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來英美語係國家的鄉們都親曆過英語做為第二語言的窘境與重要性。 粗略地講,英語起源於德國西部的盎格魯弗裏斯蘭人的方言;在5世紀中期至7世紀期間,由來自德國、丹麥南部與荷蘭的盎格魯薩克遜移民帶到了不列顛島。又經過好幾個世紀與不列顛當地語言的融合與演變,形成了一個獨立的由26個字母組成的語言體係。
可是,做為他們的母語,並不是每個美國人都能講一口好英語,寫一手好英語文章。感觸很深的一件事至今難以忘懷。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來美國留學,在學校的學生食堂謀到一份差事,為的是掙到每天一頓免費晚餐和一個月的房租。某天,任務之一是補充一大排早餐穀類幹糧罐,將它們裝滿。與我同工的是一位年輕的美國女孩。發現某個最受歡迎的幹糧的罐子已經被清空了,女孩便前往儲物間去取添加備份,回來告訴我儲物間裏也沒有了。她就找了支粗筆要寫個簡單“告示”,免得開飯期間被品牌幹糧的熱愛者們追討。女孩掂筆沉吟了十來秒,轉頭問我“Empty”怎麽寫。初來乍到,美國年輕人給我的印象是顯成熟,我估摸著這女孩至少是”後高中“的。盡管當時下巴沒有被驚的掉下來,這件事卻在我的腦海裏深深紮了根。
前兩天川普總統又給我們上了學習和正確使用語言重要性的一課。總統自豪地向大家宣布,"I tested very positively in another sense so— this morning. Yeah. I tested positively toward negative, right. So…” 斷章取義地,有人就把他的宣告笑話成,川普總統宣告他的新冠檢測結果是“非常陽性”的。誰看了不嚇一跳呢?
大姐原來是可愛貓咪的頭像,是喜歡貓咪,喵控握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