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狼發牢騷

發發牢騷,解解悶,消消愁
個人資料
笨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減肥必須知道這兩種荷爾蒙

(2016-10-09 13:19:06) 下一個
荷爾蒙就是激素,常見的有生長激素(growth hormone),性激素(雌性Estrogen,雄性Testosterone),和大名鼎鼎的催產素(Oxytocin)。生長激素想起了養豬牛,而說催產素大名鼎鼎是因為它在西方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情欲荷爾蒙(Love Hormone),不過這說法有點玄乎,大家目前對其的了解還是不夠(【1,2】)。
 
最熟悉的自然是胰島素了。胰島素跟糖尿病僅僅連載一起,不知道的人很少。肥胖症與胰島素的關係千絲萬縷【3】,不過不是今天說的。
 
(一)瘦素
瘦素(Leptin )1994年才發現,當時大家為之一振,覺得找到抑製肥胖症的根本了。《英國廣播公司》【4】:
胰島素和瘦素都有通知大腦”吃飽了“的功能(After a meal, hormones such as insulin and leptin should tell the brain that the body is full and should stop eating)
 
【5】是一篇中文博文,講述瘦素在減肥過程中的”威力“,此文文學城有人轉載過(益生菌正確地指出該文”將瘦素(Leptin)與饑餓素(Ghrelin)搞混淆了“)。瘦素是身體的脂肪生出來的,瘦素升高就是脂肪告訴大腦身體”能量夠了,不需要了(就是說別吃了)”。
 
瘦素的基本機製是你要吃的不夠,就有減肥的效果,脂肪少了,產生的瘦素就少了,瘦素少了,大腦就覺得俄,讓你多吃。也就是說,瘦素希望你身體的脂肪程度恰到好處。
中文翻譯很混亂。瘦素是Leptin,饑餓素是Ghrelin,饑餓素是指胃裏產生的讓你覺得有饑餓感的激素,而瘦素西方叫肥胖激素,意在“控製肥胖,或脂肪的生產”。
然而因為上述的機製,瘦素的真正意思是“饑激素”(【6】starvation hormone,加州大學三番分校樂思迪(Robert Lustig),幾個我服的醫生之一),或饑素。
 
大家馬上就想那肥胖症患者是不是因為身體缺陷,產生瘦素不足而導致大家總是覺得饑餓,從而過度攝取熱量到肥胖呢?當然了,還有一種情況是如《英國廣播公司》【4】說的,基因缺陷,瘦素失效,後果也導致肥胖症。不過如果是瘦素失調,最大的原因不是瘦素不足,因為按照上麵說的機製,越胖瘦素越多,身體應當感覺到,但沒有。原因是什麽?是瘦素抵抗((leptin resistance) ),跟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一個道理。
 
樂思迪說瘦素還有一項功能,你越俄,進食的享受感就越高,越想吃,吃的月越帶勁。結果,瘦素抵抗,瘦素多了也白費,大家越吃越胖。
 
瘦素抵抗的問題至今還沒有解決的法子,瘦素的熱情也就大哥打折扣。
 
不過如果你不胖,還想減肥,你馬上出個鬼點子,如果瘦素能發出飽的信號,增加瘦素不就讓身體覺得飽了,不吃了嗎?問題是沒什麽簡單辦法增加一個人的瘦素,瀏覽一下保健網站【7,8】,基本上是“保留一個良好的健康習慣,別把身體折騰了”,比如【9】睡眠不足會導致瘦素饑餓素失調,量不足,增加饑餓感。市場上很多“瘦素補充劑”,都是江湖膏藥,沒用的,人體無法從飲食吸收瘦素,舉個例子,像《赫芬頓郵報》【10】上的“磚家”文章其實也是變相賣廣告。
 
(二)“運動荷爾蒙”
“運動荷爾蒙”,Irisin(出自希臘女神伊裏斯(Iris)),更新了,20212年才發現,還沒見到過一個中文正式翻譯。不過當時一發現,馬上跟進“先進的科研途徑”:發現+試驗+廣告+推銷【11,12】。
 
