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country

I used to live in a room full of mirrors; all I could see was me. I take my spirit and I crash my mirrors, now the whole world i
個人資料
正文

讀書筆記-荷馬史詩

(2021-04-05 14:47:52) 下一個

荷馬史詩 The Iliad

by Homer, translated by Barry B Powell

 

曾經讀過它的英譯簡本,當時讀得激情澎湃,接著又讀荷馬的全譯本“奧德賽Odyssey”,facinated!  讀後馬上覺得應該把完整版的荷馬史詩再讀一遍。

 

這是一部關於英雄的史書,創建於大約公元前800年(相當於中國夏商周朝中的周朝),當時還沒有文字記錄,全部由吟遊藝人荷馬以口頭歌詠的方式傳播於希臘一帶,描述的是大約公元前1200年前後青銅器時代(相當於中國的商朝),希臘各部落聯合圍攻位於古亞細亞(今土耳其沿愛琴海一帶)特洛伊城Troy的戰爭。

 

希臘最大的部落之王由於拒絕歸還在亞細亞掃蕩中獲得的戰利品,一位有功於太陽神阿波羅的祭司的女兒,被阿波羅施於瘟疫。他不得不送回祭司女兒,但是為了保持他的榮耀,他強行要了原來獎賞給Achilles的另一位女子。

 

那時希臘各部落駛船越過愛琴海Aegean Sea,圍攻特洛伊已長達十年之久,為來自特洛伊的Paris 偷走希臘國王之弟的妻子Helen 一事雪恥複仇。屯兵在特洛伊城外的Achilles 受到侮辱,拔劍相向,但被戰爭女神 Athena 勸阻,他即向生母海神Thetis 相求,要求眾神之王宙斯Zeus 幫助特洛伊打敗希臘部落,為他雪恥。

 

宙斯答應了Thetis的請求,特洛伊的英雄領袖Hector帶軍所向無敵,幾次大敗希臘部隊,最後將他們逼到水邊,並引火燒船。生死關頭,希臘國王帶著大量的金銀財寶和許諾,向按兵不動的Achilles求和,但Achilles無法消除對他的憤怒(rage),不為所動。這時Achilles的親密知己Patroklos, 不忍看到同胞被屠殺,披上Achilles的戰甲,引兵絕地而戰,最後被Hector 擊敗殺死。

 

Achilles 對國王的憤怒一下子轉化為對Patroklos 的極度悲痛,極度的悲痛又轉向對Hector 極度的憤怒。披上由神為他特意打造的新護甲,他帶兵大開殺戒,所向披靡,最後在特洛伊城牆外殺死了Hector。

 

Achilles 是由永生的母神Thetis 和凡人所生,Thetis 曾經告訴Achilles,他麵臨兩種不同的人生命運:庸庸無為而長壽,或榮耀傳世卻短暫。

 

Achilles 毫無疑慮地選擇了後者。Hector 在臨死之時告訴Achilles,他死後不久,Achilles 將被Paris的箭,在太陽神阿波羅的幫助下,在特洛伊城門下射中而死。

 

在祭奠埋葬Patroklos的十天中,Achilles拒絕歸還Hector的屍體,觸犯眾神。最後宙斯允許Hector白發蒼蒼的父親Priam,黑夜獨自去Achilles的兵營乞求歸屍。Achilles 看到Priam的痛苦悲傷,聯想到相隔千裏之外自己的老父,不久的將來也會接到他死亡的消息而處於同樣的悲痛之中,意識到不管成敗,人性痛苦和suffering是何其相似,頓時憤怒全失,同意歸還Hector。

 

16,000多行的荷馬史詩最後以埋葬Hector戛然而止,留下了對Achilles 和特洛伊城命運的雙重懸念(Achilles 的死亡和特洛伊城的攻陷後來在Odyssey中提及)。

 

古代戰場按照習俗,每一位戰士都會先報上姓名,注明誰是父親,從哪而來。生和死由命運決定,即使神也無法改變。但是,在生死之間,個人表現決定了人的終極價值:是勇士還是懦夫,是榮耀還是恥辱。因此在戰場上唯有英勇殺敵,奪得戰利品,才能光宗耀祖,榮譽而歸。

 

荷馬史詩為西方社會奠定了基本的價值和道德基調,這種價值觀即使在3000年後的西方社會,還是相對一致。

 

不難想象為什麽這本讀來氣勢磅礴的作品是美國高中的必讀書目之一,也讓我聯想到我們中國的“三國演義”和“水滸傳”。我們的文學作品並不缺乏英雄人物,但我們的“無為”哲學卻讓我們在近代遭受外來侵略而忍辱負重,逐漸失去為自己為國家利益挺身而出的反抗精神。

 

但是,五四運動和六四運動讓我們看到希望,但願這種熱血精神不會長久泯滅,但願我們的年輕一代能做中國的脊梁骨。

 

並且,美國的華人們,團結起來,為我們自己也為我們的下一代,在麵受威脅挑戰和襲擊前,請鼓起勇氣,奮勇回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劉大仁 回複 悄悄話
說得好, 非常同意, 讚成:
“我們的文學作品並不缺乏英雄人物,但我們的“無為”哲學卻讓我們在近代遭受外來侵略而忍辱負重,逐漸失去為自己為國家利益挺身而出的反抗精神。

但是,五四運動和六四運動讓我們看到希望,但願這種熱血精神不會長久泯滅,但願我們的年輕一代能做中國的脊梁骨。

並且,美國的華人們,團結起來,為我們自己也為我們的下一代,在麵受威脅挑戰和襲擊前,請鼓起勇氣,奮勇回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