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歲月年輪(六十九)

(2017-11-23 19:35:32) 下一個

第七章  去見毛主席(8)

 

天安門是新中國的象征,並被設計入國徽。天安門以其五百多年厚重的曆史內涵,高度濃縮的中華古代文明和現代文明,成為每個中國人無與倫比的政治矚目和神往的聖地。外地人第一次到北京,一般都會將它作為瞻仰的首選。

昨天路過,隻是管中窺豹,今天一定要看個夠。我們計劃用一天時間參觀天安門廣場和故宮,這次吳青年也隨同前往。

我們六點鍾起來,幾乎第一時間在食堂吃完早飯,匆匆搭上9路電車,趕往天安門。

下車後,一踏入天安門廣場,噢,真大啊!刹那間,視野和胸襟變得開闊起來。

天安門廣場,位於北京市中心,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可容納100萬人舉行盛大集會,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場。

天安門城樓坐落在廣場的北端,五星紅旗在廣場上空高高飄揚;人民英雄紀念碑屹立在廣場中央;人民大會堂和中國曆史博物館在廣場的東西兩側遙遙相對;廣場最南端豎立著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巨幅畫像。

 

現還不到七點鍾,廣場上已有數千人參觀、遊覽。我們先朝距離最

近的人民英雄紀念碑走去。

遠遠望去,人民英雄紀念碑就像一個頂天立地的巨人矗立在廣場中心。紀念碑分台座、須彌座和碑身三部分,碑總高37.94米,是用17000塊堅硬的花崗石和潔白的漢白玉砌成的。台座呈方形,分兩層。上層座

是大小兩層須彌座,下層為海棠形,四周環繞漢白玉欄杆。

 

 

                     人民英雄紀念碑     

我們沿台階踏上台座,隻見上層座承托著高大的碑身,正麵鐫刻著毛澤東題詞“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鎏金大字,顯得十分莊嚴、肅穆。

下層須彌座腰部四周鑲嵌著八幅巨大的漢白玉浮雕,分別以“虎門銷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遊擊戰爭”、“勝利渡江”為主題,刻有170 多個人物形象,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生動而概括地表現出我國近百年來,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28年來反帝反封建的偉大革命鬥爭史實。

 

 

               浮雕《抗日遊擊戰爭》   

 

我眼望浮雕,心潮起伏,這其中該有多少驚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啊!千千萬萬的先烈們為了億萬勞苦大眾的翻身解放,為了新中國的誕生,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英勇獻身,長眠於此。我們應該永遠牢記、緬懷他們的不朽功勳,珍惜來自不易的幸福生活。

紀念碑背麵鐫刻著毛澤東起草,周恩來題寫的碑文:三年來……

臨別前,我再次仰望著碑身,猛然感覺到它不再是一座普通的紀念碑,而是一座偉大的豐碑,曆史的豐碑!

 

我們四人在紀念碑前留影後,跨過100多米寬的長安街,來到天安門城樓下,盡情欣賞這中國古城門中最傑出的的代表作。

天安門由城台和城樓兩部分組成,造型威嚴莊重,氣勢宏偉。城樓

高37.4米,巍峨矗立,蔚為壯觀。可惜不讓上樓,隻能在樓下眺望。城樓是雙層黃琉璃瓦頂,60根紅漆巨柱排列整齊,繪著金龍吉祥

畫和團龍圖案。城樓基座周圍有漢白玉欄杆、欄板,雕刻著蓮花寶瓶

案。整個大殿莊嚴雄偉,金碧輝煌。

 

 

 

城台下有5個拱形門洞,中間的最大。大門上有9個金色的凸起,象征著皇權至高無上,因為摸的人多了,下層凸起上的金粉已經脫落。正中門洞上方懸掛著巨大的毛主席畫像,兩邊分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和“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的大幅標語。

城樓前有金水河,河上飛架了7座漢白玉雕欄石橋,即金水橋。橋麵略拱,橋身如虹,構成綺麗的曲線美。站在橋上眼望城樓,看見幾個人在樓上來回走動,身影很小,麵部模糊不清。我不禁擔心,如果從廣場上看城樓豈不更遠,到時還能看清毛主席嗎?

