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三線建設對子孫的生活息息相關

(2022-09-12 05:53:00) 下一個

三線建設對子孫的生活息息相關

 

“三線”也稱為“三線建設”,指的是新中國毛澤東時代從1964年到1980年,中國中西部地區進行的一場以戰備為中心,以國防科技和工業交通為主的大規模基礎建設。實踐證明,  不但有利於戰備、國防科技、中西部落後地區的工業發展、運輸交通等外,  三線建設中很多還是軍民兩用對中華民族子孫後代的生活息息相關。

現代年輕的中國人也許不知道《成昆鐵路》、《攀枝花鋼鐵集團》、《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西昌衛星城》、《葛洲壩水電站》……這些中國響當當的名字,它們,都是三線建設的直接或間接的產物。

很多中國人也許用過或者聽過“長虹”電視機、“風帆”蓄電池、“東風”汽車、“嘉陵”摩托車,這些都是由三線建設中的軍民兩用企業有走資派改革開放後轉型給私人資本家企業生產中最為人熟知的民用產品,原型也都是三線建設的國運企業中的產物。

中國人也許看過電影《青紅》、《山楂樹之戀》、《二十四城記》。這三部電影的背景,就是講的三線建設的內容。

那究竟什麽是《三線》,《三線建設》因何而起呢?

根據當時新中國的地理劃分:

《一線》地區指位於《邊疆》和《東部沿海》的前線地區;

《二線》地區指一線地區與京廣鐵路之間的安徽、江西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省的東半部;

《三線》地區指京廣鐵路以西、甘肅烏鞘嶺以東的廣大地區,主要包括四川(重慶)、貴州、雲南、陝西、甘肅、寧夏、青海等省區以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廣西等省區的部分地區。

三線又有大、小之分,中部及沿海各省的偏遠腹地稱為《小三線》,西南、西北地區的川、貴、雲、陝、甘、寧、青稱為《大三線》。

為什麽要建設《三線》?還要從上世紀新中國的60年代初說起。美國等西方國家的製裁、封鎖、禁運。前蘇聯走資派上台後的打壓、撤走援助的各行各業專家。台灣蔣介石國民黨的"反攻大陸"、時常用飛機轟炸東南沿海城市、派特務間諜進入東南沿海城市搞破壞。西方帝國主義聯合起來企圖圍剿新中國之搖籃之中。

當時,隨著國際形勢的演變,新中國周邊形勢異常嚴峻。由於當時中國的工業、鐵路等過於集中在沿海城市,一旦發生戰爭,新中國的工業將很快陷入癱瘓,工業布局非常脆弱。

為了加強戰備,1964年,毛澤東和中共中央決定建設第二套完整的國防工業和重工業體係,將國防、科技、工業、交通等生產資源中的一部分逐步遷入《三線地區》。

從1964年到1980年,《三線建設》曆時15年之久,實現了新中國的國家建設中部分的工業重點由東部向西部的自主創新建沒的遷移,從原在東部建設中抽調有經驗的幹部、技術人員、熟練工人組成新創業骨幹團隊, 再從本地招工創建新型的國營工廠, 建設並建成了許多鞏固新中國的戰略後方的社會主義國營或集體工廠。並將整編製的軍隊轉業地方搞新中國社會主義的建設。

據網上公開資料顯示:  合計新修建8000多公裏鐵路線。

自主集體創業建設完成上千個建設項目。

十堰、六盤水、攀枝花等多個新興工業城市平地而起。

超過400萬人從全國各地抽調遷移到了三線,涉及了數百萬家庭。

幾百萬三線建設者們從上海、沈陽等工業重鎮向西部偏僻深山裏轉移,支援《三線》發展,在窮鄉僻壤之地紮下了根。

幾百萬三線建設者們風餐露宿、肩挑背扛,將自己的熱血青春獻給了祖國的《三線建設》。幾百萬三線建設者們逐步開拓出《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三線精神》。那時代的幹部不多拿錢、技術人員沒有拿高薪、工人當家作主全力投入,“不講條件、不計報酬、沒有加班費”。

