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城加菲貓

喜歡逍遙自在的碼字,興趣廣泛,常常有感而發,並不拘泥於什麽主題。
個人資料
費城加菲貓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故事分享:家有貓女初長成(1)

(2017-03-15 19:57:12) 下一個

本貓家的貓女已經長大成人了,回想起女兒從小到大在美國的成長過程,覺得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可以給大家分享。本貓對於教育一直是非常有興趣的,長大要做老師一直就是本貓從兒時起就有的職業向往。本貓在講這個係列故事的同時,也想對中美的教育方式方法做一些比較。應該說中國和美國都是重視教育,重視人才的國度。然而這兩個國家對孩子教育所采取的方式卻是大相徑庭。差異之根源或許就在於對人的價值認識不同,對教育的功能認識不同。本貓希望在這個係列故事裏,可以讓讀者來考察美國中小學是怎樣對學生進行培養教育的。

女兒8歲時來到美國,被送進了美國小學。那時本貓正在北卡州大讀博士,貓女就被安排在離學生公寓不遠的小學。第一天帶女兒去學校,校長告訴我,女兒的班主任泰勒女士是個很有經驗的老師,是個教育學博士。本貓楞了一下,教育學博士當小學老師?!那一定是很有特色的了。這在中國是不可想象的。當我與那個金發碧眼的女教師泰勒女士見麵後,問起了美國小學的情況, 也談起了一些女兒在中國小學的情況。

在美國的小學,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放聲大笑,每天在學校最少讓學生玩兩個小時,下午不到3點就放學回家,而且根本沒有教科書!但泰勒女士給了貓女一本帶彩色插圖的小學生詞典,就算是她學英語的課本了。當她看了我帶去的中國小學兩年級的數學課本後,溫文爾雅地微笑著對我說:“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貓先生,6年級以前,你女兒的數學是不用再學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女兒每天背著空空的書包興高采烈地去上學。在美國,書包裏沒了負擔,孩子精神上就很輕鬆愉快。一個學期過去了,問女兒,和中國小學相比,美國學校給她最深的印象是什麽,她開心的說是“自由”。回想起中國的中小學教育,想到那些在課堂上雙手背後坐得筆直的孩子們,想到那些沉重的課程,繁多的作業,嚴格的考試,讓人感到一種教育的神聖與威嚴的同時,也讓人感到巨大的壓抑與束縛。

不知不覺一年過去了,貓女的英語長進不少。放學之後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離家不遠的社區公共圖書館,不時就背回一大書包的書來。有一次,貓女要求老爸同她一起去圖書館,因為要借的書太多她拿不了。回家後,問她借這麽多書幹什麽,她一邊看著那些借來的書一邊打著計算機鍵盤,頭也不抬地說:“做作業”。  

本貓忍不住湊過去看看女兒到底在忙什麽,隻見計算機屏幕上的標題是:《China, My Motherland》(中國,我的祖國)。女兒告訴我:老師說美國是移民國家,讓每個同學寫一篇介紹自己祖先生活的國度的文章。要求概括這個國家的曆史,地理和文化,並分析它與美國的不同,說明自己的看法。我被驚呆了,真不知道讓一個10歲不到的孩子去運作這樣一個連成年人也未必能幹的工程,會是一種什麽結果?偌大一個中國,它的地理和文化,它的曆史和現狀,一個10歲的孩子能說得清麽?

(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