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飛越200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一夫一妻製?

(2015-11-06 05:38:55) 下一個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打印本新聞 (被閱讀 35670 次)
自人類文明肇始就出現的婚姻製度已經成功運行了幾千年,西方的主導模式是一夫一妻製,中國的主導模式從一夫多妻製,或一夫多妻妾製到一夫一妻製,為什麽在近現代出現下降趨勢呢?
 


人們為什麽不再結婚?(圖片來源:華蓋創意)


目前,在世界上一些國家,婚姻製度式微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它首先發生在北歐和東歐,正在波及西歐、南歐、北美,甚至影響到日本這樣的東方國家。統計表明,與過去人類的普遍實踐不同,上述各國出現了相當大比例的不婚人群,北歐占五成,日本占四成,法國美國占三成,匈牙利是個極端個案,隻有12%的人選擇結婚。

自人類文明肇始就出現的婚姻製度已經成功運行了幾千年,西方的主導模式是一夫一妻製,中國的主導模式從一夫多妻製(或一夫多妻妾製)到一夫一妻製,為什麽在近現代出現下降趨勢呢?

原因有以下幾種:

首當其衝的是人類平均壽命的延長。

在前現代時期,人類的平均壽命一般隻有三四十歲,即使十幾歲就結婚,婚姻存續時間一般不會超過二十年。一二十年間,還沒把孩子撫養成人,老一代就謝世了。所以還沒到雙方相互厭倦的歲數,婚姻關係就已經因為一方或雙方的謝世而走到了盡頭。在現代,人類的預期壽命已經普遍延長至七八十歲,尤其在子女長大離家之後,一對一關係的維持就顯得理由不夠充分了,它更多的不是生產快樂,而是製造了大量的厭倦、摩擦和痛苦。人類為什麽要作繭自縛呢?於是很多人不再衷情於婚姻。

其次是婚姻目的的改變。

在前現代時期,婚姻的主要目的是生育後代和私有財產的繼承,情感因素所占份額不重。據社會史家研究,在前現代的歐洲,大部分婚姻都是契約式的,是以經濟條件而不是以彼此間的性魅力為基礎的。在貧困者當中,婚姻主要是一種組織農業勞動力的手段。那種以永不停息的艱苦勞動為特征的生活不可能激起愛的激情。據說,17世紀德國、法國的農民中間,已婚夫婦之間幾乎不存在親吻、親昵愛撫以及其他與性相聯係的肉體愛戀形式,隻有貴族群體間才存在性放縱,這種性放縱隻在“體麵的”婦女中被公開認可。中國古代的情形也差不多,傳宗接代是婚姻最主要的價值,生育是婚姻最主要的目標,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俗看,從婚前男女授受不親的行為規範看,中國的舊式婚姻中,情感的因素所占分量甚低,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在現代婚姻中,夫妻雙方的情感因素所占份額加重,而情感這個東西是多變的,從一而終隻是浪漫的情懷和一廂情願的幻想。一旦情感有變,婚姻就成為束縛,成為障礙,人必欲棄之而後快。僅僅因為感情的結合,最自然的形式絕對不是婚姻,而是同居。在感情變化之後即可分開,因此,很多人不再選擇婚姻。

第三,現代社會離婚率越來越高。

美國50%的婚姻以離婚結束,中國也從前現代時期的2%左右飆升至37%。離婚不僅經濟成本高昂(一般會損失一半財產),而且精神上大受折磨。既然結了婚有一半的概率會離,很多人就不再選擇婚姻。法國為同性戀者量身定製的合約婚姻,施行之後異性戀注冊的比例很快超過了同性戀,原因就在於其離婚簡便易行——雙方隻要有一方不再願意,則婚姻自動終止。這也是選擇傳統婚姻模式的人越來越少的原因之一。