攀枝花建設之初,來自祖國各地的建設者們在平整土地。1969年1月7日,攀鋼煉鐵廠動工修建。1969年3月,周恩來總理代表黨中央發布號令,要求攀枝花在1970年7月1日以前出鐵。攀鋼人全力投入,“不講條件、不計報酬、沒有加班費”。6月29日,攀鋼煉鐵廠一號高爐投產,生產出了第一爐生鐵,極大地鼓舞了三線建設者。圖為國家一級文物、1970年攀鋼“七一”出鐵紀念鐵。

為了建設四川攀枝花鋼鐵基地,在成昆鐵路尚未修通的情況下,幾萬名建設者在人煙稀少和山嶺陡峭的金沙江兩岸展開會戰。1965年至1976年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間,  但也是新中國自主創新開發建造內地大三線的首批攀枝花鋼鐵廠工人進行艱苦卓絕的建設和創業,實現從無到有的重要曆史時期。攀枝花鋼鐵廠於 1965 年春開工建設,1970 年出鐵、1971 年出鋼、1974 年出鋼材,1980 年攀枝花鋼鐵廠主要產品產量和技術經濟指標達到或超過設計水平,形成了150 萬噸鋼的綜合生產能力。

當時,交通部隊從北京、河北、河南、山東等省市,抽調了1500多輛汽車、幾千名駕駛員,同四川、雲南的運輸隊伍一起,組成“鋼鐵運輸線”,將數十萬噸建設物資及時運到工地,保證了攀鋼一號高爐按時出鐵。這是1971年1月由唐山機車製造廠製造的上遊型(SY0320)蒸汽機車,投用於攀鋼運輸部;1995年被全國總工會命名為全國“五一號”,直到2012年6月26日停止使用並封存,服務期長達41年。

“1966年2月參加送電大會戰,我們吃住在海拔近3000米的山上,蛇和蚊蟲很多,我們顧不了那些,不分晝夜地挖塔基。鋼釺打在堅硬的大石頭上,火星四濺,手一次次震裂,鮮血往外冒。塔基挖好後,我們打著光腳,頭頂烈日,背著100多斤重的鐵柱,穿過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走在荒山亂石上、陡峭的山坡上。100多斤重的鐵件,身強力壯的一天最多也隻能背兩趟。我咬緊牙,每天盡可能背三趟”。

貴州六盤水三線建設博物館。1964年,根據中共中央工作會議精神,國家計委和煤炭工業部經過調查對比,決定在貴州西部煤藏豐富的六枝、盤縣、水城三縣境內建立煤炭基地,六盤水這個組合性的專名由此而得。接著六枝、盤縣、水城三個礦區(後改特區)作為煤炭基地相繼成立。1966年,中央批準成立六盤水地區工業建設指揮部。1967年10月,六盤水地區革命委員會籌備小組成立,六盤水開始成為一個政區,下轄三個特區。1970年12月分隸安順地區、興義地區、畢節地區的郎岱縣、盤縣、水城縣分別與六枝、盤縣、水城三個特區,隸屬六盤水地區。貴州六盤水,10多萬人參加的煤炭大會戰,按期拿下了年產近1000萬噸的礦井建設任務。

漢江油田“石油會戰”。上世紀60年代前半期,隨著大慶石油會戰和華北石油會戰的勝利,中國石油工業有了飛速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石油工業的麵貌。1963年12月,周恩來總理在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莊嚴宣布:“我國需要的石油,現在可以基本自給了。”

