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是誰點燃了伯克利大學騷亂之火?

(2017-02-05 16:44:16) 下一個

 

 

自從特朗普登上美國總統寶座的那一天起,美國人便活在世界輿論的風口浪尖上,每天都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從未擔任過一天公職的房地產商人特朗普搖身變為總統,習慣於霸道總裁的領導方式,每天一張或數張總統行政令,讓世人膽戰心驚,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麽!無論發生什麽,都可能加劇美國社會的分裂。

 

美國各地的抗議浪潮在川普宣布獲勝起,幾乎每天都有,已經成了家常便飯,從百萬婦女大遊行到機場每天的抗議遊行,發展到2月1日,由加州伯克利大學校園的和平示威演變為一場騷亂。不管是誰坐收漁翁之利,都給大學帶來了傷害,而借機出名的人卻達到了目的。

 

讓我們來看看借騷亂出名的人和他背後都是什麽樣背景?自騷亂開始一個奇怪拗口的名字突然被熱搜,Milo Yiannopoulos米羅 · 雅諾波魯斯,一個聽上去很文藝的名字。不錯,他就是出生在希臘的另類右翼(alt-right)的代表人物之一,現年32歲的極端右翼雜誌Breibart的編輯。

 

 

米羅被極端右翼組織看中包裝,去美國各大校園演講,籠絡大學生,推銷極端右翼保守價值觀,其中有著深層的原因。

 

出生在希臘,生長在英格蘭小鎮的米羅,父親是希臘人,母親是英國人。在米羅很小的時候,父母離婚,母親再婚,米羅與繼父關係非常惡劣,他痛恨繼父,破碎的家庭環境使他憤世嫉俗。由於成績很差,在曼切斯特大學中途退學,又轉入另外兩個學校都以退學為結局。做過歌手,出過詩集,在英國各家小報混過,也辦過媒體網站,在他經營媒體網站過程中曾經多次發生財務糾紛,米羅本人是同性戀,但是反對給予其他同性戀權利,他曾經在Twitter上多次發表種族歧視言論,被Twitter永久封閉賬號。就是這樣一個種族歧視者,大選期間不遺餘力地支持吹捧川普,甚至稱呼川普為”爸爸”?。

 

 

川普的首席策略顧問斯蒂文·班農原來是Breibart的執行總裁,想要出名的米羅被班農招募到旗下,做起了Breibart的編輯,在川普競選過程中一起立下汗馬功勞。

 

 

班農曾經在高盛工作過,專攻好萊塢媒體娛樂行業的投資,深黯美國娛樂行業的運作之道。班農信奉白人至上,主張限製合法移民,支持歐洲的右翼運動。他的種族主義傾向在美國知識精英界完全沒有市場,而且遭到廣泛抵製。但如何打造和培養娛樂政治明星,班農是行家,而米羅完全符合娛樂行業的打造標準,同性戀,出過詩集,神經質的憂鬱形象,顛三倒四的出位言談,還有一個希臘名字,確是不可多得的一枚奇葩。

 

 

於是米羅充滿戲劇化情緒化的演講開始在各大視頻網站、內陸各個保守高校蔓延,米羅以反叛文藝好萊塢打扮,作為右翼新一代明星,向大學生輸灌極右思想,讓年輕學生們覺得保守派其實也挺酷。據報道,米羅的所有演講保安費用,還有昂貴的好萊塢式名牌服裝,都是Breibart以及匿名富豪讚助,他推廣的右翼主義大學獎學金隻對白人男生開放。

 

由於川普的上台,極端右翼主義抬頭再加上得到資金的支持,右翼組織開始大張旗鼓地發展,招兵買馬,進駐校園,這種現象已經引起了知識界的注意。美國大學校園雖然保障個人的言論自由、思想自由,但保障言論自由並不等於為所有言論提供同等的平台,具有進步主義傳統的知識界顯然不希望校園被極右組織腐化。米羅來伯克利校園之前曾經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演講遭到強烈抵製,他到伯克利之前已經遭到100多名教授的聯合抵製。所以他在伯克利受到激烈抗議,抗議活動發展到幾近騷亂的程度,其實不是偶然的。

 

 

這次伯克利的校園騷亂,是美國右翼主義進軍大學校園一個標誌性的事件。米羅雖然被迫取消在伯克利的演講,但是未來,我們會看到更多被包裝過的米羅出現。事實上,這股潮流已經開始蔓延到美國其他高校。幾天前,威斯康辛州麥迪遜分校的校長發表告師生書。文中指出,有犯罪記錄的某君(此人在2005年曾經犯下縱火於兩座非裔美國人教堂的重罪),  打算在校園成立極右翼組織,雖然校方無法了解也不能阻止有犯罪記錄的人來校接受教育,但假如有個人感到自身安全受到威脅,請馬上報告校方。學校和社區絕不允許任何學生受到歧視、騷擾、恐嚇或其他暴力行為!

 

也許,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資料來源: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lo_Yiannopoulos

http://www.cnn.com/2017/02/01/us/milo-yiannopoulos-berkeley/

https://www.bloomberg.com/features/2016-america-divided/milo-yiannopoulos/

 

編者注:關於2月1日伯克利騷亂詳情,請參見“美國華人”《第25期圖姐》的第5條新聞。

 

作者:無影

編輯:Paul

本文首發於“美國華人”公眾號(ID: ChineseAmericans)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