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之崛起,有哪些方麵是由於西方國家的失誤造成的

(2018-01-09 16:20:33) 下一個

本文原創。僅限站內轉載,站外轉載請私信聯係作者。

引子

目前中國工業機器人技術已經處於領先水平,2016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據世界第一。這不得不說是美歐國家在冷戰之後設計經濟全球化的一大敗筆。

將汙染嚴重的工業與勞動密集型工業outsourcing到第三世界國家,這讓中國有機會憑借自己成熟的工業體係,進一步趕上甚至領先世界級水平。更重要的是,憑借著巨大的工業化體量,中國正在參與引導著人類工業化的第三次浪潮 — 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這是一個需要理論、人才、技術、實踐密切結合的領域,有多少西方國家放棄了自己的勞動密集型工業基礎,現在隻能把技術停留在實驗室裏。

正文

當前的國際秩序,無論是政治秩序,還是經濟秩序,最主要的起始點就是冷戰。冷戰期間,世界上的國家基本上分屬兩個陣營,分別遵循各自的秩序。冷戰結束之後,美國一超獨霸,幾乎控製了整個世界。

於是美國及其西方盟友,帶著消滅了最大敵人的狂喜,設計了冷戰之後,也就是現在世界的新秩序 - 全球化。西方國家設計全球化的原因,大致有這樣幾個。第一,想通過全球化,實現其經濟目的。將全球的國家納入到西方經濟體係中。並且按照預定好的高中低產業鏈條分配。西方發達國家保持高級產業,將中級低級產業,這些容易造成汙染,勞動密集型的工業安排在發展中國家,形成一個世界性的產業鏈。第二,西方國家想通過全球化實現其政治目的。在全球範圍內以經濟為引導,推廣西方式的民主,也就是西方化。並由此達到極致,也就是全球範圍的全盤西方化,這是一項宗教般的使命。

隨著經濟全球化政策的實施,包括諸如WTO這類協定的建立之後,迅速改變了全球的產業分工和貿易體係。美國以及西方國家的資本紛紛湧出本國,在全世界尋找可以獲得利潤的機會。中國和其它發展中國家,把這看成一個很大的機遇。這些國家獲得了資本,獲得了工作機會,借機提高了國民收入,並且順利進入了世界經濟體係中。這一切完全吻合了西方國家當初設計全球化的意圖。西方巨量的資本,在世界範圍內重新進行優化配置,對資源加以更有效的利用,同時將利潤最大化。全球化的過程,就是廢除了舊式的國家為主的產業分工,改變了舊的全球經濟體係結構。在這個過程中,歐美的大型跨國公司,成了最大的收益者,同時他們也是最主要的推動者。因為他們找到了更加廉價的生產基地,降低了整個企業的經營成本。在第三世界國家,收入增加的同時,這些國家也成為了巨大的潛在市場。另外,歐美國家將勞動密集型企業和汙染嚴重的企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這樣的話,發達國家可以更加專注於高端產業鏈,比如金融市場,高科技產品,新能源產品的研發。

但是美好的設想與現實的發展產生了一定差距。一些發展中國家,完全按照發達國家製定的路線,來安排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中南美洲的一些國家,墨西哥,委內瑞拉,巴西,阿根廷,等等,或者是作為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加工基地;或者是作為資源輸出型國家,以全球產業化鏈條的一環服務於整個世界的全球化體係。但是,另外一些發展中國家,以中國為代表,憑借著原有的完善的工業體係,憑借著全球化過程中資本和技術自由流動,全球資源整合的契機,努力發展完善全產業鏈,建立了從基礎科學,到產品研發生產,並與國際經濟體係緊密聯係的產業圈。正是這些保證了中國的經濟發展。所以說,美國和西方的資本和技術,推動了中國的崛起。這是發達國家,當初所始料未及的,

冷戰結束之後,美國以及西方國家戰勝了最大的敵人 - 蘇聯。但是,在西方國家眼中,俄羅斯盡管力量大大削減,但它仍然是一個充滿潛在擴張精神國家,需要繼續加以遏製。所以冷戰之後,北約不僅沒有被撤銷,反而繼續東擴。將過去蘇聯的盟友,比如格魯吉亞、烏克蘭相繼納入北約成員國。但是這種針對性的行為,直接引發了俄羅斯的警惕,以及強烈的反抗。俄羅斯不僅沒有成為西方的盟友,反而變成了新的敵人。這牽扯了美國和歐洲盟友巨大的政治精力和關注。

如果說冷戰期間的美國是半個世界警察。冷戰之後,巨大的威脅消失,美國的勢力遍布全世界,成為整個世界的警察。但是,隨著冷戰威脅的消失,過去受冷戰威脅的成員國已經不再願意為美國充當世界警察的角色買單!美國也沒有能力,單獨充當整個世界的警察。美國出兵伊拉克就是一個例子,如同當年蘇聯深陷阿富汗一樣,麵對著文化衝突,中東地區複雜的政治形勢,缺少國際社會同仇敵愾的支持,國家巨額的軍費,國內維和反恐的支出,拖累了美國經濟。

其實在冷戰結束、蘇聯解體之後,當時美國及其西方盟友已經把注意力放在世界上為最後一個實行共產主義的大國 - 中國。起先美國所實行的“和平演變”策略,於1989年徹底被證明是失敗的。這個時期,西方與中國的關係再一次降到冰點,新的冷戰一觸即發。但是,曆史的發展充滿了偶然性,本拉登的911將美國和盟國卷入無休止的反恐戰爭中。中國不再是美國的主要敵人,相反中國與美國在對付恐怖主義和極端組織上具有相同的需要。麵對中國的橄欖枝和利害關係的變化,西方國家改變策略。他們認為,如果將中國納入到全球化體係中,通過經濟市場化,就能夠促使中國民主化和西方化,這樣同樣能達到和平演變的目的。同時以中國巨大的經濟體量和人口基數,打開了中國的市場,就能拉動美國的出口與就業。並且將美國的低端產業外包到中國,也能將資本利潤最大化。當時美國的政治家和經濟家充滿信心,將低端產業外包出去,就會不斷的產生更多的中高端產業。湧現出更多的google,蘋果這樣的公司。但是,這樣的一幕並沒有完美的發生,隨著低端產業的外包,跨國公司們並沒有想辦法去增加國內的高端工作崗位,提高國內的生產效率和生產力水平,而是隻從成本考慮,將越來越多的工作外包到國外。隨著低端工作的消失,接下來是中高端產業的轉移和外包。比如IT以及服務外包給中國和印度。這造成了美國本土大量的工作機會流失。更不幸的是,近些年西方一係列經濟衰退,西方的科技樹也沒有像預料的高速發展,沒有機會給流失的工作機會足夠的補充。

筆者不想對今後全球化的發展作預測,任何的預測都不發保證準確的。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中國已經建成各種工業體係門類齊全並且處於世界先進行業的體係,中國的崛起已經成為定局,已經不是單獨那個國家或者集團所能撼動的了。並且,經過30年經濟全球化的曆程,中國的經濟已經與發達國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也離不開中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