新中國成立前,中國石油工業的基礎十分薄弱,僅有甘肅玉門老君廟、新疆獨山子、陝西延長等幾個小規模油田,年產不足12萬噸,國內消費的石油基本上依靠進口。新中國成立後,先後開發建設了克拉瑪依油田和冷湖油田及四川油、氣田,擴大了玉門油田,初步形成了玉門、新疆、青海、四川4個石油、天然氣生產基地。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中國在東北、華北、西南等幾個大盆地進行的區域勘探取得新的進展。1959年全國原油產量達到373萬噸,主要石油產品自給率達到40.6%。但是,這個產量遠遠不能滿足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

1964年1月21日,石油工業部黨組向中共中央報告,提出要在天津以南、東營以北的沿海地帶,組織華北石油會戰。參戰職工發揚大慶會戰的光榮傳統,以“鐵人”為榜樣,艱苦奮鬥。石油工業部部長餘秋裏多次親臨指揮。到1965年,在山東建成的勝利油田、在天津建成的大港油田都開始出油。華北石油會戰打開了渤海灣地區的勘探局麵,在中國東部又開辟了一個新的石油生產基地。

經過大慶石油會戰和華北石油會戰,到1965年底,中國原油產量達到1131萬噸,實現了國內消費原油和石油產品的全部自給,實現了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飛躍。

在四川、湖北、河南等省,40多萬建設者夜以繼日地奮戰在荒山野嶺,架起一個又一個鑽探井,打出一口又一口產氣井,找到了江漢、南陽兩大油田。

然而,由於走資派鄧小平篡權複辟資本主義的曆史的原因,“三線建設”在當時是個帶有神秘色彩的字眼,直到80年代建設結束才公開見諸報端,讓更多人知曉。

重慶涪陵區,三線工程之一的816地下核工程,洞體外招貼畫呼籲“不要戰爭,要和平”。

1980年代後,“三線”企業由於位置過於分散、偏僻閉塞而難有發展。在走資派特色政府向市場經濟轉型時,部分企業經過“軍轉民,以民養軍”的調整改造實現了鳳凰涅槃,有些成為了新一代大國重器的搖籃。而有些“三線”企業或搬遷、合並,或破產、重組,逐漸從曆史舞台上消失。大多數己被私人資本家占有。

東風汽車集團的前身是三線企業十堰第二汽車製造廠。

“嘉陵”摩托車集團前身是重慶兵器工業基地。

西昌衛星城,用長征係列火箭為世界多個國家發射了衛星。

酒泉航天基地,也就是現在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實現了中國人邀遊太空的夢想。

“風帆”蓄電池

很多身邊隨手可見的產品,其實也來自三線。比如“風帆”蓄電池。

如果某人家裏如果有車的話,不妨可以打開車蓋看一下,不管是新能源車,還是電動汽車,躺在裏麵的供電設備很有可能就來自“風帆”。而這個家喻戶曉的品牌,就是從當年“三線”的保定482廠走出來的,如今則隸屬於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成飛”幹洗機。

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簡稱“成飛”)——中國飛機製造的重要組成部分,“殲十”、“殲20”都是在這裏誕生的。然而,就是這個如此“高大上”的企業曾經也做過非常之接地氣的民品,就是上麵這台幹洗機。

盡管隻是一台不起眼的幹洗機,卻也融匯了“鑽研到底”的三線精神,應用先進的航空技術結合國內外用戶對洗滌設備的需求,精心設計研製。

紅陽廠手工敲製的第一台大客車

這台1975年產於湖北遠安的紅陽廠的大客車,沒有現代化的機械工具,沒有生產作業流水線,全靠廠裏的人自己動手、一敲一擊獨立完成。到今天,廠裏的老人還會說,這台車叫做“爭氣”車,是三線人從“零”到“一”,永不放棄的縮影。

來自軍工基地的電風扇、吸塵器

航天科工061基地,中國第一款自主研製的地空導彈的發源地,也是這一批“風華牌”家用電器的製造商。怎麽樣,看著是不是很親切?

