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葡萄牙自駕遊之四-行走裏斯本(上)

(2018-01-28 15:49:17) 下一個
離開雷加萊拉莊園,我們順道去看了鐵門緊閉的佩納宮. 按照LG的計劃,既然那天是元旦,辛特拉大部分景點都不開放,那我們就路過一下,過2天再從裏斯本駕車過來好了. 誰知計劃趕不上變化,旅行中最沒法把握的就是天氣了.三天後,等我們按計劃再回辛特拉的時候,大霧彌漫,幾乎到了伸手不見五指的程度,明知美麗的佩納宮,壯觀的摩爾人城堡就在眼前,卻怎麽也看不清他們的模樣.於是辛特拉成了我們此次旅行的一大遺憾.
為了避免敘述的淩亂,我就把辛特拉兩個半天之行放在一起吧.
辛特拉之於葡萄牙,基本相當於尼斯之於法國. 而辛特拉的三大看點,佩納宮,辛特拉皇宮和摩爾人城堡,因為天氣的原因,我們也就隻是光顧了前者.
佩納宮的原址是一座聖母禮拜堂。西元1493年,約翰二世國王(King John II)夫婦來到此處朝聖。他的繼任者曼紐一世國王(King Manuel I)非常喜歡這裡,於是下令擴建成一座修道院。數個世紀以來,這裡一直是個安靜的靈修場所,最多隻有18名僧侶居住。直到1755年的裏斯本大地震,將修道院震成一座廢墟。西元1838年,費迪南二世(Ferdinand II)購置了原修道院的廢墟遺址,以及鄰近的摩爾人城堡和周圍的土地,並著手建造宮殿,作為皇室的夏宮。現在的佩納宮,和德國的新天鵝堡齊名,成為世界上最漂亮的城堡之一.
從停車處,到佩納宮大門,還需要步行10分鍾以上.一路望過去,真的是霧鎖佩納..
佩納宮的正門也叫生死門,這是門的正上方的巨大而猙獰的海神雕塑.
佩納宮內美麗的花窗.
佩納宮的督造者 費迪南德二世.
據說佩納宮的設計受到了阿拉伯“一千零一夜”的影響和啟發, 宮內的裝飾也確實有濃烈的阿拉伯風格.
旅行途中,我們總會遇到那麽一些地方,隻能匆匆而過..現在這個匆匆而過的地方,就是葡萄牙的第三大城市: 卡斯凱什.
卡斯凱什距離裏斯本不過25公裏,是葡萄牙的富人區,高收入的葡萄牙人多居住在此,而且外國人也不少,多來自德國和英國的富翁。
卡斯凱什具有標誌性的波浪形馬賽克裝飾的街道,
卡斯凱什在夏季是一個遊人如織的度假勝地,擁有溫暖的海水,藍天白雲與迷人的小鎮街道,我們在冬天來到這裏,遊人並不多,老城街巷裏安靜到隻有鴿子的身影,海邊三三兩兩的遊客或坐在長椅上看風景或下到沙灘近距離看海,街上來往的車輛也是慢吞吞的,總之是個一切慢悠悠的小鎮。
卡斯凱什堪稱“國王之城”,也是戰爭期間歐洲有名的“諜戰中心”。不少下野的歐洲王族勳貴曾於此寄居,其中包括那位“不愛江山愛美人”的英國遜位國君愛德華八世(後被封為溫莎公爵)、被意大利奪了王位而不得不浪跡天涯的阿爾巴尼亞國王索古、以一世風流而著稱的羅馬尼亞國王卡羅爾二世,還有二戰終止後即被讚成共和的民眾趕下台的意大利末代君主翁貝托二世,等等。
旅行中時間總是流逝的那麽快,即使我們隻是在卡斯凱什稍作停留,即使我們沿著崎嶇的山路一路狂奔,我們也到了黃昏時分才抵達歐洲大陸的最西端--羅卡角 (Cabo da Roca).
