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country

I used to live in a room full of mirrors; all I could see was me. I take my spirit and I crash my mirrors, now the whole world i
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瓷器和荷蘭東印度公司-讀書筆記三

(2022-12-16 07:56:36) 下一個

1)Brook, Timothy (2008). Vermeer’s Hat,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and the Dawn of the Global World

2)Blankert, A, Montias, J. M., Ailland, G. (2007). Vermeer

3)Schneider, Norbert (2001). Vermeer, the Complete Paintings

4)wikipedia.org

Part C-中國瓷器 & VOC

 

Vermeer, Young Woman Reading a Letter at an Open Window, c. 1657

 

Vermeer的這幅畫描繪了一位女子沐浴在窗口金色的陽光下,專注地讀信。桌子上暗紅的波斯毯子上有一個藍白花紋的中國瓷器,裏麵裝著的蘋果桃子翻滾而出。Vermeer 生活的那個年代,當地大部分的男士受雇於荷蘭東印度公司,漂洋過海去謀生。那封信也許來自在世界另一頭的lover。這位女子表麵看上去沉靜內斂,但那翻滾而出的水果暗示著愛的情愫在內心洶湧澎湃。

 

這幅畫作於1657年,那時荷蘭與亞洲的海上貿易已經興旺有半個世紀。桌子上的中國瓷器,如果在1600年還屬於珍稀之物,那麽到了Vermeer生活的1650年,已經進入中產階級用來象征財富品味的奢侈品。

 

中國陶瓷發明於大約3500年以前的商朝(1600-1046BCE),通過大約1500年的摸索,到了漢代(CE25-250)燒至成初級的瓷器,又經過500年到了隋代(CE581-618)和唐朝早期(CE618-907),中國瓷器工藝已經在純白色和透明度上達到無與倫比的高度。中國瓷器的燒烤溫度高達1200-1400攝氏度,而歐洲陶瓷即使在16,17世紀最高也隻能達到900攝氏度。歐洲一直到1708年德國的化學家才最終複製出中國瓷器工藝的技術要求,但在純白色,透明度,光亮度和厚度等技術要求上則是後來之事。

17世紀末在荷蘭燒製的中國瓷器仿製品,Lambert Van Meerten Museum of Delft

 

中國最好的瓷器來自內地江西景德鎮,曆代已經開始流傳於東亞和印度。特別在13 和 14 世紀蒙古兵西侵建立蒙古帝國以後,沿絲綢之路的陸路交易日趨繁榮。在波斯穆斯林地區,由於古蘭經禁止使用用金銀做的碗具,而中國瓷具精美稀少,價格昂貴,尤其是中國藍白瓷具,成為波斯貴族家庭的寵物。波斯人喜歡鈷藍色,比中國最初的藍色更深,中國因而從波斯購買鈷藍顏料(cobalt blue), 製作成後來風靡全球的青花瓷。

 

當歐洲人第一次見到中國瓷器時,驚為天物,他們稱之為水晶。中國瓷器表麵堅硬光滑,色澤明亮柔和,繪畫細膩,線條明確,碗壁薄而透明,端起時幾乎可以看見另一麵的手指陰影。中國瓷器尤其是青花瓷成為歐洲貴族的新寵。

 

16世紀以前,歐洲和中國的貿易主要在穆斯林威尼斯之間,而威尼斯和奧特曼幾個世紀無數次的衝突限製了中國物品在歐洲的市場。1498年,葡萄牙繞過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開通了從大西洋到印度洋的海上航道,俗稱Cape Route, 從而打通了歐洲直接與亞洲的貿易通道。

 

Vermeer, View of Delft, c. 1660-61

 

這是Vermeer畫的他生活的Delft小鎮,運用了當時不多見的點畫技藝,把雨後初晴的運河和Delft建築物畫得熠熠生輝。在畫的最左邊,那個長方形水平屋頂的紅色建築物,是荷蘭東印度公司VOC所在地。

 

荷蘭東印度公司VOC建於1602年(1602-1799),當時壟斷所有去亞洲的荷蘭商業船隻。它一共有六個地區分公司,擁有4,785條商船,其中阿姆斯特丹分行掌控大約一半的商業交易,Delft 則是另一分行,是當地最大的雇主。大約在公司成立的第一個十年,大約有8500名男子受雇於VOC,在公司長達2個世紀的經營中,將近有一百萬人航行海上到達亞洲。它的競爭對象英國東印度公司(1600-1874),一共有2,690條商船, 交易的物品重量僅是VOC 的五分之一。VOC最大利潤來自於17世紀對香料的壟斷。

 

16,17世紀是歐洲向外擴張尋找殖民地的年代,那時西班牙致力於向西越過大西洋,葡萄牙向東進入印度洋。在東南亞,葡萄牙在印度的Goa和後來中國的澳門, 西班牙在菲律賓的馬尼拉建立了長久trading post,而荷蘭英國商船一直被視為海盜船受到前麵兩國的攻擊。17世紀VOC最終在印度尼西亞,先是Bantam,後在Jakarta 建立了長久的trading post,從那裏他們一直航行到中國南海,繞過中間商與中國進行直接的商品交易。

 

Global Trade Routes in the 17th Century

 

大西洋中靠近非洲的一個公共小島St. Helena (後來被英國人納入英國殖民地,200年後拿破侖被流放在那裏一直至死), 那時是從亞洲歸來的船隻中轉休息地。1613年,6艘由荷蘭和英國組成的商業艦隊在那裏休整2周後離開,滯留在後的其中一艘Pearl在離開時看見2艘葡萄牙商船入港,他們逃離後追上前麵的3艘,仗著船多,4艘船轉回St. Helena, 突襲拋錨在那裏的兩艘葡萄牙商船,交火中荷蘭的White Lion商船被擊中火藥庫而沉沒,其他3艘逃離。

 

根據清單,White Lion載有15,000袋胡椒,312公斤丁香, 77公斤Netmeg 肉豆蒄, 1,317顆總共達480.5克拉的鑽石。1976年進行了沉船打撈,發現海底無數的中國瓷器碎片。

 

White Lion 僅是早期荷蘭在海上衝突中失去的商船和貨物的例子之一,但是危險無法阻擋追逐海上貿易的經濟利益。光在1608年荷蘭的一個中國瓷器訂單,列出50,000 butter dishes, 10,000 plates, 2,000 fruit dishes, 1000 salt cellars, 1000 mustard pots, and other various bowls, jugs and cups. 中國一度無法滿足海外的瓷器訂單,導致中國,波斯和歐洲的假冒中國瓷器泛濫。

 

為了改變這種敵對氛圍,一直被認作是海盜的荷蘭在17世紀早期首先發布了“the Spoils of War”, 認為西班牙葡萄牙用武力阻止荷蘭商船相當於武力宣戰,荷蘭有權武力防禦和合法沒收繳獲的財物。1609年又進一步發表“the Freedom of the Seas”, 認為人人有權進行商品交易,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阻止其他國家在海上的商業交易。自由貿易引申出國際法公海的概念。

 

Next: 澳門Macau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