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藝術與"自我歸零"

(2016-12-20 20:41:13) 下一個

     "自我歸零"出自濮存昕之口,在一次訪談中他說:作為演員,我們連續演出時,除了周一休息,一連演幾十場,這就需要有直覺地在演出時不斷歸零。講得太好了,話劇藝術,讀劇本背台詞排練到正式演出,然後無數次的重複表演,隻有"歸零"用直覺,調動潛意識進入角色的內心,真正的好演員的功力在此。否則,台詞再熟練也無用,表演隻能越來越失神。話劇的精典"茶館",經曆了皇權、軍閥混戰和民國的掌櫃王利發,我不知於是之演過多少場,說過多少遍同樣的台詞,每次上台,於是之消失了,借王利發的軀殼"活"一遍。八十年代,"茶館"在於是之與北京人藝的老藝術家們一起複出,那已超越了人物台詞與戲劇,那是時代對曆史的聲音,這就是話劇藝術的魅力。

     ?諾貝爾文學獎典禮上,帕蒂.史密斯(Patti Smith)演唱了迪倫(Bob.Dylan)的名曲"暴雨將至",70歲的帕蒂由於緊張的忘詞中斷,伴隨著道歉"I am sorry",與樂隊的協調下重新唱下去,朋克教毋以禪者般的"靜心"娓娓道來,"差錯"融化在音樂之中。帕蒂年輕時,從迪倫的粉絲成為好友,常常翻唱迪倫的歌,我沒聽過她當年的聲音,但見過年輕時朋克裝扮的照片,歲月令白發蒼蒼的帕蒂唱出了異樣高貴的人性。在如此的靈魂述說麵前,一切技巧似乎是多餘之物。

     ?我常常會在畫架、電腦屏幕前發呆,找不到狀態,尋不到感覺的切入點,無奈與無助...... 這就是我與"藝術"之間的距離!案頭,圖片、資料堆中,一張厚重、粗獷的女裸體油畫圖片露了出來,緊張的肉體近似畸形神經質的狀態...... 哦!弗洛伊德,他被譽為20世紀畢加索之外最偉大的畫家,88歲的老人穿著油跡斑駁的工作服,在鬆節油氣味中,對著模特兒忙碌地描繪著,直到去世的那一天。藝術是什麽?畢加索,告訴我們多變的色彩、風格與形式。杜尚從"走下樓梯的裸女"後,放下了油畫筆,冷笑地將男用小便池當"現成品"送進展覽,提出了審美與藝術這個命題。而弗洛伊德卻是二十世紀五光十色的藝術潮流中的堂吉可德式人物,一輩子畫室內肖像、裸體肖像,繪畫對象從不作戲劇性敘述,每天幾張油畫輪番畫十個小時,模特都是家人、朋友和身邊的普通人,這太難了,他一定也有"歸零"再深入的本事。想當年,我們美院深入生活下鄉釆風,仿佛隻有邊地風俗、少數民族才能觸發靈感,進入到所謂的"創作"。而弗洛伊德從親近的人身上,一畫幾小時,幾個月甚至幾年,不厭其煩地刻畫著某種近乎神經質的狀態。他祖父老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人類的心理,他以油畫筆雕刻深刻的有點病態的人性。九十年代,弗洛伊德的大型回顧展來悉尼,我看得心驚肉跳,那肉山壓迫感的女人體與赤條條交錯的男人體,在團團灰白色的襯布上發著暗黃色的光。他的油畫結構緊縮有張力,繃緊飽滿的胴體,風格粗率筆觸有時呈現無序、粗鄙的表麵具有表現性效果。色彩平淡而厚重,他重申:要那種"生命的色彩"!世俗意義上的美,在他的作品中消失了,下垂的眼袋、布滿皺紋的皮膚和肥胖臃腫的身軀,還有那皮囊下的靈魂。弗洛伊德影響了許多中國寫實畫家,劉小東、朝戈和毛焰,使之成了雙年展的常客,劉小東的架上油畫"溫床"更進入當代藝術的聖殿,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

     ?人在社會中活著,每一次呼吸都是"生活"!從平凡中去感受,尋找可以表達引伸的"點",進入創作的狀態是藝術家必修的功課。有些作家生活在農村小鎮,照樣寫出了傳世之作。早年學畫時,老師告訴我:學畫,會畫,再到不會"畫","師法自然"的境界。這個"自然"就是你自己的"心"!

王元駿 2016年12月21日 於悉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閻立華 回複 悄悄話 歸零 可以泛化的 不僅藝術 還有生命
太子黨群 回複 悄悄話

---回零,就是回到六日創造一開始。這是希伯來思路的視窗。

---就是,回到自身的環境,處境,安靜,--自身能左右的範疇,空間、時間。

自己熟悉、了解的 人、事、Stuffs

繪畫是表達。是語言,是吉他、是色彩旋律、是散落的醇香、春絮、雨雪飛花---。
太子黨群 回複 悄悄話

?我常常會在畫架、電腦屏幕前發呆,找不到狀態,尋不到感覺的切入點,無奈與無助...... 這就是我與"藝術"之間的距離!

---------------------------

---老哥與你相反,每天操作繪畫。已經出神入化的境界。

---怎麽畫,都是成品,秀品。

大陸的藝術教育的結果,就是你現在的結果。---從一開始就是插柳。

---畫家,六十歲之後方才開始。這是律。是經,是坐標。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