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人物】“百歲航空人”範緒箕:中國“無人機”由他始

(2015-11-22 06:35:47) 下一個
2015-06-01 

  “科技夢•中國夢——中國現代科學家主題展”涉及近700位現當代科學家的科研成果和心路曆程,介紹了中國職業科學家群體形成、演進的曲折曆程,講述了他們為國家民族複興所付出的艱苦努力及作出的貢獻。在此,我們將會把科學家們卓越功績背後的故事陸續介紹給大家,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解這些可敬的人。

——編者

 

  範緒箕,力學家,航空教育家,長期致力於航空事業的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創建了浙江大學航空係,是原華東航空學院和南京航空學院主要領導人。他主持設計、組織施工建成了浙江大學3英尺低速風洞,南京航空學院亞、跨、超音速風洞和熱應力模擬試驗設備。他主持研製了中國第一架靶機,對航空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他還長期從事熱彈性力學的理論和應用研究。

 

  留學美國

  師從馮·卡門學習航空工程

 

  範緒箕1914年1月5日出生於北平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清政府選派的第一批留俄學生,學習鐵路工程,參加了滿洲裏——綏芬河鐵路測量和修建工作,是一位正直愛國的知識分子。

  童年的範緒箕受家庭影響,知曉國家富強非發展科學技術不可。他9歲進入崇德學堂學習,1925年隨家遷往哈爾濱,1929年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係,這所大學由俄國人開辦,教材用俄文,講課也用俄語。範緒箕1935年畢業,獲工程師學位,精通俄語。翌年,他留學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攻讀機械和航空工程,第二年獲機械工程碩士學位,1937年師從世界著名科學家馮·卡門,獲得航空工程碩士學位,1938年在馮·卡門的指導下研讀航空工程博士學位。

 

  錢學森在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期間為範緒箕拍攝並衝洗的照片

 

  1940年,範緒箕學成回國,乘船回到上海。回國前,範緒箕接到同學談家楨(中國現代遺傳學奠基人之一)代表浙江大學的邀請,要他赴浙江大學任機械係副教授,沒想到從上海通往內陸的道路竟如此艱難曲折。當時浙江大學已西遷遵義,範緒箕需要繞道香港,先抵達重慶,再前往貴州,中途要經過婁山關、九曲十八澗等塹險。範緒箕是坐著木炭車去學校報到的,這種汽車動力全靠一個在車後的木炭爐子,車子開起來搖搖晃晃,煙筒裏冒出濃濃的黑煙。走的都是山路,崎嶇不平、顛簸不說,這個木炭車還經常拋錨,這時就要下來一起來推才能啟動。一路上走走停停,前進得很慢。晚上,範緒箕隻能把山裏居民家的門板拿來當床,在山風和陣陣狼嚎中“風餐露宿”。就這樣,經過兩晝夜的跋涉,範緒箕終於到達了貴州遵義。

 

  受聘浙大

  建風洞試驗室自掏腰包

 

  中國的航空教育起步於上世紀30年代,當時北平的清華大學、天津的北洋大學、南京的中央大學、上海的交通大學都設立了航空係,但仍不能滿足航空發展的需要。

  1943年,範緒箕任清華大學航空研究所(昆明)教授。1945年,範緒箕再次受聘為浙江大學教授,籌建航空係。當時抗戰剛勝利,學校經費十分困難,物質條件也很艱苦。範緒箕認為,航空學科應用性很強,人才培養離不開實驗設備。他作為係主任,一麵大力聘請專家、技術員和工人,一麵積極籌建實驗設備,尤其是浙江大學3英尺低速風洞的建造,更是不易。無參考樣板,就自行設計圖紙,把關審核;缺少經費,他就自己出資千方百計搞材料,發動大家動手加工,終於建造成功這座風洞,在航空係教學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到1952年,浙江大學航空係從無到有,逐步發展,在國內高校中已占有一席之地,這與範緒箕的努力是分不開的。浙江大學3英尺低速風洞後來在院係調整時遷出,繼續在西北工業大學的教學中發揮作用。

 

  遠見卓識

  無人機設想獲錢學森支持

 

