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戰場遺址作畫

(2016-05-14 22:34:56) 下一個

5年前我曾加入一個名叫Chestnut的美國民間草根的戶外繪畫組織,以現場對景作畫為宗旨,要的是真實鮮活感受,當時最對我心意,當即響應號召驅車前往位於田納西富蘭克林的美國南北戰爭戰場遺址,為即將舉行的曆史畫展作畫。主要地點是內戰後期1864年11月在南方一場具決定性的遭遇戰,一夜摧毀田納西南軍戰鬥力的富蘭克林戰役戰場,包括臨時被征用為北軍總指揮部的Carter House和離此不遠作為南軍總部的Carnton Plantation。

上圖是Carter House入口,這一圖片係從內戰基金會網站civilwar.org下載。其他圖片係我為尋找題材而拍攝。我一去到Carter House就注意到這麵牆

此為Carter House儲藏屋,即聯邦軍指揮部的背麵牆麵,牆上布滿硝煙熏黑印跡和彈眼及撞擊和炮轟缺口,這是140多年來多次補砌之後,仍然可見的清晰的戰況印記。莊園所有其他的建築和景物雖然似乎更符合“美”的要求和標準,但在當時都沒有這麵牆在夏日的寧靜和陽光中展示的曆史性真實的直接衝擊力對我的觸動。最觸目驚心是牆上那枚在陽光下仍然如照像底版一樣清晰,像一隻眼睛,閃著悚然白光的完整彈痕,這得多麽大的高速正對撞擊力和白熱化高溫

在周圍啾啾蟲鳴中,我伸手觸摸這段曆史風暴的銘刻印記,手指仿佛觸到這場風暴的暴力中心之“眼”,在堅硬的磚上,輕輕觸摸,是難以言喻的感受,一切都曆曆在目,自由的代價,最強橫肆虐的暴力不能阻擋自由的到來

據導遊講解,南北戰爭雙方所用子彈主要為Minie ball(米尼式子彈),使用口徑.58英寸前膛式步槍,從美國獨立戰爭時由法國支援提供的口徑為.69英寸的滑膛式步槍改造而來。米尼式子彈也係法國軍官所設計傳入美國,秒速約1000英尺(約300米),可打穿木結構建築前後牆,入口彈孔約拇指大小,出口彈孔爆開達手掌大小。彈身為鉛製,彈頭含銀,打在磚牆上,撞擊留下銀彈濺開的一層含銀印跡,有點像當時同時的銅版照像術所用的底版鍍一層銀以見光成像。難怪如此清晰還有種閃爍的熒光。這種子彈,彈頭呈鈍圓錐形,彈身短,長約1英寸(2.5厘米),我手中有一顆,很沉,它在擊中人體之後穿行軌跡非直線,因而殺傷力極大,南北戰爭戰場上約90%的人員傷亡來自米尼式子彈。即使今天,使用金屬探測器,在富蘭克林的一些戰場遺址仍然可找到米尼式子彈頭,我的這一顆就是朋友用金屬探測器找到,送給我。他家中還藏有在戰場找到的十多枚未爆的加農炮炮彈,外觀像化石,鏽跡斑斑,據稱仍然可引爆。

對著這麵牆,感受這世上曾經和還在進行的各種形式的為自由的戰爭,體會什麽叫心中的紀念,曆史的真實厚重和對未來的永久意義,為自由的戰爭的肉體生命代價和由此開掘的對人性人心的深遠意義。在現場畫了一天。下圖係完成的畫作在畫展上,是畫展售出的第一幅畫。

尋找現場對景作畫題材的過程,與完成的作品對我一樣的重要,因為真正的探索接通"我"與他人和世界,主動尋找被觸動,本身就具有意義

此畫作畫位置正是聯邦軍主防線和最後後備防線之間最窄的地帶,相隔僅約15米,南軍一度突破聯邦軍主防線,在這兩道防線之間是真正的No Man's Land,不可存活的地帶,照片和畫中的草地上左邊延伸過來的那條蜿蜒的幹草堆所在標記聯邦軍主防線,畫架往右就是聯邦軍後備防線所在,越過這條後備防線就是聯邦軍總指揮部的後院,有些南軍殺到後院,也被全數擊斃。戰況最慘烈就是此畫所麵對所繪的這一塊陽光普照的美麗平靜的空地,這小小的100平方米的草地上,死了六七百人,突破聯邦軍主防線的南軍在這裏受到來自腹背和兩翼的射擊炮轟和拚刺刀,屍體堆了七八層,後來者無處倒下,呈直立狀。畫這片草地,要求一種特別的冷靜理性平實的觀感立場

回到最開始的第一張圖中可見卡特家的黑奴的小屋邊的加農炮,並見下圖,一具青銅,一具黃銅。二者的設計,如同米尼式子彈,也是從法國傳入。黃銅炮標準發射12磅重的炮彈,從傳令官到裝炮到運炮車夫需要8個人操作,可射擊1600米外的目標(若是開花彈則有效射程400米),炮彈可以實心,可摧毀對方整個建築,也可以是內裝28顆鐵球的霰彈(開花彈)或47顆鐵球的葡萄彈,在炮筒內彈殼爆開,內裝鐵球或火藥或鋼條一起漫天撒開,三四百米之內令敵方幾十上百成片倒下,殺傷力極大,發射一枚炮彈需要用掉2磅重的火藥,多次發射之後變得滾燙,如果炮筒薄一些就會呈通紅狀態,同時產生大量煙霧,吸一口戰場空氣就等於吸入整支雪茄燃燒產生的所有煙霧,此次戰役中聯邦軍用掉整整100輛運貨車的彈藥,激戰中,炮火煙霧之濃烈,3米外就看不清對方是敵是友。此型號炮筒為黃銅,名叫拿破侖,以拿破侖三世命名,而他祖父,拿破侖本人是法國大革命中炮兵軍官起家,指揮炮兵打退保王黨而解除巴黎之圍

聯邦軍使用的另一種加農炮,也係從法國傳入,名稱為Parrot,炮筒為青銅,標準發射6磅重的炮彈。此次戰役聯邦軍用大炮40門,在Carter House後院周圍設置16門左右,這兩門炮所處就是戰役中聯邦軍大炮所在,該奴隸小屋係50年前從卡特種植莊園另一處地產移至此處,卡特種植園有28個奴隸,住在5間小屋裏,分布在種植園四處。戰役期間該處的卡特自家居住的房子為聯邦軍指揮部征用,卡特一家躲進地下室,5個小時中炮聲震天動地,地下室內的人喊破嗓子也聽不見自己的聲音,卡特的二兒子就在此次戰役中南軍一方,死於此戰。此次戰役中南軍沒有火炮,1864年11月已是南北戰爭後期,南軍資源已陷於短缺,無法提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