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蔣介石國民黨的貪汙腐敗

(2021-05-31 16:30:53) 下一個

蔣介石國民黨的貪汙腐敗

 

1949年12月10日,蔣介石由成都飛往台灣,永遠離開了大陸。國民黨政權為什麽失敗?為什麽僅僅短短的四年,國民黨就被趕出了中國大陸?是貪汙腐敗。無論是蔣介石的盟友美國,還是國民黨政權中的高級官員,包括蔣介石父子,都認為國民黨政權的腐敗是它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美軍顧問報告中提到:“自從我來到這裏後,從來就沒有一個戰役的失利說是因為武器彈藥的缺乏。依我看來,國民黨軍隊的敗北是因為糟糕透頂的指揮和其道德敗壞的因素,把軍隊弄得毫無戰鬥意誌。……在整個軍界,到處是平平庸庸的高級軍官,到處是貪汙和欺詐。”艾奇遜說:“我們在中國的軍事觀察家曾報告說,國軍在具有決定性的1948年內,沒有一次戰役的失敗是由於缺乏武器或彈藥。事實上,我們的觀察家於戰爭初期在重慶所看到的腐敗現象,已覺察出國民黨的抵抗力量受到致命的削弱。國民黨的領袖們對於他們所遭遇的危機,是無能為力的。國民黨的部隊已喪失了鬥誌,國民黨的政府已經失去了人民的支持。”軍隊中表現出的貪汙腐敗,真是無奇不有,簡直難以想象。“這樣的軍隊就不能不走向失敗”。蔣介石國民黨的腐敗和政府官員的墮落。“國民黨政府的糟糕領導和管理腐敗,特別是漠視民眾的改革要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國民黨政權內部的腐敗問題由來已久。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國民黨官員麵對勝利,想到的首先是個人的利益。在國民黨接收大員的操縱下,“接收”變成了“劫收”,使人民從“想中央,盼中央”,變成了“中央來了更遭殃”,這是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權喪失民心的起點。很多人對當時的情況作過描述。當時的北平行營主任李宗仁事後回憶道:當時在北平的所謂‘接收’,確如民間報紙所譏諷的,實在是‘劫收’。這批接收人員一旦飛入紙醉金迷的平、津地區,直如餓虎撲羊,貪贓枉法的程度簡直駭人聽聞。他們金錢到手,便窮奢極欲,大肆揮霍,把一個故都,旦夕之間變成罪惡的淵藪。中央對於接收職權的劃分也無明確規定,各機關擇肥而噬。有時一個部門有幾個機關同時派員接收,以致分贓不均,大家拔刀相見。無法解決時,便來行營申訴。身為最高長官的行營主任竟成了排難解紛的和事佬。“最令當時平津居民不能忍受的,便是這批接收官員為便於敲詐人民,故意製造恐怖氣氛,隨意加人以漢奸罪名而加以逮捕。一時漢奸帽子紛飛,自小商人以至大學教授隨時有被戴上漢奸帽子坐牢的可能。因而凡是抗戰期間沒有退入後方的人,都人人自危。”

時任上海市長的吳國楨在事後回憶時說,當時上海接收敵偽財產時的場景相當混亂。被接受的不僅僅是敵產,中國人的私人財產也被接收大員趁機占為己有。“海軍查封了上海的一個倉庫,並宣布其中的所有貨物均屬敵產,盡管那裏麵可能有很多商品是屬於中國人私有的。在這些人得以申請發還他們的財產前,海軍已經將其啟封,並在黑市上拋售取利了,根本不管這些財產是敵產還是私產。”上海人民對這種情況非常氣憤,他們給國民黨接收大員取了綽號--“重慶人”。“這是仿照人類學術語‘北京人’給他們的貶稱。他們說‘重慶人’隻對‘五子’感興趣,即條子(金條)、房子、女子、車子(汽車)和館子(高級飯館)。”從這種描繪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上海人民對派來接收敵產的行政人員的行為是多麽不滿。總之,正是由於他們的惡劣行徑,國民黨政府很快失去威望。這種情況不僅在上海有,各地幾乎都有。如此“接收”,焉有不失人心之理?在國民黨官員把“接收”變成“劫收”的同時,它也“劫”掉了民心。蔣介石在“下野”後,曾經對大將宋希濂說:“許多中上級軍官利用抗戰勝利後到各大城市接收的機會,大發橫財,做生意,買房產,貪女色,驕奢淫逸,腐敗墮落,弄得上下離心,軍無鬥誌。這是我們軍事上失敗的根本所在。” 蔣介石的這段話說明了抗戰後“接收”的行為說明了國民黨本性。

