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劍橋的中國廟(二) 坐擁書城 1

(2016-08-12 18:22:52) 下一個

每天沿著劍河騎車,看河邊的垂柳逐漸由碧綠變成金黃,飄散在河麵,讓人想起: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一路上,銀鈴般的金鍾花在風中輕搖,繁星似的番紅花在路邊微笑。

特別感謝優雅親切的行政主管白素珊 (Susan Bennett)給我安排了美麗的辦公室,讓我讀書之餘,看到不斷變換的景色:小鹿體態輕盈、眼神溫順,小巧的翠鳥飛身捕魚,還有火紅的狐狸,翠綠的啄木鳥。暖暖的陽光灑滿書桌,清澈的小溪緩緩流過,寬大的落地窗映入花園的景色,我就在這美麗的地方,享受讀書的快樂。

研究所二樓的東亞科學史圖書館藏有中文、日文、韓文、英文和其它語言的關於中國傳統科學史、技術史和醫學史的獨特館藏。除了書籍、縮微膠片、期刊、抽印本和手稿之外,還有大量的書信、筆記、照片、地圖等檔案材料。整個館藏反映了李約瑟在寫作《中國科學技術史》過程中廣泛的興趣、工作的方式和研究選題的轉換。

李約瑟和魯桂珍從1937年開始搜集藏書,搜集到很多珍貴的書籍,其中包括中國朋友的贈書,如竺可楨教授捐贈的《圖書集成》、台灣故宮博物院捐贈的《四庫全書》、台灣道教協會捐贈的《道藏》等經典收藏。我在閱讀藏書時,多次看到李約瑟和魯桂珍留下的筆跡,他們治學的嚴謹和勤奮令人欽佩。

李約瑟在清趙學敏所著《本草綱目拾遺》中插入了十幾處標簽,與科技史有關的條目用鉛筆標記,如標注“強水”條目關於腐蝕銅版畫的記述,並在前言和後記處對科技內容和版本情況作了評注。魯桂珍在元代忽思慧所著《飲膳正要》中標注了營養學研究的資料。

東亞科學史圖書館的管理和維護,由館長莫弗特(John Moffett) 負責。他精力充沛、以研究所為家,盡心盡責地選書購書、介紹館藏、安排預約、回複郵件、整理上架,使圖書館網絡檢索便捷、書目著錄詳細、館藏利用率高。他給我很多幫助:推薦西方印刷出版史書目、檢索印刷史博物館網站、查找耶酥會士檔案收藏情況、介紹劍橋大學和院係圖書館的特色館藏。

東亞科學史圖書館收藏了豐富的印刷出版史的資料,如光緒六年(1880年)在邵陽印行的魏源著《海國圖誌》圖文並茂,英國傳教士傅蘭雅(John Fryer,1839-1928)編輯的科學刊物《格致匯編》詳細介紹了石版和銅版印刷術。張靜廬輯注的《中國近代出版史料》有近代報業的史料,黃裳著《清代版刻一隅》精選了不同版本的書影。法國杜赫德所編《耶穌會士中國書簡集:中國回憶錄》中有蔣友仁(Michel Benoist,1715-1774)神父的信件,記錄了乾隆帝關於在法國製作銅版《平定準噶爾回部得勝圖》的問答。

我還看到一些有趣的資料: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1552-1610)曾將銅版宗教畫“寶像圖”贈與製墨名家程大約,程大約所著《程氏墨苑》中,以木版摹刻“寶像圖”,初步顯現西洋畫技法。研究所收藏的丁卯(1927年)仲秋涉園影印的《墨書七種》就收錄了《程氏墨苑》,其中有利瑪竇的“題寶像圖”和 “贈墨苑文”。光緒庚子年(1900年),傅蘭雅口譯、華衡芳筆述的《代數術補式》由上海順成書局印行,插在封麵內的禁止盜版的手寫通告,是研究版權史的參考資料。

在劍橋這座書城,學校、學院、係和研究所的藏書浩如煙海。書院建閣藏書,書生坐擁書城,從此靜窗聞細韻,琴聲常伴讀書人。

(海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為啥總貼些文不對題的照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