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個人資料
stonebench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頓悟一例

(2020-01-21 10:35:08) 下一個

原文:

祖問:“提刑少年,曾讀小豔詩否?有兩句頗相近。頻呼小玉原無事,隻要檀郎認得聲。”提刑應“喏喏”。祖曰:“且仔細。”

  師適歸,侍立次,問曰:“聞和尚舉小豔詩,提刑會否?”祖曰:“他隻認得聲。”

  師曰:“隻要檀郎認得聲。他既認得聲,為甚麽卻不是?”祖曰:“如何是佛祖西來意?庭前柏樹子!”師忽有省。

  遂出,見雞飛上欄幹,鼓翅而鳴。複自謂曰:“此豈不是聲?”

  遂袖香入室,明通所得,呈偈曰:

  金鴨香銷錦繡幃,

  笙歌叢裏醉扶歸。

  少年一段風流事,

  隻許佳人獨自知。

 

出處:http://www.emsfj.com/weixin/dafochanyuan/index.php/Index/detail/id/875

 

石白: “祖”是指法演禪師(已悟道),“師”指克勤禪師(還在參究)。大概情節,有一位提刑官來向法演禪師問道,法演禪師就啟發他,“頻呼小玉原無事,隻要檀郎認得聲”,這兩句詩與佛法要旨很接近。提刑官說“是啊是啊”。法演禪師說您還需要再仔細推求。

克勤禪師不在問答現場,回來以後問法演禪師:聽說剛才您用豔詩來開示提刑官,他明白了嗎?

法演禪師說:他隻認得聲。

克勤禪師問:詩句說的就是“認得聲”。他已經認得聲了,為什麽不算明白?

法演禪師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什麽是祖師西來之旨?看那庭前柏樹!

克勤禪師愰然有省,似懂非懂,就離開丈室,到了門外。突然看到雞飛到欄杆上打鳴,就明白了。自言自語說,“這個難道不就是“聲”嗎?”

於是就又去見法演禪師,作偈呈明所見,得到了法演禪師的印可。

 

囉嗦猜解版:

有一位提刑官來向法演禪師問道,法演禪師就啟發他,“頻呼小玉原無事,隻要檀郎認得聲”,這兩句詩與佛法要旨很接近。(禪師論問道,多離不開心物關係這個主題。從法演禪師答語來看,提刑官問的大概是“道既不可說,為啥還要說”,或者“道在何處”之類的問題。法演禪師以兩句言情詩來比擬:小姐頻頻召喚“小玉”其實沒有什麽事,隻是要向意中人提示自己的存在。)提刑官說“是啊是啊”。(提刑官說是啊,意思大概是“讀過讀過”或者“我明白這個意思)。法演禪師說您還需要再仔細推求(字麵的意思你懂了,但是那不是你的問題的答案----道的存在並不能為意思所承載或者規範。)

 

提刑官沒明白,大概就走了。

克勤禪師不在問答現場,回來以後問法演禪師:聽說剛才您用豔詩來開示提刑官,他明白了嗎?

法演禪師說:他隻認得聲(他隻知道聲音的意思,沒有明白我為什麽舉這個例子)。

克勤禪師問:詩句說的就是“認得聲”。他已經認得聲了,為什麽不算明白?(克勤禪師此時也還在意思裏轉悠)

法演禪師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直接反問:什麽是祖師西來之旨?庭前柏樹!(這是在提示克勤根本問題所在:祖師自西而來,所傳是啥?是空?是臆想?是明白?是道?是佛法?庭前柏樹!啥,祖師傳的是柏樹?祖師是來搞綠化的?不是。是拿個不相關的東西突然打斷克勤思維之流,用一個東西把人的注意引到感受本身上去。就那麽一刹那,克勤禪師抓到了一點兒感覺。

克勤禪師愰然有省,似懂非懂,就離開丈室,到了門外。突然看到雞飛到欄杆上打鳴,就明白了。自言自語說,“這個難道不就是“聲”嗎?”(對,雞鳴就是聲。明白這個就得到法演禪師肯定了。這裏隻是一個事實,一個機緣。並不是隻有雞鳴才能引發,有的禪師鋤頭碰到瓦片咣當也能觸發有的禪師杯子落地嘩啦也能觸發有的禪師被老師一腳踹翻在地也能觸發而佛陀所說是夜睹明星而悟。這些現象觸發的是啥?俺猜就是對心物關係的體察----不是理解,而是體察。啥是體察?石頭說不著,有緣朋友可以推求一下

於是就又去見法演禪師,作偈呈明所見,得到了法演禪師的印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