“504”雪糕

504廠,是中國最早建設的核燃料生產基地,曾先後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枚氫彈、第一艘核潛艇和第一座核電站提供了合格的核燃料。

沒錯,“不生產雪糕的核燃料廠不是好軍工”。知道為什麽“504”雪糕那麽好吃麽?有人半開玩笑說:“因為他們的牛奶是用核工業離心機轉出來的(幾萬到十幾萬轉每分鍾),純度很高!”

長虹電視

長虹電視機,可能是所有軍民轉型中最為人熟知的產品,但相信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長虹”是當年國內唯一的機載火控雷達生產基地。

像這樣的“三線”基地還有很多,像這樣的民用產品更是數不勝數。

關於“三線”,它絕不僅僅是一段塵封的曆史,那是一段無數人的拚搏歲月,是默默奉獻的家國情懷,是中國人現在所有安穩、和平和幸福的基礎。

當你了解的越多,越會發覺它並不遙遠,它與現代中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圖片未轉載:在視覺中國&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5)
評論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誌著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奮鬥,終於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用人民革命戰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開始了社會主義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新的曆史階段。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新中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乘勝前進,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勝利,進行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目的為促使中國共產黨員必須堅持繼讀革命,堅持強調中國共產黨執政必須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 以致鞏固和加強無產階級專政, 新中國必須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新中國廣大的勞動人民, 工人、農民、解放軍戰士、工農兵的知識分子們是想走社會主義道路的。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相當長的曆史階段。在這個曆史階段中,始終存在著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存在著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鬥爭,存在著資本主義複辟的危險性,存在著帝國主義、社會帝國主義進行顛覆和侵略的威脅。這些矛盾,隻能靠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和實踐來解決。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新中國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在整個社會主義曆史階段的基本路線和政策,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使新中國這個剛出生的嬰兒, 中華民族偉大的祖國永遠沿著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引的社會主義道路繼續前進。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新中國要鞏固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各族人民的大團結,發展革命統一戰線。要正確區別和處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要繼續開展階級鬥爭、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三大革命運動,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勤儉建國,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備戰、備荒、為人民。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在國際事務中,新中國要堅持無產階級國際主義。中國永遠不做超級大國。新中國要同社會主義國家、同一切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加強團結,互相支援;在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爭取和社會製度不同的國家和平共處,反對帝國主義、社會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反對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新中國人民有充分的信心,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戰勝國內外敵人,克服一切困難,把新中國建設成為強大的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對於人類作出較大的貢獻。新中國全國各族人民團結起來,爭取在社會主義的大道上取得更大的勝利!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而不是走資派、資本家現在的特色政府所執政的特色資本主義或特色"社會主義。
southgate 回複 悄悄話 可憐的毛粉,自話自說,無人響應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創新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製。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為實現國家工業化,完成從農業國向工業國的曆史性跨越,就成為毛澤東執著追求的新目標。毛主席與周總理發明了“五年計劃”的模式。“五年計劃”是國民經濟計劃一部分,主要是對全國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係等作出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毛澤東領導全國人民,經過四個五年計劃的艱苦奮鬥,創造了中國的經濟騰飛和民族強盛,毛澤東時代成千上萬的建設項目和成果為我國經濟輝煌騰飛奠定了基礎!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能提高人的思想境界,提倡和發揚集體主義精神。整個社會各團體、機關、學校、工廠都處於一種和諧氣氛之中。像修水庫,成萬上億的人不要錢自願參加勞動,靠的是進步文化和思想武裝。大寨精神、鐵人精神是毛澤東的專利,實際是毛澤東思想的體現,他的立足基礎,是天下為公,為人民服務。在沒有任何基礎,在沒有大型機械的條件下,靠人力僅用了不到十年時間徹底治理了中國的大江、大河,沿海修築海提,從根本上解決了中國的洪澇災害。國家為城市人口提供了一整套福利措施,包括廉價糧油供應、免費住房、醫療和衛生、終身職業、職工退休金及全部就業。對於這些,庸俗經濟學家們是做夢也想不到的。看看華西村和南街村吧,再看看其他遍布全國的村莊。新中國走過了60年的曆程……曆史會證明一切的。人民!因為曆史是由人民書寫的!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如當時的人民公社優點很多。第一個優點:可以利用集體力量戰天鬥地,改造山河。那麽多梯田、水利建設、如被譽為“人工天河”的紅旗渠,如果分田到戶,這些能辦得到嗎?絕對不能!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毛澤東建立的是人民自己當家作主的政治體製。既不同於蘇聯的一黨製,也不同於西方的多黨製,而是一種多黨合作製。這才是真正的中國特色。這是完全由人民當家作主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由人民參與管理的和由人民參與監督的國家製度。各級地方革命委員會,就是這種體製的試驗。革委會裏有“老、中、青“三結合,“工、農、兵”三結合即領導幹部、軍隊幹部、群眾代表(工、農、兵和知識分子)的結合。幹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實行領導幹部、科技人員和工人參加的三結合領導製度。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這一切跟精英們製造的曆史是不同的。他們說,“文化大革命”是十年浩劫,經濟到了崩潰邊緣。而實際情況是,每天都有新成長,僅摘錄《共和國史記》中1974年的大事:2月23日 漢江丹口水利樞紐初期工程建成。3月20日 我國第一艘2.5萬噸級浮船塢“黃山號”在上海建成投產。3月22日 成昆鐵路建成通車。4月23日 醫療器械工業獲得較大發展。鐵道兵修建青藏、南疆鐵路。5月5日 中國自己設計、製造和安裝的大型現代化煉油裝置在南京石化廠建成投產。5月15日 我國在華北東部建成大港油田。5月16日 廣東省楓樹壩水電站建。7月5日 天津新河船廠建成中國第一艘大型起重船。7月15日 黃龍灘水電站在湖北建成。8月15日 自行設計的單機4000馬力交直流電傳動內燃機車成批生產。8月31日 大連紅旗造船廠建成2.48萬噸油輪“大慶61號”。9月12日 哈爾濱製成3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9月13日 中國第一座5萬噸級油碼頭在湛江港建成並交付使用。9月15日 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基本建成。9月21日 中國一座水槽雙壁沉井螺旋式升降的大型煤氣儲氣櫃建成。9月25日 湘黔鐵路建成通車。9月29日 建成又一大油田——勝利油田。10月2日 上海製成中國最大的豎井鑽機。12月27日 大慶至秦皇島輸油管道建成輸油。