羅卡角曾被網民評為“全球最值得去的50個地方”之一。
人們在羅卡角的山崖上建了一座燈塔和一個麵向大洋的十字架.
海風起,浪卷千層雪..
憑欄遠眺,暮靄下的大西洋..
石碑上刻著一行氣勢非凡的葡語: Onde a terra acaba e o mar começa (“陸止於此、海始於斯”)
狹窄的懸崖海拔140米.
離開羅卡角,我們終於抵達葡萄牙的最大城市:裏斯本. 開始了四個日夜在這個七丘之城的行走..
這次我們在裏斯本租的是貝倫區的一套二室一廳的公寓,它在booking.com上的評分高達9,6.房間非常整潔,雖然我們並不在那兒開夥,但廚房內設施齊全. 離開貝倫塔也不過幾百米.房主非常熱情,雖然他不住在附近,但還是專門過來看望我們,不僅給我們帶來了裏斯本最著名的蛋撻,還送給我們一瓶葡萄酒.
次日早晨,大家一起前去裏斯本的名片之一: 百年老店 貝倫蛋撻店 (PASTÉIS DE BELÉM).老店始創於1837年,位於裏斯本河邊的熱羅尼莫斯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onimos)旁邊,看起來十分不起眼,破舊的房子,小小的門臉,如果不是門口排長隊購買的人群,稍不留神兒就會和世上最正宗的葡式蛋撻擦肩而過
新鮮出爐的蛋撻,撒上香醇的肉桂粉,真是唇齒留香,回味無窮. 這兒的蛋撻現做現賣,咬上去後,你會感覺它的外皮烤得很脆。它的蛋撻餡兒非常軟,可以用嫩來形容,而且雞蛋香味真的十分突出,簡直有一種在吃雞蛋羹的感覺,但其中的奶油會在雞蛋味散了之後漸漸浮出,令人印象深刻。最重要的是,這家的蛋撻不太甜,所以吃幾個都不會膩,這家店因為離開我們的住處很近,也就成為了我們在裏斯本幾天的固定早餐店.
更多的人都是來這兒買蛋撻帶走.這樣的統一包裝,每盒六個.
旅行至今,我們已經去過了十幾個歐洲國家,和那些國家的首都相比,裏斯本依然算是歐洲最美的首都之一. 雖然葡萄牙早已經退出歐洲一流國家很多年了,但在裏斯本,至今還能夠想見當日的輝煌.這兒的一切,老電車的軌跡,教堂裏的鍾聲,灑滿陽光的廣場,飄著香氣的咖啡館,滿載曆史的石子路....等等等等, 這是一座可以令人忘記時間的城市。
據說裏斯本是建立在七個山丘之上,所以叫做七丘之城,也正因為地形的原因,才有了升降機這個東西.
格洛麗亞升降機,是裏斯本很古老的一個類似於電車的公共交通工具,在裏斯本的上,下城之間通行.
可能有人會覺得這種電車看起來破破的,也很落後.但在看多了所謂的現代化之後,飛逝的時間對我來說,倒是在這個地方,仿佛一下停頓了下來.
裏斯本街道上的塗鴉,實在是比多倫多皇後西區的水平高多了.
裏斯本高地的賣藝者.
羅西歐廣場(Plaza de Don Pedro IV) 在奧古斯塔大街的盡頭,是拜沙區(Baixa)北麵的起點,裏斯本跳躍不息的心髒,建於十三世紀,雖然在大地震中遭到毀壞,但基本麵貌仍然保持至今,美麗的建築和噴泉依舊在優雅地講述耐人尋味的曆史
和波爾圖的聖本篤火車站並列為全球十大最美火車站的羅西歐火車站,雙馬蹄的大門奪人眼目.
繁忙熱鬧的Baxia區.