在蔣介石國民黨軍隊中由於軍官腐敗,克扣軍餉,國民黨士兵生活極為淒慘。“將軍們經常要給部隊發餉,但物價猛漲,他們又貪汙,所以錢很少直接發給士兵,而是進了將軍們自己的腰包。他們又用這些錢囤積商品投機賺錢,這樣就進一步抬高了物價。”軍隊的軍需也發放不及時,經常是冬天發夏裝,夏天發棉衣,基本的生活需求都不能保障。吳國楨這樣回憶道:我(吳國楨)經常到上海碼頭去。那時我們的部隊都集中在東北,我看到一箱箱運往東北給部隊發餉的中央銀行鈔票。但一兩周後,當我再到碼頭時,同樣的箱子又從東北運回來了,顯然指揮官們並未給部隊發餉,而是將其運回以購買商品進行囤積,此後將其在黑市拋出,獲得巨利,隻用所賺的一部分給部隊發餉。我將這一情況報告給蔣介石,但他未作任何處理。

“再就是有所謂的‘紙上兵’。一個師本應有一萬人,中央政府按這數字付餉給指揮官,但實際人數可能隻有七千,甚至更少,於是他將多餘的錢裝進了腰包。“當共產黨將要過長江時,他(湯恩伯)是京滬警備總司令。他來見我說:‘士兵的薪餉很差,夥食也差,你必須設法改善他們的狀況,否則他們很難保衛上海。’我同意提高必要的費用。甚至在最後關頭,上海商界人士對我也很友好。在我的建議下,他們捐出了一筆令湯將軍滿意的款項。但我告訴湯將軍,我不會用現金給他的部隊發餉,隻會發給他們食品與燃料配給證。我還堅持由一個獨立的委員會,對士兵正式點名。湯將軍同意了,證發了,士兵清點了,一旅接著一旅,一切進行順利,至少我認為如此。“然而幾天以後,我恰巧到一個廟裏參加一個追悼會。儀式之後,與我很熟悉的方丈請我到他的私室去,他表示了對上海未來的悲觀。我問他為何如此。他回答說:‘市長,你怎麽這樣有信心?’我說:‘在市郊有大約30萬軍隊,到危急時刻他們會幹得很好。’他瞧瞧周圍沒人,便悄聲說:‘市長,情況並非如此。你知道我們這是個很大的寺廟,有300多名和尚。當你的檢查組來點士兵人頭時,我們所有的和尚均被事先安排穿上了軍服。這個地區點名時答到的,不是真正的士兵,而是我們的和尚。如果這裏可能發生這種事,那麽別的地方也一定有。所以,你的30萬士兵在哪裏呢?’”這是湯恩伯作為京滬警備總司令時做的一件事情。其實,這隻是冰山之一角,類似的事情,不勝枚舉。比如:“湯將軍告訴我(吳國楨),他的部隊缺少汽油,所以我用從商家籌集的經費,為他買了必要數量的汽油。我的警察局長向我報告說,湯將軍的司令部正在黑市上拋售汽油。” 作為蔣介石最寵信的大將,竟然做出這種事情,整個國民黨軍隊的情況就不難想象是什麽樣子了。

國民黨行政機關內的腐敗也非常嚴重。官員們並沒有因為國家困難而收斂一些不良行為,反而變本加厲地貪汙受賄,試圖通過聚斂財富為以後的生活增加砝碼。因此,“有權的,一如既往,濫發淫威,搜刮民脂民膏,不顧人民,隻顧自己;有錢的,仍舊隻懂得享受、投機、外逃”。由於體製不健全,上下都腐敗。當官的能貪一點是一點,不貪反倒不正常。楊洪績回憶了當時國民黨政府立法院的情況:“立法委員身在立法院,實際上無法無天,為所欲為。1948年端午節前一天,有幾個廣東籍的立法委員,忽然心血來潮,想回廣州去過節,早晨在立法院辦公廳告訴秘書張肇元,叫他準備5張飛機票,下午就要起飛,最遲也要坐上當天晚上的夜航班機。那時因戰爭運輸緊張,張肇源親自出馬,硬纏住空軍司令周至柔,要了一架軍用飛機(那時客機票已賣至兩個月以後)。那架飛機晚上才能由漢口回來,因此說好第二天早上起飛。但是,那幾位委員說:‘端午不像中秋是晚上過,而是明早過,你叫我們明早才走,這不是明明在開我們幾個人的玩笑麽?’ 就這樣,半夜三更在逸仙路張公館,由辯論而爭吵,由爭吵而大罵,由大罵而動武。“當時,立法院的經濟及資源委員會有42名工作人員,其中有17位女性。他們不是這個部長或次長的姨太太,就是那個院長或委員的兒媳婦。翻開人事底冊一看,一個比一個的後台硬。說到工作能力,則還有好幾個不識字的,但同樣是科員、辦事員,幹拿薪水。像婁桐孫的妻妹,就是典型的一個。但是蔣介石、李宗仁、孫科、童冠賢……都尊重這個大委員,誰能奈何她呢?至於說到那些男職員,那就更複雜了。一個秘書就是前邊提到的陶善堅,另外兩個秘書及三個科長,都是清一色的由山東、蘇北一帶跑下來的縣長、專員之類。一般職員,除原立法院的舊人外,都是委員們介紹來的各地各派黨棍、逃亡地主及姑夫、姐夫這一類人。”

