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歲月年輪(七十)

(2017-11-24 19:05:39) 下一個

第七章 去見毛主席(9)         

                                                                       

聽別人說,來北京不去頤和園,那不算到過北京,因為頤和園是中國史上風景園林建築的精髓,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地位顯著,是舉世罕見的園林藝術傑作,不可不觀。

現時值北京金秋,正是遊園絕好天氣,豈容錯過?尤其對我們這些首次進京的外地人,更是難得的機會。

吳青年上午要去指揮部開會,我、餘江濤和史秋生吃過早飯就出發

了。頤和園遠在北京西郊的海澱區,我們轉了兩路車,花了一個多小時

才趕到。

 

一進頤和園大門,最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澄碧如鏡的昆明湖。湖邊一棵棵楊柳垂著長長的辮子,迎風擺動,沙沙作響,妙不可言。我們正欲沿岸漫步,忽見一艘彩船輕飄過來。彩船長約20米,船身畫滿雲朵和波濤圖案,船上數十根紅柱撐起四座金黃色琉璃瓦屋頂,四周是細格綠漆窗子,真漂亮啊!房中紅漆長凳上坐滿遊客,輕鬆愜意,悠然自得。

“這叫畫舫,我在畫報上見過。”史秋生指著船得意介紹道。我可是第一次見到,很是新鮮。到底是京城,天子腳下,處處顯露出皇家氣派。

船靠岸後,遊客們秩序井然地下船,臉上露出滿足神情。

 

不一會兒,我們三人興致勃勃地乘上富麗堂皇的畫舫,緩緩離岸而去。畫舫兩邊的船槳是圓形的,像農村用的水車,由機器驅動,轉起來有輕微的轟鳴聲。槳葉悠悠,濺起朵朵水花,輕輕拍打窗欞,不知不覺中,劃到湖中央減慢速度,任遊客們盡情欣賞四周美景。

昆明湖的形狀與周圍的景物遙相呼應,渾然天成。坐在船裏眺望,

昆明湖水平如鏡,陽光穿過煙霧灑在湖麵上,波光粼粼,蹦跳出赤橙黃綠青藍紫,愈發顯得水光瀲灩,奪人眼球。一陣微風襲來,湖麵上泛起層層漣漪,倒與情竇初開的少女眉頭微蹙的樣子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微鳳,還送來岸芷汀蘭的芬芳,使人心曠神怡。此刻,我身在船

中,心已飛出窗外,投入碧波蕩漾的昆明湖懷抱,潛入水中,與魚兒一

同自由穿梭、嬉戲……

 

不久,湖麵上空的淡霧逐漸散去,周圍景致愈發清晰可見。一排回

旋屈曲的建築在乳白色的霧旁探出了身影。我猜,那就是著名的長廊吧!

一會兒,畫舫漸漸駛近,慢慢撥開了它神秘的麵紗。廊坊屋簷上雕梁畫棟,灑金和深藍的底色,配上金碧輝煌的琉璃瓦,朱紅的廊柱和掩

映著的樹叢,真是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我們棄船登岸,仰望、觀賞長廊的柱子上、欄杆上、天板上一幅幅精美的彩畫,還有寫詩題詞和人物花草鳥獸,栩栩如生,別有情趣。這些壁畫,大多講的是中國古代膾炙人口、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大到整幅作品的輪廓和色澤,小到人物的神態、毛發、指甲蓋,至今仍舊惟妙惟肖,曆久彌新。

 

 

長畫廊

 

其中一幅畫,根據圖意,講的是《世外桃源》的故事。我不禁浮想聯翩,在這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喧鬧噪雜的城市中,頤和園不正是人人夢寐以求的世外桃園嗎?

我們走累了,就在長凳上小憩。長廊兩旁百花爭豔,粉的似霞,紅的似火,黃的似金,絢麗無比,一簇一簇,美不勝收。

 

穿過長廊,我們來到全園的中心—萬壽山。

這是一座人工用黃石砌成的假山。山下流水淙淙,傳來一片悅耳的聲音。山上樹木蔥蘢茂盛,清香撲鼻,沿路怪石嶙峋,花草參差。我們乘興拾級而上,隻見一條磚瓦砌成的石龍盤繞而上,好像要騰雲駕霧飛躍而去。再往上石梯就比較陡峭了,蜿蜒曲折,連綿不斷。

 

 

低頭下看,穀底水池清澈見底,池畔有庭院、敞廊、花園;抬頭上望,兩穀之間,瀑布飛流直下,水花四濺,偶爾能見到彩虹。

登上半山腰,金碧輝煌的佛香閣展現在我們麵前。這兒塑立著形態各異的菩薩,有手持淨瓶的淨瓶菩薩,還有貪睡的臥地佛。而最大的佛是地藏王,他全身鍍金,金光閃閃。

前段時間紅衛兵破四舊,各地寺廟古跡、亭台樓閣均遭破壞,而頤和園、山西五台山,嵩山少林寺等少數幾處名勝則幸免遇難,據說是周總理親自關照的,我們更看得心安理得。

站在佛香閣上,鳥瞰全園,山水風光,盡收眼底。

壯哉!萬壽山,美哉!昆明湖。

 

下山來,看見岸邊停泊著一艘巨大的石舫。船體用巨石雕成,全長36米,頂部用磚雕裝飾,精巧華麗。據說是當年慈禧太後挪用海軍軍費修建的,它是頤和園內著名的水上珍品。

 

