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王歧山個人來說,身上最深的烙印,是「體製改革」四字。而「兩個責任」論,特別是「主體責任」論,就是未來反腐思路之體改基礎。

李春:港台資深媒體人


 

當今中國,最大的看點,在於反腐。那大概是因為這一輪反腐,是玩真的,真到什麽程度,是老虎開始趴下了,蒼蠅不敢橫飛了。也正因此,人們不僅留意到反腐的當今,還開始關注反腐的前路。

研究中共反腐的前路,有人從個案上開篇,有人從製度上著手,還有更高明的人,直接研究反腐的總工程師,也就是現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的王歧山。

研究王歧山的,有位著名反腐專家。他認為人們沒有讀懂王歧山,所以沒有明白王歧山的反腐思路。王歧山的特點,在於熟讀歷史,有豐富的工作經歷,又是個極聰明、超能力、具戰略思維的人,是「真正的戰略家」。戰略家解決宏觀布局,而不是解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這樣的戰術問題。

由研究王歧山,來探究他的反腐思路;由探出王歧山的反腐思路,來探索中共和中國的反腐前路,這種方法論是正確的。但研究王歧山,也得有頭有尾,要研究出這個人本身的前因後果。

如反腐專家般,很多人研究王歧山,都會抓住他經歷中的兩大段,以及由這段經歷,帶出的兩個「特色職稱」。一段經歷,是王歧山在廣東金融界任職那段,處理了不少事件,留下了一個「救火隊長」的美名;另一段經歷,是王歧山任北京市長,在「SARS」一役中,留下另一個美名,叫「危機處理高手」。

這兩段經歷和兩個美名,跟王歧山今天的職位和今天的使命,確有影照。因為王歧山今天也在救火,救的還是一場更大的森林火災,今天又在處理一場危機,還是關連著執政黨生死的危機。

但要真正讀懂王歧山,還得從頭看。看得早一點,得看到他與習近平等人搭火車到延安插隊那段,因為那時他開始認識農村。認識了農村,才能認識中國,這決定了王歧山早前「救火」,是想救中國經濟,救中國農村。

王歧山早期扮演一個重要角色,是促成中青年經濟學家們進入「體製內」,成果是「莫幹山會議」。其後,王歧山本人也進入「農研室」,拜在杜潤生門下。另一個進入「農研室」,同樣曾是杜潤生弟子的,是習近平。

再往後,王歧山一直在金融領域改革領域打轉,包括下到廣東任常務副省長,都是在解決金融問題。但到兩千年,在大變局之際,他又回到體改領域,出任國務院體改辦主任。後來下海南、回北京、升副總理,就隻是官場路徑了。

所以,王歧山身上最深的烙印,是「體製改革」四字。這四個字,一定影響到他的反腐思維。如果相信這一點,就會留意到,中共中紀委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作為中共中央總書記去講話,其中較特別、又沒被重視的,是他說「要以深化改革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

反腐思維如何用上體製改革?王歧山其實已加說明。王歧山早前到「兩個工委」,即中共中央機關工作委員會、中央國家機關工作委員,作有關反腐倡廉「調研」。調研中,王歧山提出了「兩個責任」論。

所謂「兩個責任」,即麵對嚴重腐敗局麵,強化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一要強化中共黨委黨組的主體責任,黨委或黨組是部機關黨風廉政建設的責任主體;一要強化中共紀檢監察部門監督責任。這「兩個責任」論,特別是「主體責任」論,就是未來反腐思路之體改基礎。