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麗

真實是生活的全部。本博作品均屬原創和紀實,謝絕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抄襲!
個人資料
春之麗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母親的故事(二十七)—— 春回大地(上)

(2018-11-26 16:47:18) 下一個

導語:“文革”結束,各行各業撥亂反正;教育複蘇,學校師生春風得意。

在1976 - 1977年期間,國家發生了好多大事。三大偉人周恩來總理、朱德委員長和毛澤東主席相繼去世。人民群眾在天安門廣場自發組織悼念周總理的活動中,表達了對社會動蕩的不滿情緒。“四人幫”垮台,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簡稱文革)宣告結束。鄧小平同誌重新參加黨中央的領導工作等。人們被壓抑很久的心開始浮動,期盼著改變現狀、恢複社會正常秩序。

到1977年夏季,掰起指頭一算,我已經在資中一中代課一年了,剛回到四中家裏休暑假。這個夏天特別熱,人們在煩悶的酷暑中騷動不已,很不安分,個個都感覺這一年與往年不同,可能有事要發生。父母似乎聽到一點兒風聲,叮囑我要複習高中的功課。

 “你在資中一中代課教初中數學,高中的數理化你忘了沒有?”一天母親突然問我。

“沒有啊,怎麽啦?”我不明白她問這話的意思。

“以後可能要通過考試上大學,不是靠推薦、走後門才能上大學。”父親解釋道。

“趁現在放暑假在家有時間,你就把高中的數理化和語文係統地複習一下。如果真有通過考試上大學的那一天,你也是有備而來,一考就中舉了。”母親教導我,說完臉上還掛著笑,跟真的似的。

聽他們這麽一說,我興奮起來,馬上就找出高中的數理化和語文課本,靜下心來開始看書了。

在1974年初中升高中時,我被分配到鐵佛中學讀高中。該校是父親的舊校,他在調回金帶場小學前,一直在那裏工作。我剛去那裏報到,上了一天課,就被表姐把我轉學到縣城的資中一中去了。表姐是郭孃親姐姐的女兒,與母親家也沾親帶故,她比我大十二歲,很疼愛我,我叫她大姐。她人長得漂亮,普通話說得好,是資中縣文工團的台柱子、報幕員。大姐夫童哥是正經的文革前大學生,就讀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數學係,地道的上海人,因為家庭有曆史問題,畢業後被分配到邊遠的內地小縣城教書。不久,他就是資中二中小有名氣的數學教師。他看上了美麗的大姐,他們結婚了,養育有一雙兒女樂和春,樂在小學二年級、春在小學一年級讀書。

在鐵佛中學聽了一天課,我記住了一位女老師給我們訓話時說過的兩句話:“你們一定要寫好字,字是一個人的敲門磚。你們不要嫌棄鐵佛中學是偏遠的鄉鎮中學,雞窩裏也能飛出金鳳凰。”

我把這話學給大姐聽,她不以為然地笑了笑對我說:“別信她的,雞就是雞,鳳凰就是鳳凰,雞窩裏飛不出鳳凰來。”

就這樣,我在資中一中度過了我的高中時代。在1976年夏我從資中一中高中畢業後,因為三個哥哥已經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到農村去了,我屬於留城在父母身邊的那一個。當時我吵著嚷著要下鄉,原因是我想上大學,那時大學生都是從工農兵推薦去,參軍當工人沒希望,下鄉是去大學唯一途徑。可是,父母堅決不同意,我又哭又喊也沒用。後來經資中一中幾位教師的舉薦,在本校作為一名代課老師。

炎熱的夏天很漫長,終於過去了,迎來了秋高氣爽、風和日麗的九月。秋季開學了,我回到資中一中,發現老師和同學在交頭接耳,議論紛紛。都在傳說:鄧小平同誌以主管科技文化的國務院副總理身份,要在全國範圍恢複高考製度。無風不起浪,有風浪三丈。在10月21日,中國各大媒體公布了一條振奮人心的消息:恢複高考,擇優錄取。在中斷了十年的中高考恢複了,中高等學校再次向所有的知識青年敞開大門。

