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龍人和牛娃(三)小吃貨 2

(2016-08-23 16:50:44) 下一個

民以食為天,吃得好、吃得健康是寶寶們的頭等大事。托兩邊爸媽的福,做飯手藝都很好,各有南方北方的風味。特別是公婆,做麵食是一流的,又快又好吃,還不斷花樣翻新。

小家夥聽說有好吃的眼睛會發亮,笑得特別甜。米飯配菜,他倆百吃不厭的是西紅柿炒蛋。傑瑞喜歡吃蝦和各種肉,無肉不歡,可以拿個雞腿或者排骨直接啃。平時各種麵條,各種炒飯,煎餅,搭配的菜不一樣口味就不一樣。

麵食和米飯相比,似乎更勝一籌,因為麵食變化多樣,深受喜愛,隻是做起來麻煩些。這裏羅列一些家裏常做的麵食:

 

有麵片、臊子麵、油潑麵、燴麵、麵疙瘩;餃子各種餡兒的都愛吃,白菜豬肉的,韭菜豬肉的,牛肉的,反正得有肉,素的嚐幾個也行。餅有煎餅、烙餅、像肉夾饃、韭菜盒子。還有包子、春卷和花卷。

婆婆獨創的:自製健康版皮薩餅,自己發麵、加番茄醬和起司,比買的味道好多了。還有特別推薦:炸油條,拌麵的時候加點雞蛋,會又香又膨,邊炸邊吃特別最帶勁兒。

小家夥最愛玩的遊戲是點餐、做飯。我們作顧客,他們作廚師。漢瑞先寫好整張英文菜單,包括開胃菜、主菜、湯、甜點、飲料。我們點餐,他們做好,假裝賣給我們,很便宜。然後誇他哪樣做的好吃。

至於水果,漢瑞最喜歡的是西瓜,其他水果也歡迎,傑瑞最喜歡草莓和藍莓,所以他的口頭菜單上有各種藍莓蛋糕、草莓冰激淩、草莓蛋糕。

漢瑞還嚐試製作不同飲品,有一種叫“banana sunset”。名字挺好聽,先將香蕉切片,加兩種不同顏色的果汁,通常是紅色和黃色,出來sunset的效果,插個吸管,配一片檸檬。賣相不錯,味道一般,漢瑞嚐了一口就不喝了。傑瑞非常捧場,喝完了說好喝,很崇拜的看著哥哥。

從美食說到審美的能力。我向來認為教育的境界之一是審美的教育,會欣賞美、捕捉美、創造美,會讓生活更加靈動有趣。藝術的各種類型是相通的,建築的空間設計,雕塑的形體、繪畫的線條和色彩,舞蹈的造型、音樂的優美旋律都可以是美的載體。

審美的能力就從小培養吧,我希望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們能觀察、欣賞身邊的大自然的美景。我們一起看春天綠草的萌芽,聽夏天小鳥的歌唱,數秋天斑斕的樹葉,看雪花片片的飄逸。如果仔細聽,下雪也是有聲音的。

坐在車裏,看著外麵藍天白雲,透過車窗像加了一層濾色鏡,分外鮮明。這是個發揮想象力,培養觀察力的好機會。

“看白雲多好看,你們覺得像什麽呀?”

老大搶答“像棉花糖!”

?“是挺像的,還像什麽啊?”

老二搶答“像大大的爆米花!”

(看來眼裏隻有吃的,哈哈)

繼續尋找美。校園通往教學主樓的路上,有幾棵樹,結了很多紅果,成熟的都落到地上。像聖女果,透亮鮮豔。我指著果子,讓他們看:“多好看啊”,漢瑞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能吃嗎?”其實我也好奇,隻是不敢親自試試。看到鬆鼠吃得高興,可是它拿小爪子捧著,把果肉咬掉扔了,露出裏麵的像櫻桃核,又把硬殼咬開,吃的是果仁。

再往前走,有一戶人家的蘋果樹,結滿果實的樹枝伸到院外,紅紅的小蘋果落到人行道上。真的是小蘋果,隻有李子那麽大,透著胭脂色的紅,特別誘人。第一個問題當時是“能吃嗎?”我確定是蘋果能吃。第二個問題是“好吃嗎?”,漢瑞和佳維同時問的。其實我已經嚐過了,上次見到就忍不住咬了一口,太酸了。我老實回答“不好吃”,可人家還是要親自嚐試,發現蘋果樹需要嫁接培養,在農場裏摘的會是甜的。

好吧,看來吃貨的特點是要進行到底了。我們本來計劃的觀察自然的徒步,都變成了尋找美食之行。我們會提醒一定不能亂吃果實,但還是會鼓勵他們走走看看,這個過程就是尋找、提問、嚐試、驗證的過程,當然一定要有大人陪同和指導。為什麽路上遇到的比買來的更有吸引力,因為那是他們自己的發現,看到整個植物生長的形態、辨別不同類別,就會更加有趣。

其實,美食的“色、香、味、形”也包含著審美的情趣,會品美食、做美食又何嚐不是一種藝術,而且是實用的、生活的藝術。

(海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