橋南東西兩側,各有漢白玉華表矗立,雲繞龍盤,極富氣勢。華表上滿刻著盤龍與雲朵,巨柱頂端加上了雲板,承露盤蹲坐著石獸,此獸有注視皇帝出入之意,因而人們把前華表上兩隻背北麵南的石獸叫“望君歸”;把後華表上把前華表上兩隻背南麵北的石獸叫“望君出。”

金水河兩岸有兩對威風凜凜的石獅,姿態雄偉,勇猛之中透著和善與柔順,這正是中華民族喜愛的性格與形象石獅後麵左右兩側是大型觀禮台。

 

                   金水橋前石獅

 

參觀完天安門,我們重新返回廣場照相留影。此時紫陽高照,微風習習,正是照相好時機。我們很快來到離旗杆100米處的一家攝影點—前門照相館,一個肩背兩個照相機的中年婦女上來熱情招呼:“照相嗎?來來來,給你們照個‘我愛北京天安門’,又快又好,免費郵寄哦,誰先來?”見我們麵露疑惑,就把我們帶到一把大號遮陽傘下,參觀她的樣板照。我隻看了兩張,就覺得真不錯,她照的相,無論選景還是人物表情、清晰度都是一流的,就是這了。

沒用十分鍾,她就熟練地為我們每人單照、合影完畢。史秋生還換上我的軍衣、帽子照了一張。隻可惜那是還沒有彩色照相,無法真實反映天安門廣場的絢麗風采。

照完相,我們趕緊去參觀故宮。

 

從天安門進去朝北走,穿過端門,到達午門,就是故宮博物院的正門。

 

 

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當今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建築最雄偉、保存最完整的的古代皇家宮殿。故宮又叫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據說整個宮殿有9000多個房間。

為了突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故宮有條貫穿宮城南北的中軸線。在這條中軸線上,按照“前朝後寢”的古製,布置著帝王發號施令、象征政權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王後妃居住、生活的後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

要參觀完這麽浩大的皇宮,沒有幾個月的時間是不可能的,我們隻好沿著這條中軸線走馬觀花。

首先,我們來到“太和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用來舉行各種典禮的場所,譬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後、命將出征等等。它建在8米高的漢白玉台基上,屋頂上雕刻著12隻珍禽異獸。大殿內雕鏤金漆的寶座,坐落在正中的須彌坐式楠木平台上,周圍是六根瀝粉蟠龍金柱,上方的天花中央是巨大的蟠龍藻井,形象地表現了皇帝天下獨尊的磅礴氣勢。

 

 

                     太和殿

辛亥革命後,清遜位皇帝仍居後宮,袁世凱意圖複辟帝製,對殿內外裝潢有所改動,曾把寫有殿名匾額上麵的滿文鑿去,漢字移至中間。

太和殿廣場麵積約3萬平方米,地麵上扇形排列著90方漢白玉石塊,聽說這些石塊裏雕刻著999種人物和植物,包含很多曆史故事。

 

 

              筆者1979年6月攝於太和殿

 

從太和殿出來,我問三位感受,餘江濤一聲歎息:“難怪袁世凱想當皇帝,是人爬到那個位置,都會欲罷不能,欲壑難填啊。”我笑他:“吔,你小子有野心,也做皇帝夢?”江濤笑道:“我有哪個命嗎?玩笑嘛,不過,真想上去坐坐那把龍椅,嚐嚐滋味。”眾訕笑。

 

再往前走,就是“中和殿”,一個不起眼的小宮殿,是皇帝到太和殿參加大型慶典前更衣、休息的地方。寶座兩旁還放著兩乘轎子,是帝後在宮廷裏使用的交通工具。

可能是條件反射吧,看見轎子,我突然覺得兩腿發軟,左腳跟好疼,

真想找個地方坐下歇會兒。

“秋生,找人問問,幾點了?”我問史秋生。

“我剛問過,11點。”

“我走不動了,歇會吧,怎麽周圍連個凳子都沒有?”我抱怨道。

“那麽大張龍椅擺那兒,還有轎子,沒看見嗎?上去坐嘛。”餘江濤調侃道。

“去你的,那是給你坐的,你不是想當皇帝嗎?”我反唇相譏。說完,不理他們,跑離大殿十來米,不管不顧,一屁股坐在地上。太累了!四個多小時,馬不停蹄,出門玩並不輕鬆啊。抬頭一看,周圍地上已坐了一大片人,有的墊著報紙,有的坐在衣服上,焉頭耷腦,盡顯疲態。

