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妞

土生土長北京老妞,深愛北京,熟悉北京。
正文

老北京麵條的“澆頭”

(2016-09-04 20:42:47) 下一個

   

北京人愛吃麵,澆頭當然也是種類繁多了。今兒就和大家聊聊老北京的澆頭。澆頭:指用來澆麵、澆尜尜、澆揪片兒、澆麵條之類的調料,各有特色,根據食客的飯食習尚而取頭。

過去,老北京特別是旗人,吃麵條最講究兩樣:一是講究麵碼兒要樣多並合時令;二就講究麵條的澆頭要好,也要適時令。

1.葷炸醬:就是有肉及葷物作料物的炸醬。包括各種動物及肉,如羊肉炸醬、豬肉炸醬、小蝦米炸醬等。俗話有“炸好一鍋醬,要學幾年徒。”其話不假。據老一輩的先生講,宮裏的炸醬方法非常講究,有“三入三出”之說,可見炸出醬之火候足、色澤靚、香味濃、口味醇。

2.素炸醬:不但醬內不可放有葷腥肉物,即使調料內亦不應有蔥花等葷性物(所謂五葷三厭:佛家五葷——大蒜、小蒜、興渠又名阿魏、慈蔥即蔥、茖蔥即薤俗稱蕌頭。道家五葷——韮、薤、蒜、芸苔油菜的種、胡荽即芫荽)。(五葷:對於蔬菜中的“五辛”即辛辣味。)

3.小河蝦炸醬(蝦皮炸醬):就是用買來的蝦皮(或小河蝦)來炸醬。這雖然是一種粗澆頭,但不容易做得香美,更要炸醬的手藝。即不能有生醬味兒,炸不熟,也不能過了火兒,糊了,發苦。

4.氽兒:大致可分為葷氽兒與素氽兒。葷者有肉,素者無肉無葷腥(如蔥等)在內。如豇豆段葷氽兒、素野菜氽兒。亦有在素菜氽裏加素炸豆腐、素丸子的。

5.素菜氽兒:無論用什麽蔬菜都可以,當然,最好是用葉子的菜來做,故名素氽兒。若做的好非常好吃,其鹹淡適中。如還有用香油、鮮菜、木耳、口蘑等非常可口。也有用角薺、慈菇、藕、菱角等當主料,味兒也很清雅。惟獨在鄉間,常采來的野菜做氽兒,如野薺菜為主料,口味新嫩。總之用素氽兒澆麵,亦饒有風味。

6.老鹹湯兒:北方家中醃鹹菜的湯汁,就是老鹹湯兒。它也是一種好調料,尤其用它來澆麵吃之,味兒更妙,除鹹味外,還有一種說不清的美味。再配上應時的麵碼兒,其味妙不可言。民間有句俗諺“老鹹湯兒是個寶,家家戶戶少不了。”

7.臭豆腐:用臭豆腐加湯兒拌鍋挑兒、熱麵吃,其味難聞但吃起來特美,這也是老北京的一種吃食。(臭豆腐以北京“王致和”最為有名)其所用之麵碼兒很講究,有青豆嘴兒、掐菜、白菜絲兒、菠菜段兒菜。

8.窮三樣:又稱窮人笑,指的是用芝麻醬、韮菜花、辣椒糊澆麵。解放前,貧家遇有婚喪喜事常吃這種飲食,門前鬧是打鼓、打鈸和吹鎖呐,俗話叫前鬧或門吹兒,故名窮人樂。

9.三合油:製法甚簡易。用油炸花椒成花椒油,倒入醬油,再放入些香油,也可少烹點醋,就成了“三合油”,其味香美,鹹中不膩,用來澆麵最佳。此物貧富人家均食之澆頭,可稱為“雅俗共賞”之食品。配製三合油,也有講究。醬油最好用“真醬油”。用香油把花椒炸出香味兒來再烹真醬油,才能成為真正的三合油。“真醬油”就是從伏醬缸裏曬出的汁液,撇出來,放到瓶裏,用它來做菜肴、醬菜,那才是真正的醬油味呢!