毛澤東時代的經濟非但不“崩潰”,其實比世界列強發展還要快!那是一個經濟騰飛,人心齊,泰山移,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創造了世界輝煌奇跡!到1976年毛澤東仙逝時,已擁有一個相當全麵的醫療保健體係,在所有發展中國家中都是獨一無二的。中國人均壽命從1949年平均35歲到了65歲。

值得注意的是:毛澤東時代的GDP增長以軍工、裝備工業、高科技產業為主,比如兩彈一星、雜交水稻等,另外,大量基礎建設如水庫、軍事、大量的土地、資源房地產及醫療、教育等設施的價值,沒有計入GDP統計,因為當時都是免費或要保密的。

現在的GDP,以房地產、資源及低附加值的產業為主。如果除去賣地、賣資源的錢,數據怕要打折,而且全國土地也是毛澤東時代打下來的,不然現在有賣嗎?

我們現在改開的起點,和毛澤東時代的起點相差十萬八千裏,從財富定律可知:我們是在巨人的肩膀上起飛的!

“中國經濟騰飛的基礎是毛澤東打下的。如果沒有毛澤東中國經濟不可能取得如此輝煌成就!”

曆史是人民寫的。人民永遠記得毛澤東的豐功偉績!毛澤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偉大的經濟大師。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可上九天攬月——以極短的時間使科技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在科技方麵,集中力量搞科技,大批高精尖工業設備、大型計算機、人工合成基因等,1964年第一枚原子彈試驗成功,1967年生產了第一枚氫彈,1970年把一顆衛星進了軌道。毛澤東與人民共甘苦,搞出了兩彈一星!核潛艇、各種噴氣式飛機,汽車、火車和輪船,衛星、導彈、原子彈樣樣俱全。否則我們就是弱國,就要受美帝製裁!中國“新四大發明”全部產生於毛澤東時代:雜交水稻,漢字激光照排,人工合成胰島素,複方蒿甲醚。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農業大發展,解決了世界最大人口大國的吃飯問題。毛澤東提出“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全國大搞農田基本建設,修建8萬4千座水庫、17萬公裏河堤,新增3億畝灌溉麵積,把灌溉動力從12.8萬馬力增加到7122萬馬力,根本解決了產糧區旱災問題。為糧食增產打下了基礎。修幾萬個水庫經濟核算要幾萬億人民幣,別人想都不敢想?當時極端困難,完全是靠人力來做,可他卻奇跡般辦到了。化肥從無到有達到1000萬噸,完成了糧食增產第二個基礎。中美關係改善後,毛澤東就著手從國外購買化肥生產設備,1973年在全國修建十三個大型化肥廠。這些化肥廠於1977年以後陸續投產,化肥的供給問題最終解決。
雜交水稻培育成功於1974年,小麥良種培育也始於那時。優良品種,解決了糧食增產最重要要素。使糧食產量提高了30%以上。因為大麵積育種需要一個過程,其推廣應用則在毛澤東去世後的1979到1985年,隨著麵積逐年擴大,中國糧食總產量幾乎年年大幅增長。正是水利、優良品種和化肥三個因素,才保證了現在中國糧食和副食品的充足供應,人民衣食無憂;而這三個因素實際上都是毛澤東從根本上解決了的。毫不誇張地說,中國幾千年來吃飯問題的突破是毛澤東打下的基礎!而完全不是因為土地私有化(幾千年都是土地私有化,為什麽沒解決吃飯問題?)。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文革”期間,工業平均發展速度也在10%以上。其中重工業增長了90倍。鋼鐵產量從140萬噸增長到3180萬噸;煤炭產量從6600萬噸增長到61700萬噸;水泥產量從300萬噸增長到6500萬噸;電力從70億千瓦/小時增長到2560千瓦/小時;原油產量從空白變成了10400萬噸。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毛澤東使中國二十多年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業化道路,成為世界主要工業強國。