一會兒,三人出殿來找到我,周、吳二人也累得席地而坐,隻有餘江濤精力不減,優哉遊哉度著方步:“這還沒到一半,就累成這樣啦,抓緊點吧,上午看不完上哪吃飯?故宮裏麵不賣飯喲。”

“歇一會兒不行啊?皇帝才走這麽幾步都要休息,我們可走了四個小時了。”我反駁江濤道。你身體壯,也得顧下弟兄們吧。

“早上從食堂帶點包子饅頭出來就好了。”吳青年說道。

“噯,這主意不錯,以後就這麽幹。”秋生誇道。

小憩後,我們向保和殿走去。

 

保和殿是皇帝過年時賜宴外藩、王公大臣的地方,也是古代科舉考試最高一級—殿試的場所。殿內四麵彩畫,極其別致,金磚鋪地,也設有雕鏤金漆寶座,熠熠生輝,華貴富麗。

 

殿試每三年舉行一次,由皇帝親自命題、麵試,指定大臣問卷。考取第一名的是狀元,依次為榜眼、探花、進士。

看到此,我腦海中倏然閃現出戲劇電影裏的殿試情節,皇帝憑一時

之興趣愛好,昏然出題,考生戰戰兢兢慌亂應答,考官營私舞弊,學子名落孫山……近千年腐朽的科舉考試製度貽誤多少人的前程,又埋沒了多少棟梁之才,實該廢除。

 

過了乾清門,就是內廷後三宮了,即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其中乾清宮是內廷的正殿,是清朝皇帝的寢宮和處理政務之處。

 

                 乾清宮正大光明殿

 

三宮兩側是東西六宮,是皇帝的嬪妃們生活娛樂的地方,也就是所謂的“三宮六院”吧。隻可惜,當時東西六宮還沒有對外開放,其實這裏麵的故事才是內宮明爭暗鬥、殺機重重之精華,慈禧太後就在西六宮的儲秀宮和長春宮居住過。

 

由於時間太晚,加上饑腸咕咕,我們匆匆瀏覽了一下三宮,就來到坤寧宮北麵的禦花園,這是故宮最美麗的地方了。

走進禦花園,滿眼盡顯蒼鬆翠柏,奇花異石,亭台樓閣,水榭小橋。時而傳來幾聲鳥叫,時而聽見泉水“叮咚”聲。舉目望去,可見一座亭子,蔥鬱的樹叢映襯著紅色的牆壁和金黃的琉璃瓦,那就是千秋亭。千秋亭旁邊是堆秀山,堆秀山是宮中重陽節登高的地方,疊石獨特,磴道盤曲,下有石雕蟠龍噴水,上築禦街亭,可眺望四周景色。

 

                       皇家花園

 

走出神武門,就見到環繞紫禁城的護城河,俗稱筒子河。至此,故宮就算草草逛完。

此刻,我們已是筋疲力盡,饑渴交加,急忙跑到一家小飯館解決肚子問題。

故宮是中國古代皇宮中最靚麗的瑰寶,在世界古建築史上占有極其重要地位,是中華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又一集中展現,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倍感自豪和榮耀。

可在當時那個美醜不分,黑白顛倒的瘋狂年代,這種真實的心靈感受隻能埋藏於心,不能過分渲染,因為我們是帶著批判、鞭笞的眼光去參觀的,我們看到的是封建製度的腐朽、沒落,封建朝代的腐敗無能,以及封建帝王的驕奢淫逸的生活。

從那以後,我又兩次參觀過故宮,每次新鮮感、激情絲毫不減。


年輕人累不跨,恢複快。吃完飯,小坐一會兒,一身疲倦煙消雲散。我們又去故宮對麵的景山公園逛了一圈。明代在北京修建皇宮時,曾在這兒堆過煤,故又稱煤山。唯一有印象的就是山上那顆歪脖槐樹,樹枝、樹皮早已剝落幹淨,隻剩軀幹,可謂“赤身裸體”,它是當年崇禎皇帝上吊自縊的地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