  無人駕駛飛機在現代戰爭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在我國,範緒箕是最早提出研製“無人機”的人之一,隻可惜受時代影響,這個設想遲到了很多年才成為現實。

  1958年,範緒箕在南京航空學院擔任副院長時,就提出有必要研製無人駕駛飛機。當時,美國和德國也隻是剛剛研製出無人機,在世界軍事領域這絕對是個新鮮事物。當時,新中國第一批戰鬥機剛剛試飛成功,如果能夠再接再厲研製出無人機,無疑將大大提升空軍實力。

 


範緒箕(後排左六)和錢學森 (後排左七)

 

  當時,有一個人積極支持範緒箕,那就是他在美時的同窗錢學森。錢學森當時主持國防部五院工作,他對範緒箕說,“無人機”的構想非常好,但根據國家現實的需要,最好結合國家導彈研製計劃所需要的靶機來研製。為了盡快研製靶機,錢學森提供了蘇聯的AT-1風洞圖紙,並提供給南航一批緊缺的鋼板。當年用這批鋼板製成的球形貯氣罐,居然被使用了六十年,最近才“退役”。

 

南航研製的無人駕駛靶機“長空一號”

 

  範緒箕在南京航空學院抽調人員組織成立了靶機研究室。後人在此基礎上先後研製成功“南航一號”拖靶機和“南航二號”超音速靶機,並演變為“長空一號”無人駕駛靶機,以後又設計製造了多型號的無人機。1980年,我國研製出自己的無人駕駛飛機,距離範緒箕第一次提出設想,已經過去22年。

 

  教改先鋒

  引入導師製,首送學生出國

 

  1952年秋季,國家決定合並南京大學、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的航空係,在南京成立華東航空學院,範緒箕被任命為6人籌備小組的召集人,後被任命為學校教務長和校務委員會主任、副院長。該校1956年內遷西安。

  1956年,原南京航空工業專科學校改製為南京航空學院。經中央政治局批準,範緒箕調任南京航空學院副院長。範緒箕從中國航空教育的實際出發,在南京航空學院專業設置、師資培養、重點實驗設備建設等關鍵性問題上,都起了重要的組織領導作用。改製建院,迫切要求教師水平的提高,以適應本科教學需要。範緒箕提出了富有遠見的尖子教師培養製度。他親自選拔優秀青年教師,免去行政和教學職務,給他們一年時間專門進修和從事科研工作。這一措施是富有成效的,這批教師隨後成為各自學科的帶頭人。

 


範緒箕在工作中

 

  1979年,範緒箕調上海交通大學任副校長,第二年任校長,1984年退居二線。在交大任領導職務5年裏,他借鑒歐美高校經驗,積極倡導導師製。範緒箕把導師製的作用形象地比喻為指導學生從吃大鍋飯變為吃自助餐。

  1983年,範緒箕挑了38個成績優秀的交大學生送出去留學,為每個學生都找好了導師,都是當時美國各專業比較著名的教授。這個舉措在當時是突破性的,因為當時國內大學派出去的都是進修教師。當時很多人反對說,你把好的學生都送出去了,等於“幫助外國人培養人才”。範緒箕幹脆地回答,“即便隻回來幾個也是好的。”幸好當時的校黨委支持範緒箕的決定。這38個當時的留學生,現在多半都回國或者取得了很高的學術、事業成就。

  交通大學校長張傑將範緒箕在上海交大所做的努力,稱為“在中國高等教育最艱難的時候,啟動了中國高等教育最波瀾壯闊的改革。”

 

  (本文摘自《揚州日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快樂人生7788 回複 悄悄話 ZT 昨日上午6點,尊敬的老校長範緒箕教授不幸在華東醫院仙逝,享年102。他早年留學與錢學森同為馮卡門的弟子,解放前回國將一生獻給祖國的科技事業!直到100歲高齡還在指導研究生的科技論文,他在八十年代初親自挑選了一批交通大學的優秀學生出國攻讀研究生學位,並親自為學生指導出國專業方向挑選導師,親自寫推薦信!深切懷念這位老前輩!祝願他一路走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