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個人資料
stonebench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書法的美與醜

(2023-09-10 04:48:26) 下一個

常常刷到演示書法,講書法的視頻。名家或者不名家們在視頻中講書法的奧妙與技巧。

這些講解有一個共同特征:猛講筆畫,多講形態,少講氣韻,不講修養。

為啥少講或者不講?

因為不知道怎麽講。

為啥不知道怎麽講?

因為不知道這些東西。

這就是傳統的末落原因所在。

氣韻與修養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不玄也不虛。隻是與專注於形態規律的現代思維不同而已。

有名家說隸書唐代以來就走下坡路,因為點畫拘泥。

嗬嗬。用點畫形態來評價隸書,那麽它就注定走下坡路,從產生的那一天就是走下坡路。因為好看的筆畫形態必然是有限的。由秦至唐的所謂上坡,隻不過把這些有限的形態開發出來的過程,根本算不上什麽真正的上坡。

如果唐後是下坡,那麽唐前就是下坡的開端。

如果唐前不是下坡,那麽唐後也不是。

因為書法在寫字之外的妙旨,不是筆畫形態多美,而是在內外一如這條路上所達到的深度。

這就是氣韻所在,也是修養所在。

所謂氣韻,就是氣的節奏規律。

氣,聽起來又玄了,用現代思維,可以把它理解為有形的看不到摸不著的屬性。這種屬性與形體之間並不是物理關係,比如構成磚牆的主要材料是磚,這是物理關係,可拆可見。而氣與物的關係可以簡單理解為意識對物的的某種屬性的概括,並不一定有物理上的構成關係。比如木頭有木氣,土有土氣,說的是這種東西的感知屬性。把土分成最小生微粒,也不是土氣。

字的氣就是筆畫形體給人的感覺。是字的整體給人的感覺,不是筆畫形狀。比如同樣一筆橫,形狀一模一樣,但有的感覺厚,有的感覺薄,有的感覺硬,有的感覺軟,氣就是用來概括這些特征的一種說法。

要把這個特征作為書法訓練與品評的標準,就要了解這種氣是怎麽來的,什麽樣的是好的,要達到什麽狀態。

這種氣就是書寫者的身心狀態的反映。如果充分放鬆(比如微熏的王羲之),那麽筆畫中的氣就生動流暢。如果局部緊張,身心不能統一,就會滯塞。比如初學者寫出帶鋸齒的筆畫,就是手指過於緊張。

反過來,如果過於放鬆,心不在焉,那麽筆畫就會漫渙鬆散。

中間狀態,不緊不鬆。這又讓人困惑甚至惱火:不緊就是鬆,不鬆就得緊,怎麽不緊不鬆? 簡單地說,不緊是肢體不緊,不但手指不緊,手腕,肘,肩,腰乃至整個身體都不緊,放鬆;不鬆是精神與意識,要提起來,通達天地,統賅全體。

這樣,一個字出現在心裏,自然有它合適的位置,每個筆畫,自然有它合適的形態。

這樣寫出來的字一定讓人看起來感覺舒服。

這就是字的氣韻所在,書寫者的修養所在。

反之,幾十年功夫,把各家字體寫得精熟,拿起筆來點點戳戳、拖拖拉拉,也能寫出形態上變化多端的樣子,但感覺就是平庸乏味。

其病無它,不知身心氣韻爾。

不是一人不知,而是最近幾代人多不知。所以隻會描摹點畫,品評形態。把形態當成最高標準,隻能以怪誕裝瘋為創新。

若知氣韻與身心修養,隨便一個字,一個筆畫,都沒有止境。寫出字來不足觀隻是自己不行,哪裏有勇氣說什麽書法下坡,末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wisdomlady 回複 悄悄話 師兄好文章,有靈氣。但願有更多的讀者能與你產生共鳴!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