這還是在國民黨中央發生的事情。在地方,山高皇帝遠,腐敗情形更為嚴重。“在四川渠縣,人們對地方法院、稅捐稽征處、田糧管理處和縣銀行,怨聲載道,痛恨至極。尤其是地方法院,是標準的‘黑漆衙門八字開,有理沒錢莫進來’,不管是刑事、民事案件,一拖就是一年半載。直達員和院裏的各級太太都是法院的‘後門’,不走後門的人永遠休想打贏官司。傳票或判決書的送達費起碼勒索一二鬥米(每鬥至少200萬元),遠道還得按路程加倍。百姓進了法院,就等於‘玩完’,即傾家蕩產。至於稅捐處,上上下下,把持稅收,握存稅款,非到縣財政拮據萬分,由政府再三派丁四處催收,決不交納縣庫一文。加以代理縣庫的縣行更是一個假公營私的商業機關,稍具會計知識的人,進去做了三年多會計,便可由窮光蛋變為家藏黃金200多兩的富翁。他們從中運用,縣級公教人員的薪金就不知拖到何時才能領到。田賦糧食管理處更是吮吸人民血汗的大本營。”

腐敗如此嚴重,可謂觸目驚心。但蔣介石得到了大資本家們的支持,開始清黨運動,對共產黨下手。據統計,僅江浙財團就在412前後給蔣介石提供了超過7000萬元的資金支持。那句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人,可不是說說而已。412大屠殺對國民黨普通黨員被屠了近40萬人,共產黨員被屠了5萬。大批基層國民黨被當做共產黨被逮捕。還有大量的共產黨的支持者們。那些地主資本家鄉紳們看哪個國民黨黨員或民眾不爽,就誣告他們是共產黨,無需審判直接逮捕,連辯白的機會都沒有。從此之後,國民黨黨內形成了一個潛在的共識:誰為基層老百姓說話,誰就是共產黨;誰不貪錢,誰就是共產黨。你不貪汙或者你反貪,你就是國民黨內部大部分人的敵人,他們就會給你扣上共產黨的帽子。蔣經國反貪都被人告狀說他是共產黨作風,要不是他的後台實在硬的沒邊,早被當做真共產黨抓起來了。幾人有蔣經國這樣的後台背景?

蔣介石國民黨官場的真實寫照:“缺乏領導能力又無真實信仰,對於下級早已失去領導作用;對縣黨部負責人之委派,多以是否擁護其個人,是否自己親近為標準,不以是否有領導全縣之能力與信仰為標準。甚或對於有能力有信仰之縣黨部書記長加以嫉視,無故撤換。對於轉發下級黨之經費,多不按時轉發,或藉此以謀私利,或供其個人揮霍之需。”貪汙是國民政府吏治腐敗最明顯的見證。早在20世紀30年代末期,政府內的貪汙腐化現象就十分猖獗,據1939年軍統重慶特區報告,他們秘密查獲的貪汙不法人員包括交通部部長張嘉、重慶衛戍司令劉峙、二十九集團軍司令王纘緒、二十四軍軍長兼西康省主席劉文輝等。抗戰中後期,各級權力機構貪汙現象比比皆是,從中央政府的孔祥熙等大員到地方的保甲長,都不同程度存在以權謀私、中飽私囊、揮霍浪費行為。當時重慶等城市大小官員吃喝成風,“輿馬填塞於酒寮,柬帖紛馳於衢市……在一般社會,方苦物價之高昂,我黨政軍人員乃日食萬錢,無稍顧惜”。

公布出來的大案也不少如“黃金提價泄密案”。“高秉坊案”。“朱羲農案”等。但最終隻是象征性地處理了少數有關人員,大部分責任者都被層層庇護,逍遙法外。

製度建設欠缺,行政效率低下,各級機關人浮於事是蔣介石國民黨腐敗的另一表現。蔣一人身兼國民黨總裁、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長、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國民參政會主席團主席、中央設計局總裁等多項重要職務,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權力製衡與監督機製被破壞。蔣的統治基礎、知識背景和性格修養能否達到“開明專製”的要求,僅就其政治能力言,就讓人懷疑。基層官吏乘機大肆營私舞弊、欺壓鄉民。向百姓的需索是無底線的,基層官員苛剝百姓向人民要錢。權勢階層可以憑借權力牟取暴利、揮霍享受、欺壓百姓,而普通百姓的權利卻難以保障。普通百姓遭受權力機關及權貴、軍警欺壓、淩辱、訛詐、毆打、殺害的事件時有所聞,人民財產被強行征用、非法沒收甚至被權貴占為己有的現象也多有發生。重慶發生特務公然槍殺工人胡世合的惡性案件,引起工人與政府之間的嚴重對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