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個人資料
stonebench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說說藝術與科學與中式思維吧

(2021-05-05 17:04:39) 下一個

以前看到有批評中醫,說是原始的類比思維,比如節氣對應脊柱,四季對應髒腑之類,都是類比。

這種人真是比俺還樂於胡說,敢於胡說。

說他們胡說,是不是俺在胡說?

應該不是。因為俺對他們的反駁是“科學”的,或者說,是比他們的胡說更符合科學的精神與態度。

何以見得?

因為俺有可以驗證、可以重複的事實證據。

中醫的髒象學說的基礎,不是類比,而是相應。

什麽差別?

差別是,類比是科學匠們主觀胡猜的。而相應,則是有現實基礎的。也就是說,相似的,不見得相應;相應的,不見得相似。

這個可以實際驗證。

比如,你現在身體哪裏不舒服,比如脖子。現在就可以到橈骨上去按,用一個力度,從手掌端端向肘端到處按,就在靠近手腕不遠的地方,就能找到一個特別痛的按壓點。如果是肚子不舒服,就可以在橈骨中部找到一個對應點。左臂右臂都可以,左脛骨右脛骨也都可以。

這不叫類比,這叫相應。

局部與整體相應。實實在在的。

這跟藝術有什麽關係呢?藝術也講相應唄。你看動畫片,白雪公主逃進樹林裏,情景不是鳥語花香而是電閃雷鳴大雨傾盆。

為啥?驚惶絕望的情緒就得那樣的情境來對應。搞風和日麗藍天白雲也可以,但是那個效果不容易實現。

畫畫,音樂,文學,都是這個規律,一種情緒就要對應一種形式,不是隨便亂對應的。

有沒有氣的理論有什麽關係?沒有關係。這就是事實,是客觀規律。凡是人,無論中國人外國人,都在這個規律之中。

這個也是相應。

不但藝術如此,語言也是如此。比如老板寶貝,寶貝老板,換個順序,意思就不一樣了。

中式思維起源時,大概就是被這樣的實際給吸住了注意力,走籠而統之自然路線,將規律化概念化,發展出了氣,陰陽五行的體係。這是一個與分析細節注重量化關係的體係完全不同的體係。

相應的規律雖然客觀真實,但沒有辦法量化分析。同樣的主題,同樣的情緒,不同的藝術家會用不同的形式,都可以達到目的。但這些不同作品之間的關係怎麽用現代科學分析?

明明存在規律,不是隨意亂來的。但是現代科學分析不出來那種天氣預報式的規律。

這就不科學了。不科學得非常科學。因為科學本來就不是依賴分析這類現象發展起來的,也不以分析這類現象為目的。

而中式思維,很可能是依這類相應規律發展起來的,但是在準確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方麵,又因為太抽象而常常顯得無力。

兩種思維碰撞前,在發展科技創造物質財富方麵,分析思維有優勢;在群體組織方麵,相應思維有優勢。在藝術創作方麵,沒有人care哪種思維,好的藝術家不會糾纏這些名相。

碰撞之後呢?大家都受益。中式思維比較寬厚,融合精細的分析思維潛能大。西式思維比較僵硬,適應中式思維的困難大。

 

亂想如此,粗記一下。先這麽著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