                     石舫

 

臨近中午,我們來到令人注目的十七孔橋。

昆明湖中有一座南湖島,它由一座美麗的十七孔橋和岸上相連,因為橋下有十七閣橋洞,因此得名。橋長58米,寬4米。十七孔橋上石雕極其精美,每個橋欄的柱子上雕著神態各異的石獅,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玩耍嬉鬧,有的你追我趕,有的凝神觀景,個個惟妙惟肖,神靈活現。

橋頭各有兩隻大水獸,很像麒麟,十分威武,還有四隻石刻異獸,形象威猛異常,極為生動。

據說,這座橋是幸福快樂的象征,因此每個來頤和園的遊客,再累再晚都要到橋上走一走。

 

 

                     頤和園十七孔橋

 

我們從原路返回,在入園處曲橋攝影點,取萬壽山、昆明湖為背景,三人合影留念。

頤和園展示了中國園林傳統的風貌,高高的樓台,清幽的庭院,其間密布的小徑緊密相連,連綿不斷的峰巒,色濃似龍,空氣清新,漫步其間,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參觀完頤和園,我從內心禁不住讚歎:“頤和園真是太美了,不愧為最美的園林,不愧為中國文化之瑰寶!”

頤和園是一顆鑲嵌在神州大地上、鑲嵌在人民心頭上的璀璨明珠!

我暗自慶幸,沒有錯過這次遊覽機會。

 

出了頤和園,我們走到一把特大號遮陽傘下,在飲食攤點上買了幾個麵包,一人再買碗“大碗茶”,算作午飯。

北京的大碗茶2分錢一碗,便宜實惠,旅遊景點,僻靜小街隨處可見。再說,出來“經風雨,見世麵”主要體現一個“見”字,不餓肚子就行,年紀輕輕就講吃講喝,貪圖享受,絕對是資產階級思想,這在我們那個“極左思潮”年代,是不為人齒的。

 

下午又去哪呢?史秋生想去動物園,我和江濤極力主張去“軍博館”,這大概出於我倆父親是軍人的原因吧。一番爭執後,秋生服從了我們的選擇。

我們輾轉來到木樨地,走進軍博館大門。

軍博館是我國唯一的大型綜合性軍事博物館,也是首都十大建築之一。整座大廈呈山字形,蘇聯式標誌性建築,高94.7米,大樓頂端的圓塔,舉著巨大的直徑6米的鍍金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軍徽”,它淩空高聳,金光閃耀,十分引人注目。

在館門正上方懸掛著一麵由毛主席親筆寫下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巨匾。一進門就看見兩輛老式汽車,這是毛主席和朱老總解放初期乘坐過的汽車,其中一輛是繳獲國民黨上將王耀武的吉普車。

軍博館內設有一、二次國內革命戰爭館、抗日戰爭館、解放戰爭館、抗美援朝戰爭館和兵器館。同時還設有朱德、林彪等十大元帥的光輝業績展覽。

一樓大廳正麵牆上高掛著毛主席在延安窯洞前,頭戴紅星八角帽,身著紅軍軍服的巨幅照片;左邊牆上是朱德和毛主席在井岡山會師的大型油畫;右牆上則是“八一”南昌起義時,周恩來、劉伯承、賀龍等領導人係著紅領帶,發布戰鬥命令的巨幅彩畫。展出的兵器大多是些大刀、梭鏢、鳥銃、土炮之類的冷兵器,充分展現了土地革命戰爭的特征。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三樓是解放戰爭館,主要以實物、資料展示“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的經過,其中展出了毛主席許多未發表過的電報、書信文稿,充分顯示毛主席駕馭、指揮戰爭的高超才能。館內大量展出了人民解放軍繳獲的國民黨部隊所裝備的美式先進武器。我在玻璃匣內分別見到蔣介石的勃朗寧手槍和國民黨上將李仙洲的寶劍,印象極深。

抗美援朝戰爭館以攝影照片、宣傳畫居多,特別是五次戰役中的殘酷、激烈的戰鬥場麵深深吸引,強烈震撼著參觀者。其中有挺胸堵搶眼、視死如歸的黃繼光;有臥火海忍劇痛、維護潛伏紀律的邱少雲;有抱炸藥衝敵陣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楊根思;還有冒嚴寒、跳冰窟窿救少年的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

當然也展出了大批繳獲的美軍武器及美軍使用化學武器的罪證。

在中央大廳以及東西兩側的大院中,展出了在曆次革命戰爭中繳獲的重型武器,如飛機、大炮、戰船、坦克、高射機槍等等,其中台灣飛行員徐廷澤駕機起義的飛機尤其吸引人。

我們興趣盎然地看完主館,從後門出館時,在大院內看見四架巨大的美國U—2型飛機殘骸。像拚積木一樣,這些殘骸被拚裝成完整的飛機,以便讓人能看清它的本來麵目。當時,我挺詫異,這麽破碎的殘骸從高空掉下,一定散落得到處都是,要把它們找齊,再拚湊成一架整機該是件多麽不容易的事啊。

當聽說這些無人駕駛的高空偵察飛機是被我國自己研製的導彈打下的,我心裏充滿強烈好奇和神秘感,導彈是一種什麽新式武器?居然能打下萬米高空的飛機,太神奇了,真了不起!

還是毛主席說得好,美帝國主義就是紙老虎!

我們回到住處,恰好六點,趕到食堂,美美吃了一頓水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