春回大地柳先知,暖風吹過芽滿枝。這消息傳到教育係統的大中小學,這消息傳到教育係統的大中小學,校園一改千篇一律的紅寶書,翻出文革前各學科的舊課本,教與學不分教室內與外。師生們欣喜若狂,準備迎接劃時代的高考。這消息也像一股暖流湧進了我的心田,喚醒我的大學夢,終於有機會為之一搏了。

根據黨中央指示精神,第一次高考要在1977年底以前完成。滿打滿算離高考的日子隻有一個多月了,我辭去了代課教師工作,準備回四中家裏好好複習,準備應考。

大姐聽說後把我接到了她家,對我說:“回四中幹什麽,就住我家,老師們都在城裏,複習方便,童哥也可以幫你輔導。”

我覺得大姐說得對,就答應了她:“那好吧。”

其實大姐家已經很擁擠了,除了一家四口外,她的三孃(郭孃)在這裏照顧她的兒女,她還有一個在資中縣紅星農具廠上班的弟弟寧,我叫他寧表哥。這一大家子住在一大兩小屋的資中二中教師宿舍裏,廚房是搭在宿舍旁邊的一個小棚子。我來了以後,她把大屋用布簾隔成兩半,一半她和童哥住,另一半郭孃帶著兩小孩住。一間小屋由寧表哥住,一家人吃飯的高桌子高板凳也放在這裏,這間小屋既是寧表哥的臥室,也是全家人的飯廳。另一間小屋騰出來給我住,讓我專心複習功課。

四川省考試的日子定在12月9號和10號,政治、語文一天,數學、理化一天。我在慌亂無序、赤膊上陣後,自我感覺考得不好。不過,大姐和童哥讓我放寬心,他們說:如果我都覺得沒考好,那就沒有誰考得好了。

春節將至,我從大姐家回到四中家裏,盡管感覺沒考好,還是希望收到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各個大學開始發錄取通知書了,直到大年三十那天也沒有收到消息,心中有些沮喪,正打算過完年就開始複習,半年後再迎考。

初三一大早,郵局的朱伯伯敲開了我家的門,送來了四川醫學院(現四川大學醫學部)的錄取通知書。其實我的錄取通知書年前就到了,不知怎麽掉到桌子角下的地上,他沒有看見,新年第一天上班打掃衛生時才發現。

第一年高考,從四中畢業的學生中,考上中專、大學的學生寥寥無幾。在學校後麵的長勝大隊有一位回鄉知識青年瓊,她曾是父母的學生,考上了四川醫學院。她父親劉伯伯可有學問了,肚子裏有很多故事,常去金帶場街上的茶館講評書,父親也常去茶館喝茶、聽他講故事,他們認識很多年,是老朋友。

父親聽說他的老朋友劉伯伯的女兒瓊考上了醫學院,他欣慰地對母親說:“她讀書時就是班裏成績最好的,人也樸實、勤奮、有愛心,將來一定是一位好醫生。”

“這太好了,她跟小女考進同一所醫學院,都去成都,總算有個伴,以後她倆可以互相照應,”母親很寬慰地說了一句。

 

恢複高考的通知登報後,父母傳書帶信叫三哥回家參加考試。可是,母親望穿雙眼也不見三哥的人影。

一天她終於忍不住了,對父親說:“你親自去一趟高樓場的宋家溝,把三兒叫回來參加高考。”

“那他不回來我怎麽辦?”父親沒有把握辦好這件事,就反問了一句。

“無論他說什麽理由不回來,你都不要聽,把他帶回來,你的任務就完成了,”母親吩咐道。

“話是這麽說,他要不回來,我也不能把他綁回來呀!”父親心裏沒底,小聲地說道。

“我不管你是哄也好、綁也好,必須把他弄回來,”母親生氣了,瞪眼看著父親說:“三兒不回來,你也不要回來了。”

父親領了母親的命令,風塵仆仆地趕到高樓場鄉下宋家溝時,已經是晚下午了。父親是第一次來這裏,眼前這山青水秀的鄉村風光不覺步入人間仙境似的。他打聽到三哥的住房後,直接去了他的家。門沒有上鎖,他走了進去,他不在屋裏。他坐下等了一會兒,他回來了。

三哥看見父親在他屋裏坐著,有些驚訝地問道:“爸爸,您怎麽來了?”

