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愛因斯坦遺言:不搞葬禮,不建墳墓,不立紀念碑 zt

(2015-11-24 14:48:19) 下一個
2009年11月05日 15:51 來源:羊城晚報 
 
朋友吳教授不久前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訪問,下車伊始,他就要去拜謁愛因斯坦遺跡。令他沒想到的是:愛因斯坦根本沒有墳墓,也沒有“故居”和紀念館。

  回顧愛因斯坦的一生,就不會覺得奇怪了。愛因斯坦生於德國一個貧困的猶太家庭,從小飽經苦難。1905年大學畢業後,在瑞士專利局找到一份工作,業餘時間他在三個領域作出劃時代的貢獻:發表關於光量子說、分子大小測定法、布朗運動理論和狹義相對論四篇重要論文。1921年,他因“光電效應定律的發現”而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成名後,各種榮譽和優厚待遇紛至遝來,他卻淡薄名利,保持當年窮學生的簡樸生活方式,全然不顧別人說他是“吝嗇鬼”。

  愛因斯坦曾應邀到荷蘭萊頓大學執教,他對宿舍的要求是:有牛奶、餅幹、水果,再加一把小提琴、一張床、一張寫字台和一把椅子即可。學校當然全部滿足了愛因斯坦的“奢求”,他興高采烈地喊道:“有了這些東西,我什麽都不需要啦!”

 

 

  後為躲避法西斯的迫害,愛因斯坦移居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以當時最高年薪16000美元聘請他,他卻說:“能否少一點?給我3000美元就夠了!”人們大惑不解,他解釋說:“每件多餘的財產,都是人生的絆腳石;惟有簡單的生活,才能給我創造的原動力!”當時美國中產階級都以擁有小汽車為時尚,愛因斯坦居然不要汽車。從宿舍到研究所有兩公裏路程,他堅持安步當車,直到生病住院。他說:“簡單的生活,無論對身體還是精神,都大有裨益!”

  愛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觀》一文中說:“安逸與享樂與我無緣,我稱這種生活為豬玀的追求。照亮我前進、並不斷給我勇氣的,是善、美、真……除此之外,在我看來都是空虛的。”直到生命最後一刻,這位科學巨匠都不改初衷固守簡約,彌留之際他立下遺言:不發訃告,不搞葬禮,不建墳墓,不立紀念碑……(馬承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