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西方國家也沒那麽高尚 - 從殖民戰爭談起

(2018-01-09 17:41:03) 下一個

本文為作者原創,引用或轉貼請私信聯係作者。

我在前兩天談到“羅興亞人的境遇”,涉及到西方國家自己的黑曆史,發現似乎他們自己也不願意過多提及。接下來又帶著疑問瀏覽了一遍全球的殖民地曆史,不想竟解惑了自己一直以來模糊不清的某些觀念。

自大航海時代伊始,西方國家依靠武器裝備和組織的優勢,大量開始開辟海外殖民地。經曆數次大型戰爭,兩次世界大戰,直到二戰之後的幾十年間,大批前殖民地國家紛紛獨立,逐漸形成了如今的國家分布。但究竟是什麽原因導致殖民地紛紛脫離宗主國而獨立呢?如果你在閱讀冷戰時期的著作,不同的文獻往往帶有鮮明的意識形態色彩,一定會給你截然不同的答案。共產主義陣營把一切都歸功於自己;西方陣營也聲明這是民主的榮光。

而實際上推動這個曆史進程的應該屬於三部分的力量:

第一是自十九世紀以來,由西方國家發起的民族主義思潮和民族國家的興起。這種思潮像被風吹動的麥浪一樣,首先影響了近歐的國家,大大削弱了奧斯曼帝國,導致俄羅斯農奴製度的崩潰。當其影響到亞洲的時候,觸發了日本的明治維新和清政府的戊戌變法。可以說民族主義是殖民地國家尋求獨立的思想基礎。

第二是美國獨立戰爭,美國是首個成功獨立的殖民地(盡管不是原住民的獨立運動),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美國的國策一直是堅持支持殖民地尋求獨立的行動,特別是針對美洲地區。著名的門羅宣言中對歐洲國家們聲明:“歐洲國家如果進一步對北美和南美的土地進行殖民,對其政權進行幹預,都將視為侵略行為,都將需要美國介入。同時聲明,美國不會幹預現存的歐洲殖民地,也不會參與歐洲國家內部事務。當時,幾乎所有拉丁美洲殖民地已經或正在取得獨立,擺脫西班牙、葡萄牙帝國的殖民統治。”美國的這種道義上和行動上支持美洲殖民地獨立的國策一直持續了一個多世紀。

第三是全球化的殖民地獨立運動開始於二戰時期。比如戰爭期間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英國當局必須選擇支持印度戰後獨立,不然印度將反而支持日本;伊拉克借由兩次世界大戰間強國力量的衰弱而於1932年取得獨立。

二戰之始的部分原因在於新法西斯主義對於殖民地的聲索,並且二戰之後的戰勝國本意也想繼續像從前一樣保持對殖民地的統治地位。尤其是戴高樂的自由法國,其最後有力量反攻本土,很大程度上源自於利用了法屬殖民地的資源和力量。那麽究竟是什麽導致歐洲的殖民政策在1945-60年期間全麵瓦解呢?

首先是因為老牌強國在戰爭期間國力遭到重大損失,已經無力維持其殖民地的權威;其次,美國以其視角出發支持殖民地民族自決權;1949年中國共產黨的勝利,代表著曆史上最大的殖民地國家重新獨立,給了全球反殖民運動很大的鼓舞。

在冷戰時期,每一個殖民地地區都成為兩個超級大國陣營的爭取對象。當蘇聯與中國宣布,共產主義信仰是民族獨立自強的有效途徑的時候,往日的歐洲強國已經無法再鎮壓各自殖民地的獨立運動了。法國不停地發動一次又一次徒勞的殖民地戰爭(越南,阿爾及利亞,黎巴嫩);英國失去印度與巴基斯坦(1946);荷蘭失去印尼(1948);美國接收越南又失去越南,等等。

所以說,為什麽49年之後的中國能得到好多第三世界國家的友誼?為什麽蘇聯及其同盟能以弱於西方的實力堅持這麽長的時間?都與其在全世界範圍支持民族覺醒和獨立運動分不開,而不僅僅是軍事實力或者說擁有核武器的力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