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抗日的國共之爭 (08 / 14 ) 正麵戰場

(2015-08-28 15:14:16) 下一個

更多內容請見 學摜東西-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5599175818
 

抗日的國共之爭 (08 / 14 )

目錄

1、輿論戰

2、七七前的中日戰場

3、國共從十年對抗到合作

4、抗戰全麵爆發:七七和八一三

5、抗戰初期的退卻階段

6、抗戰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7、正麵戰場

8、敵後戰場

9、偽軍

10、磨擦

11、抗戰的戰略反攻階段

12、與日、偽接觸

13、資源和代價

 

7、正麵戰場

 

抗戰的正麵戰場在抗戰一開始就形成了,先在華北,後在淞滬發展到長江三角洲,繼而又在中原地區,最後大致在黃河和秦嶺、大別山、大巴山、武陵山的東沿、雲貴高原東沿進退。緬甸戰場也應該記入抗戰正麵戰場。抗戰時期中日間的主要戰鬥,特別是大規模的戰鬥幾乎都發生在正麵戰場。

在抗戰相持階段的正麵戰場上,連續約六年的中日對峙中,日軍除了妄圖突破陣線,向重慶進逼以外,數次組織會戰,以消滅中國軍隊的有生力量。中國軍隊在阻擋日軍進攻的同時,也組織過多次大規模的會戰,意在消滅敵軍,挫敗日軍的攻勢。

從1939年到1940年6月,兩軍在桐柏山區和襄陽宜昌一帶大規模交戰,最大的兩次是在隨縣、棗陽和棗陽、宜昌地區的隨棗會戰和棗宜會戰。中方參戰部隊分別有二十多萬和近四十萬,日軍參戰的有十一萬和八萬。兩次會戰雖然造成了日軍分別過萬和數千人的死傷,中國軍隊自己也受到兩萬和十多萬人的傷亡。日軍基本達到了消滅中國軍隊在第五戰區特別是宜昌附近的兵力的目標,同時占領了襄陽和宜昌,對重慶造成了威脅。

在長沙附近的地區,日軍依靠已經占領的武漢作後盾,四次發動進攻,試圖消滅九戰區的中國軍隊的力量。日軍每次都動員十萬以上兵力,中國軍隊為此調動的兵力也都在三十多萬人,甚至更多,每次曆時一個月左右。戰役規模非常大,中國軍隊的損失巨大,而日軍的損失由於中日雙方的報告相差太懸殊,很難在兩者間取舍或找到較為合理的數字。戰役的結果一般認為是日軍未能深而廣地突破防線,雖然部分達到消滅中國軍隊的兵力,但還是由於戰線太長,補給和後援不濟,主動結束行動。隻有在第四次長沙戰役中,中國軍隊不得不放棄長沙和衡陽。總體來說,經過大規模會戰,日軍和中國軍隊都部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日軍的占領區域有所推進。類似的戰役,也在衡陽和常德發生。

在所有的大規模戰役中,兩次滇緬戰役尤為重要。中國軍隊出國作戰,首先是在心理上的振奮。出戰的中國軍隊是經美軍係統訓練,用中國軍隊中最齊全、最完整、最新式的美式裝備武裝,人員配備完全的部隊。1942年的第一次出征,最初雖然創傷了日軍,解救了受困的英軍,然而很快陷入日軍的包圍。經過激烈戰鬥部分突圍後,又陷入撤退路線的爭議。部分到達印度,部分在野人山地區摸索求生。過十萬的出征部隊,安全撤回的不到一半。雖然可以在英軍的行為甚至中緬印戰區總參謀長史迪威的指揮上找到理由,但是蔣介石超越史迪威直接指揮部隊形成的兩頭指揮應該是行動挫敗的主要原因。1944年的第二次出征,中國軍隊的裝備和實力更有所加強。經過數月激戰,中國軍隊在重大傷亡的情況下,打通了滇緬公路,為中國戰區得到盟國的物資支援提供了保障。

在包括以上重大戰役的整個相持階段的正麵戰場,國民政府組織了可以動用的所有軍隊,動員和使用了大部分可能的人力物力,策劃了許多場大規模的會戰,雖然幾乎沒有把戰線向前推進,但在大部分戰線上仍然把日軍阻止在相持階段開始時的位置。國民政府和國民黨軍隊掌握和使用了當時幾乎所有國民政府所掌握的戰爭資源。在國民政府所掌握的物質資源中,除了國民政府統管地區的工農業生產外,還有幾個主要外援。外援主要是從蘇聯和美國,還包括海外華僑的支援。德國的外援時從戰前的1936年開始的,先向中國派出國軍事顧問,也對中國銷售軍火,成建製地裝備中國軍隊。到了1938年,在日本的抗議下,停止了所有人員和武器對中國的輸出。

蘇聯的援助從1937年後開始增加,有資金貸款、武器裝備和軍事人員的支援。軍事人員包括航空誌願隊,這在中國空軍幾乎全軍覆滅後成為唯一的空中力量。蘇聯的支援到1941年日蘇簽訂《蘇日中立條約》後停止。之後因為日蘇雙方都對對方極度警惕,從而東北地區的日軍受到牽製,形成的對中國戰場的間接幫助。

美國從中國抗戰開始就保持中立,停止了向雙方提供任何武器裝備,但是繼續提供原材料和民用產品。這實際上形成了對日本有利的局麵。日本可以用這些原材料生產出武器裝備,而中國在這方麵的能力卻非常有限。直到1940年底才開始對中國進行援助,規模控製在很有限的程度上。一年後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的援助正式實行。除了以民間形式開始的航空隊(飛虎隊)以外,基本上是物資和武器裝備的援助和貸款。航空隊幾乎成為中國戰場上中方的唯一空中力量。在1942年滇緬公路被截斷後,美援物資難以進入中國,美國開啟了駝峰航線進行有限的空運,才使得飛虎隊能夠有武器和燃油繼續作戰,而因為駝峰航線的運力有限,中國軍隊幾乎無法得到份額,直到1944年滇緬公路重新打通才有改變。

 

 

2014-1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