10.豆腐鹵兒:這是種很早由外地傳到京城的澆頭,可粗做亦可細作,傳到京中以後多為細作。如原料有豆腐丁、黃花、木耳、口蘑、肉絲或片、白菜或菠菜等蔬菜。

11.芝麻醬:芝麻仁炒熟後磨成的醬叫芝麻醬,將其用水慢慢澥開,加入適量的食鹽,即成澆麵的好澆頭。尤其是在夏日,加點醋,食之甚美。是最具老北京特色的澆頭之一。其有詩誇讚此澆頭曰:“芝麻將軍挑大梁,鹽水來澥作鹹湯。澆入麵中成配角,無他便成白坯郎。”

12.燒羊肉湯:此物為北京特產之一,乃是燒羊肉的湯汁。京城各賣羊肉者均有之,但以京中月盛齋產的最為有名。此物雖不值什麽錢,但其味道甚美,若用它來澆入麵中,更妙。其特點:湯肥、料正,味兒好,若再加上些香菜當碼兒,再加些辣椒油,那真是味道好極了。有詩讚曰:“羊肉燒湯美死人,麵澆美味又通神。一碗澆湯入了肚,無錢亦可買銷魂。”

13.雜合菜:一指城郊各種野菜,或多種可食之菜混在一起之菜。一指城中大飯館雜合在一起的“折籮菜”,這“籮”來源於飯館的泔水桶,一般飯館都會在泔水桶上架個竹籮筐,剩飯菜則被攔在了上麵,湯水漏到桶裏。城中大飯館雜合在一起的“折籮菜”平民百姓,特別是苦寒之家,用它作澆頭是常事。

14.鹹水兒(清湯):這是一種特殊吃麵的澆頭,因其任何麵碼兒也不用,隻有適量的鹽水,所以人稱為“寡婦麵”。其優點,就是不失麵條兒的真味,也很好吃。那些個商賈貴冑由此改良為高檔的清湯麵,他們戲稱其為太“清苦”而又名“和尚麵”。

15.爛肉:用燉煮肉的碎塊作麵條的澆頭,其味甚佳。作澆頭之爛肉,其中常有煮熟之小方塊燉肉,可為寒者解饞去饑,而且價錢甚是便宜。舊京城內多“二葷鋪”兼賣此物。如最有名的“灶溫”等。

16.肉湯:這是用燉肉湯做的麵條澆頭,其葷中不見肉卻又有肉味在。如再加上菜碼兒,解膩添味兒,則別有一番滋味。老北京人常說的兩句口頭禪是:“有錢的去飯店,錢少的去二葷鋪吃肉澆麵。”“要解饞上春三元(賣豬肉的鋪子),沒錢去二葷鋪吃肉湯麵。”

 

 

 

 

 
 
瀏覽(0) (0) 評論(0)
發表評論   編輯日誌  
 
   
 
  老北京——三不粘 2016-09-01 23:08:57  
     
 
     
 
瀏覽(436) (0) 評論(0)
發表評論   編輯日誌  
 
   
 
  七十年代北京孩子的零嘴 2016-08-31 00:16:45  
     
 
 

現而今哪,這孩子的吃食是應有盡有,花樣繁多,什麽肯德雞、麥當勞、薯條、薯片、蝦片、香蕉片,可口可樂,讓您可著勁的吃、可著勁的買。坐在電視機頭嘍。您盡可以擺上一大桌子。我們那時候可不行,但也有一樂。就說著零嘴,雖然少的可憐,但也不是沒有讓人回味的啊。

