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思

離開了主流,失憶。也選擇了忘思?
正文

王道與造假文化

(2018-08-06 02:41:58) 下一個

網上和微信泛播“清華胡鞍鋼VS人民大學學者 潮水退去才知誰裸泳”。對某教授的批評如潮,然對自己身邊的類似“小事件”見怪不怪,甚至不少人自己也做過,並沒有負罪感,甚至振振有詞說,生活逼迫這樣做。簡單說: 1. 許多人都做過類似的事,但所吹的事大小不一樣,吹的程度也不一樣。2. 每一個人都有這樣做的理由。

其實,YouTube上還有一個人大智庫天才的演講。講得真是嘖嘖。鄙視

 

儒法兩家思想仍是當今社會的主流,甚至有人說儒家講的是民主,法家講的是法製,我們2000年前就有了民主與法製的思想。真是嘖嘖了。


1. 儒家講"法先王",法家講"法後王",但"後王"沒有來到,就談不上"法"的問題,實際法家講的是"法今王"。

2. 儒家為了維持"法先王",孔丘老先生不惜造假,編製了上古時代的偉大先王的形象,成為後世參照之經典。後來發現的竹書紀年記錄的完全不一樣,沒有"偉王",隻有"偽王"。同時後來對現在仍然處於類似狀態的社會(如在雲南和非洲的一些部落)的研究表明,沒有發現存在類似的現象。孔丘先生應該是曆史上有記錄的第一次"造假"吧。然而,這次造假卻成為其後主導中國2000多年的思想的基石。

3. 先秦時代儒法鬥得死去活來,但後來合流(更確切的說是合汙了)。其實"今王"就是未來的"先王",儒法合流就不見怪了,也就有了"儒表法裏,劑之以道"的思想。

4. 更根本的是儒法兩家都是以"王"的行為為社會評判標準。但人還有常識性判斷,當"王"的行為與常識背離的時候,為了讓"王"的行為能成為標準,造假和美化就不可避免。就像有人說的,從秦到清的兩千年根本沒有什麽盛世,但盛世卻充滿曆史書。如曆史上大寫特寫康乾盛世,但在傳教士的眼裏卻是另外一副模樣。

5. 儒法兩家還有一個致命的假說,天下隻有一個"王"。但實際生活中,"王"主導的社會中各級"領導"都是某種程度的"王",為了維持各種級別"王"的行為能成為社會準則,造假與美化就滿了生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