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換角度評價毛澤東時代功過是非

(2024-06-01 12:16:24) 下一個

換角度評價毛澤東時代功過是非

 

 

《去偽求真》。12月26日,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世界人民的革命導師毛澤東同誌誕辰周年紀念日,人們來到毛主席紀念堂,向毛澤東同誌坐像三鞠躬並瞻仰了 毛澤東同誌遺容,共同緬懷毛澤東同誌的豐功偉績。  全國上下各族人民都在以各種方式紀念毛澤東主席誕辰周年,新一波的毛澤東熱潮已經席卷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充分展示了廣大勞動人民對毛澤東主席的無比熱愛和崇敬之情,這種黨 心民意的洪流是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

現在主流中流行的有關毛澤東「建設有過」的「過」主要表現為「強調階級鬥爭而耽誤了經濟建設,使人民生活貧窮」。  這種評價是對是錯?  我們隻有放在當時的曆史環境下去實事求是的判斷,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因此,我們必須解放思想,換一個角度去思考。

毛澤東時代為什麽強調階級鬥爭?

要正確評價毛澤東關於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繼續革命理論,首先必須明確中國共產黨同國民黨之間長期武裝鬥爭的性質是什麽?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無產階級同以蔣介石為代表的資產階級之間長達28年的生死博鬥並非一般的政權之爭,而是激烈的階級鬥爭,這才是曆史事實。  在推翻了蔣家王朝建立新中國後,蔣介石反動集團人還在心不死,他們盤踞台灣,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持下時刻妄圖奪回失去的「天堂」;被打倒的地富資本家和潛伏的美蔣 特工、土匪、反動會道門從沒停止破壞搗亂,國內的階級鬥爭明暗交錯,異常激烈。  從國際環境來看,以美帝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紅色政權虎視眈眈,施用各種手段封鎖包圍、顛覆和演中國。  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是資本主義同社會主義兩個階級陣營的公開較量,而美國中情局五十年代開始實施的《十條誡令》則是針對中國和平演變的隱蔽戰爭,這種意識形態的滲透 實質就是階級鬥爭的激烈表現且至今沒有停止。

 由於中國經曆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封建剝削思想根深蒂固,不斷侵蝕人們的思想。  如果我黨在奪取政權後不加強思想戰線上的意識形態鬥爭,放棄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繼續革命,就必然會產生新的資產階級,革命隊伍中必然會出現貪官汙吏,這些新生資產階級必然 會同無產階級進行殊死搏鬥,這種階級鬥爭反映到黨內就成了兩條路線的鬥爭。  建國初期粉碎高崗反黨集團和文革時期粉碎林彪反黨集團的鬥爭,充分證明了階級鬥爭的長期性、複雜性和激烈性。

在急風暴雨般的階級鬥爭暫時平息後,階級鬥爭依然存在,這是階級社會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客觀規律,任何否定階級鬥爭客觀存在的結果,必然以喪失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陣地為始, 以丟掉無產階級政權為終,蘇聯亡黨亡國的教訓就是最好的證明。  毛澤東強調「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是當時國際國內曆史環境下的必然,是在帝國主義和修正主義的雙重進攻下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的正確決策,是在蔣介石反動集團反攻倒算和封建剝削 思想糖衣炮彈麵前確保共產黨人防腐拒變的長鳴警鍾。  如果中國共產黨推翻了蔣家王朝資產階級政權後又產生新的資產階級,那麽我們與朱元璋、李自成又有什麽區別?  中國共產黨還稱得上是馬列主義無產階級政黨嗎?  毛澤東的階級鬥爭理論雖然曾經「傷害」了極少數人,但是,如果這種「傷害」是為了跳出曆史周期律,為了避免李自成悲劇重演而清除隱藏在革命隊伍中的劉宗敏、牛金星,那又 何錯之有?  身為共產黨人是應該以個人榮辱為評判標準,還是應該以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為評判標準呢?  當有些人埋怨毛澤東抓意識形態的階級鬥爭「糟得很」時,中國共產黨該不該為毛澤東的繼續革命理論和實踐培養、造就了一支強大的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無產階級 革命隊伍,確保了中國沒重蹈蘇聯亡黨亡國的覆轍而重新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呢?

毛澤東到底懂不懂經濟建設?

這個問題爭議很大,正反兩方麵的評論文章差別也很大。  我隻想問問當今自我標榜的經濟學家們,你們對中國特色了解多少?  你們誰能寫出《論十大關係》這樣的政治經濟巨作?  誰更懂得中國這個農業大國的發展之路?