“你還問我?我和你媽媽寫信帶口信讓你回家參加高考,你為什麽不回去?”父親開門見山地反問道。

三哥低著頭不說話,父親一看,是做思想工作的時候,就把來時一路想好了的詞,慢慢地說給他聽:“中高等學校關閉了十年,終於等來了統一考試、公平競爭、擇優錄取的好機會,千萬不能錯過了。”

三哥抬頭望著父親,還是不說話,父親接著說:“你下鄉來這裏己經兩年多了,你不會想永遠呆在宋家溝吧!”

“在這裏過一輩也挺好,”三哥輕聲地說。

“什麽?你還真打算在這裏安家落戶了!”父親提高了嗓門說道。

父子倆聊得話不投機。正這這時,宋哥的老妹走了進來,一眼看見父親坐在屋裏,她不認識他,但也猜到了幾分。她有些尷尬,不知道是留在屋裏,還是退出去。

“哦,爸爸,這是宋哥的老妹,”三哥向父親介紹老妹,給她解了圍。

“老妹,這是我爸爸,”他又向老妹介紹父親。

“鍾伯伯來啦,我是來叫鍾三去我家吃晚飯,您來了就一起去吧。”父親和老妹相互認識後,她大方地邀請父親去她家吃晚飯。

父親一路趕到這裏,還真有點兒餓了,三哥的灶頭一點熱氣都沒有,他也沒有要做飯的準備,所以就答應了去宋哥家吃晚飯,跟著三哥和老妹來到了宋哥家。

父親一到宋哥家,就把母親為宋哥家準備好的禮物給他們,感謝一家人對三哥的照顧。宋哥一家人見父親來了,有點突然,顯得不知所措。好在嫂子準備的飯菜足夠大家吃,氣氛馬上就輕鬆起來。父親告訴他們此行的來意,明天一早就帶三哥回家。在飯桌上,父親注意到大家邊吃邊說,隻有老妹埋頭吃飯,一句話不說。

晚飯後父子倆回到三哥的房子裏,父親繼續為三哥上政治課:“你還年輕,多讀些書總是好的。你的眼光要放遠一點,無論考上大學還是中專,對國家和社會比你在這裏當一輩子農民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如果你喜歡在農村工作,你讀了書,畢業後還可以回到這裏,幫助宋家溝的農民改變現在的落後麵貌啊。”

三哥靜靜地聽著,父親接著說:“你妹妹已經辭掉資中一中代課教師的工作,在資中二中表姐家裏複習,她一定能考上大學。我和你媽媽也希望你回家複習,參加高考。”

“我跟妹妹不一樣,她的學習成績一直都很好,又沒有離開過學校。我都兩年多沒看過書了,書本上的功課早忘得一幹二淨,哪能考上啊!”三哥總算開口說話了,他擔心自己考不上。

“考不考得上要考了才知道。你讀書時學習成績也不錯,怎麽就知道一定考不上?”父親給他打氣。

父親喋喋不休地說著,就差點兒把嘴皮說破了,終於三哥答應回家看看。就這樣,第二天一早,父子倆告別了宋家老小和宋家溝的鄉親們,啟程回家。在走出宋家溝山坳時,父親注意到,老妹的身影一直在回頭能看見的最後一個山坡上。

三哥回到家時,距高考的時間隻有兩周了。父母為他準備了舊課本,在外間為他布置好了書桌和椅子,父親為他補習數學,母親一日三餐照顧周全。可是,打開書本,他腦子裏一片空白,完全看不懂,似乎學過的知識都還給老師了。他又開始打退堂鼓了,不想考了,要回宋家溝去。

父母無論如何不讓他再回宋家溝去了。父母一想,他現在是書本認識他,他不認識書本了,要參加1977年的高考,複習時間太短,考上的可能性不大。他倆與他商量,讓他放棄1977年的考試,在家複習半年後,參加1978年的考試。三哥想著: 正好快過年了,過完年再說,他就同意了父母的安排。

(圖片來源於網絡)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