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曉舟

如果不能重生,就讓我回憶過去;如果迷失了方向,就讓我重新審視曾經走過的路。
正文

《超簡美術史(10)》——多瑙河畫派

(2022-11-24 14:38:17) 下一個

4 多瑙河畫派

多瑙河畫派是在德國畫壇上出現的一個具有鮮明特色的畫派,它為德國文藝複興時期的繪畫增添了新的色彩。在這一畫派的作品中,不再有意大利式的嚴謹古典風範,也看不到尼德蘭式的濃烈的北方鄉土氣息,畫家們把自己故鄉多瑙河畔的優美風景和風俗人情,像浪漫詩一般在畫中大加讚頌。

阿爾布雷希特·阿爾特多弗爾(Albrecht Altdorfer): (1480-1538)

阿爾特多費爾是一名德國畫家,雕刻師和建築師。是對藝術領域做出了很多的貢獻的畫家之一。生於1480年,卒於1538年2月12日,文藝複興時期在雷根斯堡工作。和當時期的兩位著名畫家大·盧卡斯·克拉納赫(Lucas Cranach the Elder )和霍夫·胡伯爾(Wolf Huber)一起,被稱為多瑙河畫派的典型代表畫家。

阿爾布雷希·阿爾特多費爾的作品具有明顯的宗教色彩,創作的內容大都是聖經的題材以及一些別的事物的描繪,背景色彩豔麗,光彩奪目,人物描繪細致生動,表情豐富,內心世界可以很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畫家阿爾特多弗的宗教題材繪畫,以大麵積的風景為主題,宗教畫事實上變成了風景畫。即使是室內環境的宗教畫,他也著力於對室內空間的描繪和夢幻般色彩的表現,因而,他的畫曾一度被稱為“室內風景畫”。

(畫21)《基督告別他的母親》阿爾布雷希·阿爾特多費爾作

畫中的情景描繪的是,當聖母瑪利亞聽說他的兒子基督接受了上帝的意願欲前往耶路撒冷赴死時,瑪麗亞悲傷欲絕癱倒在地場景。這個情景聖經裏沒有,但德國十四世紀的祈禱文和德國小城奧格斯堡的耶穌受難係列劇中有。在奧格斯堡的耶穌受難劇中,耶穌告訴母親他必須接受這個命運,聖母傷心欲絕地哀求兒子耶穌千萬不要去送死。

這幅畫的一個特點是阿爾布雷希·阿爾特多費爾對大自然的癡迷,作者沒有把大自然當成背景,而是當成畫中主要且獨立的內容。畫麵中畫了很多樹,有自然的,也有想象的。暮色的天空陰沉沉的,陰雲中有幾抹淡淡的紅色,這紅色隱喻著基督將要血染十字架。

阿爾布雷希·阿爾特多費爾似乎對隱喻有一種特別的偏好和直覺,他畫了不少迷人的風景畫,並賦予這些景物以神秘的道德寓意。我們很難完全理解阿爾特多費爾隱喻的確切含義,畫中總有一些有待我們捕捉的東西,也許這就是我們至今對他興趣不減的原因之一。

《基督告別他的母親》最讓人震撼的是對聖母的描繪。這幅畫中的聖母與以往的聖母完全不同,以往在描繪聖母子分別時,聖母的神情雖然也悲傷,但悲傷中還包含著悲壯和理解,因為聖母雖然愛孩子,但她也非常理解孩子的神聖使命;這幅畫則大不相同,聖母不是一般的悲傷,而是悲痛欲絕,因為她不理解兒子為什麽這麽愚蠢,竟然為了那毫無意義的事業去做無謂的犧牲。所以,畫中悲痛欲絕的聖母向兒子伸出了手,那手勢分明是在問:“兒子,為什麽?你這樣做到底是為了什麽?”再看基督,他神情冷酷,一臉使命感,他皺著眉頭向母親攤開雙手,那手勢、那神情分明在問:“母親,您這是怎麽啦?難道您不知道我身上肩負著拯救人類的使命麽?”