毛澤東是一位意誌堅定的人民領袖,他在一些喝過洋墨水的精英眼裏甚至還有點“土氣”,但是這點“土氣”使毛主席更了解中國,更知道怎樣建設中國、發展中國 。  在這方麵實事求是介紹毛澤東時代偉大成就的文章很多,我在這裏不想重複新中國從零起步,用了不到三十年時間發展成世界第七經濟強國的經濟奇跡,隻想從另一角度列舉 幾例毛澤東逝世後被迫下馬的高科技經濟建設項目來論證毛澤東晚年是否麵臨經濟崩潰的邊緣。

1.運10大飛機:1970年8月立項,1976年7月第一架下線測試,1980年9月26日首次試飛成功,先後飛抵北京、哈爾濱、烏魯木齊、鄭州、合肥、廣州、昆明、 成都等國內主要城市,並七次飛抵拉薩。  試飛證明運-10飛機性能符合設計要求,基本設計在當時與波音相差僅僅幾年的水平,同處於試飛測試階段,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 1986年因3000萬元改進研製經費預算未通過而下馬。

2、直-7、直-8直升機:中國空軍設計製造,1975年定型,基本性能與當時的俄羅斯米8和法國AS332性能參數十分接近,1978年原計劃投入試驗生產時下馬。  還有其性能絕對可以與當時歐美國家的武裝專用直升機匹敵的直-8,原定於1979年試驗生產,1980下馬。

3、殲9、殲10戰機:設計定型於1975年的前鴨翼布局的殲9戰鬥機,與同時代出現的美質F14A,法國幻影IIIV都是同一個級別,其性能與作戰能力均不在後者 下,原定於1979年生產,但於80年初被下馬。  原計劃的殲10戰鬥機,是在殲9基礎上的持續研發的,它的氣動布局遠比現在的以色列半F16要好很多,80年代初被迫擱淺,後被以色列將技術拿了過去。

同時期下馬的還有:裝備與美國同時期同級別同檔次和同等能力的大型平板雷達(即最早期的多普勒三坐標雷達)的大型驅逐艦計劃;最大搭載能力達到6枚彈頭。  每枚當量12萬噸,可搭載3枚彈頭2枚欺騙彈頭覆蓋USA的“DF7計劃”;具備了“二次加載”機製的反導計劃;優於日本同期技術的長城、曙光大型計算機項目; 工業自動化項目;數字焊接係統等等高新科技項目一百多項。  這些被下馬的尖端科技項目在二、三十年後有的被作為高科技高代價引進,有的重新上馬巨資研發。  如果硬要說毛澤東“建設有過”,那隻能是在國防、民用高科技領域步子邁得太快,差點壞了洋奴買辦們的“好事”。

如何看待毛澤東時代過緊日子?

要講清這個問題,首先要分辨什麽叫貧窮,什麽叫富裕。  貧窮不隻是缺乏錢財,生活拮據,也包含資源分配是否平等,是否能夠維持一個健康的家庭、能否教養小孩、能否參與社會活動,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和服務的不足是否逐步改變或改善等 。  而富裕的意思是指經濟寬裕,充裕豐富。  貧窮是相對富裕而言的,具有時空性、相對性。  新中國是在舊中國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白手起家,麵臨的是物質匱乏、農業落後、工業幾乎從零起步、百廢待興的艱難局麵。  建國初期的一、二十年屬創業階段,創造的財富除了滿足全體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既要建立起涉及民生的基礎醫療、住房、養老、教育等社會福利體係,又要用於擴大再生產 ,加強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和鞏固國防,為國強民富打基礎。  因此,全國人民隻能勒緊褲帶、流血流汗、艱苦創業,唯有這樣,才能健康快速地發展經濟,保障供給。  如果在經濟基礎極端薄弱的條件下優先考慮生活,那才是不懂經濟的敗家子。

 雖然創業期間是艱苦的,但是毛主席主席始終關心人民的物質生活改善,把人看成是「第一個最可寶貴的」。  為了解決人民的溫飽,毛主席不僅製訂了「以糧為綱,全麵發展」的經濟發展戰略,提出了著名的「土、肥、水、種、密、保、管、工」八字方針。  而且領導廣大人民群眾大搞農田基本建設,通過興修水利,開荒造田、科技興農、雜交育種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增加糧食生產,保證人民生活需要。  與此同時,在當時艱苦環境下為了將有限的生活資料惠及全民,確保每個人平等享受物資供應,毛澤東采取了計劃定量供應生活資料的票證製度,確保了社會主義分配製度的公平合理性,有效 預防了分配不公和貧富差距的產生,維護了社會穩定。