毛澤東時代,中國實現了從農業國到工業強國的曆史性跨越。毛澤東去世前夕,幾乎所有西方有的中國都有了。經過28年高速發展,中國建立了完善的工業體係。1980年,工業規模已超過老牌工業強國英法兩國,直逼第三把交椅的西德。GPD年均增長13%,如果按市場經濟算法將普及基礎教育、大型公用工程建設、其它社會福利計入勞動力成本,GPD增長應該在18%-20%,在毛主席領導下中國的工業總產值增長了三十倍。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新中國建國之初,毛澤東麵對的是,經過長期戰爭,被日本鬼和蔣介石洗劫一空的爛攤子,全國人口90%以上是文盲、半文盲,人均壽命不過35歲!在這個一窮二白基礎上,麵對國外封鎖和極端困難局麵,毛澤東領導全國人民自力更生,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偉大成就!完成了世界曆史上最偉大的“資本原始積累”——為我們今天的“改革開放”奠定了基礎。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毛澤東為中國經濟騰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財智學中有一則財富定律:對白手起家的人來說,如果第一個百萬花費了10年時間,那麽從100萬到1000萬,隻需5年,再從1000萬到1億,隻需要3年就足夠了。開頭幾年是最艱苦的日子,接下來會越來越容易。換言之:一個國家白手起家,第一個5000億(1978年5689.8億)花費了30年時間,那麽從5000億到5萬億(10倍),隻需15年,再從5萬億到50萬億(10倍),隻需要9年就夠了。也即如果毛澤東更長壽些,中國應在2000年左右達到50萬億元(且無物價上漲水份)。這一財富定律說明:已有豐富的經驗和啟動的資金,就像汽車已經跑起來,速度已經加上去,隻需輕輕踩住油門,就會前進如飛。飛機起飛前,也有個起跑過程。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有外國元首說,“像毛澤東那樣的人物,在一個世紀,也許一千年裏隻能產生一位”。但在中國,很少人研究毛澤東的治國成就。有人甚至故意詆毀汙蔑,為了還曆史真相,我深入研究,發現毛澤東時代的經濟非但不“崩潰”,其實比世界列強發展還要快!那是一個經濟騰飛,人心齊,泰山移,高速發展的時代,創造了世界輝煌的奇跡!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中國經濟騰飛的基礎是毛澤東打下的。如果沒有毛澤東中國經濟不可能取得如此輝煌成就!走資派們踩在毛澤東的基礎上當新中國建到第二層樓時,絕不應該否認第一層樓的價值和作用;當萬丈高樓平地而起後,毀壞第一層也許就會導致整個大廈的崩塌!毛澤東從帶領不到千人的殘兵敗將到新中國成立後的文化大革命直致逝世創造了無數的奇跡。毛澤東確實是一個神話!尤其是毛澤東時代的治國和經濟建設成就。
ahniu 回複 悄悄話 土老冒,西朝鮮的荒唐歲月。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新中國成立前,中國石油工業的基礎十分薄弱,僅有甘肅玉門老君廟、新疆獨山子、陝西延長等幾個小規模油田,年產不足12萬噸,國內消費的石油基本上依靠進口。新中國成立後,先後開發建設了克拉瑪依油田和冷湖油田及四川油、氣田,擴大了玉門油田,初步形成了玉門、新疆、青海、四川4個石油、天然氣生產基地。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中國在東北、華北、西南等幾個大盆地進行的區域勘探取得新的進展。1959年全國原油產量達到373萬噸,主要石油產品自給率達到40.6%。但是,這個產量遠遠不能滿足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

