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不買有關婚戀情感的自助書,但前些天在網上看到 Chad Stone 的一篇文章《致前妻的公開信》,覺得還有意思。他的《婚戀規則101條》於兩年前出版,而他自己是在結婚25年後離婚的。
不少人可能會認為這篇短文是作者編造出來的、理想化了的天方夜譚,但我在真實生活中確實認識這樣的離婚夫婦,而且還不止一對。
時間有限,下麵我來粗粗翻譯一下。
致前妻的公開信
親愛的前妻:
我想告訴你,對於我們兩個,我是感到十分自豪的。我們是很好的前妻和前夫。當初我們在拿到離婚證書的時候,並沒有同時收到一份“如何當好前夫妻”的指導書。在離婚後的荒野上,我們是自己的開路先鋒。
有的夫妻在分離後,把餘生都花在互相仇恨上麵,這樣的人我們都見過。而我們自己,在開始了各自的新生活之後,做得比他們都好。我們撣去身上的灰塵,繼續上路。我想利用這個機會,感謝你用寬厚的態度來對待我。
關於我們離婚後的生活,有三點我特別感到驕傲,也想分享一下。
我們互相尊重對方
在離婚的糾紛過程中,當事人很容易由於憤怒、沮喪和悲傷而發泄情緒。但我們兩人都沒有那種情況。我們總是互相尊重。我對自己發誓,永遠不會對你惡言相對或持指責的態度。你對我也是一樣。
我知道,我們的兩個兒子觀察到了我們分開後的生活,他們把我們當作楷模。我很自豪地說,我們作出的榜樣,正是離婚後互相尊重的言行。
我們成功地共同撫育孩子
幸運的是,我們離婚時兒子們已基本長大成人。但即使如此,我們兩人還是繼續在他們的生活中起著積極的撫育作用。兒子們盡量公平地把時間分給我們兩人。我可以自豪地說,我們從來沒有斤斤計較過誰見兒子次數更多,或誰和兒子多呆了幾個小時。
在計劃節假日時,我們為所有的人考慮,訂出適合所有人的時間表。這一點我們要為自己點讚,兒子們也都注意到了。
我們在離婚後都取得了個人的成長
在共同生活結束後,我們都沒有沉浸在自憐和悔恨之中。是的,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終結了,但我們兩人都滿懷希望,樂觀地繼續前行。我們都證明了離婚後可以有幸福,可以有各種機會。
明年夏天我們的小兒子要結婚了。離婚父母參加孩子婚禮時的感受將會是又苦又甜,我們也會有這種感受。毫無疑問,我們會再一次向親友們證明,前夫和前妻之間完全可以有尊重、寬容,甚至友誼。
這最後一點特別令我自豪。
祝福你,
查德
查德·斯通35年前在自己的婚禮上:
(照片和原文:HuffingtonPost.com)
*****
你說得很對,孩子不是父母的財產,離婚時搶來搶去的對孩子很不利。謝謝來訪!
明智的,又很理性的結束。讚一個我覺得這樣才能對孩子傷害最小,我曾經的老板離婚前信示旦旦的說,他要打官司去爭孩子。我說,你應該問問你的孩子願意跟誰,她們又不是你家的物件兒,你應該尊重她們的選擇。他無法反搏,沒打官司。
“怎麽離和離婚後怎麽對待前任那肯定能表現出一個人的人品”
波波這話精辟。人的真正品格都是在關鍵時刻表現出來的。
是啊,退一步海闊天空,遺憾的是很多人難以做到,情緒壓倒了理性。
我想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兒子,孩子是兩個人的共同利益,缺一不可,互相仇視對孩子非常不利。
是的,總的來說西方人在這方麵比較灑脫。
"原諒和寬恕別人,其實是給自己自由的第一步"
精辟,說得太好了,謝謝來訪!
是的,現在知性華人也開明多了。另外,雙方不要熬到忍無可忍的地步才離婚,可能仇視也會少一些。
完全是!對別人的寬容其實也是對自己的寬容。
文章是作者最近寫的,這人離婚也已有十年了,屬於回顧吧。
現在似乎都在變,看到有不少華人圈內,也能和氣聚散,社會真的在進步。
荔枝翻譯的真好,讀的很感人,同時也感受到了作者是動了真性情完成此文的。
同意健康,離婚後的仇恨還是因為婚姻裏的不平衡造成的,還有離婚的過程如果和氣、順利,情況也會揮好很多。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像這對前夫妻那樣。
謝謝,很簡單的文字。
What is it like to be married to 菲兒?以後寫寫!
有道理。有的人走出了婚姻,情感糾結沒有了,就反而理智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