在毛澤東時代,雖然經曆了三年困難時期,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仍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即使在全民經商、科研讓道的改開前期,票證製度仍然維持了十餘年,糧票製度直到1995年才最終取消,這充分說明在中國這個人口大國,改善人民生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有一個 漸進的過程。  後人一時也辦不到的事為什麽非要強求毛澤東必須辦到呢?  建國初期麵臨的一窮二白的貧窮是萬惡的舊社會造成的,並非毛主席、共產黨之過。  毛主席一直在努力改善民生,而且克服一切困難建立起了完善的社會保障體係和人民福利製度,雖然那時物質相對匱乏,但並不貧窮,人民群眾所享有的醫療、住房、養老、教育等 福利保障甚至比現在還富足,被聯合國評定為最公平幸福的國家,這樣的民生成就堪稱世界奇跡,沒有一顆真正的為民之心是根本辦不到的。  毛澤東時代貧乏的是部分物資,富足的是全民福利,生活品質穩定提升。  我們可以說,今天能吃飽,是完全建立在毛澤東時代提供的農業基礎上的。  這裏我要問今天的富豪們,無論你們後來積累財富方式是否合法,隻要你是白手起家,肯定經曆過創業初期的苦日子,那麽你會怎樣評價自己曾經的艱苦創業時光呢?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主席十分重視人民政權鞏固、國民經濟發展和改善人民生活,他不但為新中國設計好了一條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康莊大道,而且領導全國人民通過艱苦奮鬥,流血流汗, 在險山惡水中開山搭撟,奠路基鋪土石,完成了最艱難險阻的基礎工程,開辟出了一條平坦而寬廣的通往「四個現代化」的幸福大道。  毛澤東逝世後,後來者在此堅實的路基上鋪上了水泥瀝清,就把功勞歸於自己並否定前人打下的基礎,這種人既不求實,也無誠信,更無良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高校畢業生要到工廠農村部隊去






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5.5億人口中,文盲率高達80%以上。1950年9月,第一次全國工農教育會議在北京召開後,一場大規模的識字掃盲運動在全國各地迅速展開,其中,西南軍區文化幹事祁建華發明的“速成識字法”在全國範圍廣泛推行。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新中國先後四次開展掃盲運動,轟轟烈烈的掃盲運動不僅有效地降低了文盲率。

這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把《工農教育》有中國共產黨政府提到國家議事日程上來……,

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陝甘寧邊區政府成立之初就迅速開展了大規模的掃盲運動,設立了大量的夜校、冬學和識字組,孩子教媽媽識字、夫妻互教互學的動人場麵隨處可見。這首《夫妻識字》就來源於著名作曲家馬可在延安時期創作的秧歌劇。

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政府是為《工農教育》的。不是為少數有錢人的教育。

新中國成立後立即開辦學校到文革也隻有十幾年,那些工農子女從掃盲到小學中學上課學習,教的老師都是舊中國留下來的老的教育方法。又有誰能做到讓這些學生都能懂得“微積分“?文革中的工農兵大學生不懂“微積分“能怪誰?

1949年,新中國成立,為保持高等教育的連續性,新中國共產黨政府提出“維持現狀,立即開學”的方針,全國高校基本單獨招生。

1952年,全國高校統一招生考試開始,招的都是舊中國留下來的初高中生,有的還是私人教的,也是參差不齊的大學生。直到1966年“文革”前,高校招生一律實行的是全國統一命題,一次考試,分批錄取的辦法。同時也有部分高校自主招生,招生工作的原則是階級路線與政治和學業兼顧,生源主要是應屆高中畢業生和其他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

1957年,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毛澤東主席講到:“我們高校的學生,據北京市的調查,大多數是地主、富農、資產階級以及富裕中農的子弟,工人階級、貧下中農出身的還不到20%。全國恐怕也差不多。這種情況應當改變。”這一時期,毛主席的教育方針已經明晰:“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服務。”

1958年,中國政府作出關於教育工作的指示:“十五年左右普及高等教育。”1958年一年,全國新增普通高校兩百多所,平均每三天就有兩所高校成立。到1960年,全國高校的數量已經由1957年的229所增加到了1960年的1289所。

1964年春節,毛澤東主席在人民大會堂北京廳召開座談會。座談會上,毛主席批評了當前的教育方法和考試製度。他認為:“我們的教育方針是對的,但是辦法不對。課程太多,壓得太重,是很摧殘人的,”“現在的考試辦法是對付敵人的辦法,而不是對人民的辦法”。此時,毛主席的教育思想已經很明確,抵製“精英教育”,強調“平等教育”。

1966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改革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新的辦法”:從本年起,高等學校招生工作下放到省、市、自治區辦理。高等學校取消考試,采取推薦與選拔相結合的辦法。堅持“政治第一”的原則,貫徹執行黨的階級路線。《通知》指出,從1966年起招收的新生將來畢業後,可以分配當技術員、幹部、教員,也可以分配當工人農民。