1964年1月21日,石油工業部黨組向中共中央報告,提出要在天津以南、東營以北的沿海地帶,組織華北石油會戰。參戰職工發揚大慶會戰的光榮傳統,以“鐵人”為榜樣,艱苦奮鬥。石油工業部部長餘秋裏多次親臨指揮。到1965年,在山東建成的勝利油田、在天津建成的大港油田都開始出油。華北石油會戰打開了渤海灣地區的勘探局麵,在中國東部又開辟了一個新的石油生產基地。

經過大慶石油會戰和華北石油會戰,到1965年底,中國原油產量達到1131萬噸,實現了國內消費原油和石油產品的全部自給,實現了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飛躍。

在四川、湖北、河南等省,40多萬建設者夜以繼日地奮戰在荒山野嶺,架起一個又一個鑽探井,打出一口又一口產氣井,找到了江漢、南陽兩大油田。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上世紀60年代前半期,隨著大慶石油會戰和華北石油會戰的勝利,中國石油工業有了飛速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石油工業的麵貌。1963年12月,周恩來總理在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莊嚴宣布:“我國需要的石油,現在可以基本自給了。”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1964年,根據中共中央工作會議精神,國家計委和煤炭工業部經過調查對比,決定在貴州西部煤藏豐富的六枝、盤縣、水城三縣境內建立煤炭基地,六盤水這個組合性的專名由此而得。接著六枝、盤縣、水城三個礦區(後改特區)作為煤炭基地相繼成立。1966年,中央批準成立六盤水地區工業建設指揮部。1967年10月,六盤水地區革命委員會籌備小組成立,六盤水開始成為一個政區,下轄三個特區。1970年12月分隸安順地區、興義地區、畢節地區的郎岱縣、盤縣、水城縣分別與六枝、盤縣、水城三個特區,隸屬六盤水地區。貴州六盤水,10多萬人參加的煤炭大會戰,按期拿下了年產近1000萬噸的礦井建設任務。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幾百萬三線建設者們從上海、沈陽等工業重鎮向西部偏僻深山裏轉移,支援《三線》發展,在窮鄉僻壤之地紮下了根。

