難看出當初火災的痕跡了,
我想,災禍總是不好的,但是如果沒有那次大火,此生我輩是否還有機會走進這座富麗的宮殿和城堡呢?
金碧輝煌的曆代英王使用過的會客廳.
這個廳在溫莎城堡裏麵的地位非常重要,但也是被看管的最嚴的地方,LG幾次要舉起相機,立刻就有城堡管理人員眼裏的目光掃過來,所以隻能在角落拍了一張.
這個廳就是嘉德勳章騎士廳.
嘉德勳章全名Order of the Garter… 是英國目前排行下來第三順位最高榮譽的勳章, 僅次於維多利亞十字勳章和喬治十字勳章。而這兩個僅限於對敵作戰期間或者極其危急關頭做出卓越貢獻的人才能得到, 所以嘉德勳章幾乎也就成了和平年代的最高榮譽.
當時設立的愛德華三世有限定,除了英國國君和王子之外,能有嘉德騎士封號的人同時隻能存在24個, 這24人組成了最高護主的 【嘉德騎士團】. 這個騎士廳陳列了曆代被授予嘉德騎士稱號的人物的家族徽章. 有些行為不端的人會被英王降級,這個時候他的徽章就用一塊白板代替.
這個地方是嘉德騎士團每年開會的地方.正中的椅子自然是英王的寶座.
剛開始的時候嘉德騎士的提名過程還是很神聖的.. 一名成員去世後,剩下的23名成員每人提名9人,君主從提名人選裏選出新的成員.後來這個規矩直接改掉,變成直接由君主授予一個新的人……
於是乎,直到今天,嘉德勳章的所有頒發權和決定權,都隻能由女王一個人決定。 任何其他人甚至是英國首相都無權過問.拿到的人,基本都是英國最高榮譽。
據說現在世界上健在的嘉德騎士隻有21個,所以還有3個空位,女王還沒有任命新的人選.
正式的嘉德勳章隻有一個(照片來自網絡),配在胸襟上,鑲滿鑽石,中間是紀念屠龍的聖喬治的紅色十字架。正式的這個,隻有女王才能帶
而下麵的24個騎士團成員,隻能鏽一個簡化版在胸前(照片來自網絡).
查爾斯作為王子,自動獲得騎士團資格(照片來自網絡).
威廉王子也是騎士團成員(照片來自網絡),2008年授勳…他的這一個超有曆史意義, 因為這是嘉德騎士團成立600多年來的第1000個嘉德騎士….
LG笑稱在英國參觀這些地方很能鍛煉他的快速攝影技術.一秒之內完成舉相機,取角度,找焦點,按快門的所有動作,同時還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隨時注意有沒有管理人員的眼光掃過來.
唉,室內不能留影,就在城堡外麵留一張吧.
聖喬治禮拜堂(St. George's Chapel),是溫莎城堡中最經典、最豪華的哥德式建築,以繁複豔麗的彩繪玻璃著稱,被稱為“不列顛皇家聖殿”。這裏埋葬了英格蘭10位國王與6位王後(那個娶過六個夫人並且處死了其中兩個的亨利八世也埋葬在這兒). 世界上曆史最悠久的騎士勳章“嘉德勳章”的授勳典禮也在這裏舉行. 很可惜,我們去的那天正逢禮拜日,禮拜堂要做禮拜,不讓遊人進入.門口的教士說要進去也可以,隻要你跟著做禮拜.我們猶豫半天,很怕進去以後三心二意,給人家趕出來,因為畢竟我們沒有經曆過完整的宗教熏陶,想依樣畫葫蘆又怕學不像,萬一天主一發怒,處罰我們呢,唉,還是留待下次吧.
戴著熊皮帽的禦林軍守衛.據說英軍戴熊皮帽已經有200年的曆史, 這種帽子最早是擲彈兵的配飾,後來慢慢被淘汰。直到18世紀中葉法國軍隊重新使用了這種帽子,並且還把帽子加高了很多,這樣可以讓士兵看起來很高,增強軍隊的威武性(當然是視覺上的,正式打仗的時候頭戴這麽大,這麽沉的帽子衝鋒,有些作死的意思吧).
滑鐵盧戰役中英國擊敗了法國拿破侖部隊,為了展示本國強盛的軍力,英國軍隊就從這一年起開始戴原屬於法國軍隊的這一熊皮帽,為的就是證明英國的軍力比法國強.
一頂熊皮帽大概需要1到2頭成年加拿大黑熊的皮毛,而英國國防部每年都大約訂購50頂熊皮帽,平均每年花費在帽子上的錢都多達6萬英鎊,這不得不說是一項巨大的開支。最重要的是,製作這樣的黑熊帽需要殺害大量黑熊(那些黑熊來自加拿大,可是咋很少聽到加拿大人民對此的抗議呢),許多動物保護機構都曾呼籲國防部停止黑熊帽的訂購
麵對種種壓力,英國國防部終於宣布從2011年用人造皮草代替黑色熊皮帽,不過這種人造皮草與熊皮簡直是不能比,戴在頭上的效果特別不好,所以現在皇家衛隊還在試圖用其他的仿製品來代替黑熊帽。
溫莎小鎮.小鎮很小,泰晤士河從小鎮中心穿過,河的一邊是著名的溫莎城堡,另一邊是一條小街,小街上有英國著名的伊頓中學。隻是那天走的匆忙,沒有來得及進伊頓看看.
小鎮中心矗立著維多利亞女王的雕像,她在位的63年正是英國作為日不落帝國最強盛的時期.
溫莎鎮不大,卻彌漫著濃濃的英倫風情.
一個歌者拉著手風琴在街角吟唱.
從溫莎回到倫敦,我們乘地鐵前往肯辛頓宮(Kensington Palace)
肯辛頓宮,位於肯辛頓和切爾西區的肯辛頓花園。自17世紀起成為英國皇室居住地。目前是劍橋公爵和公爵夫人、格羅切斯特公爵和公爵夫人、肯特的邁克爾王子和夫人的正式官邸。
肯辛頓宮外表和內部相比溫莎城堡要簡樸得多,之所以它這麽有名氣,隻是因為戴安娜王妃生前曾居住於此. 我們無論是去倫敦塔還是溫莎堡都不需要排隊,可是在肯辛頓,我們居然排了快40分鍾的隊才能進入.由此可見戴妃的吸引力之大已經超越了宮殿本身.
比起其它皇室建築,肯辛頓宮雖然少了金碧輝煌的貴氣,卻自有一種幹淨雅致的英格蘭風格.
我們進宮的時候,正好遇到 Prince Regent's Band 在演奏19世紀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宮廷音樂,感受了一下時光倒流間的那種皇家氣息.
戴妃的衣飾展.
雖然是陰天,但是可以想象出夏日藍天白雲之下肯辛頓花園的美麗,不知道昔日戴妃苦悶的時候,是否在這個水池邊盤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