(文學城介紹過)
Exercise has myriad benefits for the body and brain, but many of the triggers for these improvements have so far been somewhat of a mystery, now— exercise starts a cascade of signaling changes, including the production of a never-before-described hormone
特點:
exercise increases the body's production of a metabolism-regulating protein, which in turn stimulates expression of a protein that can produce the new hormone, found to reside in the outer membranes of muscle cells
an increase in irisin helps turn white fat into the more beneficial and metabolically active brown fat, which burns more calories
the effects of exercise on the hormone's production seem to be long-lived. Even after 12 hours of rest, mice that had been on a three-week jogging regimen had 65 percent more irisin in their blood than unexercised mice
 
在老鼠身上人工注射似乎有不運動也能增加消耗身體熱能,從而達到減體重的目的。
 
運動荷爾蒙的想法是什麽呢?
 
目前醫學界的共識是運動是必要的,對控製體重有幫助,但不能減肥。這有兩個基本原因。第一是運動在垃圾食品前是弱不禁風,一杯可樂夠你走一小時路了,別折騰了。第二,運動不會以增加身體的新陳代謝率。
 
運動增加身體新陳代謝率是個很關鍵的概念,但所有研究都證明不會,運了也沒用,多吃還是消耗不了。不過“運動增加身體新陳代謝率”還是健身行業忽悠大家的口號。
 
運動產生更多的運動荷爾蒙,運動荷爾蒙卻有將白脂肪轉換成黃脂肪的功能,而黃脂肪耗能更高,這也變相得提高了身體的新陳代謝率 。
 
這概念過了一會兒就沒消息了,原因是不太靈,大家沒法重複同樣的結果。到了2015年,有人說這“糊弄程度高”(But that idea was soon under fire 【13】),摘自此文的中文翻譯【14】:
“爭議旋即而起”,因為“有幾個實驗室報告說並沒有發現鍛煉後人體的irisin水平增加,其中兩篇主要的反對論文認為人類很少或根本沒有irisin”。
原來提出此現象的團隊再次試驗:
為了加強irisin和運動之間的聯係,該團隊還對久坐和經常活動的人群進行了比較。他們運用質譜分析發現,連續12周進行有氧鍛煉的六人中,其血清平均irisin水平為4.3 ng/mL;而沒有進行這樣鍛煉的四個人中,其血清平均irisin為大約3.6 ng/mL。雖然目前尚不清楚這種激素水平會對細胞和組織產生什麽影響,不過Spiegelman和他的團隊認為,血清胰島素濃度可能會受irisin影響
 
就是說,還是不能定論,不能信。
 
世界變化快,幾周前,又來個新結果。運動荷爾蒙的效應真的被驗證了【15,16,17】:運動真的能增加你的運動荷爾蒙 。據說這是在人體上的第一次實驗(以前都在老鼠身上),而且能測到效應,團隊的頭頭是佛羅裏達大學楊麗俊(音譯,Li-Jun Yang,MD),畢業於北京醫學院:
 
Li-Jun Yang, MD, MS
 
要徹底驗證這一結果,還得等同行重複,也許運動荷爾蒙真的有戲,不過,每天鍛煉時必要的。
 
別忘了。
 
參見:
 
 
【資料】
【4】《英國廣播公司》Obesity gene's role revealed in mice study
【6】《網上大夫》The Facts on Leptin: FAQ
 
【7】《維基自助》How to Increase Leptin
 
【15】《佛羅裏達大學新聞》Exercise releases hormone that helps shed, prevent fa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笨狼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ollowNature' 的評論 :

“專業”,嘿嘿,不敢。

題目說的是這個。不過您說得對,其實去哦以前已經謝過了,“減肥關鍵”,“減肥還得靠意誌”,沒把它們連在文裏是個失策。我加了。
FollowNature 回複 悄悄話 你的文章太專業啦。 應該用外行人能懂的才好, 肥胖與基因有關。 少吃多動是關鍵。 怎樣是多怎樣是少, 如何做到, 就是大學文啦, 而且因人而異。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