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香港可是變化太大了。我卻從一個癡迷香港的大陸客,變成了再也不願意把旅行時間放在香港的人。

王江女:知名網絡寫手


 

第一次去香港還是主權移交前,單位派我在那裏工作了三個月。當時香港的機場不是大嶼山這個新的,還是啟德機場。飛機陷進九龍那塊小小的穀地準備降落時,花紅柳綠的看板飛入眼簾。我心裏挺激動。那時除了去過一次美國,我還哪裏也沒去過,算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的井底之蛙。 

 

從那時起,我就癡迷這個空氣裏彌漫著中國菜味的擁擠城市。在過去六年裏,我每年都去香港,把春節、五一、十一這樣的假期都耗在了那裏。 

 

旅行香港的好處很多,總結起來,至少如下: 

 

第一,香港很近,坐飛機三個小時剛感到該活動活動腿了,就到了。不像那些跨國旅行,長途飛機坐得人精疲力盡。 

 

第二,香港是中國,又不全是中國,在那裏最能感覺到本土化和國際化的交結糾纏,有滿眼的香港中國人,還有混血人印度人英國人葡國人,拿了外國護照的中國人就更多。到了香港,感覺是出了國也沒出國——能買全世界最便宜的免稅真名牌,能吃最地道的港式茶餐廳、最貴的法餐意餐,能看大海能爬高山,能感受繁華、也能走街串巷邂逅恍若殖民之初的漁村風貌。 

 

第三,在香港能買到各色八卦雜誌,能看到各種聲音的報紙,能買到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能在乾淨舒服的電影院看最新的美國電影,這些事情對我這樣的酸腐小資來說,已經成了人生必備品。 

 

第四,在香港買手提電腦買數碼相機,動輒就比國內便宜上千元,我給自己搬完這些設備再幫朋友們搬運,買上一次就值回了票錢。我給女朋友們買的蘭蔻、資生堂化妝品,香港一瓶一百八港元,國內一瓶三百八人民幣。這些經我長途販運的東西,帶給朋友的,不僅是價廉,還有情誼。這不就是人生的大享受? 第五,世界上除了香港還有哪裏過去數年中有鬥轉星移的滄桑巨變?我一次次前往,親見人們在1996年時還遵守人行橫道的紅綠燈,規規矩矩地紅停綠行。而現在,那些燈大多時候已經成了擺設。我從細微末節的變化裏體驗著香港,痛心疾首或豁然開朗地為它祝福著。我在這個城市因為工作結識的朋友們,有的從大富豪縮水成小富豪,有的從高薪白領成為無業人士,有的在大陸躋身「代表」、「委員」之列,返回頭再去香港用新頭銜撈錢。香港這個舞台,上演的戲劇比倫敦西區那些久演不衰的真戲劇精彩多了。 

 

以上文字,屈指一算,應該是寫於2002年。12年過去了,文章隻是存在電腦裏,沒有再看過,當然也沒有改動過。我每年仍然去香港,總共去了大概幾十次。但是,從兩年前開始,這種光顧幾乎戛然而止了。 

 

12年,香港可是變化太大了。我已經從一個癡迷香港的大陸客,變成了再也不願意把旅行時間放在香港的人。這種變化大約開始於梁振英選舉前後。當時感覺就不太對勁,哪裏還有英國管治的遺風?簡直是大清王朝的屬地。 

 

大陸客秉承多年習慣,把第三世界人民的秉性通過自由行帶去很多,口碑差到被人罵蝗蟲。12年前香港的種種好處,已經快要蕩然無存,不用說貨品價格跟歐美比沒有任何優勢,人文環境也一落千丈。我曾經在尖沙咀看到過標語大字報高音喇叭,簡直是文革捲土重來。不想被視為蝗蟲,我隻好改道他行。 

 

不過對香港的祝福,還是發自內心的。希望世界潮流浩浩湯湯,香港能夠順勢而變,躲過劫難,河清海晏。

標簽: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