那時候的學生,家裏很少給零錢,有了三分、五分的也能買不是。您還記得吧,這水果糖是一分一塊,牛奶糖二分一塊,有的時候攢個三分錢,不是那就得上藥鋪。打住,上藥鋪可不是找病,而是買那大個的山摣丸。這山摣丸買回來,還真舍不得吃,那得拿在手裏,一點一點嘬著,有的時候忍不住了,也不能大口的咬,得一點一點的用牙嗑。那時候的孩子,就是這樣,沒有辦法,誰家過的都不富裕。除了這些,還有象什麽糖米花、我記得我最愛吃的是用紅、綠、黃玻璃紙包的細長條的糖米花,這包糖米花的彩色的玻璃紙可是好東西,用它再找個硬紙殼能做個簡易的“墨鏡”。在有就是街邊老人煮的雞子兒,但隻能在邊上聞聞,那屬於高消費,不敢買。

再說這冰棍,也遠沒有現在的花樣多,什麽可愛多、雀巢。那時候的冰棍三分一根紅果的、小豆的和粉色的楊梅、白梨的,五分一根的有巧克力的和奶油的,一毛二一根的大雪糕和一毛五的小碗兒冰激淩,後來兩毛五一對的雙棒兒,再有就是頭年個我才在王府井瞅見恢複的冰磚。這賣買冰棍的以老太太為多,推著個白色小車,用她那滄桑的語氣吆喝著:“紅果冰棍...,三分一根”,而且您記著沒有,這買冰棍的一般都以紅果冰棍為幌子吆喝,這可能是順嘴好吆喝吧。您要是買冰棍,老人就打開木蓋子、撩開被子,露出裏麵的竹冰壺,掀開蓋給您拿上一根。老人好忘事,您要是買多了,老人就得嘴裏念叨著,一五、一十、十五,多少根了?要趕上個壞小子,就少說點,但老人的決不輕信的,總是讓你在拿出來重新數,決不怕麻煩,也決不留後患。

吃冰棍也有講究,男孩子喜歡大口咬,而女孩子喜歡嘬著吃,有的時候,嘬的滿嘴流湯,還在氣著已吃完幹瞪眼的男生,想比您也有這經曆吧。

這飲料也是啊,那時候的飲料隻有汽水兒、酸梅湯。這汽水兒北冰洋的一毛五一瓶。

這冰棍、汽水兒說完了,我倒記起,有一種伊拉克蜜棗,您真聰明,就是薩達姆他們國出的那種,是真好吃,還便宜。不過哪也不是常吃的吃食,但到了70年代中這棗就沒有了。

再有這平時要磕磕瓜子是不能隨便想的,那得等過年,每戶按本供應,每人花生半斤、瓜子三兩,就這還得起五更爬半夜,到附近的副食店排隊,年前早早的買回來,不能吃得囤著,等大年下的家裏來了人在擺出來,其實家家都一樣。

那個時候,按本兒買東西的商品很多,就說這平時炒菜用的肉,包餃子用的餡兒那就得寫本,基本上每家兒炒菜包餃子也就買個三毛、五毛的提提味。但當時有一規矩,買兩毛錢的不寫本,那就得再次排隊,但誰也不願意去舍這個臉。

那個時候,油也少啊,哪象現在什麽花生油、橄欖油、色拉油啊,品種還挺多。這油每月每個本兒半斤,所以家家都要煉大油,買肥肉,把膘拉下來,切成小丁放鍋裏煉,而煉出的油渣也是好東西,放點鹽花既是零食,又是下酒菜,而且烙出的餅油渣餅噴香。

還有這早點,油餅憑糧票是六分錢一個,要多吃也行,沒有糧票可以買議價的油餅,八分一個。要是您飯量大的話,買個大火燒一夾,再買上三分一碗的豆漿(糖漿八分),那您就吃去吧,這一頓早點一毛多錢,能頂到晌午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camy 回複 悄悄話 @滿兒:明白,您16元是北京工廠裏學徒工第一年的工資標準,第二年漲到18塊。嗬嗬,心酸回憶!
滿兒 回複 悄悄話 那時候掙工資也少。七十年代北京上班的我才一個月掙16元,18元工資。 吃個油餅有時真吃不起。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