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櫪老記

老有所思,老有所記
正文

走進雲貴川,感觸香巴拉(之二)

(2016-11-15 11:59:27) 下一個

 

 

 

“七彩雲霞”的昆明

 

 

春城昆明是一座有著花一樣的浪漫情懷的城市。“天氣常如二三月,花開不斷四時春”。那裏天總是藍的,傍晚的雲是五彩的,城內滿眼是綠草鮮花。石林有美麗動人的“阿詩瑪”,大觀樓上可以觀賞五百裏滇池,還有西山的龍門,金殿的茶花,翠湖的紅嘴鷗……無一不成為昆明美麗的風景線。

 

 

石林

        石林的範圍很大,步行一天也看不完。於是,我們乘坐遊覽車,沿著林間公路繞了一圈,每到石林的精華地段,司機就停車讓我們在石林裏漫步觀賞拍照。我們登上一座石峰的頂端遠眺,石林就像一片剛剛冒出泥土的竹筍,遠處是綠樹紅花,映襯著灰黑色海洋般的石林,將其點綴得嬌豔秀美,一片盎然。

 

 

 

走進石林,我們如同走進童話般的世界。林中小徑,曲折通幽;林中的石頭,奇形怪狀。我從不同的角度展開自己想象的翅膀,覺得那些高聳雲天的石柱,有的像狗熊追月,有的似雄雞唱曉,有的如巨手高擎火炬,有的像塔頂盛開的蓮花,有的似酒翁聚談。我情不自禁地讚歎:這是大自然恩賜人間的奇跡,是鬼斧神工的傑作,也是我們中華民族不朽的石頭史詩。

 

 

眾所皆知,電影就是根據雲南大理地區流傳的民間傳說改編,以石林為背景拍攝而成的。

 

 

        我還清楚地記得,在撒尼人的敘事長詩《阿詩瑪》裏,阿詩瑪是個聰明美麗而又能幹的農家姑娘,與阿黑相親相愛,當地有財有勢的熱布巴拉,硬要娶她做兒媳。阿詩瑪不肯,熱布巴拉就派人將她搶走。她青梅竹馬的阿黑哥和熱布巴拉家鬥智比武,得到勝利,終於把阿詩瑪救了出來。

 

        可是,熱布巴拉不甘心,求崖神放水淹死他倆。阿詩瑪被水衝走了,化成一尊與世長存的石像,挺立在石林深處。阿黑哥失去了阿詩瑪,但他時刻想念著她,每天吃飯時,他盛著苞穀飯,端著飯走出門,對著石崖大喊:“阿詩瑪,阿詩瑪!”那站在石崖子上的阿詩瑪便應聲:“阿黑哥,阿黑哥!”千百年來,她的聲音依然在石林裏回蕩:“日滅我不滅,雲散我不散,我的靈魂永不散,我的聲音永不滅!”阿詩瑪那一站便成了永恒,成了一代代撒尼人的精神記憶。

 

        導遊帶領我們來到一根亭亭玉立的石柱前,對我們介紹說:“這就是阿詩瑪死後演變的化石。每天都有成千上成的遊客來到這裏觀光。

 

 

大理

 

這是神奇的夢幻之都,蒼山、洱海如夢似幻,浪漫的蝴蝶泉汨汨而流,神聖的南詔崇聖寺三塔蔚然屹立,劍川石寶山石窟雄偉壯觀,獨特的民族風情魅力十足,大理的自然風光優美無比,而豐富的人文景觀要比金庸筆下的大理段式家族傳奇更引人入勝。

 

 

我們在城內由南往北漫遊,一條大街橫貫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東縱橫交錯,全城清一色的屋麵,鵝卵石堆砌的牆壁,顯示著大理的古樸、別致。

 

接著,我們乘車去著名的崇聖寺三塔參觀。這三座塔並排而立,中間的高,兩邊的矮,基座均為方型,四周有石欄,橫的四角柱頭雕有石獅,其東麵正中有塊石照壁,上書“永鎮山川”四個大字,頗有氣魄。三塔的主塔叫千尋塔,為方型16層密簷式塔,底寬9.9米,高69.13米,塔頂有銅製覆缽,上置塔刹。導遊說這三座塔同西安的大小雁塔都是唐代典型建築。塔前的廣場,是我們這些遊客觀賞和拍照最佳場所。

 

 

穿過茂密的竹林和綠油油的田野,我們來到蒼山之麓的蝴蝶泉邊。沿途有身著傳統民族服飾的白族姑娘端坐在路旁,認真地繡著手工,竹林盡頭一股汨汨而出的清泉吸引了遊人的目光,泉水邊的大理石上赫然書有郭沫若題寫的“蝴蝶泉”三個字,泉不大,可是清澈極了,底部鋪滿了晶瑩的卵石,清幽的泉水不斷地從細細的白沙中湧出,輝映著燦爛的陽光,那迷人的色彩征服了人們的眼睛。

 

在大理城鄉,我看到處處是花的世界。從江南花草的園圃,走進大理的花海,才有大理之花朝我盛開的感覺。大理是花城,野外的高峰、低山、平壩均可見花色爛漫。春意盎然的映山紅、潔白無暇的杜鵑、紫紅大氣的牡丹,無不盡展風流。導遊介紹,在我們國家隻有廣州和昆明(主要是大理)這兩座花城。每天廣州和昆明都用飛機將盛開的各種鮮花運往全國各地的鮮花店銷售。我問導遊,大理的鮮花便宜嗎?導遊說,你們那裏的牡丹要賣到兩三塊錢一支吧,而我們這裏農民挑著牡丹花到大理城裏去賣,是論斤賣的,兩塊錢一斤。我們聽了感到不可思議,因為我們南通地區目前青菜還要賣三、四塊錢一斤哩!

 

 

麗江

 

我們在雲南旅遊的最後一個景點,就是地處雲南西北、雲貴高原與青藏高原連接處的麗江。我從一份報刊資料中得知,玉龍山是麗江最高的山峰,雲杉坪和犛牛坪深藏山中。金沙江在石鼓鎮拐了個彎向前奔去,遇到了玉龍山而艱難前行;虎跳峽的驚險壯觀使人為之向往;麗江古城有五彩石鋪成的街道,流淌的泉水繞過每一條路……悠閑的麗江會留住所有人的腳步。因為我們在麗江逗留隻有一天時間,隻能在麗江古城參觀遊覽。

 

 

麗江古城海拔2416米,四麵環山,始建於宋末元初,屬於中國少數民族納西族聚居區,城依山而築,街臨水而成,瓦房櫛比,市井稠攘,家家流水,戶戶垂柳,一街一景,皆可入畫。因此,我們每個遊客都拍了不少照片。導遊介紹,這裏是各民族多元文化和民居建築的集中展示區,是延續厚重曆史文脈的文化名城。

 

 

在離麗江古城四公裏的束河古鎮,則是納西族先民在麗江壩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馬古道上保存最完好的重要集鎮,也是納西族從農耕文明向工商文明過渡的活標本,是對外開放和馬邦活動形成的集鎮建設典範,屬於麗江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在麗江古城的大街小巷轉了一圈,覺得在我到過的小集鎮中,麗江是最美的無可挑剔的了。麗江古城的簡介裏就寫得清清楚楚:1986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為世界遺產名錄,2006年被國家三部委評定為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2011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5A級旅遊風景區。因此,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題寫了“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的條幅,放大後裝裱在一幢大樓雪白的牆上,成為很多遊客拍照留念的最佳處。

 

(未完待續。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共號“iDIYer”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