從此,“自願報名,群眾推薦,領導批準,學校複審”的十六字方針就成了中國大學錄取方法。

1967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文革”小組聯合發出《關於大、中、小學校複課鬧革命的通知》。這個通知發布後,自11月起,全國中小學生陸續回到課堂,新生也開始入學。

上海機床廠的培訓經驗引起了毛澤東主席的注意。1968年,為了培養工程技術人員,上海機床廠舉辦了一次培訓。1968年7月22日,在毛澤東的指示下,《人民日報》刊載了《從上海機床廠看培養工程技術人員的道路》的調查報告,毛澤東親自寫了一段編者按。他說:“大學還是要辦的,我這裏主要說的是理工科大學還要辦,但學製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要無產階級政治掛帥,走上海機床廠從工人中培養技術人員的道路。要從有實踐經驗的工人農民中間選拔學生,到學校學幾年以後,又回到生產實踐中去。”後來人們把毛澤東這段話稱為“七二一指示”。 同年9月,為了貫徹“七二一指示”。上海機床廠創辦“七二一工人大學”,學製為兩年,學生畢業後仍回廠工作。此後,“七二一工人大學”的教學模式逐步向上海市以及全國的工廠企業推廣。

“七二一指示”的發表,構成了毛澤東主席培養大學生的兩個相互結合的方針:一個方針是,高校畢業生到工廠、農村、部隊去參加勞動和軍訓,當普通勞動者或士兵,接受工農兵再教育;一個方針是,從工人、農民、解放軍指戰員中選拔學生,到學校學幾年後再回到生產實踐中去。這種通過相互結合的兩個方針來培養工人、農民、解放軍大學生,或者把大學生改造成為工人、農民、解放軍知識分子的思路,就是毛澤東設想的“教育革命”的方向。

1970年—1976年,“工農兵”和“大學生”,這兩個本來沒有必然聯係的詞匯一經結合產生了驚人的“化學反應”,一場前所未見的高等教育模式成為事實。
ZGBD 回複 悄悄話 哈哈有意思
ZGBD 回複 悄悄話 哈哈,居然還有如此可愛的毛粉,跟從墳墓裡爬出來的人說的話一樣。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毛澤東時代為什麽不搞計劃生育








毛澤東時代為什麽不搞計劃生育?毛主席為什麽不搞計劃生育?

毛澤東認為《人》是第一要素,因為沒有哪一個發達國家是靠計劃生育富起來的。

沒有人,你住大別墅,隻能與鬼同享用;沒有人,城市將變成鬼城。

毛主席為什麽要讓“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

因為農村接地氣,那裏可以呼吸到最新鮮的空氣,吃到新鮮的食物,那裏可以強健人民的體魄,那裏可以保存實力培育和發現人才。

《人》一旦離開土地就沒有靈氣。

毛主席為什麽不允許私人亂開采和出賣地下資源?

因為毛澤東知道資源的寶貴,毛澤東有著戰略家的思維。

毛主席為什麽提出“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

《人》最可怕的是死於安樂。

既然人類有戰爭存在,國家就要有憂患意識,國家隻有充足的糧食儲備,推薦微信搜索公眾號"國際軍事內參".遇到自然災害才能應急處置。手中有糧才能心中不惶。

奔馳車能充饑嗎?

高樓大廈能應對敵機空襲嗎?

速生蔬菜能儲備嗎?

塑料玩具能防空嗎?

毛主席為什麽能在百廢待舉的情況下,領導科學家們造出兩彈一星、核潛艇?

這些成果至今還在有力地威懾著侵略者。

護衛著我們的子孫後代。

為什麽走資派改革開放四十多年:

培育了幾十幾百萬的貪官。

使大批優秀幹部墜落為罪犯。

幾千萬良家兒女淪落為失足青年即妓女。其中有被迫和自願的。

由於(鼓勵人們單純追求經濟利益,大麵積的製造和使用農藥、化肥、三聚氰胺、甲醛、蘇丹紅、瘦肉精、一摸紅等等毒素;醫院追求經濟利益進行過度治療、過度用藥)上千萬人被毒死。

大批技術能手變成了下崗人員。

大批良田被種上了鋼筋水泥。

大量寶貴的地下礦產資源被無序的破壞性開采,並且以低廉的競爭價格出讓給了國外。

各級地方政府靠出賣土地招商引資。

等等等等 ...  

許多個為什麽?

如今人們才如夢方醒!
野彪 回複 悄悄話 道理大家其實都知道。但這是文學城哦,這裏是反華和反毛的大本營。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