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麗

真實是生活的全部。本博作品均屬原創和紀實,謝絕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抄襲!
個人資料
春之麗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兒子的故事 (十五) —— 困惑的年齡

(2018-08-27 19:31:04) 下一個

如果父母特有主意,孩子就發蔫,沒有自己的想法,一切由家長做主。我和兒子的父親都是說一不二有主見者,可兒子從小就不是“軟柿子”,他有自己的思想,不會因為我們的不同意見而改變。來美國時,他隻有七歲,異想天開的念頭頗多,也不隨我的意誌而轉變,可很容易被老師的教導、同學的爭辯以及朋友的勸說而改初衷。

兒子的這種性格使我很擔憂。俗話說:跟好人、學好人、跟著屍娘子杠假神,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思前想後有了辦法:就是住進好學區,盡可能使學校的老師、周圍的同學和要好的朋友給予他向上的、正麵的、進取的熏陶,而不是向下的、負麵的、退縮的影響。剛到美國的前五年,為此我們共搬了六次家。

這舉措確實有效,兒子從小學、初中到高中一路走來,盡管因搬家換了幾個學校,也算順順當當,事隨人願。不過,有兩件事至今我仍然記憶猶新,他那天馬行空的想法把我的腦神經折騰得夠嗆,我的心也隨他的突發奇想而翻騰得起伏不定。

 

我們來自一個無神論的國家,現居住在這個有神的、而且不止一個神的美國,在意識形態上存在很大差異。為了了解這個陌生的國度,盡快地適應新的生存環境,我決定帶兒子先從學習基督教的《聖經》開始。

在亞特蘭大(Atlanta)居住時,就近有一個叫城鎮(In Town)基督教堂,每周日上午我們去聽牧師講解《聖經》,一去就是兩年。此外,一周有兩個晚上我們去聽免費的英語課;一有時間,也參加教堂組織的野餐、聚會、旅遊等。

當搬到波士頓(Boston)地區時,每周日上午我們先去公園街(Park Street)基督教堂聽牧師講解《聖經》;後來我們住進列克星敦 (Lexington)後,在我家對麵就是恩典(Grace Chapel)基督教堂,就改去這裏聽牧師講解《聖經》,一去就是三年。每周日下午兒子還參加教堂老師組織的、形式多樣的分班活動。

在堅持五年去教堂聽牧師講解《聖經》後,我們停止了。我是被無神論教育洗過腦子的,無法接受基督教的有神論學說。兒子就不一樣了,經過幾年在基督教堂裏聆聽牧師講解《聖經》,體會教堂老師的教導,參加教堂組織的各種活動,對《聖經》所述堅信不移。在他的床頭櫃裏放著一本教堂老師送給他的精裝《聖經》,早起晚睡時讀一會兒它,然後兩手合一虔誠地禱告。

一天他對我說:“媽媽,我要參加洗禮,成為真正的基督教徒。”

我聽後有些詫異,想了想對他說:“兒子,你現在年齡太小,不急著下這個決定。”

“以後我要上神學院,畢業後當牧師,”他很堅定地說。

宗教自由,信仰崇拜,誰能阻攔啊!我能做的事就是給他一些暗示或提議。

“好啊,等你長大了,對《聖經》有了深刻的理解,到那時,你仍然不容置疑地還想成為基督教徒,甚至上神學院,當牧師,媽媽一定支持你。”我以商量的口氣對他說。

當時他隻有十三歲,用思索的眼神看了我一會兒,沒有堅持己見,答應我以後再說。

在兒子上高中後,我注意到他每周日上午照常去教堂,可不是去學習《聖經》,而是去教堂的咖啡廳義務工作,為教友們煮咖啡、烤麵包,僅此而已。在他的床頭櫃裏仍然放著那本教堂老師送給他的精裝《聖經》,可早起晚睡時不再讀它,也不兩手合一虔誠地禱告了。

我有些奇怪,忍不住問他:“怎麽不去教堂學習《聖經》了?”