這個非常突兀的奇怪鐵塔叫聖胡塔斯升降機(Santa Justa Lift), 專門用來連接龐巴爾下城較低的街道與較高的卡爾穆廣場(Largo do Carmo)
這台鋼鐵升降機高45米,新哥特式裝飾,每層不同的樣式。通過螺旋樓梯可達頂層,有一個陽台,可供觀賞聖喬治城堡、羅西歐廣場和龐巴爾下城的景色。它設有兩個升降機籠,均為木質內飾,最多可乘載20名乘客。
因為人數限製,我們足足排了將近一個小時的隊,才輪到上去.
坐升降機到達頂部,再花1.5歐,就可以順著這個旋轉樓梯上到最高處,但那天很奇怪的是,和我們一起上來的人,除了我們,居然就沒有一個人願意多花那一點點錢上來看看.
雖然細雨靡靡,但我們還是覺得上來真的很值.
遠處是聖喬治城堡.
近處是鱗次櫛比的街道.
在聖胡塔斯旁邊我們發現一片廢墟建築. 等我們下去走到近前,才知道這就是著名的卡爾莫修道院遺址.美麗地讓人歎息的一個地方.
卡爾莫修道院(Carmo Convent)由國王若昂一世的將軍佩雷拉建立於1389年,1392年起屬於加爾默羅會。將軍在決定性的阿勒祖巴洛特戰役(1385年)中指揮葡萄牙軍隊戰勝卡斯蒂利亞軍隊,保證了葡萄牙的獨立。1423年,將軍本人亦在修院出家修道。
1755年11月1日,1755年裏斯本大地震摧毀了大部分修院。5000冊圖書全部丟失。教堂沒有重建,於1864年捐贈給葡萄牙的考古學會,變成一個博物館。
看著這些殘留的雕飾,我腦海裏想象著這座哥特式的教堂,在被地震毀滅前的宏偉壯麗的模樣.
一路走來,實在是看了太多的教堂,和那些富麗堂皇,裝飾精美的教堂和修道院相比,倒是卡爾莫修道院的廢墟,對我的視覺衝擊更大.也許是美被摧毀以後更加讓人感慨,反而覺得摧毀之後的此情此景,更有一種難以言狀的美.
裏斯本的重要標誌, 28路有軌電車. 它算是歐洲最古老的電車, 它的環形路線, 經過了裏斯本所有的城區,所有的景點。從老城到新城,從古城堡到新廣場。
電車一路開過去,我們一路看風景。古老的建築、鮮花盛開的窗台、掛滿衣服的院落,街邊阿拉伯風格的店鋪、莊嚴的教堂、高聳的城堡,所有這些,都在28路電車的行駛中,一一映入你的眼簾。
坐著慢悠悠的28路,我們來到裏斯本主教堂.
裏斯本主教堂(Sé de Lisboa)位於最古老的城區阿爾法瑪區。它是裏斯本最古老的一座教堂,自1147年興建之日起,已經曆經多次地震而幸存,並曾改建數次,因此混合了多種建築風格,包括羅曼式、哥特式、巴洛克。
主教堂非常的古補,教堂的天花板沒有什麽華麗的裝飾,隻有顏色單一的石塊和教堂標誌性的拱形設計。
主教堂著名的玫瑰花窗.
曆屆大主教的主教帽.
28路的終點站---裏斯本最漂亮的商業廣場
奧古斯塔街凱旋門 (Arco da Rua Augusta). 最初的設計方案是一座鍾樓,但在1個多世紀的建造過程中逐漸成為了一座精雕細琢的拱門。頂部有4尊雕像,右麵的2尊是努諾•阿爾瓦雷斯•佩雷拉和龐巴爾侯爵,左邊的是達•伽馬和韋裏亞托。兩個斜臥的人物象征著流經葡萄牙的兩條大河——特茹河和杜羅河
裏斯本的第一天,我們放棄自駕,全天利用公共交通係統來完成我們的遊覽,也算是深度體驗一下裏斯本人的日常生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behappylady 回複 悄悄話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sharing!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