幾百萬三線建設者們風餐露宿、肩挑背扛,將自己的熱血青春獻給了祖國的《三線建設》。幾百萬三線建設者們逐步開拓出《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三線精神》。那時代的幹部不多拿錢、技術人員沒有拿高薪、工人當家作主全力投入,“不講條件、不計報酬、沒有加班費”。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據網上公開資料顯示: 合計新修建8000多公裏鐵路線。

自主集體創業建設完成上千個建設項目。

十堰、六盤水、攀枝花等多個新興工業城市平地而起。

超過400萬人從全國各地抽調遷移到了三線,涉及了數百萬家庭。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從1964年到1980年,《三線建設》曆時15年之久,實現了新中國的國家建設中部分的工業重點由東部向西部的自主創新建沒的遷移,從原在東部建設中抽調有經驗的幹部、技術人員、熟練工人組成新創業骨幹團隊, 再從本地招工創建新型的國營工廠, 建設並建成了許多鞏固新中國的戰略後方的社會主義國營或集體工廠。並將整編製的軍隊轉業地方搞新中國社會主義的建設。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為什麽要建設《三線》?還要從上世紀新中國的60年代初說起。美國等西方國家的製裁、封鎖、禁運。前蘇聯走資派上台後的打壓、撤走援助的各行各業專家。台灣蔣介石國民黨的"反攻大陸"、時常用飛機轟炸東南沿海城市、派特務間諜進入東南沿海城市搞破壞。西方帝國主義聯合起來企圖圍剿新中國之搖籃之中。

當時,隨著國際形勢的演變,新中國周邊形勢異常嚴峻。由於當時中國的工業、鐵路等過於集中在沿海城市,一旦發生戰爭,新中國的工業將很快陷入癱瘓,工業布局非常脆弱。

為了加強戰備,1964年,毛澤東和中共中央決定建設第二套完整的國防工業和重工業體係,將國防、科技、工業、交通等生產資源中的一部分逐步遷入《三線地區》。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三線又有大、小之分,中部及沿海各省的偏遠腹地稱為《小三線》,西南、西北地區的川、貴、雲、陝、甘、寧、青稱為《大三線》。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那究竟什麽是《三線》?

根據當時新中國的地理劃分:

《一線》地區指位於《邊疆》和《東部沿海》的前線地區;

《二線》地區指一線地區與京廣鐵路之間的安徽、江西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省的東半部;

《三線》地區指京廣鐵路以西、甘肅烏鞘嶺以東的廣大地區,主要包括四川(重慶)、貴州、雲南、陝西、甘肅、寧夏、青海等省區以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廣西等省區的部分地區。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很多中國人也許用過或者聽過“長虹”電視機、“風帆”蓄電池、“東風”汽車、“嘉陵”摩托車,這些都是由三線建設中的軍民兩用企業有走資派改革開放後轉型給私人資本家企業生產中最為人熟知的民用產品,原型也都是三線建設的國運企業中的產物。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現代年輕的中國人也許不知道《成昆鐵路》、《攀枝花鋼鐵集團》、《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西昌衛星城》、《葛洲壩水電站》……這些中國響當當的名字,它們,都是三線建設的直接或間接的產物。
modems 回複 悄悄話 天天說謊,幫著土共說謊
[1]
[2]
[尾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