“嗯,我不去了,”他回答我。

“為什麽?”我又問道。

他猶豫了一下對我說:“我不知道有沒有天堂或上帝,而且,科學也無法解釋上帝的存在。”

“喔,是這樣。”我試圖消除他的疑慮:“上帝是一種超自然的、精神上的、靈魂深處的存在。”我接著說:“很多自然現象科學都無法解釋,更何況超自然的上帝了。”

他不認同我的說法,不過,沒有與我爭辯,對我禮貌地笑了笑,回屋看書去了。

我知道了,兒子曾想成為基督教徒、上神學院、當牧師的事兒已經過去了。

 

在美國,從小學三年級到十年級,每級每年都要參加州內統考,成績將作為學校排名的依據之一。十一年級的高中生不再參加統考,準備 SAT(Scholastic Aptitude Test)、ACT(American College Testing)等考試,為升大學蓄勢待發。

兒子剛進入十年級,在準備最後一次統考期間,參加了很多活動,接受到各方麵教育,大開眼界。也了解到世界上很多地方,不是都像美國一樣衣食住行不愁,還鬧饑荒,很多人吃不飽穿不暖,甚至餓死。特別是非洲,貧窮成為它的代名詞。

一天兒子很嚴肅地對我說:“我高中畢業後不打算上大學了,決定去非洲工作,幫助受苦受難的非洲人民。”

“啊?什麽?”我嚇了一跳,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哎呀,媽媽,您別大驚小怪的,我說的是真的,”說完後用他的雙手捧著我的臉,合上了我那因吃驚而張開的嘴。

“老師給我們看了圖片,在非洲很多地方,沒有糧食,每年都有好多人餓死。我看到照片上那些非洲小孩子,個個瘦得皮包骨,好可憐啊。”他向我解釋道。

他說得對,盡管近年來非洲有些國家的生存條件有所改善,可是還有很多地方哀鴻遍野,貧民顛沛流離。美國及西方國家每年送一批又一批誌願者到那裏去工作,給予援助。他們大都是大學、碩士或博士畢業生,在那裏工作1 - 2年,甚至更長,回國後授予總統獎,嘉勉他們的善舉、努力和辛勞。

“助人為樂、矜貧救厄,是我們中國人的優良傳統,媽媽支持你。”我很欣慰,兒子有一副善良仁慈的菩薩心腸。

不過,他現在要去當誌願者,為時過早。如果他能在大學畢業後再去,就理所當然了。 我想來想去,這事兒得跟他好好說說。

“兒子,你去非洲的事兒計劃得怎麽樣啦?”一天我看他不忙,就對他說:“來,坐在我身邊,跟媽媽說說你的想法。”

“好啊,”他聽到我對他的非洲計劃很關心,就毫不猶豫地到客廳坐在我跟前,心無城府地對我說:“我還沒想好,您有什麽建議嗎?”

“想聽我的意見?”我問他。

“對啊,想聽,”他不加思考地回答。

“據我所知,援非的誌願者中,一般具備兩個條件中的一個,”我說道。

“哪兩個條件?”他問我。

“第一是有大錢,第二是有知識有技術。” 我回答道,然後慢慢地對他說:“有錢好辦事,錢可以幫助非洲人民建高樓、辦教育、修醫院、鋪鐵路、架橋梁等。知識就是力量,可以教他們很多東西。技術就是財富,為他們做很多事,... ”

“我沒有錢,”他失望地打斷了我。

“嗯,媽媽也沒有錢幫助你,”我無奈地附上一句。

他的腦子急促地轉動著,突然一抬眼看著我說:“對了,我有知識。”

我停頓了一會兒對他說:“可是,你的知識僅限於高中畢業,不像工程師、大學教授、醫生、或專業技術人員等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他歪著頭想了想,小聲地說:“我可以教英文。”

“那是當然,你的高中水平英文,教他們綽綽有餘。不過,他們有自己的語言,學英文不是他們的第一需要。”我接著說。

“他們的第一需要是什麽?”他急著問道。

“解決溫飽問題啊,”我回答他。

他皺起眉頭,緊閉小嘴,隻是“嗯”了一聲,緩慢地離開了客廳,回到他的房間去了,他需要重新認真地思考一下他的非洲之行。

在兒子結束十年級的統考之後,我發現他在網上查看大學的信息和資料。

我有些好奇,謹慎地問了一句:“你不是不準備上大學嗎?”

“誰說我不準備上大學了!”他不屑一顧地回答我。

我明白了,兒子的非洲之旅已經擱淺了。

(修改於2018年8月27日從原創發表在:https://mp.weixin.qq.com/s/9Tq5GyTpH0N8Cn1ThcS5DA)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