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飛越200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Dietrich Fischer Dieskau著名男中音菲舍爾·迪斯考演唱舒伯特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女》

(2015-03-05 14:18:03) 下一個

菲舍爾·迪斯考(Dietrich Fischer Dieskau)德國男中音歌唱家,生於柏林。他是德國藝術歌曲的演唱大師,尤其是舒伯特歌曲,無人可與他平分秋色。菲舍爾·迪斯考保留有1000多首曲目,錄製了舒伯特、舒曼、沃爾夫為男聲所作的全部歌曲和貝多芬、布拉姆斯、李斯特、理查·施特勞斯等的大部分歌曲。他錄製的舒伯特的《冬之旅》、《美麗的磨坊女》和《天鵝之歌》是他最出色的演唱。在歌劇方麵,他是莫紮特《費加羅的婚禮》中的伯爵、《魔笛》中的帕帕蓋諾、貝爾格《沃采克》男主角等一係列角色的最佳扮演者之一。此外菲舍爾.迪斯考在宗教聲樂作品的演唱方麵也有很高造詣。

《美麗的磨坊女》是舒伯特從德國浪漫主義詩人繆勒的同名長詩裏,選出其中二十首譜寫成的聲樂套曲,作於1823年。《美麗的磨坊女》是浪漫主義題材聲樂套曲的典範。它不僅是舒伯特自己的經曆和內心真實情感的寫照,更是他對藝術歌曲的熱愛和執著追求的更高形式上的成果,對這一體裁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長詩所描述的主人公是一個朝氣蓬勃滿懷幻想走向生活旅程的青年。在孤獨流浪中,他被雇為磨工,並深深地愛上了磨坊主人的女兒。但是,他的忠誠並沒有打動磨坊主女兒的心,她卻愛上了一個獵人。愛情的不幸使青年磨工陷入極度的悲觀和苦悶之中,最後他投進清澈的河水,到水底去尋找慰藉。

這部具有鮮明抒情風格的套曲,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強烈的戲劇性,它反映了當時在奧地利反動統治下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鬱悶、悲憤和對於光明幸福的熱切期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十九世紀歐洲封建複辟時期的社會現實。同時,這部套曲也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的命運和社會現實的不滿和怨恨。

套曲中除了青年磨工(第一人稱)的形象之外,還有輔助的形象。一個是人格化了的小河,它是主人公的忠實朋友、伴侶和唯一的安慰者;另一個是主人公的情敵——獵人。它們都是在鋼琴伴奏中加以體現的。

故事的結局是不幸的,但是整個套曲的情緒卻是明朗、抒情的。這說明當時舒伯特雖然處在苦悶、彷徨和悲觀失望中,但他對生活卻仍抱有幻想、充滿希望。他認為“悲痛使人的辨別能力敏銳起來,使人們的精神堅強起來”(1824年3月25日日記),“我的音樂作品是從我對音樂的理解和對痛苦
的理解中產生的,而那些從痛苦中產生的作品,將為世人帶來幸福”(1824年3月22日日記)。《美麗的磨坊女》這部聲樂套曲在創作思想上和作曲家所追求的理想是一致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