第四,浪漫之愛與婚姻有先天不合的問題。

愛情是激情狀態,婚姻是平淡日常生活,二者很難和諧一致。如果愛情能夠成為婚姻的理由,也就足夠了。結婚之後,激情隻有變成柔情,愛情隻有變成親情,才能與婚姻和諧一致。浪漫愛情雖然源自中世紀的騎士與貴族已婚女性之間無法結合的戀情,但是一般認為,它的成型和在人群中的普及是在18世紀以後。在現代,人們的生活普遍超出了溫飽線,於是開始更多地追求浪漫愛情,視之為最美好最幸運的人生經驗,許多人為等待愛情而遲遲不想進入婚姻,許多人在結婚之後因激情喪失而放棄婚姻,這也是婚姻不再像以往那麽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總而言之,從目前的發展趨勢看,婚姻製度雖然還會繼續存在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再也無法回到人人結婚的時代(中國的統計數據表明,全人口中從未結婚者一度僅占3.8%),一個親密人際關係的多元選擇時代正在到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noexit 回複 悄悄話 “由社會來承擔撫養責任”

這個是永遠不可能的。沒有人會把自己的孩子交出去給別人/機構撫養。
瀛客 回複 悄悄話 對於人類社會進化到今天,為何出現不婚、少婚這樣的事情,我倒有其他的看法。
第一,婚姻存在的前提是一方對另一方的依附。現在女性在經濟等方麵的獨立,她沒有必要靠男性也可以生活。現代人沒有維持婚姻關係的耐心,又可以獨立生存,所以婚姻的前提在不斷消失。
第二,現代社會為人類創造了極大便利。以日本為例,不會做飯、洗衣等家務,社會化的服務可以為你提供一切。甚至到了性方麵的服務。從經濟上講,結婚是一個虧本買賣。而且現在也不能養兒防老,婚姻變得沒有意義。
第三,唯一在的傳宗接代上,穩定的家庭有一定意義。不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可以出現各種繁殖手段,並且由社會來承擔撫養責任。這更使婚姻的意義在下降。
武勝 回複 悄悄話 這篇在新聞版出現過。它的主要問題是弄錯婚姻的基本意義或目的。如果隻是兩性關係,那麽同居甚至一夜情就可以了。婚姻的目的除兩性關係之外還在於建立穩固的家庭,有利於育後。這一點從“前現代”到當代都沒有改變。

為什麽群婚製讓位於一夫一/多妻是一種進步?因為若孩子“隻知有母”而缺乏父愛,在養育上麵的後果非常嚴重,從經濟、知識到人格等各方麵缺失的概率很大。若是普遍性解放,回到雜交或群婚製,那麽人類的傳承問題就大了。不想生孩子?OK,祝福你獲得自由,而且為計劃生育做出貢獻。但是人類的未來是由願意承擔育後責任的人們所定義的。

“愛情至上論”不僅僅忽視了育後問題,也過於簡化了兩性之間的真實關係。不錯,人的感情確實易變,但也正因為如此,婚姻所包含的信任、承諾、自我約束和密切互助才越發顯示它的價值。隨著人的壽命不斷增加,婚姻的老年期已經與青壯年期相當甚至更長。期間青春魅力激情無可避免地遞減,而相濡以沫的親情卻更加淳厚綿長,這是其它兩性關係難以企及的。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可憐無數山糾正的好。
可憐無數山 回複 悄悄話 西方的主導模式是一夫一妻多情夫情婦
浮華過去 回複 悄悄話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愛情對女人來說,是排他的,想一夫多妻,就不要結婚就好了。總還是有人期待著與一人偕老的。
NotALawyer2 回複 悄悄話 古今中外其實主導都是一夫一妻。
哪個時候都是少數的有錢有勢的妻妾成群。今天的合法的穆斯林國家也是少數人多妻。

現在女性社會地位提高,為了錢受委屈的自然減少了。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中國曆史上,從皇帝老兒到王公大臣,富商名流,都是一夫一妻多妾製度,皇後隻有一位,正妻也隻有一位。因為這篇介於學術文章與娛樂文章之間,所以不好評價。嗬嗬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