我們知道阿爾布雷希特·阿爾特多弗爾是德國人,生於1480,死於1538,他與歐洲宗教改革和新教的創始人德國人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是同時代且同種族的人。馬丁.路德認為天主教背離了救苦救難、舍己為人的初衷,已經變成了一個靠偶像和謊言欺騙信徒、壓榨信徒財產、爭權奪利的利益集團;路德主張不忘初衷,回歸基督教普渡眾生的原始教義,隻相信基督教的原始教義,拒絕對神職人員個人的崇拜和對偶像的崇拜。

作為一個與路德同時代同種族的人,阿爾布雷希特·阿爾特多弗爾很可能也有與路德相同的新教思想。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他就不應該畫基督,新教是反對偶像崇拜的,因為基督是唯一的,既然是唯一的,基督就不可能存在於不同的偶像中。

那麽阿爾布雷希特·阿爾特多弗爾究竟為什麽要畫這幅《基督告別他的母親》呢?也許畫家的目的不是傳播基督教,而是質疑基督教。他在質疑什麽?也許他在質疑基督的事業;也許他在質疑基督的冷酷;也許畫家用聖母的大愛和悲憫質疑人類:你們到底想要什麽?是人性,還是冷血的理想國?

(畫22)《殉難的塞巴斯蒂安》阿爾布雷希·阿爾特多費爾的作

這是天主教徒聖塞巴斯蒂安(St. Sebastian)殉教的場麵。人們很難相信這是一幅殉教圖,反倒像一出場麵華麗的演出。你看,周圍有那麽多觀眾,他們悠閑自得興致勃勃地觀看著這場遊戲。再看畫中的顏色,那麽濃重,那麽豔麗,完全是節日的色彩,它烘托出濃重的節日氣氛。

還有畫中人物的表情:塞巴斯蒂安雖然渾身是箭,卻用非常舒服的姿勢站在那裏,他麵帶微笑看著那位向他射箭的劊子手,那神情仿佛在說:“小子,射吧,看你能把我怎麽樣?”年輕氣盛劊子手的神情非常不甘心,他好像在說:“不信我就射不死你!”旁邊那個年長的劊子手似乎有些沮喪,他好像在嘀咕:“誒呀,這小子還真不是一般的人兒!”

總之,這幅聖塞巴斯蒂安殉教圖沒有宗教的沉重,沒有殘暴,沒有絕望,沒有死亡的恐懼,有的是青春的光彩和美麗,還有生活的逸樂以及生命濃重的芬芳。

畫家為什麽把悲劇畫成了喜劇?因為這幅畫後麵有一個頗為有趣的故事:傳說聖塞巴斯蒂安是天主教聖徒,是古羅馬禁衛軍隊長,在教難時期被羅馬帝國皇帝戴克裏先下令亂箭射死。塞巴斯蒂安有一個愛慕者,她就是寡婦伊蓮娜(Irene)。伊蓮娜不忍夢中情人暴屍荒野,決定去把屍體埋起來。當她來到薩巴斯蒂安屍體旁邊時,驚奇地發現塞巴斯蒂安還活著。伊蓮娜大喜過望,把塞巴斯蒂安背回家,並幫助他恢複了健康。這個消息不脛而走,附近的百姓聞訊紛紛來到伊蓮娜的家裏,這其中就有一個女盲童。塞巴斯蒂安問盲童:“你相信天主嗎?”女盲童虔誠地回答:“是的。”塞巴斯蒂安在她頭上畫了個十字。女盲童立刻恢複了視力。

薩巴斯蒂安的神話遠沒有完,一千多年過去後,在公元1347年到1352年這五年間,歐洲爆發了黑死病,這場黑死病奪去了無數的生命,給歐洲人留下了極其恐怖的記憶。為了消除恐怖,有人想起了薩巴斯蒂安,認為是塞巴斯蒂安幫助他們驅走了瘟疫。因為在古希臘文化中,箭代表瘟疫,塞巴斯蒂安能夠渾身中箭無數而不死說明他具有抵禦瘟疫的神力。因此許多畫家開始畫這個題材,他們希望塞巴斯蒂安的故事可以幫助人類戰勝瘟疫和瘟疫帶來的恐懼。人類的曆史有多長瘟疫的曆史就有多長,但是還從來沒有一場瘟疫能打敗人類,人類就是靠著向死而生的勇氣戰勝了一次又一次的瘟疫,這次也不會例外。希望聖塞巴斯蒂安為我們帶來好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